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水調歌頭

納蘭詞水調歌頭

納蘭性德的《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題畫之作有類詠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離,方爲佳構。

納蘭詞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

朝代:清代

作者:納蘭性德

原文:

空山梵唄靜,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許塵侵。歲晚憶曾遊處,猶記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絕頂茅庵裏,老衲正孤吟。

雲中錫,溪頭釣,澗邊琴。此生著幾兩屐,誰識臥遊心?準擬乘風歸去,錯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襪青鞋約,但向畫圖尋。

譯文

空山梵唄,水月洞天,這世外幽靜的山林,不惹一絲世俗的塵埃。還記得那夕陽西下時,疏林上一抹微雲的情景。在懸崖絕頂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

行走在雲山之中,垂釣於溪頭之上,彈琴於澗水邊,真是快活無比。隱居山中,四處雲遊,一生又能穿破幾雙鞋子,而我賞畫神遊、的心情又有誰能理解?往日誤入仕途,貪圖富貴,如今悔恨,想要歸隱山林,但是這一願望要到何日才能實現呢?只希冀從這畫中找尋。

註釋

①梵唄:指寺廟中誦經之聲。

②猶記二句:謂還記得那夕陽西下時,疏林上一抹微雲的情景。 界疏林,連接着稀疏的樹林。

③雲中錫二句:謂行走在雲山之中,垂釣於溪頭之上,彈琴於澗水邊,非常快活。 錫,即錫飛,僧人行走。

①此生二句:佔隱居山中,四處雲遊,一生又能穿破幾雙鞋子呢?此時我賞畫神遊之情又有誰理解呢? 幾兩屐,幾雙鞋子(指木屐,木底有齒的鞋子,古人遊山多用之)。《世說新語·方正篇》:“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並恆自經營,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詣祖,見料視財物;或有詣阮,見自吹火蠟屐,因嘆曰:‘未知一生當着幾量屐!’神色閒暢。於是勝負始分。” 臥遊,觀賞山水畫以代遊覽。

⑤布襪青鞋:本指平民百姓之裝束,此處借指棄官隱居,語出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青鞋布襪從此始。”

賞析

題畫之作有類詠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離,方爲佳構。本篇即可謂有如此特色的一首。此中之物是作畫者所畫之圖,人是賞畫之作者。清人將所題之畫於詞中作了傳神的描繪,又於畫景之中表達了感受和心情。上片側重畫圖之景與境的描寫,下片側重觀畫之感受與心情的刻畫。由此篇所表達的情趣來看,納蘭厭於榮華富貴的貴公子、侍從官的.生涯,嚮往清心寡慾。遠離塵囂,像圖畫中的老僧一樣去生活,同對也表達了所願難以求得的矛盾與無奈的心情。

 作者簡介:納蘭性德

人謂“誰料曉風殘月後,而今重見柳屯田”。主要作品有《飲水詞》《淥水亭雜識》等,收入《通志堂集》。

納蘭性德的父親是康熙時期權傾朝野的“相國”明珠,母親愛新覺羅氏爲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而其家族納喇氏隸屬正黃旗,爲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名金臺吉,爲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姐姐,於明萬曆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爲妃,生皇子皇太極。其後納蘭家族與皇室的姻戚關係也非常緊密。因而可以說,他的一生註定是富貴榮華,繁花著錦的。也許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於世無所芬華,若慼慼於富貴而以貧賤爲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性德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國子監讀書,爲國子監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性德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 準備參加會試,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而後數年中他更發奮研讀,並拜徐乾學爲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受到皇上的賞識,也爲今後發展打下了基礎。他又把熟讀經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識》,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表現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和各方面的意趣愛好。1674年(康熙十三年),與妻子盧氏結婚,康熙十六年盧氏因難產去世,納蘭的悼亡之音破空而起,成爲《飲水詞》中撥地而起的高峯。後人不能超越,連他自己也無法超越。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就給其極高讚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而晚清詞人況周頤也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爲“國初第一詞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