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河中石獸

河中石獸文學常識題目

河中石獸詮釋了生活學習中要注意理論聯繫實際,不可做空頭理論家的哲理。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河中石獸文學常識題目,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

河中石獸文學常識題目

一、 文學常識

1. 選自《閱微草堂筆記》。《閱微草堂筆記》是以筆記形式寫成的志怪小說,以記述狐鬼故事、奇特見聞爲主。

2. 作者紀昀,字曉嵐,直隸獻縣人,清代文學家。

二、 文言詞語

(一) 常規詞語

【臨】靠近。 【幹】水邊。 【圮(pǐ)】倒塌。 【求】尋找。 【竟】終於。 【設帳】講學,教書。 【爾輩】你們。 【究】推究。 【杮(fèi)】削下的木片。 【豈】怎麼。 【暴】突然;急,大。 【攜】帶。 【性】性質。 【湮(yān)】埋沒。 【沿】順着。 【服】信服。 【確論】確切的言論。 【凡】凡是,大凡。 【蓋】因爲,由於。 【倒擲】傾倒。 【齧(niè)】咬,這裏是侵蝕、沖刷的意思。 【坎穴】坑洞。 【遂】於是,就。 【溯(sù)流】逆流。溯,逆流而上。 【如】依照。 【果】果然。 【然則】(既然)這樣,那麼…… 【臆斷】主觀地判斷。

(二) 一詞多義

【以爲】①可以憑藉……做(例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②認爲(例句:以爲順流下矣)

【爲】(1)wéi:①做(例句:可以爲師矣) ②認爲(例句:衆服爲確論)③成爲(例句: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爲坎穴);④被(例句:豈能爲暴漲攜之去)

(2)wèi:替(例句:爲人謀而不忠乎)

【反】①反省(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②反而(例句:遂反溯流逆上矣)

(三) 古今異義

【並】古義:一起 。今義:並列。

【閱】古義:經歷。今義:閱讀。

【歲】古義:年。今義:年齡。

【物理】古義:事物的道理、規律。今義:指物理學,一門學科

【是】古義:代詞,“這”。今義:一般爲判斷動詞。

【是非】古義:這不是。(是:這;非:不是。)今義:對錯。

【耳】古義:罷了。今義:耳朵。

【聞】古義:聽。今義:用鼻子嗅。

【已】古義:停止。今義:已經。

【固】古義:本來。今義:堅固。

【下流】古義:河的下游。今義:卑鄙,齷齪。

【但】古義:只。今義:但是。

(四) 詞類活用

【棹(zhào)】本義“船槳”;這裏爲名詞活用爲動詞,“划船”。

【暴漲】本義“急漲”。這裏爲動詞活用爲名詞,“洪水”。

(五) 通假字

【顛】通“癲”,瘋狂。

三、 文言句式

1. 被動句

豈能爲暴漲攜之去 (……爲……,表被動,可譯爲“……被……”)

2. 倒裝句

當求之於上流

(“當於上流求之”的倒裝)

3. 省略句

果得於數裏外

(“果得之於數裏外”,省略了代詞“之”)

四、 總體把握

本文透過尋找掉在河裏的石獸的故事,告訴大家:對待任何事情都不能根據主觀臆斷;應該正確分析,綜合考慮,才能得出正確結論。也告訴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五、 結構示意圖

廟 僧:石→水中

水→下流

講學家:石、沙→地中

老河兵:石、沙、水→上流 (果)

六、 問題探究

1.對於河中石獸的位置,寺僧判斷其“在水中” 、“順流下矣” ;講學家判斷其“湮於沙下,漸沉漸深”,理由是“石性堅重,沙性鬆浮”;老河兵則判斷應“求之於上流”,是因爲 “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2.在尋找石獸的問題上,廟僧和講學家犯了什麼錯誤?爲什麼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確的方法?

廟僧只考慮流水,沒有考慮石獸、泥沙的關係,講學家考慮了石獸和泥沙的關係,卻忽略了流水,他們都犯了脫離實際、主觀臆斷的錯誤。老河兵而“老河兵”則根據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屬性,以及三者之問的關係,作出正確的判斷。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準確把握三者的性質及其相互關係,因此能提出正確看法。

3.“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一句有什麼作用?

在敘事的基礎上,點明寓意,揭示中心。

4.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一句運用了哪種表達方式,有什麼啓發意義?

議論。由此可以看出,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着複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不能根據自己的一知半解做出推想,要根據實踐情況做出判斷。(或:事物的變化是很多的,不能憑主觀臆斷去判斷事物。)

5.分析寺僧、講學家、老河兵性格特徵。

寺僧:毅力堅定,但經驗不足,不深思熟慮。——盲目行動。

講學家:一知半解,而好爲人師;自視清高而輕視他人;空談事理,卻不切實際。——主觀臆斷。

老河兵:有實際經驗,綜合考慮各種主觀因素。——實事求是。

6.文中講到了尋找石獸的哪四種方法?他們各自的根據是什麼?

四種:一在河中原地尋找兩個石獸,理由原地是石獸沉落的地點;二到河下游找, 理由是認爲石獸會順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理由是石重沙輕,石獸會漸沉漸深。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於河水衝激,石獸反而會溯流而上。

7.講學家和老河兵“笑”的含義。

講學家的“笑 ”是自以爲懂得“物理”,嘲笑別人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老河兵的“笑”是因爲富於實際經驗,笑講學家主觀臆斷。

8.本文中你悟出了什麼道理?(本文闡述的事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和學習有什麼啓示?)

①遇事不能主觀臆斷,要實事求是(遵循事物的規律)。

②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調查探究事物的特性。

③實踐出真知。

④實踐經驗有時比書本知識更重要。

⑤生活學習中要注意理論聯繫實際,不可做空頭理論家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