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熱】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熱】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1

最早讀這本書,是在自己上中學時,正值青春年少的時期,那時的自己對這本書最深的印象就是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倆在面對現實壓力和人生抉擇時,依舊堅守最初夢想和對愛情執着的追求,尤其是潤葉對少安那真摯而令人感動的純潔的情感,久久地在我的腦海中浮現。

現在這部小說被改編成了電視劇,當我在看電視的時候,又一次捧起了這本書,此時的我已是不惑之年,看着電視劇,讀着這本書,品着書中的人物,理着書中的情節,悟着書中的啓示,真是受益匪淺!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這裏的一切都是平凡的,正如書的題目“平凡的世界”一樣,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物,平凡的生活,但是平凡並不是平庸,平凡的東西往往孕育着偉大,彰顯着神奇,締造着美麗。

對家的責任與擔當彰顯了主人公平凡背後的偉大。主人公孫少安是平凡的,他無息無聲地生活和勞作在黃土高原這片廣大的土地上,淡淡的高原黃賦予了他質樸寬廣的秉性。生活給了他抗擊磨難的免疫,從挫折中走出,生活的歷練讓他有着與年齡不符的堅毅與擔當,他仍是堅強勇敢的漢子,也正是這份對生活的堅毅與擔當,讓我們感受了他的人生的不平凡。

對生活的執著追求和堅定信念表現出主人公平凡背後的偉大。孫少平,他是農民的兒子,生活的貧困、命運的不公卻並不曾將他的脊樑壓彎,高中畢業的他雖沒有良好的際遇,卻對未來有着美好的憧憬。

從山鄉教師到漂泊的攬工漢,從建築小工到煤炭工人,慘淡的境遇沒有阻礙他追求的腳步,美好的愛情堅定了他人生的信念。他是一位對苦難有着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我們佩服他!

二十年後再讀這本書,明白了:生活不在於追求偉大,在平凡中尋找一道屬於自己、屬於社會的不平凡的道路,纔是生活的真諦;懂得了不管命運多麼不公,生活多麼不如意,都要能夠不屈不撓、勇往直前地走下去;領悟了人生是一場永不止息的奔跑,沒有明確的終點,只有追求的永無止境,對人生的責任與擔當,對生活的執著追求與堅定信念的道理。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2

路遙以前我不是很熟悉的一個名字如今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裏。讀罷全書我真切感受到:寫作不是空中樓閣不是水中望月而是需要真實的生活經歷做積澱;寫長篇小說更不是說寫就寫的。路遙寫《平》用了四年的時間觀察體驗構思整理然而又豈止是四年所能完成的?若不是因爲他是黃土地的兒子又對生活有着執着深厚的感情又怎能寫出這些親切淳樸的文字?正如他自己在後記中寫到的"其間包含着青春的激情痛苦和失誤包含着勞動的汗水、人生的辛酸和對這個冷暖世界的複雜體驗。更重要的是它也包含了我對生活從未淡薄的摯愛與深情。至此我也就可以對我的青年時代投去最後一瞥從而和它永遠告別了"。他的作品真不愧是"用生命寫出的作品"!

《平》講述的是黃土高原上一個窮苦農村在1975—1985這十年所經歷的風風雨雨特別是在改革這個大時代中各色人等的農民家庭的變化以及這許多家庭中的青年男女們的親情友情愛情。作者以博大的胸襟和氣魄表現了衆多家庭的酸甜苦辣把每一家的故事都編排得有情有味耐人尋味。當然這裏面也相對的對主人公着墨較多青年中我們熟知並深深喜愛着追求高昂人生的孫少平和田曉霞立足物質生活的孫少安賀秀蓮執着愛情的田潤葉李向前看似小孩其實已會獨立思考的田潤生還有雖然犯過錯誤受過重創卻仍心地善良的郝紅梅對待朋友細緻入微肝膽相照的金波天資聰慧的蘭香......老一輩中樸實敦厚的孫玉厚爲了革命不顧一切的孫玉亭有頭腦有幹勁的田福軍......還有的角色三言兩語就勾勒出人物性格如二流子王滿銀跛女子侯玉英。作者筆下衆多的人物形象都是很平凡的生活中小人物他們的生活也都是很平凡的種地挖煤建磚廠挖魚塘都是農民從事的一些司空見慣的職業然而正是透過這些平凡的人和事讓我們真切體會到農民的艱辛。

我相信像我這樣年齡的女生讀了這部小說一定會和我一樣爲《平》中的愛情所感動。在《平》史詩般壯闊的長卷中愛情這一美麗的詞兒充滿了瑰麗的芬芳。路遙曾經感嘆:"雪夜之中依偎在街角的戀人是最幸福的也是最讓我羨慕的!"讀這部小說便能看見這樣的愛情。孫少安與田潤葉的愛情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甚至孫蘭花與二流子王滿銀的愛情無一不充滿了人性的張力並在描述的同時添加陝北的信天游充滿濃情蜜意。下面就不妨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那些幸福同時又伴有辛酸的畫面——

"正月裏凍冰呀立春消二月裏魚兒水而水上漂水呀上漂來想起我的哥!想起我的哥哥想起我的哥哥想起我的哥哥呀你等一等我......"

在潤葉和孫少安的戀情中出現了三次信天游那醉人的信天游伴隨着他們的情感世界。孫少安是作家充滿了憐憫與同情的主人公。他是古老的黃土地養育出來的歷史之子。他是一個很早在歲月的煎熬中成熟倔強的農村青年。13歲輟學回家務農。與父親一起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孫少安知識不多但是他不保守、有創新精神他興辦了磚廠。他秉承了太多傳統道德當青梅竹馬的田潤葉向他發出愛的信號的時候他退縮了。不是他內心沒有激情也不是他不向往浪漫的愛情而是兩人之間的差距以及貧困的家庭帶給他的自卑心理還有他的現實主義思想他選擇了賀秀蓮。面對孫少安的退卻潤葉表現出十分堅強的品格。她寧願從繁華的都市尋覓這個從土裏刨食的漢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都無法從痛苦中走出來甚至在和李向前結婚之後很久都沒有改變自己的感情並因此在精神上受着折磨文中幾次描寫她幾近崩潰的愁容。與潤葉相比少安顯得過於軟弱他雖然偶爾也會觸景生情但大多數時間是很滿意現在的生活狀況尤其是和秀蓮的感情竟然好得不得了

"有沒有比你更寬闊的河流愛耐基;有沒有比你更親切的土地愛耐基;有沒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難愛耐基;有沒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愛耐基。"

較之孫少安與田潤葉的"平民式"的愛情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則帶有濃厚的現代意味。書中的男主人公孫少平無疑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有志青年腳踏實地的高昂的人生歷程......與那個特定時代的許許多多農村青年一樣孫少平似乎應該安於現狀過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娶妻生子......的程序化的生活因爲他沒有機會上大學又出身貧窮本分的農民人家。他註定要像他父親那樣在這個祖祖輩輩都周而復始的土地上以同一種姿態旋轉跳不出這個圈子——這就是中國的農村中國的農民。

但少平他畢竟是讀過許多書的知識分子。他了解農村也瞭解自己他從不懼怕勞動決不同於他那個遊手好閒的姐夫王滿銀。但也不願和他哥哥少安一樣單純追求一種物質生活上 的富足。他決不鄙視農民但卻不想在土地裏平淡一生正像他在給妹妹蘭香的信中說的那樣:"......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他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他已經在信中設計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他是幸運的父親哥哥妹妹讓他感受到血濃於水的親情;金波王世才夫婦讓她體驗到真正的友情;田曉霞讓他享受到甜蜜、崇高的愛情。但少平的路畢竟是坎坎坷坷多磨多難的他一個人在黃原城拼命地幹活從一個攬工漢到一個正式的煤礦工人他流的汗水幾乎可以成河背上的傷疤層層疊疊甚至有些慘不忍睹。然而這算不上什麼苦難他是農民的兒子受點苦和累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而田曉霞的死對他卻是致命的打擊。

他們不同的出身卻有着同樣高昂的靈魂共同的志趣和責任感彼此真誠地幫助使他們從純潔的友誼發展到熾熱的愛情那種情到深處的默契讓我們都怦然心動而田曉霞卻因救人而犧牲也許每位讀者讀到那裏都會忍不住流下淚水。尤其是文中描寫到田福軍給少平看那三本日記時那段場面這樣寫道"孫少平接過這三本彩色塑料皮日記本隨手開啟了一本那熟悉的、象男孩子一樣剛健的字便跳入了眼簾——......酷暑已至常去旁邊的冶金學院游泳曬得快成了黑炭頭。時時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這想念象甘甜的美酒一樣令人沉醉。愛情對我雖是"初見端倪"但已使我一洗塵泥飄飄欲仙了。我放縱我的天性相信愛情能給予人創造的力量。我爲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驕傲。是的真正的愛情不應該是利己的而應該是利他的是心甘情願地與愛人一起奮鬥並不斷地自我更新的過程;是溶合在一起——完全溶合在一起的共同鬥爭!你有沒有決心爲他(她)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犧牲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愛情的標準否則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騙......孫少平的視線被淚水模糊了"讀到這裏的我早已淚流滿面了。

多麼年輕可愛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女孩子啊她那樣熱戀着她的"掏炭的男人"這是作者有意的安排嗎?難道是因爲這種愛情不符合世俗的邏輯嗎?總之作者這樣安排這對我們深深喜愛的男女青年着實讓我們更加被這本小說吸引住了。

還記得那個郝紅梅嗎?就是給少平帶來了痛苦初戀的人兒啊。上高中的時候郝紅梅爲了和班長顧養民在一起放棄了和少平之間的美好的初戀。可憐的姑娘卻因爲臨畢業時一次偷竊行爲被那個注重門風的家庭拒之門外。當潤生到鄉間一家小攤吃羊肉餃子的時候發現那個揹着孩子的老闆娘居然是已經沒了丈夫的同學郝紅梅。美麗的郝紅梅的不幸激起了潤生想保護她的強烈願望。對於潤生來說姐姐不幸的婚姻讓他開始接觸愛情對於女人他既充滿嚮往又本能地躲避郝紅梅開始就在他面前表現出了一種難以掩飾的自卑感反倒大大地刺激了他的男子漢氣概。他喜悅地感到他在紅梅面前纔是個真正的男人。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了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她那活潑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光"。當漂亮、白淨大眼睛流動着熱情的光彩的金波唱起熱淚漣漣地反覆唱《在那遙遠的地方》的時候很多讀者的眼前模糊了。是的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他心愛的姑娘。他不能忘記她。這是永遠的愛永遠的傷痛!整整八年他的夢魂還在遠方的那片草原上游蕩尋找失落的馬羣和那個黑眼睛紅臉蛋的牧馬姑娘。八年以後當他再次尋找那位姑娘的時候卻已經物是人非事事休。青春之花永遠地凋謝在了這片草原上這是壯麗的凋謝。

文中用一段強烈的抒情表達金波神聖深沉的感情"別了草原!別了雪山!別了我親愛的姑娘!無論你此刻在什麼地方我都向你祝福祝福你美滿地生活在人間。我會永遠珍藏着你的微笑你的歌聲一直到我閉住眼睛的那一天。我同樣會不息地唱那支歌那支青春和愛情的歌;願你常能聽見這支歌。我仍然在焦渴地企望某一天甚至我們已白髮蒼蒼我們或許還能相見;如若不能哪怕是在夢中或在死後的另一個世界裏......別了我心上的人啊!"

在很多男性的心中孫蘭香是《平凡的世界》裏最有光彩的女性。她具有智慧、道德、和寬容。蘭香應該是出生於70年代初的人。時代造就了她與她的哥哥姐姐不同的命運。她成了這個家庭裏學歷最高的人。在大學裏她會像哥哥一樣也會懷念那個生她養她的小山村但已經幾乎完全擺脫了農村氣質認識了她的"那個男人"吳仲平。對事業共同的追求是牽引他們走到一起的紅絲帶。關於他們的愛情文中透過幾個細節描寫表現得淋漓盡致如一開始吳仲平默默地給蘭香佔座到一起研究學習問題再到看電影后來請她到家裏吃飯。"蘭香漫步在這迷人的夏夜心中涌動着青春的熱潮。她突然渴望立刻找到仲平對他說我去你們家!

"青線線(那個)藍線線藍格瑩瑩彩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的愛死個人!五穀裏(那個)田苗子唯有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兒呦數上(那個)蘭花花好......"很多人詫異於蘭花與王滿銀之間的感情然而看看親愛的蘭花的表現吧她不怕這個家窮。她從小就窮慣了。不管別人對她丈夫怎麼看這個忠厚善良的農家姑娘始終在心裏熱愛着這個被世人嫌棄的人因爲在這世界上只有這個男人曾在她那沒有什麼光彩的青春年月裏第一次給過她愛情的歡樂啊!她爲王滿銀生下了狗蛋、貓蛋盡心盡意地操持着這個家。

這個樸實的農村婦女的愛情直到現在在中國貧困的農村裏依然有着普遍意義那就是當她將自己第一次交給一個男人時甚至僅僅是有了第一次的身體上的親密接觸她就認定了自己是那個男人的人了。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3

一切的一切都十分平凡,正如這個書名中的平凡二字所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如同少安勉強讀完高小便回到隊裏參加了農業生產勞動一樣,但他後來又開了磚廠,收入不菲,只可惜最後他的妻子秀蓮得了肺癌去世了。

孫少安可謂嚐遍了酸甜苦辣,但哪個人的人生不是如此?無論任何人都會遇到不順,有人爲朋友所煩惱,有人爲金錢所煩惱,有人爲地位、權利所煩惱。有種說法叫“苦盡甘來”,但真正能熬到甘來的無非是一些會努力的人,堅持不懈的人,更多人在苦未盡之時便結束了生命。

“陽光總在風雨後”,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不知如何成就自己。都說溫室的花朵在外界活不長,我想這還是要分種類的。如果把玫瑰種在沙漠裏,時間長了,玫瑰自然會衍生出一種堅強的特性,但要是把仙人掌種在溫室中,那麼仙人掌便會失去本身的氣質。真正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不會在意小打小鬧,在這個平凡的世界當中,萬物皆有生存的法則,上天不會偏袒任何一個人,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無論誰都會遇見困難,並且要透過這個難關。

《平凡的世界》告訴了我們許多深刻的道理。這個世界說平凡,其實也不平凡,但說它不平凡,卻也很平凡,沒有誰能繞過上天分配的磨難。有人說:“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必定會給你開一扇窗。”卻也有人說:“上帝怕冷,不僅順手關上了窗,順便把下水道也堵了。”我倒是覺得,如果每條路都走不通,那就突破常理,把牆給拆了,這樣才能將困難小化。畢竟總比等死好。

沒有人一輩子都一帆風順,也沒有人一輩子都苦。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4

路遙,共和國同齡人,原名王衛國,是陝北榆林市清澗人。說起清澗,有兩大文化遺產,一是路遙,一是沁園春雪。路遙出生在農村,高中畢業後,在鄉下教過一年書,後去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並開始文藝創作。期間發過很多小說,但有兩部頗爲有名,《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人生》我在大學的時候有幸看過,畢卷後也唏噓不已。近日又看了《平凡的世界》,沒日沒夜地看,不知不覺間三天功夫竟看了百萬餘字。

路遙,他取着筆名的時候,大概就是借鑑了路遙知馬力,堅持和時間,才能評定一個人的好壞,而作者的小說,無時無刻不提醒着讀者人的堅毅及生活的苦難。

平凡的世界,對啊,這世界多平凡,因爲它就切實存在在那裏,沒有思想沒有哀樂,颳風下雨,霜凍冰雪,見怪不怪。但人心人生可以不平凡,因爲人可以選擇,哪怕在他人眼裏,一個唯唯諾諾活了一世的老農漢,他依然可以不平凡。

孫玉厚一生,勤勤懇懇,一生務農,是個十足的農村人,他的理想很簡單,就算自己累死,也想要兒女可以出人頭地。他作爲一家之主,自覺虧欠一家人太多,對啊,這就是一個男人,在成家立業後,都會難過的一件事情,明明沒人責怪他,而且不斷安慰他,兒女也懂事聽話,能幫就幫,但依舊無法消除他的愧疚感。直到最後一刻,他的兒子,花錢在村裏建起學校,那一刻他哭了,他知道一家人爲這一刻付出了多少,嚐遍了多少苦辣,他孫玉厚的腰桿子,終於在這一刻可以挺起來來了,他真的是卑微了太久太久了。

孫少安,十三歲就幫助父親操持這個家,家活農活樣樣行,又有一身男兒氣魄,年紀輕輕就被推選爲一隊隊長。他初中讀書優異,但他知道不能再接着讀書了,他要幫助父親,供養老小,讓弟弟妹妹讀書。但他依舊去考初升高的試,考了全縣第三,他要讓別人知道,不是他考不上高中,是他不能再去讀高中了。他也知道在那一刻他和潤葉的人生,就徹底分道揚鑣了。雖然潤葉後來送信爲他表明心跡,但他始終不肯接受,他知道他們是兩個世界的人。和秀蓮結了婚以後,國家政策越來越好,他辦的磚廠也越來越有起色,雖然中間有過一次大難,但終究命運沒有背棄他,就在他感覺到人生最輝煌的時候,他的妻子秀蓮生了肺癌,離開了他,人生吶,你真讓人可愛可恨。

孫少平,故事的男主角,故事一開場就等衆人領飯走光後,一個人撿剩菜剩飯,當他知道有一個漂亮的女生和他一樣的遭遇後,自然而然兩個人走在一起,後來這女子又和班長好上了,這種沒戀又失戀的感覺,真是有多懊惱。高中畢業以後,他回村當了一段時間老師,後來學校拆遷,他也再次務農。但他不甘心,年輕的心啊,都想去外面闖闖,他在黃原攔工,都說知識就是力量,但在中國的勞動市場,人最看不起的就是書生,書生都是吃不起苦的,甚至擦破點皮都得嗷嗷叫。他第一次感受到,生活有多艱辛,但他倔強執着,不想回去,不想面朝黃土背朝天,那樣太可悲了。在黃原他見到了他高中的書友田曉霞,他們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思想覺悟,拋開社會地位,他們的心是如此接近,他們漸漸地,對對方有了愛慕之情。哪怕他孫少平,是個出賣苦力的攔工漢,她相信這個男人是個有些豐富內心世界的強人,這正是他想要的。孫少平被礦務局錄取去當礦工的時候,他很高興他終於有個正式的工作了。要知道那個年代,要當工人,那也是千難萬難的。在離別前,她倆上了黃原的古塔山,在大樹下,田曉霞和他說了《熱尼亞。魯勉採娃》的故事(我看到這段刻意去搜了這個故事,他的結局讓我有種不好的預感),這段唏噓不已的愛情故事,田曉霞說他們也要像書中約定的那樣,兩年後同一個時刻再來這裏相會,不管他們在做什麼,人在哪裏。孫少平一把抱住田曉霞說好。是的,他們在一起了。後來臨近相會時間,田卻死了,孫在那天,依舊一個人趕赴了那個約會,他在同樣的一刻,走到那顆大樹下把採摘的花,放在他們一起坐過的石頭上。礦場事故,他爲了救人毀容,又逢金秀表白,他拒絕了,他知道從此以後,他的人生定格在那黑黑的礦場,但他不難過,他反而高興,那是他熟悉的環境,繁重的勞動使他忘卻煩惱,那就是生活的意義啊。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5

在這平凡的世界中,我總幻想着自己能擁有蜘蛛俠的超能力拯救地球,變成奧特曼打怪獸,成爲這世界中的主角。然而,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路遙筆下的《平凡的世界》告訴我,就算是平凡,也能成爲自己世界的主角。

這是一個平凡的世界。小說的兩個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並沒有什麼讓人震撼的經歷,也沒有什麼輝煌的成就,他們只是生活在這平凡世界中一對平凡的兄弟。哥哥孫少安爲了讓弟弟妹妹有更好的條件讀書,很小就輟學下田種地。沒有多少文化,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吃苦耐勞,勤奮能幹,僅僅十八歲就成爲生產隊的隊長。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大起大落,終於讓家人過上了好日子。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停下自己奮鬥的步伐,他的願望是讓全村人乃至鄰村的鄉親過上好日子,從黑饃饃吃上白饃饃。最後,他成功了。他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吶,做到了不平凡的事。

相比於哥哥,我更敬佩弟弟孫小平爲了夢想從不放棄的情懷。他是一個普通人,父母三代都是農民。他的命運註定讓他紮根農村,像父親爺爺那樣一輩子無風無浪地生活下去。但是,他不甘命運,他的志向是天,是地。他渴望進入大城市,領略美麗的大千世界。即使他在外遭人白眼,背脊的肉傷得入目不堪,全身的財富只有一個壞得不能再補揹包。受苦時,委屈時只能一個人在黑暗的角落低聲落淚。他卻從不忘記自己的初衷,咬牙堅持。最後他成爲了煤碳工人,我們應該爲他而高興,他的生命在重重苦難中得到了昇華。雖然他追逐夢想的途中沒有豐富的物質財富,飽受精神的孤獨,但是他有強烈的自尊,在連遭生活的苦難、愛情的傷痛和精神的摧殘後,始終堅持自我,追求心靈的高貴與精神的富足。

這是一個不平凡的世界。每個人都有着一顆不平凡的心。他們爲自己夢想不放棄,飽受困難,他們平凡,卻塑造了非凡的命運,生命得到淨化。水匯於海悄然不息,花開於世默默無聞。在這平凡的世界中,煥出不平凡的光彩。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6

天賜我一雙翅膀,就應該展翅翱翔,滿天烏雲又怎樣,穿過去就是陽光。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爲他生活的那個世界奮鬥,這就是我看過《平凡的世界》後的感想。

在文章中,孫少平是一個社會的普通人民,但相對於那個時代,那樣的環境,他也不是平凡的,他是一個受過高中教育的人,也是一個熱愛文學的人。但他並沒有因爲自己是高材生而自傲,也不好高騖遠,他放下了自尊,拾起了自信和堅強,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揣着他喜歡的書去攬工,他認識到自己的平凡,最後成爲了一個出色的煤礦工人,一個高中畢業生最終成了工人令他不甘,可他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去尋找人生更深層次的自我價值。

在生活中,貧窮或是成績的好壞會讓許多有理想的人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的自卑和軟弱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們要用另外一種眼光去學會欣賞,那種戰勝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出的自卑的堅強令人敬畏。我們無法預知、決定自己的命運,但我們可以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把現在腳下的路走好,我們要讓自己生活得快樂,不是那種像笑話一樣轉瞬即逝的快樂,是那樣發自肺腑爲自己的成就而驕傲的會心的笑容。當停下的時候,也不能忘了,別人還在奔跑。

孫少平選擇了離開故鄉,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他選擇了遠方,就只顧風雨兼程,自己選的路就算是跪着他也會走下去。他樂觀的心態,和對生活的熱愛支援着他在陌生的旅途中勇往直前。總會聽到某些事情,大學生因爲某次失利,實習時的壓力而選擇自殺,他們拋棄了生活,這並不值得,生活也拋棄了他。生命不是一場彩排,每天都是現場直播,沒有重來的第二次機會,走過了就無法回頭,所以一定要做無悔的選擇。熱愛生活,珍惜生命,不拼搏一下怎麼知道自己的潛力和無限可能,無論遇到怎樣的窘境,都不能逃避,人生的舞臺大幕隨時可能拉開,我們最好的選擇是去演繹自己的一臺戲。

我希望,每天早上叫起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只有永不休止奮鬥的人生,纔是不平凡的,這纔是生活的本色。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7

一百多萬字的作品,竟也很快地讀完了,只是因爲一份真實吧。若干個家庭,若干個場景,若干個人物的命運,若干個結局,都被濃縮到那一個時代背景中。

故事終於1985年,算來我也才幾歲,再向前追溯幾十年,似乎離我的生活就更遠了,但我不得不承認,我依然在這部作品找到了一種閱讀的快感,儘管時間跨越了我所生活的時代,但總有一些人物的經歷似乎可以找到我們自己生活的影子,無非是物質和精神相比豐富了些而已。所以,無論時代怎樣的鉅變,人的生命歷程總還是有些許相似的地方。

換句話說,更多的人都是在一個平凡的世界裏從生存到生活,不同的是在大環境下,因爲你的經歷不同,人生的結局也大有不同,當然,我所說的這結局也不是生命的終結,只是故事中人物命運的一個段落,如果時光繼續行走,如果故事還在繼續,或許一些人的人生航向也在隨之轉變,或精彩,或平淡,任由我們去推測。所以,我只當這是故事的結束,在這平凡的世界裏,那林林總總的人們都還在繼續着各自不同的生活……

世界本就是一本豐富的書,這書裏也自然有着許許多多的人物,正是這些人物情感與命運的交織,才讓這個世界變得豐富,變得精彩,當然也變幻莫測,原來誰都無法左右自己的生活,但你的學識,你的閱歷,你的人生觀,價值觀無疑會改變人生這艘船行駛的方向的。

我無法評說這《平凡的世界》中誰的生活更完美,誰的人生更精彩,我亦不想去做無味的評說,路原本就是靠自己走出來的,任何人,都不過是你生命中的匆匆過客,而你的執着,而你的追求才是最終成就你生命斑駁的主導。

回味這故事,我想有一份真實,當是來自作者路遙的生活經歷的,黃土高原的貧瘠,人們曾經生活的困窘,煤礦工人的艱辛,從合作制到生產責任制,劃時代的改革蕩起的決不僅僅是漣漪,而是爲不同的人帶來了不同的人生變化與抉擇。

孫玉厚一家,這個雙水村最貧困的家庭,是那個背景下人們生活的一個縮影,孫玉厚這個一家之主厚道,老實,卻因貧窮而變得膽怯,在他的世界裏,照顧好莊稼,解決了最基本的溫飽,生活就足以,以他的年紀,自然是少了冒險與挑戰的,但是他的孩子們卻讓他最終成爲雙水村最自豪的人。

大兒子少安,家境的貧困讓只讀了初中的他無奈地選擇了回家務農,政策的變化,對命運的不屈卻讓他最終成爲了一個切切實實的農民企業家,他爲父親箍起的體面的窯洞,成爲了這個家族擺脫貧困的里程碑,窮則生志,有志者事竟成吧。

少平,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高中,卻未能上大學,但不斷的閱讀與交流讓他對人生有了別樣的理解,一切都要靠自己,男人,亦要撐起家庭的責任,儘管他是這個家的老二,但他柔弱的身軀卻可以在工地上做幹最重的活,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供養妹妹讀大學,偶然的機會被招入煤礦做了正式的工人,並在那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價值,也正是因爲這份堅毅和責任,他得到了省報記者小霞的愛,儘管小霞在一次抗洪採訪中犧牲,卻依然給了他最燦爛的青春年華,新年的第一天,下井榦活時爲了救別人而自己受了重傷,死去師傅的教導在他身上重新上演了生命的價值,臉上的一道深疤將伴隨他永遠的礦下生活,這亦是他自己的選擇,其實他完全可以被調到省城,他也完全可以與愛他的金秀共同生活,但他只覺得那煤礦是屬於他的生活。這也是他最合宜的位置嗎?

蘭香是少安和少平的妹妹,家庭的貧困讓她從小就學會了承擔和爲別人分擔,兄長的厚愛讓她最終考取了全國最好的重點大學,天體物理這個在常人看來頗爲尖端的理論卻是她與朋友探討和交流的主題,她的出色贏得了身爲省委書記的兒子的深深的愛,她亦成爲父親的驕傲,知識改變命運在她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驗證。

這一部史詩般的故事,展現了不同的人的命運,每個人的生活都看似平凡,但不是因爲平凡就要少了鬥志和追求,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就是渺若塵埃的,即便你有再高的權位,終有一天也將成爲平民,在那一羣談天的老者中湮沒了自己,我所謂的收穫當是重新認識了生命的意義吧。

無論你的起點是什麼,都不要被暫時的低谷抹去生活的熱情,上帝本沒有一雙慧眼,也不要寄情於他去執掌公平,命運總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多了一份追求,多了一份執着,多了一份熱愛,生活總會有屬於每個人的精彩,平凡的生活亦值得敬畏,生命不朽,只因追求不朽。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8

《平凡的世界》是始終認定自己是一個“農民血統的兒子”路遙的嘔心之作,透過對黃土高原上一羣平凡農民的描寫。他們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裏,肩負着生活的重擔,不免自私、固執乃至懦弱,但是他們都有從未失去對生活的熱愛,在平常的生活中展現了永不停歇,熱血的心,讓我們爲那樣的心靈而感動,爲我們當下的生活而思索。

小說中的孫少安和孫少平,一個精明強幹,寬宏大量;一個腳踏實地,頑強堅韌。他們都有同樣慘痛的`感情經歷,都被生活打的遍體鱗傷,他們也都似乎是我們眼中的那些“平凡的人”,可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他們一直頂風向前,卻從未退縮。這樣的人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尊重嗎?他們是我們身邊那些在生活的逆境中勇往直前的人們,默默前進,默默奮鬥着的人們。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平凡的一面,但是我們也有屬於我們自己的光華,人生就像是一條路,沿路有不同的風景,人們在自己的道路上或走或跑,那些平凡的人們,他們微笑着緩步前進,跌倒了再爬起來,每一步都留下人生的印記。“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纔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這本書中那昂揚奮鬥的精神,纔是它真正的主旋律。人無論身在何方,心在何處,都應該保持着熱血的心靈。什麼是平凡和平庸的區別所在?平庸是安於現狀,甘於平淡。而平凡是不屈於命運,不平於埋沒。

讀着書,字裏行間彷彿能感受到文中人物心裏一種平凡卻蓬勃的力量。生活沒有劇本,生命的軌跡卻可以規劃。

《平凡的世界》告訴了我們,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着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怎樣在平凡的心靈中釋放出偉大的力量。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9

路遙筆下的田福軍,無疑是一個“好官”。早年畢業於人民大學,放棄了在中央部委工作的機會,又自告奮勇回到基層,先是在地區工作,後來晉升爲原西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也就是副縣長。

與哥哥唐宓略顯“負面”的形象不同,傅俊其實是一個“完美的人”:爲人正直能幹,經常深入基層,時刻關心人民疾苦,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當然,傅俊在工作中自然會遇到各種阻力,甚至被排擠。直到新任命的博樂——省委書記喬博年,傅俊才被提拔爲湟源區專員,也就是地級市市長,從而在波瀾壯闊的改革中突破層層阻力,施展才華。傅俊的成就和能力自然不用討論,讀者也常常爲這樣的官員鼓掌。只看背後的邏輯,還是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在一個不成熟的系統中,人們常常期待“藍天”的出現。過去有包青天,海水清澈,現在有田慶田。人民把幸福生活寄託在一個道德高尚、能力非凡的個人身上,無疑是一場賭博。傅俊也是如此,他有幸結識了喬青天,個人政治生活也得到了不平凡的發展。此時,我很難判斷什麼是社會規律的正常狀態。說到系統構建,很容易自然的觸碰到上下嘴脣。然而,幾千年的“藍天文化”和“貴族文化”仍然活着,並將長期甚至永遠存在。

此外,從個人角度來看,即使有天空和外部環境,機會也留給那些像付軍一樣有準備的人。我們可以看到,傅俊非常正直,總是把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甚至爲此與上級作對。同時,傅俊也很務實,經常下到一線瞭解實際情況。真正做到了“不只是書,不只是世界,而只是現實”。比起那些只能看老闆臉色或者依書說話的人,傅俊無疑更靠譜。

然而,我們可愛的路遙老師卻是一位由內而外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大師。而這兩點恰恰是人們在現實中嚮往卻得不到的。也讓《平凡的世界》成爲經典中的經典。基於此,路遙老師描述的傅俊的遭遇,也是現實生活中不平凡的一幕。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10

我讀的書名是《平凡的世界》,小說以陝北黃土高原雙水村孫、田、金三家的命運爲中心,反映了從“文革”後期到改革初期廣闊的社會面貌。

這是一部表現農村生活的鉅著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間廣闊背景上,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衆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的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對今天、將來的人們仍會有極大影響。

60後的我們可能對以前貧窮的生活還有點滴記意,70、80、90後的孩子,特別是城市裏的孩子如果去讀這本書,我真不知他們能否堅持讀完,能否理解當時人們貧窮的物質生活和高尚的精神世界。我的孩子五穀不分我能理解,因爲從小生活在城市的他沒有見過長在田裏的果樹和任何農作物,大米、白麪所有的生活用品在他看來都是從超市裏買來就行。就在今天,雖說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但許多農村生活仍很貧困。要不然誰願意背井離鄉來城市打工。

在當下浮躁的社全中,人們越來越講究實際,無窮無盡地追求物質生活,但是,如果讓許多年輕人也來讀讀《平凡的世界》這本書,他們也會深受啓發的。因爲讀這本書就象飲一杯清泉,給人一份清涼與慰藉,讓在繁忙與俗物中糾纏人我們可暫放一切煩惱,忘記現今榮辱,回憶起那最爲純真的年代和最爲樸實無華的人們。所以說《平凡的世界》可以列爲對年輕人的人生影響力很大的文學作品。

“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纔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這就是書中貫注了的昂揚的奮鬥精神。勞動着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告訴我們這樣的人生真諦。它響亮的提出,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能熱愛生活,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勞動者,不把不幸當作負擔,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誠的心去體驗,畢竟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

路遙的書獲得了茅盾文學獎,在獎頒獎典禮他說:“我們的責任不是爲自己或少數人寫作,而是應該全心全意全力滿足廣大人民羣衆的精神需要。我國各民族勞動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壯麗的生活,也用她的乳汁浦育了作家藝術家。人民是我們的母親,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樹萬古長青,我們棲息於它的枝頭就會情不自禁地爲此而歌唱。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我們纔有可能把握社會歷史進程的主流,纔有可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這些是路遙先生說過的話,他做到了。一直以來,他的作品都是深深的打動人心,並且贏得了各個階層,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的讀者的稱讚與敬佩。

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完成百萬字的長篇鉅著《平凡的世界》,路遙因此而榮獲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是嘔心瀝血之作。小說完成後,作者有一段時間甚至不能從書中回到現實世界來、連過馬路也要弟弟攙扶。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路遙因病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42歲。

這是一部用生命寫成的書。在黑白字之間,有一種平凡的聲音,蕩氣迴腸。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讓我也感受到了書的魅力。書是燈,讀書照亮了前面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了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了人生的船。讀書是一門人生的藝術,因爲讀書,人生才更精彩!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藝術。沒有書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樣,空洞無物。書本是人生最大的財富。讀書是一本人生最難得的存摺,一點一滴地積累,你會發現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朋友,教會我們如何去看待人生。讀書是人生的一門最不缺少的功課,閱讀書籍,感悟人生,助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11

在中國,有一篇著作:作者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在小說中全景式地表現了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在近十年的廣闊背景下,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沒錯,這就是《平凡的世界》

路遙(1949-1992)中國當代作家,生於陝北農民家庭,原名王衛國,中國著名作家1992年11月17日因爲肝病去世,年僅43歲。

《平凡的世界》如同書名一樣,很平凡,但卻反映出從1975到1985這十年裏中國西北農村的變化:從農業學大寨,到鼓勵發家致富,體現了中國十年間的變化。

當然,書中也有田福堂這樣無奈的幹部,從集體、革命,再到取消集體的憔悴,無奈。體現了一次“XX”所給人帶來的變化。

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勞動的態度。是啊,這裏體現出的是兩種人:勤勞的和懶散的。人生本來是沒有差別的,但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的?就是人和人的遭遇不同。

比如我們上學,一開始大家都是一樣的,但一段時間以後,人與人的差別有時何其巨大。宰相劉羅鍋說:“其實每個人的結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設計的。”

自強、自立正式孫少平的特徵,也是我們應學的。讓我們在這平凡的世界裏,感謝不平凡的自己吧。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12

《平凡的世界》,它的內容如它的名字一樣,這是一個平凡的世界。幾十年的時光,在路遙筆下鋪展開來,沒有一點的矯柔造作,沒有一點爲了作品而作品的嫌疑。給我們展示了一副普通而又內蘊豐富的生活圖景。一個平凡人的奮鬥歷程,一個平凡家庭的奮鬥歷程,一個平凡人的成長過程,一個平凡家庭的成長過程。

從孫少平,到孫少安;以及田曉霞,田潤葉;少平的師傅以及師孃,少安的山西老婆。還有那個山村裏面所有的人際關係,世故的,淳樸的,農村特有的風情和地域色彩。裏面包容了路遙太多的寫作功底和技巧。他對農村的熱愛,對中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讚揚,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顯現。他崇尚艱苦奮鬥,堅信承受苦難是成功的必然。他不忘記歌頌中國農民那一顆質樸的心,敢於拼搏,敢於吃苦的精神。不忽視屬於農民的那種特有的愛情傳達方式,以及由於文化差距而引起內在素養不同而造成的愛情悲劇。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中國的世界就是農民的世界。而路遙,用敏銳的眼光注意到了這點,取材於中國西北部一個普通的農村,然後,在農村與城鎮之間的衝突與矛盾中展開整個故事情節。用這樣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小小世界折射出整個中國,整個人類的平凡的世界。

生活本身就是無數庸常瑣事堆砌而成,所以,世界本身就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沒有激烈的矛盾衝突,通篇只是一個普通人,普通家庭的成長曆程。沒有戲劇化的情節,同樣沒有傳奇性的故事,全部都是按照生活的常理髮展的,讓讀者覺得真實,覺得可信,給人美感的同時,給人以激勵,給人以震撼,直寫到人的靈魂深處去。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13

放暑假嘍!終於可以輕鬆了!每日在家裏悠哉悠哉,不覺間假期已過了一大半,想起還有兩篇讀後感要寫,便匆忙找要讀的名著,爸爸推薦了路遙寫的《平凡的世界》,讀完此書,深受震撼!我感覺自己成熟了很多,關於奮鬥、苦難、人生挫折和愛情等有了更深的理解!

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爲背景,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爲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衆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有所感:

跟孫少平和孫蘭香比,我們現在的生活學習環境簡直跟天堂一樣,我們不需要每天爲生計發愁,不需要從事繁重的勞動維持溫飽,我們每天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晚上住在有空調的宿舍裏,但即使這樣,我們的許多同學還無病呻吟的抱怨學習的艱苦,每天不知珍惜時間學習,而是抱着手機玩遊戲到深夜,是時候該反省一下如何才能讓自己無悔於自己的青春,無悔於自己的人生!

有所悟:

“困難與折磨對於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當我們面對苦難和挫折時,應該像孫少安和孫少平那樣,樂觀面對苦難和挫折。孫少安本來學習成績優秀,但爲生活所迫不得不輟學;後來辦的磚窯因請了個根本不懂技術的師傅使孫少安破產了,但他最終東山再起;與心愛的人潤葉青梅竹馬,因種種原因又與愛人失之交臂,但最終憑着自己的堅毅個性從痛楚中走出,最終他收穫了婚姻生活的甜蜜幸福,正當幸福美滿。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14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嘔心瀝血之作。作品完成後,作者有一段時間甚至不能從書中回到現實世界來,連過馬路也要弟弟攙扶,不久之後就去世了。但他的作品卻在國內產生了巨大的轟動,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請到了著名的播音藝術家李野默先生連播了《平凡的世界》,在許多城市,還出現了排隊購買這部作品的現象,一時洛陽紙貴。路遙去世後,人們爲路遙也舉行了各種悼念活動,全國發來的唁函唁電像雪片一樣,有一尺多厚,陝西電視臺還拍了路遙的專題片。

路遙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產生巨大的影響,關鍵在於他的作品貫注了昂揚的奮鬥精神和人生哲理。“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纔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只有一個人對世界瞭解得更廣大,對人生看得更深刻,那麼,他纔有可能對自己所處的艱難和困苦有更好意義的理解,甚至也會心平氣和的對待歡樂和幸福”;“活在人世間,最爲珍視的應該是什麼?金錢?權力?榮譽?是的,有這些東西也並不壞。但是,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得上溫暖的人情更爲珍貴――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美好,莫過於這一點了”。回味着這些至理名言,我們不禁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平凡的世界》告訴給我們的就是這樣的人生真諦,勞動者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在亙古的大地與蒼涼的宇宙間,有一種平凡的聲音,蕩氣迴腸:“人,無論多麼貧寒,無論在地位如何,只要一顆火熱的心,只要是熱愛生活,上蒼對他就是平等的。只有做一名勞動者,不把不幸當作負擔,才能做生活的主人。”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15

我不是個很愛讀名著的人,在這個快速閱讀的年代,沒有精力去探討乏味情節下折射的社會現象亦或是某種深刻的道理。我是一個喜歡找茬的人,人們的讚不絕口讓我嗤之以鼻,我總是在想單調的文字能有多大的魅力,能使如此多的人拜倒。在不屑的想法下和態度下,我是拾起了這本書,而事實上,我也爲自己這種在錯誤的想法做出的舉動暗暗慶幸。

《平凡的世界》,它的內容如它的名字一般,真的只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農民,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愛情。我已經忘了連續幾天像這樣在圖書館中一坐一下午,第一次,感受到了文人騷客廢寢忘食讀書的舉動。不得不說它的確是一部令人瘋狂的作品。

無疑,愛情,親情,友情,是小說的三大主題元素,爲轟轟烈烈的愛情所感動,爲質樸的親情所感動,爲樸素深沉的友情所感動。談起該書就不得不說說“三大家族”——田家,孫家,金家了。

作爲艱苦奮鬥,忍受磨難的代表之一,孫少平在高中的平凡生活拉開了帷幕。相同的家境讓他與郝紅梅接觸,亦是相同的愛好將這兩個人聯繫在了一起,攜着青春的萌動,少平第一次開啟了感情世界的扉門。然而,現實的生活卻不允許感情萌芽的成長,不是每個都可以坦然面對貧窮,原因並不是自卑,而是自尊,是的,沒有人知道自尊的力量有多強大,它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即便少平再表示友好,即使好友暗地進行恐嚇,報復,少平的第一份尚未展開的感情依舊毫不留情的離他而去了。這不能怪任何人,在現今物質橫流的社會也不乏拜金女,何況那些已被窮苦折磨了世世代代的可憐的人們呢…......

標籤:平凡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