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_1500字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_15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_1500字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_1500字1

《平凡的世界》,是我閱讀長篇小說的引領者,也是我唯一堅持下來看了不下三遍的書,厚厚的書飽含了太多平凡的勞動人民的艱辛,然而正是這些平凡的勞動者,爲這大千世界創造了許許多多的不平凡,這着實讓人歎爲觀止。

在《平凡的世界》中,大哥孫少安的一生可以說是因禍得福。少時因家境貧窮,於是決定放棄上中學,他的學生時代永遠地止步於那張“全縣第三名”的錄取通知書,在之後的日子,他作爲家中的重要勞動力,整天一個人紮在田裏埋頭苦幹,起早貪黑,相比其他的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孫少安可要更艱辛得多,一個剛放棄了學業就要拼死拼活,卻只能爲這個“無底洞”投進幾個微不足道的工分,然而他心裏只有一個願望——只求那些賺來的少得可憐的工分可以養活一家人。理所應當,他以自己的勤勞、精明強悍,以及他那可怕的吃苦精神,博得了全村人的好評,還成爲了一隊的“領頭羊”。由於不知如何回覆“青梅竹馬”——潤葉的心意,又遭到了家中的姐夫王滿銀被拉去勞教的打擊,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應賀鳳英的邀,去她的山西孃家找“不要彩禮”的媳婦,並在春節與一見鍾情的秀蓮結婚。在臨近秋收的時節,老同學劉根民給他介紹了盈利高的拉磚工作,經過幾番周折之後,少安把賺來的錢開辦了一個磚窯,在經歷了破產、分家、鑿土窯、重建事業、重獲大業的他,最終贏得了富足的生活,也同時擁有了幸福美滿而又和睦的家庭。孫少安這個平凡的窮小子,用自己的努力與毅力,在人生的道路上越戰越勇,獲得了不平凡。

我認爲書中的主角孫少平和他的大哥孫少安一樣,同樣不平凡。這個在學校裏只能吃“非洲”票,連丙菜都買不起的少年,是真的稱得上“貧困潦倒”,讓人覺得他是個平凡人。在好友金波爲他打抱不平,和他商量着要揍班長顧養民時,他鎮定自若,冷靜地分析這件事發生後所帶來的後果,奮力地阻止金波那麼做。雖然最後沒有阻止成功,但是,他那顧全大局,被殘酷的現實磨鍊得通曉事理的樣子,着實令人敬佩。當班級裏的跛女子侯玉英在洪水邊將要被淹沒時,孫少平從安全的地方衝到河邊,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游到了對岸,將侯玉英救下。要知道,孫少平這是救了曾經侮辱過他的人!他爲了救下處於危險狀態的人,挺身而出,不由得爲他捨己爲人的精神點贊。難道他的精神世界是平凡的嗎?

孫少平的戀人田曉霞出身於當官的家庭,家庭條件富裕,但並不傲嬌,只是熱情大方地待人。孫少平是在見多識廣的田曉霞的推薦下,纔開始閱讀一些關於政治的書籍,還有外國的電訊稿《參考消息》,並且養成了每日看報的好習慣。當田曉霞在表明心意時,他心花怒放,此時此刻,是田曉霞給予了他幸福和力量!但每每心緒回到現實中時,心就涼了大半截:是啊,出身如此懸殊的他們,怎麼可能會在一起!當噩耗傳來,身爲記者的田曉霞,爲救洪水中的小女孩,不幸遇難時,他十分難過,獨自一人赴約,這是何等的悲傷。田曉霞的舉動真正地把“捨己爲人”這四個字表現得淋漓盡致。“當上帝爲你關上一扇門,一定會爲你開啟一扇窗”,最終,少平也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孫少平是平凡的,但他的思想以及精神是非凡的!

少平的妹妹孫蘭香,這個從小就十分乖巧懂事的女子,在世事的磨鍊下,在家庭貧窮的激勵下,在家人的期望下,成功考上了北方工業大學,真的是平凡的地方,不一定會出平凡的人啊!

現在的我,是一個並不富有的平凡人,在看完這本書後,我明白了,“讀書好”,我認識到應該要把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富有。我要做的,就是“好讀書,讀好書”。堅持不懈,纔有可能創造未來!

現在的世界,非凡的人已經有很多,但是,又有多少非凡的人的過去,是平凡的呢。他們變成非凡,是憑什麼打拼出來自己的非凡人生。有人會問,是金錢?是時間?是青春?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應該是努力,是堅持,更是讀懂“不平凡”這三個字!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_1500字2

光輝的一生不是如波濤翻滾,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地淌流不息……

——題記

《平凡的世界》裏有着不平凡的人,書裏的樸實無華便是真,善,美。還記得第一讀這本書時,是初中老師佈置的暑假瀏覽作業,但那時的思想還十分稚嫩,沒法深入地體會到字裏行間的更多含義。如今馬上步入大三了,再次拿起這本厚厚的書時,好像那黃土高坡的氣味又撲鼻而來。

再次讀完這本書,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照舊是孫少平。他是一位對苦難有着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着深入尋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強大的精神氣力、巨大的勇氣。他從學生到少年,經歷的是艱苦的人生奮鬥,不斷在痛苦與磨礪中,他有了對苦難的自豪感、崇高感。

我的父親是七五後,孫少平的經歷和我父親的經歷也有着不盡相同的地方,他們都誕生在那樣一個年代。我父親也是農村的底層人物,爺爺走得早,家裏又只有我父親一個男丁,家裏的所有重任在一夜之間全都落到了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孩子身上。從那天后,父親便放棄了求知,停學後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那個年代,工作難找是其次,最關鍵還是工資低,根本難以贍養一家人。父親得把所有的工資寄回家讓姑姑繼續進修,在父親所有的兄弟姐妹中,就姑姑的學習成績最好,在那個年代,一般農村家裏的希望都寄託在一個有爲的知識份子,家裏總要出一個知識份子纔是。所以姑姑便是家裏的希望,但我相信這是底層人民不能不去選擇的道路。

當時的父親用勤勞努力艱苦撐起了全部家,以致於我們能有現在的幸福生活,固然姑姑也不負所望的成了有出息的人,如今奶奶也跟上了爺爺的步伐,父親因早年過度的勞動落下了病根。所以家裏的大小事物還是由姑姑撐着。不管父親還是孫少平都1直走在荊棘叢生的路上,但他們從不向命運低頭。他們深切地明白,一切屈辱、折磨、磨難,對他們來講不單單是考驗,而是他們通往成功的階梯。他們的內心不但不會責怪那些曾難堪他們的人,他們乃至是感激他們,他們自豪地將此稱作"苦難的學說".

可是一路走來,但孫少平彷彿都在承受與他們年齡其實不相稱的折磨。當一切重新燃起新生活的生機時,一個突來的凶訊卻給這個年輕人當頭棒喝:曾給過他最甜蜜愛情的愛人,還沒有跟她好好告別,就這樣香消玉殞了……

孫少平,這個世世代代年輕人的縮影,又重新背起沉重的行囊,踏上遠方尋求夢想的路上。

而不管是父親的經歷,還是書裏孫少平的經歷都在告知我們:"一個人精神是不是充實,或說活得有沒有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勞動的態度。"這絕對是一條精闢的結論,這是任什麼時候候都不會過時的。"只有勞動纔可能令人在生活中強大。不管甚麼人,終究還是要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對這些人來講,孫少平給他們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課——如何對待勞動,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課題。"這裏體現的是兩種人,一個勤勞、一個懶惰。人生生來是沒有差別的,在經過過了不同的境遇和發展後,人之間便產生了巨大的差別。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裏爲我們講述的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尋求,亙古不變。

路遙在教會我們無私,無私使生命永久。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終究只會絕了自己。看風使舵,趨炎附勢,均爲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這般地生活,終將無價值地葬入黃土。

路遙在教會我們要有獨立的人格,雖然你可能會遭受孤獨。孤獨是人生自我證明的必經之路,只要你認定了自己的理想,那末安然面對孤獨將是你勇往直前最後的支援點。

路遙在教會我們沒必要用盡生命去做一個漂亮的人,但利用盡生命去做一件讓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證明你的處事油滑,而後者則將見證你精彩的1生。

現在如果讓我總結一下自己對這本書的感受的話,我想我會絕不猶豫地給出這樣的兩組詞:"苦難和奮鬥;平凡和偉大!"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_1500字3

在看《平凡的世界》這本書之前,其實是因爲看了電視劇版的,正因爲看了電視劇激發我想要去看看這本書。

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所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相對立又相交織。孫少安作爲長子,天資聰穎卻迫於家境輟學回家當一個生產隊長。他的身上有理想有尊嚴,但同時也有責任。責任使他不敢追逐理想,甚至於放棄了理想,也是這種責任使他拒絕了深愛着自己的女孩。他的家庭決定了他的責任,他的善良決定了他的選擇。而少平,成績優異,也同樣有尊嚴和理想。同樣面對艱難的生活,少平沒有選擇放棄理想而是不斷地追逐理想。無論生活有多麼困頓,他都不放棄任何可以讀書的機會,他可以花一整天的時間不勞作,看一本被潤葉媽用來夾鞋樣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但是他的理想,是建立在大哥放棄自己理想的基礎上的,沒有少安在輟學勞動,就沒有少平的上學讀書。同時少安少平都一樣的因家庭環境而有些自卑。這種自卑令少安忍痛拒絕了潤葉,也使少平“仇視”家境富裕的顧養民。他們既是兩個獨立的人物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小說傳達的是愛、善良與和平。仔細鑽研小說,會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有着來自心底的善良。郝紅梅,即使最初傷害了別人,最後也受了苦,與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生活。跛女子侯玉英,雖然是愛耍小聰明,自以爲是,但也能知恩圖報,保守祕密。周文龍,對人民造成了極大傷害,最後卻也救助了一方水土,一方人民。王滿銀,拋棄妻子外出流浪,讓她們受盡了苦難,最後也能喚醒自己內心的那份善良,浪子回頭回家照護妻兒。愛,是小說不可磨滅的元素。

少平身上就更能體現出他的有理想與不畏艱辛,先是在黃原城裏攬工,後在銅城大牙灣挖碳,即使可以去少安的燒磚窯裏過上舒適的生活,卻仍然出去外邊闖蕩,受苦受累卻也快樂自足,尤其是在認識曉霞之後,他不僅真正的認識到了自身的平凡,並且不爲自己的平凡和卑微身份所感到自卑,更加努力的生活下去。

書中也表現出了作者對這片自己曾經生活過的土地的深沉的愛。字裏行間流露出對陝西黃土地的熟悉,以及對黃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的親切。正如書前所寫的“獻給我生活過的土地和歲月”一樣,作者更想表達出自己對土地、人民的愛。

《平凡的世界》講述的就是一個追求理想又眷戀家園的過程。這是一個矛盾又痛苦的過程,他先是歷盡艱難掙脫這桎梏,而後又不顧一切地回到了曾經束縛他的桎梏。他曾經的囚籠,成了他現在的信仰。這很可悲,也很真實。那些曾經在城市鄉村之間苦苦掙扎,心中迷茫追求又反覆的人們,是否也像孫少平一樣?這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

小說的結局似乎是悲劇。一開始所期待的有情人都沒能終成眷屬並沒有發生潤葉另嫁他人,丈夫殘疾;少安妻子因病去世;曉霞被洪水沖走,少平毀容;金波再也沒找到他心愛的藏族姑娘。曉霞死了,秀蓮也死了,少安少平的愛情不得善終。全書都屬於現實主義,只有結局路遙安排成了他個人的理想化。看起來孫家兄弟很可憐,但是他們只有愛情不夠美滿。

《平凡的世界》中也蘊含着對人生的思考。“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爲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這個意義上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裏,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正因爲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物,故事纔會不平凡。孫少平無法選擇他出生的環境,就只能靠努力來改變命運。縱使生於平凡,生來平庸,那又如何?我命由我不由天。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想大約是人生於世,爲自己的命運作鬥爭吧。即便不知結局如何,也曾抗爭過,證明了自己有一個不屈的靈魂。《平凡的世界》所展現的就是一個平凡人對命運的抗爭。爲什麼不試着去改變呢?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鬱,也不要憤慨,因爲主宰你生活的,是你自己。

《平凡的世界》沒有寫完他們的一生,我不知道他們今後的生活如何。但我猜,一定有苦有樂,有笑有淚,被擊垮了也不放棄希望。

看完這本書帶給我的最直觀的感受還是:平凡、愛、希望與奮鬥。在這樣平凡而艱苦的生活當中,卻對其充滿希望,愛着自己所愛的人,併爲之奮鬥。

時下在疫情緊張的時刻,所有的醫護人員他們不也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大家爲打敗疫情而努力奮鬥,他們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_1500字4

生命裏有着多少的無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樣的愁苦和感傷?雨浸風蝕的落寞與倉楚一定是水,靜靜地流過青春奮鬥的日子和觸摸理想的歲月。——題記

在那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上,生活着那一羣黃土般樸實的人啊。平凡的人書寫着平凡的故事折射着黃土一樣平淡的生活,平淡的生活同樣演繹者精彩。平凡的雙水村也有精彩絕倫的篇章。每當月光洗盡鉛華,懸掛在永不褪色的深藍天幕,輕輕瀉入千家萬戶,我總想站在山頭眺望那一束束黃暈的光從每一個視窗射出,凝思着那每一個視窗下是否都聚着一家人,每一家人是否都藏有一個讓我熱淚盈眶的故事。我夢想着能站在一塊黃土快上看着一點點星光裏的人頭攢動,直到燈火失去溫度,熄滅;直到黃狗停止叫聲。我歪在一旁麥草上,看着滿天的繁星,安詳地等待黎明的親吻。

童年的時候,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裏來的勇氣,是年少無知的衝動嗎?我以爲世界是自己的,我是不平凡的,我擁有無比強大的力量。總有一天,我會站在世界上的最高峯,或是站在一個城市極好的看臺俯視每天朝九晚五渺小如螞蟻的平凡人,我夢想着有一天成爲大明星,可以每天隨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時間和金錢,我希望有一天自己會是一個掌握權力的擁有者,我會制定一套讓人民不再擔心醫保,住房,就業的一系列美好的制度……可是我長大了,我卻發現自己的夢想是多麼荒唐幼稚,原來我什麼都無法實現,我的夢想彷彿熱脹冷縮般慢慢的逐漸的縮小,平淡樸實的我無法爲自己做出的任何一個承諾做出迴應。我很難過,我發現自己平凡的像一棵小草,任憑人羣踏過我的弱小的身軀,別人根本無法看到我,任憑我如何努力,吶喊,我還是我。我們人類是平凡的,動物是平凡的,大千世界萬事萬物不過是滄海一粟。可是當我看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後,我內心心潮澎湃,雖然主要講的是生產責任制之前的貧窮和生產責任制之後的富裕,其中的人物更是讓我感慨萬千。金波爲了朋友竟然打班長,我敬佩他的仗義;蘭香的孝心讓我爲之一振,竟然爲了一些露水哭了半天;少平走南闖北的精神讓我大受鼓舞;少安和秀蓮一起開辦磚廠的能幹更值得一提;還有田福堂和金俊武的精明……他們也是普羅大衆的平凡一員,可是他們卻用自己的雙手和勤奮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不僅自己生活的快快樂樂,也讓身邊的人過得有滋有味。

這些人物是平凡的,可是爲什麼要寫他們呢、他們是生產責任制實施後白手起家從貧困走向富裕的典型代表,是響應國家號召的先進知識分子,是一批有理想,有抱負,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傑出青年代表,

我最喜歡的主人公是孫少安和孫少平。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孫少安是大哥,是孫家的頂樑柱,爲了弟弟,能夠走出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走出崇倫疊嶂的高山,他放棄了去學校讀書的機會,風華正茂的年級選擇在家做苦力,把青春熱水揮灑在腳下的土地裏,爲了潤葉的光明前途和美好名聲,他忍痛割愛,他放棄了和潤葉長相廝守的念頭,他正面是鐵骨錚錚的漢子,轉身卻是淚流滿面的有情郎。面對秀蓮,他一再讓自己的婆姨跟着自己受委屈,住破窯洞,可是他卻把最真的性情展示給了她,因爲秀蓮是他的摯愛。少安是個大男人,但卻沒有大男子主義的缺點,他是最懂事的,又是最受傷的一個。他把最好的,最珍貴的,留給父親,奶奶,弟弟,甚至與他不相關的父老鄉親,把受傷,分離,痛苦,辱罵留給自己。他似乎永遠不會懂得對自己好,哪怕是一丁點的好,賺錢供弟弟上學,給奶奶買蛋糕,卻不捨得給自己買一瓶酒,一雙好鞋。他永遠不會對自己慷慨,因爲他覺得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要把來之不易的幸福送給比他不幸福的人。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_1500字5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先生傾注了後半生心血的頂峯之作,是從1975年開始創作的。作者經過三年準備、三年創作,爲了擴充視野、掌握資料,他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包括近百部長篇小說,前後近十年的報紙以及其他相關書籍,同時,他還奔波於社會各階層體驗生活。長年過着“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生活,日常生活變爲機器人。由於生活長期沒有規律,路遙身體嚴重透支,最後病倒了。後服了百餘副湯藥,身體才略有恢復,但他仍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繼續寫作。

作家的生活大多都是比較清苦的,像曹雪芹幼年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到創作《紅樓夢》時生活也是相當的窘迫。

路遙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堅毅品格更是在不斷追求發展的奮鬥過程中日臻完美的。寫苦難是爲了寫苦難中的人。苦難越深重,戰勝苦難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難能可貴和令人敬佩。

書中孫家兄弟倆齊頭並進又相互映襯,其兄孫少安13歲就輟學回家務農,後辦磚廠起家致富;其弟孫少平求學、教書,後出外打工、挖煤。透過他們兩條人生道路的曲折延伸,反映了當時農民的生存際遇和孫少平外出謀生的艱難。

小說是以城市與鄉村的對立爲核心的二元對立世界,在這基礎的核心對立之下,衍生了諸多二元對立的因子,文明——愚昧、先進——落後、浪漫——淳樸、複雜——純潔、高貴——卑微、自信——自卑,等等。這些因子被作者有意識地排列起來,並透過一個個鮮明生動的事件清晰地並置在一起,‘構成了矛盾的、不可調和的兩極’。這顯然作者精心結構的序列;前者是都市的象徵,後者是鄉村的隱喻。

作者以客觀的筆觸去書寫鄉村、描寫都市,在路遙筆下,城市與鄉村的對立,不僅是地理空間的對立,而且是文化空間的對立,城市是在與鄉村的對比中存在的,而鄉村也在城市的陰影中展開。毫無疑問,鄉村空間指向的是歷史和記憶,城市空間肯定指向的是未來,城市是進城鄉下人的慾望對象,也是鄉下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作者路遙本人其實也是有城市情結的,從他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來。象《人生》中的高加林從高中畢業後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又回到土地。《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父兄一直支援他好好讀書,在家人眼裏也是讓其離開土地,創出另一條路來。這也是人之常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沒有錯的。

作者對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對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極大的尊重和認同。不要說作品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田曉霞、田潤葉等,就是作品中的一些消極人物,如鄉土哲學家——書記田福堂,遊手好閒的王滿銀,善於見風使舵的孫玉亭,甚至傻人田二的身上,都直接或間接地折射出人性的光彩。小說中有大量關於人間美好親情的描寫,其中最典型的有孫玉厚的勤勞樸素、忍辱負重,他的兒女孫少安、孫少平、孫蘭香等自強自立、善解人意、善於幫助別人等,還描寫了人間美好的同學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之情、鄉鄰之情等情感。另外作品中的愛情寫得很美,被賦予無比美好的內涵和想象空間。如孫少平和田曉霞在杜梨樹下近乎柏拉圖式的戀愛,就寫得很純美,讓人爲之感動。但象青梅竹馬的孫少安、田潤葉,孫少平與田曉霞都沒有能出雙入對,也讓讀者有點意猶未盡。

作品中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是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青年人,但他們自強不息,依靠自己的頑強毅力與命運抗爭,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其中,孫少安是立足於鄉土矢志改變命運的奮鬥者;而孫少平是擁有現代文明知識、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們的故事構成了中國社會普通人人生奮鬥的兩極經驗。

這部作品中的正能量的東西很多很多,這在當時改革開放初期物質極其匱乏而精神卻相當充盈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和現在,對衆多熱血青年都是有相當好的積極意義的。對於現在沒有見過人民公社,沒有見過生產大隊,沒有用過糧票、肉票、布票,縫紉機票、自行車票,只聽過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八零後九零後來說,看看路遙的這部鉅著,瞭解一下當時的歷史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_1500字6

有些書,與少年記憶同在。

依然還記得當年聽長篇評書時的情景——正午小小的長滿花草的院落裏,葡萄架下,一個少年正靜靜傾聽並憧憬着寬廣而斑斕的外部世界。在李也默有着陝北風情的聲音中,懷想着孫少安、孫少平、田曉霞、田潤葉們——熱愛文學的少年時光,是多麼的美妙。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遙以史詩般的筆觸描述了在中國社會歷史變遷的大背景下,黃土地上的普通人的悲歡離合。作品問世立即好評如潮,並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重新回想這部書所囊括的時光時,依然會發現從1978—1985年以來的歲月是那麼的令人神往。生活在那時的人們以劫後餘生的喜悅憧憬着未來,用感恩的心看待剛剛過去的夢魘……簡單、純粹,一切都籠上了理想的光環。沒有咖啡館,沒有浪漫的海灘風景,在那個西北黃土高原小小的城裏,在那無名花草盛開的小土坡上,依然能成長起傳奇般的愛情,這愛情曾讓十幾年前的一代人爲之動容。

無從知道如今的讀者如何理解與認知省委領導的女兒田曉霞與煤礦工人孫少平之間的那段愛情。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如今已然完全沒有了此類愛情發生與成長的土壤。換言之,作家連想象的慾望都不再會有。煤礦工人與省報女記者之間有着何等的距離?省長女兒怎麼會與煤礦工人有情感發生,他們有認識的可能嗎?即便是作家能想到,這樣的情節讀者與觀衆能否接受?在這樣的問號背後,存在的是大衆對人與人關係認識角度的變化。

在《平凡的世界》之後,已很少再能瞭解到煤礦工人的生活境況了。他們在一度的笑語喧譁之後重又歸入黑暗、潮溼的地下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變得那麼寂然無聲。偶爾在報紙、網絡等媒體上看到,也只是與死亡名單、煤礦事故等相連。想來,這個時代的孫少平們不會再有人關注並敬仰了。他喜歡誰和會娶哪一個更是無關緊要了。恐怕還會有人想,只有傻瓜纔會把一個煤礦工人當作自己的偶像。

所以,這一次在翻閱《平凡的世界》時,我內心充滿着平實的歡喜與複雜的情感。翻閱它們,就如同重走當年的少年心路。老實說,孫少平,這個英俊、淳樸、向上的男青年曾經贏得過我的深深的愛戀。我甚至因之而熱愛他的生活歷程——從黃土地出發,由建築工人到煤礦工人。當然,也熱愛孫家的每個人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泥土與農家氣息。

這是一個小資盛行的時代,以金錢的多寡爲成功的唯一指標。因而,在許多的大衆媒體中,孫少平以及孫少安們註定缺席並命定成爲弱勢的沉默的羣體。勤勞致富的孫少安們不再是榜樣了,我們甚至很少能看到相濡以沫的農家男女。看看現在吧,更多的文學是農家姑娘們離開家鄉到城市賺取金錢。沒有金錢作襯托的愛情,不再有人眷戀,甚至會讓人鄙視。

走在都市高高的天橋上,我常深感困惑。困惑於川流不息的車輛中平凡人們的退隱,更困惑於媒體、大衆對金錢、權貴的追逐與渲染,對凡人生活與生命的漠視。

如果活到現在,作家路遙該如何面對這時代的鉅變呢?社會現實、文學理念、閱讀興趣,以及金錢至上的當代社會能讓他適應嗎?他的驟然離世,現在看起。來更像是一個休止符,是有着現實主義理念的作家用理想主義和人文精神寫就的休止符。

我知道,也有許多人對《平凡的世界》的文學價值提出質疑,而我亦自知早已無法跳出自我感受去評判這部書的文學價值。多年來路遙在陰暗的圖書館裏翻閱報紙,以至於手掌面板破裂成繭的細節常縈繞於我的心頭並激勵着我。

所以,《平凡的世界》對我的影響力早已超越了文學本身,它們在十幾年來悄然改變着一個小小少年的價值觀、愛情觀,還有人生觀。當我讀到孫志剛事件,看到民工迫討工資的報道,看到農村中被自殺與家庭暴力所困擾的婦女,看到因貧窮而不能上學的孩子時,不由得會憤怒,會動容,會在飛馳的火車上情難自己——因爲,他們是我自少年時代便熱愛的“孫少平、孫少安”們,也是“孫蘭花”與“孫蘭香”們。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_1500字7

輝煌的一生不是如波濤翻滾,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地淌流不息……——題記。平凡的世界這是我讀過最長的一部小說,也是最認真看的一本小說。在此寫下我的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裏有一羣不平凡的人,是這羣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平凡的世界,讀完這本書後人的靈魂也許得以淨化,也許還會改變你現在的很多想法。

據說這部小說在正統文學史上沒什麼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藝界居於主流地位的“現實主義”寫作手法開始受到嚴重挑戰。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黃土高原,自古以來就是一方苦難而又佈滿希望的土地,路遙生於此,長於此。是這塊貧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遙的求索奮鬥、不畏艱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揮不去的生活經歷使得路遙那麼地熱愛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歲之前要完成一部鉅著:爲了紀念那片貧瘠的土地,爲了紀念那個輝煌的年代,更爲了紀念那裏樸實無華生生奮鬥的人民。

路遙該是文壇中少有的英雄,他不僅把寫作當成了一種責任,更當成了一種無比神聖的使命。路遙是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他在創作手記中曾這樣寫道:“在這裏,我才清楚地熟悉到我將要進行的是一次命運的賭,而賭本則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儘管不會讓世俗的觀念最後操縱我的意志,但假如說我在其間沒有作出任何世俗的考慮,那就是謊言。無疑,這部作品將耗時多年,假如將來作品有某種程度的收穫,這還多少對拋灑的青春熱血有個慰藉。假如整個地失敗,那將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敗。這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華,它的流失應該換取最豐碩的果實──可是怎麼可能保證這一點呢!你別無選擇──這就是命運的題目所在。”

最終路遙賭贏了這場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願望,只是代價異乎平常地慘重,他輸掉地是生命!我很喜歡路遙對於這部小說的出發點——“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這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裏他描寫着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熟悉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

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他選擇的是煤礦。這不是又無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路遙爲我們講述地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亙古不變。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路遙在教會我們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恆。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終只會絕了自己。看風使舵,趨炎附勢,均爲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這般地生活,終將無價值地葬入黃土。路遙在教會我們要有獨立的人格,儘管你可能會遭遇孤獨。孤獨是人生自我證實的必經之路,只要你認定了自己的理想,那麼坦然面對孤獨將是你勇往直前最後的支撐點。路遙在教會我們不必用盡生命去做一個漂亮的人,但應用盡生命去做一件讓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證實你的處事圓滑,而後者則將見證你出色的一生。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該看看《平凡的世界》,傾聽那些久遠的聲音,或許那樣我們會在這個因慾望日益膨脹而扭曲的時代,儘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於到油盡燈枯時,我們還在迷惘……這就是我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_1500字8

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人生,它或許是一部精彩絕倫的小說;或許是一段永垂不朽的傳奇;或許是一曲可歌可泣的傷仲永。——題記

黃土高原,一個遙遠而又神聖的名字。銘刻着北方人民的艱辛與努力。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裏,路遙,書寫了一段文學史上的傳奇,在荒漠的黃土高原上留下了燦爛的輝煌。

本文主要描述了孫玉厚和田福堂這兩家人的故事。寫了孫少安年輕有爲,在改革開放的情形之下,從公有制到私人所有制的情況下,毅然貸款開磚窯賺錢的艱苦歷程。講述了孫少平高中時期快樂而又傷心的時光,以及去黃原地區給人家當小工賺錢,放棄自己進城這一更大的理想,他選擇了平庸,選擇了成爲世界普通人中的一員,選擇了——煤礦工人。而田福堂卻從村裏人人尊敬的支書,就因爲炸山之敗,漸漸地失去了大家的尊敬,而田福軍卻步步高昇,飛黃騰達。

在平凡的世界中,不管是山崩地裂,還是狂風暴雨,在漫長的時期過後,一切又歸於平凡。這個世界,平凡,永遠都是主旋律。有了平凡,纔有不平凡。人生有無數次抉擇,一次抉擇,可能就會改變自己的一生,改變自己命運的曲調。在路遙的眼中,這個世界,現實總是比夢想來的強大。孫少平懷揣着心比天高的夢想,來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黃原,然而,從最初的零時工,到後面的正式煤礦工,孫少平,從來就沒少勞累,在他的眼中,勞動,就是自己的生命,在黃原人的眼中,勞動,也是生命。在那個剛剛改革開放的初期,在那個剛剛開始承認私人所有制的時期,每一個人,似乎都還延續着往日的生活,只是,其中的個別人發生了變化。無數的勞動人民,無數手上有活兒的人,他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然而,手上沒有功夫的人,似乎也只有去他人的私有工地幹活來養家餬口。到了孫蘭香和金秀這一代,相比他們的上一代人,他們確實要幸福好多啊!而我們,更是比他們輕鬆千萬倍啊!是啊,在這個世界裏,無論有多高的夢想,除非你有出衆的能力加上命運的垂青,否則,你只有選擇現實,只有選擇平凡。書中的人物經過了無數次的悲歡離合,在那個時代,鑄造了無數的巧合,鑄造了無數離別。如果他們能夠生在一個更好的時代,那麼,他們最終的結局應該可以改變。不同的時代,造就不同的的人生。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裏,卻又擁有那麼多不可猜測、不平凡的事情。

少平、少安這孫家兩兄弟的人生在路遙的筆下活靈活現的展現了出來,路遙用自己一生的時光,用血和肉鑄成了一部一百多萬字在文學史上永垂青史的鉅著。

品讀了《平凡的世界》後,我覺得,它帶給我了很多難以言喻的東西,比如,對於這個世界,我們的看法,或許,不能僅僅從單個層面上去了解,要從多重的角度上去理解,在這個世界裏,我,或許,要更多從別人的角度來考慮事情。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用血和肉的故事來描繪了一幅1945年開始那一段奇異卻又平凡的往事。的確,1000個人,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是不同的,但是,無論從何種角度看,每一個人的故事卻又同樣精彩。單單在這個世界上幾個人的故事,把他們簡單化的描述,就能夠寫出這一篇文學驚世鉅作。可想而知,我們這一生,雖然看上去平淡無奇,在大多數時間,都是幹一些同樣的事情,然而,事實上,卻又擁有一些自己才能體會的不平凡的滋味。這個世界,我們現在的這個世界,比起過往,已經好了許多。

平凡的世界,給了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不平凡的人生,面對這個世界,我們能做的,就是書寫一段屬於自己的傳奇,在這個人世上,我們要學會面對自己、面對大家、面對世界、面對一切。

人,這一生就像一張潔白無瑕的紙,經過時間的磨礪,它會慢慢老去,或許,到了人生的末端,它,會變成一張陳舊的羊皮紙,上面的符號,都是時間的標記,記錄着過往的回憶。時光飛逝,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裏,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平凡卻又不平凡的人吧!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_1500字9

最難戰勝的就是自我,如果超越了自我的束縛,克服人類最懦弱的本性,那麼自卑也堅強。 ——題記 讀完《平凡的世界》感想好多,可真要寫讀後感,卻又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樣去落筆。很害怕自己的拙劣的文字解讀損害了路遙先生的本意。勞動者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平凡的世界》就白紙黑字的告訴了我們這樣的人生真諦。它響亮的提出,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有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熱愛生活,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勞動者,不把不幸當作負擔,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誠的心去體驗,畢竟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這是一部用生命來寫成的書。在亙古的大地與蒼涼的宇宙間,有一種平凡的聲音,蕩氣迴腸。

首先,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 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着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啓迪。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我認爲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線,透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們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們的自卑與懦弱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們要用另外一種眼光去學會欣賞。那種戰勝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出自卑裏的堅強讓我敬畏,因爲那也是一種精神。戰勝困難,擺脫束縛,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

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警醒。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裏他描寫着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其次,這部小說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對農民的深刻理解。現代城市年輕人可能很難真正理解農民。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想法。農民經過的日子,農民的現在和未來他們也不會關心。但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我對農民有着一種特殊的感情和理解。而且間接知識也能夠帶給我們啓示和觸動。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說能夠深刻的反映農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讀完這部小說從某個意義上說我們也經歷過了那個時代,也曾在田中揮汗如雨。也能讓我們深刻的理解我們那些可敬可愛的農民的平凡與偉大。

我們生存的現實年代,每一時刻都在告別貧困的困擾,可生存環境的改變,面對層出不窮的新事物,面對不段涌現的新課題,在普通人的視線裏,生活似乎也不是那麼平坦得一馬平川。面對新的困難,一樣會有新的無奈;面對新的理想,一定會新的彷徨;面對新的世界,也一樣會有新的自卑心理在作怪,人類的懦弱是本性,任何人都不能逃避。

人類在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旅途中,只有在困難和挑戰面前,積極的去面對,纔會有發展,纔會有未來。困境裏的自卑,無奈中的反抗,積極中的進取都是社會文明進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激勵因素。

在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有執着的追求和渴望,我們就應該像孫少平那樣,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智,在自卑中尋找堅強,戰勝自我,找一個堅強的理由讓人奮進。

有人說:“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那麼人性裏的自卑並不可怕,爲理想而拼搏的路上,有這樣的自卑陪伴,我們並不會失落,只要正確的面對它,轉爲堅強的動力,那麼,自卑中的所得都是勝利和擁有的感覺,自卑裏的堅強都是催人奮進的凱歌,戰勝自我,自卑也堅強!就如薩迦格言所說的“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一樣哪怕在平凡的人也應爲其所生活的世界奮鬥。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_1500字10

平凡的世界裏有我的影子,因貧窮而自卑的孫少平,卻因讀書而感到幸福,爲書裏的斑斕的世界神往。

我曾經也因貧窮而自卑,膽小怕事,也迷戀過王子與灰姑娘的愛情故事,嚮往故事中的城堡,爲孤女敢於一個人去尋找外祖父在路上經歷許多事而歎服。

那時看的是故事,學到的是勇敢,開闊的是自己的視野。

我很久之前以爲這個世界就只有我看到的這麼大:一條沒有盡頭的河,順着河流長起了兩岸的山,我們這些小小的人就在這河邊、在半山腰建了房子,小孩子永遠也長不大,大人永遠那麼睿智勤勞。

而我後來看了書,看了電視,纔像孫少平那樣意識到:“在這羣山包圍的雙水村外面,有一個遼闊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不管什麼樣的人,或者說不管人在什麼境況下,都可以活得多麼好啊。”

我在這個小小的世界裏看過最美麗的月光和最燦爛的星星,聽過夜晚的蛙鳴,捉過一閃一閃的螢火蟲,最喜歡夏天的夜晚,在多少個那樣的夜晚裏我感覺到自己快要飛起來,快要變成書中的人物。

我後來聽到老師們說那些書寫作的背景的時候,說什麼批判資本主義的時候,我仍不在意,我所在意的是世界上真的有那麼一個地方,有那麼一個人的存在。

再說孫少平的家庭,這個家中的每一個人都將家庭放在最高位,他的哥哥孫少安娶了媳婦也沒忘了家,還因此和妻子鬧矛盾,他的妹妹,還那麼小,就懂得不給家裏添麻煩,乖巧得讓人心疼。

這個家庭是一個團結的家庭,即使它破敗,貧窮,只是一口借來的窯洞,但每個人都將自己的未來與它緊緊地捆在一起。

我感到特別心酸,明明每個人都那麼努力,這個家庭卻依舊貧窮得“經不起一點大事”。

我的爸爸 ,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直在努力工作的,他是我爺爺奶奶最懂事的孩子,這是我爺爺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因爲小叔生病,從十三歲輟學放牛犁田,那個時候的他,應該就是像掉進泥坑裏的人吧,在裏面掙扎,看不進天光。小小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家的重擔。

曾經他也是一個優秀的少年,會拿葉子當樂器吹曲子,會編各種小玩意兒,會講故事。

只是後來他一直在勞動,像一頭牛,任勞任怨,現在他變老了,頭髮也變白了,染髮的速度比不上歲月的折磨,體態呈現出一種不健康的胖,一直咳嗽,我一點也不想見他,每次看到我都是害怕的,我害怕他像我好朋友的爸爸一樣永遠地離開,我只願他活在我的記憶中,會拿單車載我,一直像在我喊加油的時候加速那樣矯健,不畏困難。

我想或者這是中國人的根深蒂固家庭觀念在作怪吧,這以家庭爲重的觀念害了多少人,又是多少人在艱苦年代活下去的支柱。

再說雙水村這個村子,這裏的人家,個個都懂得事故人情,他們在小事面前斤斤計較,大事面前卻不問是非,幫親不幫理,顯得非常團結。

我也曾聽奶奶們說過那些年代打羣架,男女老少全村出動,幫忙撐場面,可現在或許是治安變好了,那種家族集體意識慢慢淡薄了。唯一能看到所謂團結的地方,就是哪家有酒宴,附近的男人女人都要無償出動幫忙。

還有就是我母親生病的那段時間,村子裏的親戚朋友都來家裏看望,或是安慰,或是出主意尋醫生,或是給錢要她治療,在最困難的時候,這個村子裏的人顯得那麼可愛善良。

本書裏孫少平有一句話:“唉,要是我在這世上無親無故、孤單一人就好了,那我就可以無牽無掛,哪怕漫無目的地到遙遠的地方去流浪哩……”

我說過我喜歡三毛,我喜歡她的不顧一切,敢於嘗試的勇氣,我也想要去流浪,想去看海闊天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多好。

可是這有個前提,那就是“我在這世上無親無故”,沒有牽掛,纔可以飛得更遠啊,我有一個家,它貧窮,但是有愛,這份愛是沉重的,是有償的,是一個特殊的銀行,我得償還這些年的債務。

如果我無親無故,那我就可以去流浪,哪怕死在沙漠裏,死在海灘上,也沒有一個人會悲傷,多好。

這世上千千萬萬的人,都在絕望中死去,以另一種姿態重生,只是重生的那個,未必是從前夢想成爲的那個。

這本書,我不去究它的歷史背景,因爲每個時代的人都有每個時代的疼痛,但是每個時代的人都的確應該如書中的人物那樣充滿希望,並且一直努力,心中要有信念,或家庭,或國家,或夢想,你總得要有努力的方向,纔不至於被擊垮,纔不至於挺不起脊樑。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_1500字11

我初三時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那時只覺得故事平淡無奇,內容枯燥乏味,囫圇吞棗的讀了一遍,沒留下多大印象,到最後只記得孫少平毀容了,甚至都不記得有孫少安這號人物。由於對故鄉那片黃土地的眷戀,今年我又一次翻開了這本書。

大概是作者筆下的雙水村跟我小時候生長的環境太過相似,第二次讀這本感觸頗深,同時它也教會了我許多爲人處世的道理。

一、黃河水總有清的一天,人不可能窮一輩子。

孫少安因爲和潤葉的婚事遭到田福堂的反對,田福堂對他說:“你孫少安就是再有出息,這一輩子也還是個泥腿把子,我女兒是人民教師,吃的是公家飯,怎麼可能跟着你受罪。”孫少安回了他一句:“黃河水總有清的一天,人不可能窮一輩子。”

老孫家確實窮的叮噹響,孫玉厚說老孫家的祖墳埋進窮鬼了。全家人擠在一口破窯洞裏,孫少安因爲窮讀不起書,十三歲輟學回家掙工分,幫父親承擔起那個風雨飄搖的家。孫少平因爲窮在學校只能吃“黑非洲”(最下等的菜飯),經常餓的頭暈眼花。

但是孫家兩兄弟都有着驚人的吃苦精神,爲了生活他們可以拼命。責任制實行後,孫少安在村裏開起了磚窯,在經歷了虧本、被騙等一系列磨難之後,磚窯開始盈利。孫少平在做過受人尊敬的老師、朝不保夕的攬工漢之後成了大牙灣煤礦的一名工人。兄弟兩人實現了最初的願望:給家裏箍幾口新窯,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以前的農村家庭大都生活拮据,我記得小時候家裏連做飯的柴都沒有,媽媽每天要去山裏挖刺根。但是刺根是溼的又不能當下就燒,媽媽每次都是做完飯趁鍋竈還是熱的就把刺根放在竈坑裏,利用餘熱將刺根烘乾,這樣下次做飯的時候就有了柴燒。我在慨嘆往昔歲月不易的時候也折服媽媽的智慧。如今的家裏的光景自然比以前好很多,但這都是父母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換來的。

二、你曾開啟窗戶,讓我向外面的世界張望。你還用生硬的手拍打掉我從鄉里帶來的一身黃土,把你充滿炭煙味的標誌印烙在我的身上。老實說,你也沒有能拍打淨我身上的黃土;但我身上也的確烙下了你的印記。

書中這段話本是孫少平對黃原說的,他離開雙水村去黃原讀書,黃原是他第一次接觸到的外面的世界,也是在這裏他產生了爬火車去看全世界的想法。而我看到這段話,第一反應想到的是我的父母,我少時離家求學,如今在別人眼裏的大城市工作。是他們曾開啟窗戶,讓我向外面的世界張望;是他們給了我翅膀,讓我飛向了更廣闊的天地。他們用面朝黃土背朝天掙來的血汗錢送我到了外面的世界,他們省吃儉用卻給我買新衣新鞋,想要抹掉我從鄉里帶來的一身黃土。可是此生無論我在哪裏,我的身上都帶着黃土地的味道,也烙下他們的印記,無法抹掉。

三、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是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這是書中孫少平對他的妹妹蘭香說的話。作爲一個地地道道農民家庭出生的人,我非常理解他說的這句話。我們不能因爲自己出生在物質匱乏的農村就放棄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爲什麼說它帶給我們的好處一生受用不盡,因爲在往後的工作生活中你會發現,因爲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勞動,我們會比常人更堅強,更能吃苦,而勤勞的雙手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生活,這難道不是受用無窮的好處嗎?

四、一些人因爲苦而竭力想要逃脫受苦的地方;而一些人恰恰因爲苦才留戀受過苦的地方!

結尾處孫少平回到大牙灣煤礦繼續挖煤,許多人對此不理解,那畢竟是差點要了他命的地方。他說:我在那裏流過汗,淌過血,怎麼會輕易地離開那個地方呢?一些人因爲苦而竭力想要逃脫受苦的地方;而一些人恰恰因爲苦才留戀受過苦的地方!

我想這也是我懷念故鄉的原因吧!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_1500字12

平凡的世界,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以一個不爲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後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

讀過不少的小說,也有一些情節特別引人入勝的,讀之不願放下的,卻沒有一本像路遙的絕筆之作——《平凡的世界》那麼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個個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平凡的世界他們正生活在我的身邊。

讀《平凡的世界》後,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經的抱怨、憤世不公是多麼的幼稚。與主人公的經歷比起來,我們是多麼渺小,從小學一路走來,沒有經歷什麼挫折,而我們稱道的是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等等,與少安、少平相比較我們又算什麼呢?相信自己能飛!這是讀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後,我的第一個感覺。在這部被譽爲"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的鉅著中,作者圍繞着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侷限,最終獲得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並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展現出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於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飛!"

少平與少安兩兄弟同爲黃土地的兒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着人生。《平凡的世界》可以說是作家傾注了畢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寫作的焦點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達了強烈的平民意識與抗爭意識。少平與少安都不是輕易向命運妥協的人,他們相信自己的雙手可能改變命運,他們在一次次苦難中得到錘鍊與昇華,表現出當代農民的頑強與堅韌。小說廣泛涉及了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生動地記錄了農村生活的巨大變化。它表達了昂首向上的奮發精神,展示了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

沒有一條小船不是經過風暴而順利抵達港灣的,孫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實現"飛"的壯舉與體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斷的挫折和打擊。如爲了擴大社員自留地,他曾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黑典型來批判;曾爲嘗試着進行承包責任制的改革而遭到縣委的嚴厲批評;最爲殘酷的是在第一次擴大磚場時,因高薪聘來的燒磚師原來是騙子的緣故,他的磚全部?燒砸了。無力歸還貸款,也付不出村中幫忙勞力的工資,那時,他就像一隻被風暴打斷翅膀的小鳥在冷風中簌簌地顫抖着。

真、善、美,永遠是人們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書中的一個個主要人物,那麼的真實,那麼的善良,這該是作家心靈的折射:路遙定也是那麼的一個人。然而,人物的結局總令人傷懷,幾乎沒有一個結局是完美的:孫少安幹出了點名堂,他賢惠妻卻勞累至噴血;田潤葉終於明白了李向前對她的一往情深,毅然與之結合,可向前卻已是殘廢。孫少平以他獨有的人格力量贏得了地位懸殊的田曉霞的愛,可田曉霞卻再也回不到他的身邊;潤生義無反顧地與郝紅梅結合,可郝紅梅畢竟還帶了孩子;金波呢,還不知要追尋那夢中女子到何時。這一切的一切,總令讀者有些惋惜。特別是少平與曉霞,地位相差那麼多,卻能夠心心相印,都願他們會有個完滿的結局,可作家偏偏那麼殘忍!我有些明白了:

我們心理上總不願去接受悲劇,所以,中國戲曲倒多以大團圓結局。然而,生活中是沒有完美的。這應該就是作家昭示給大家的。他是那麼地真誠,那麼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着太多太多的苦,他對生活的體驗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這不完美,纔是更能打動人的一種美。大家都明白維納斯正因爲斷臂才顯得更美,把這種美稱爲殘缺的美。那麼,路遙既從生活中,也從美學上理解了這一點。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結局的安排也就不足爲奇了。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統一,使讀者唏噓不已。

我們應該相信"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更多分享,來自e世紀的魅惑。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_1500字13

一棵小草平凡而渺小,它正在泥土中努力地長出新芽,以自己的方式在春天裏爲自己掙一命!但我想不通的是,儘管它再努力,不過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它長不成參天大樹,然而它就這樣認了嗎?不,它沒有!至少它爲社會貢獻了一片綠意!

此時,我在想我們大多數平凡的人都生活在平凡的世界裏,做一個平凡的人,可我們就這樣認了嗎? 看了《平凡的世界》,我思考了很久,原著自1980年出版以來,一直就鼓舞了許多的人,我一直思考其中的矛盾之處,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所展現出來的都是苦的,是不如意的,是掙扎的!它不像其他的文學作品給人的結局是浪漫的,是歡快的,是溫情的!

它給人的結局是未知的,是迷茫的,如果真的要追根的話我們只能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世界裏辛苦地奮鬥,是爲了讓自己不再平凡下去!

小說的結尾“孫少平在礦部前下了車,擡起頭望了望高聳的選煤樓,雄偉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裏忍不住涌滿了淚水,溫暖的季風吹過黃綠相間的山野;藍天上,是太陽永恆的微笑”,但是你看看那些希望,那些希望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未來。它的結局看起來怎麼也不會是歡樂的,但它是悲劇嗎?恐怕也不是。它就像是現實,

他和田曉霞美麗的愛情並沒有走到最後,在它最絢爛的時候戛然而止,曉霞意外離開了這個世界,給少平留下無盡的痛楚,少了她,少平活着的意義就少了一大半,他躺在礦區的空地上,在夢中有外星飛船帶他走,逃離這個令人悲傷的世界,但夢醒後他還得繼續生活下去,因爲還有另一個家等着他。他師父去世後,他主動承擔起了煤礦棚戶區那個溫暖家庭的責任。雖然他有足夠的理由和能力留在城市,同時還有另一個優秀女孩金秀的示愛,但他有着自己的原則,又走進了那個隨時可能出現危險的煤礦,繼續他的人生與責任。

總是有挫折和苦難,但如果你願意,總還是能在黑暗中尋得星星點點的光明。

我們度過的每一天,那麼相似又那麼的不同。今天還是和昨天一樣,睜眼起牀吃飯忙碌,明天或許和今天一樣。或許大多數的日子裏,我們都或多或少磨洋工。覺得看不到未來。即使想用自己的努力去前面看看究竟會怎樣,卻也終會有迷茫,茫然不知所措。讀完整部書。要從黃土地的書裏逃離這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我們這些平凡的人到底應該去追求哪些東西;這真是一個永恆的哲學話題;也就是所謂的生命的意義。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需要思考一輩子的問題。路遙想要勵志,勵志的方法也是正確的,爲我們日後創造了一個美好社會,讓我們在真實生活中變得積極向上、充滿陽光。

我們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平凡的人在普通的崗位上擔任着不同的角色,在這些角色裏,總有些人的境界是無法企及的,這不是學問的深造,不是金錢的堆疊,不是權力的炫耀,而是在這個平凡的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讀社會這本大書,用不斷地探索與實踐書寫了一部閃耀着光輝的人性的宏偉篇章。懷有希望的心情自然是能過得更好。

平凡的世界是很殘酷的,這句話可以雙層理解,一種可以指小說的本身,也可以說我們現實生活。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纔是真正的平凡。

“我奮鬥了十八年只是和你一起喝咖啡”人生的命運的確不是我們所掌握的,或者說我們掌握的空間卻是很有限的!我一直堅信地認爲:所謂的英雄就是認識生活的本身卻仍去熱愛她!大多數人不可能成爲偉人,理性地認識並接受平凡的可能,並且讓平凡的世界和平凡的生活也值得一過!大多數人的努力不是卓著,而是一種平凡的生活!因爲畢竟這是一個由平凡的人組成的平凡的世界,但在平凡的世界裏,溫情地活着,每天做努力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那麼即使平凡也不簡單!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_1500字14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500字 ,歡迎閱讀。

小說塑造的20世紀70、80年代的中國這樣一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孫家的四個孩子——大姐孫蘭花、大哥孫少安、二哥孫少平和小妹孫蘭香都各自擁有自己的愛情,但是他們愛情的經歷各不相同,對於愛情的態度各不相同,對於愛情與婚姻兩者之間的看法也不同。而這些種種的不同不正是不同階層人物形象、性格特點的最好體現嗎?

“時代造人”一語相信大家都有聽過,不同的時代會造就不同的人才,形成不同的觀念,可就算是同一個時代,也會造就人的不同性格,導致對事物的看法不同,如同《平凡的世界》這一書中,雖然小說定格在一個特定的時代裏,但是卻造就了書中各個人物截然不同的性格,也讓他們對人生、愛情、婚姻的看法與態度有所不同。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作者路遙用樸實無華的筆調把生活的苦難、殘酷和卑微描寫出來,全景式地反映了1975年到1985年中國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小說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的生活、學習、奮鬥、愛情爲中心,以黃土高原雙水村裏的孫、田、金三家人的日常生活爲主線,以整個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轉型爲背景,透過各種複雜的矛盾糾葛,描寫了各階層人民如何在困難的環境裏掙扎求生,爲生活努力打拼,承受着各種天災人禍仍堅持着自己的信仰。在這裏,人性的自尊、自信、自強,不向困難低頭的堅韌以及人生的挫折與拼搏,痛苦與歡樂都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在作者的筆下,從高中生成爲一名煤礦工人,渴望改變現狀、有着遠大抱負並努力爲之奮鬥,拼搏勇敢真誠地面對生活的精神鬥士孫少平;13歲輟學幫助父親支撐起風雨飄搖的家,不屈服於命運,最後憑藉生活的歷練和聰慧的天資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的農民代表孫少安;家境殷實卻不驕不躁,思想境界和內在品質都遠勝於同齡人,自信、熱情、主動,可憐可愛擁有超脫現實的夢想與愛情,併爲之拼搏奮鬥了一生的精神導師田曉霞……這樣一個個有血有肉、平凡但不平庸的人物躍然於紙上,小說描寫的正是這樣一羣平凡的人,正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世界。

雖然在《平凡的世界》裏,對於小人物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如何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自強不息、不甘被命運所束縛的精神刻畫得入木三分,但我認爲其中幾段愛情的描寫更是感人至深,引發人們的無限思考,也是這本精彩的小說不可或缺的一條主心骨。在小說塑造的20世紀70、80年代的中國這樣一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孫家的四個孩子——大姐孫蘭花、大哥孫少安、二哥孫少平和小妹孫蘭香都各自擁有自己的愛情,但是他們愛情的經歷各不相同,對於愛情的態度各不相同,對於愛情與婚姻兩者之間的看法也不同。而這些種種的不同不正是不同階層人物形象、性格特點的最好體現嗎?

在孫家四姐弟中,孫家長女孫蘭花的愛情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劇,蘭花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封建婦女形象,她以丈夫爲天,對丈夫的話惟命是從,她會因爲丈夫的一句話而笑,也會因爲丈夫的一句話而傷心流淚,即使在婚姻裏受盡委屈,她也從沒想過要離開丈夫,對於她來說,丈夫在的地方纔是她的家,纔是她的根。蘭花從小就生長在封建的農村家庭中,爲了一家人的生活整天在山裏家裏操勞,也根本沒想過男女感情之事,而王滿銀這個熱情又對她好的男人的出現把蘭花心中沉睡的少女情懷給喚醒了,她不顧父親的反對堅持要嫁給王滿銀,這就是這個愛情悲劇的開始。在任何一個女人眼中,王滿銀都不會是一個理想的丈夫人選,他遊手好閒,對家庭沒有責任心,是個有名的逛鬼,不僅使蘭花在物質生活上一貧如洗,而且在精神生活上也得不到滿足。可是蘭花沒有經歷過愛情,所以在王滿銀對她顯示出好感時,她便盲目地投進了這場愛情悲劇裏。在結婚以後,王滿銀更是整天不務正業,就等着蘭花來服侍他,根本沒有盡過作爲丈夫、作爲一家之主的責任,可是蘭花已經被盲目的愛情矇蔽了雙眼,她沒有選擇離婚,而是嫁雞隨雞,無數次的原諒丈夫的錯誤。這場愛情悲劇可以說完全是因爲蘭花這種隱忍、逆來順受的封建傳統個性造成的。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_1500字15

人生有太多的無奈,太多的不得已,一件事的存在只是爲了去擠壓另一件事。爲了生存,我們必須要放棄些什麼。

孫少安的一生經歷的太多,他每天在人生的低潮高潮裏來來回回。爲了生存,爲了改變艱苦的生活環境,他開始孜孜不倦地幹活,成長讓他失去了愛情,而值得慶幸的是,他和秀蓮也算是“一見鍾情”,婚姻美滿的滋潤讓他嚐到了愛情的美好,妻子對他的愛與支援讓他大膽地去拼搏,去贏那屬於自己的未來。就這樣,潮起潮落。你聽,風在哭泣,他在訴什麼,有一位質樸的農民遭遇暴雨了;你聽,風在歡笑,它爲什麼笑?那位質樸的農民又開始奮鬥啦!幸福的生活永遠不會太過長久,接踵而來的又是命運無情的打擊。失去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在那麼貧窮的生活裏,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沖垮了少年堅硬的脊背,而他卻沒有哭泣,一直強忍着,在那場風暴中,我聽見他說:“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的確,暴風雨更猛烈了,原以爲賺了錢,一家人可以快樂的生活,妻子卻沒了。呵呵!是可笑,還是可悲。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窮富世襲之說,也永遠沒有成敗之說,有的只是我奮鬥我成功的真理。我堅信,我們的命運有我們的行爲決定,而絕非完全由我們的出生決定。”古人也有云:“我命由我不由天。”

孫少安用他的一生書寫了一個偉大的真理:除非你放棄,否則你就不會被打垮。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在風雨來臨之日是怎樣的膽怯,更誇張的還有人去跳樓,這是對自己生命的不珍愛,當我們抱怨生活帶來的憂愁,有可曾會記得那些淹沒在歷史的泥土中的那些傳奇人物,他們的一生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借鑑。所以,忘記一時的苦感,去尋找永恆的快樂吧!

孫少平和孫少安是兩個世界的人,但是他們都想讓生活過得幸福些。爲了美好的明天,他只能去打工賺錢,他唯一的好處就是上過高中,閒暇之時,給身邊的人講講書中的故事。每個人的成長背後,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就是他和田曉霞的愛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可以命運之手一直在輾轉反側,又有誰能捉摸透呢?我很佩服田曉霞,他可以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只爲相愛之人能夠相守,可惜“多情自古傷離別,好夢由來最易醒”。有人說:“爲了救一個你不認識的人,而犧牲了自己,就一定是一個好人。”能夠在有生之年痛痛快快的愛一場,已經足夠了。

愛人的離去打碎了一場繁華的美夢,命運由着太多的替身,而我沒卻看不見。用一份樂觀的心態去看待,就是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一段感情的結束意味着另一段感情的開始,人也不能總沉溺於過去,這樣永遠都走不到未來,我慶幸孫少平沒有這樣,田曉霞的出現是他一生中做美麗的時光,而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在孫少平身上,我又看到了一句話:“事實的真實本不以我的意志爲轉移,哪怕我不情願,卻又能改變什麼呢?”龍應臺曾在《菩提本非樹》中說過一句話:“人生就是一條線往前走,沒有什麼好遺憾的。”是啊,沒有什麼好遺憾的。

其實這本書我最關注的是李向前很田潤葉。我很少見到像李向前這麼癡情的人,而他的婚禮除了一張結婚證,什麼都沒有。沒有田潤葉的日子他度日初年,借酒消愁。後來,他殘了,而此時潤葉卻回到了他身邊,我想起了《錦瑟》裏面的絕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當一個人終於盼到了守得雲開見月明的那一天,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人生有太多的記憶,我們無法釋懷,是上帝在創造人的時候給予人的一份特別的物。

願我是一個平凡的人,卻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