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陋室銘

陋室銘原文、翻譯及賞析

陋室銘1.89W

陋室銘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陋室銘原文、翻譯及賞析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於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於深淺,有了蛟龍就有靈氣。這是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苔蘚的痕跡碧綠,長到臺階上,青蔥的小草映入竹簾裏。與我談笑的都是博學的人,與我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雙耳,沒有官府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它們都很簡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簡陋了)。孔子說:“(既然君子住在裏面),又有什麼簡陋的呢?”

註釋

題目:選自《全唐文》卷608。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韻。後來發展成一種文體。

1.在(zài):在於,動詞。

2. 名(míng):出名,著名,這裏指因...而著名,名詞用作動詞。

3.靈(líng):名詞用作動詞,有靈氣。

4.斯是陋室(lòu shì):這是一間簡陋的屋子。斯:這。是:表示判斷。陋室:簡陋的屋子,這裏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覺得簡陋了)。惟:只。吾:我,這裏是指住屋的人自己。德馨:德行馨香。《尚書 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馨:香氣,這裏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蘚的痕跡蔓到臺階,蒼翠碧綠;青草的顏色映入竹簾,一片青蔥。

7. 鴻儒(hóng rú):這裏指博學的人。鴻:大。

8. 白丁:百姓,這裏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9.調(tiáo)素琴:彈奏不加裝飾的琴。調:調弄,這裏指彈奏(琴)。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10.金經:這裏指佛經。

11.絲竹:指琴瑟、簫管等樂器,這裏指奏樂的聲音。“絲”指絃樂器,“竹”指管樂器。

12.之:助詞,不譯。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13.亂耳:擾亂雙耳。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

14.案牘(dú):(官府的)公文,文書。

15.勞形:使身體勞累(使動用法)。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16.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臥龍崗中隱居躬耕。

17.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這兩句是說,諸葛廬和子云亭都很簡陋,因爲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郡隆中山中。揚雄,字子云,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廬:簡陋的小屋子。

18.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屬於賓語前置。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不譯。全句譯爲:有什麼簡陋的呢?

19.孔子云:孔子說,雲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說。選自《論語·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體現他謙虛的品格。

賞析:

這篇不足百字的室銘,含而不露地表現了作者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與世事沉浮的獨立人格。它向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儘管居室簡陋、物質匱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實,那就會滿屋生香,處處可見雅趣逸志,自有一種超越物質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認爲,劉禹錫寫此文時已是貶謫生活的後期,心情比較穩定,追求安樂恬淡的生活,同時文中又有讀佛經的內容,所以銘文流露了一種避世消閒的消極成分。對此應從兩方面分析:當社會處於黑暗時期,文人官吏們有兩個出路,一是與腐朽勢力同流合污、自甘墮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氣和獨立人格。相比之下,後者更值得肯定,劉禹錫選擇的就是這一條路。同時,人的生活是複雜的,有張有弛,不能一味劍拔弩張,而有時也要休息娛樂。因此,不能簡單地批評閒情逸致。另一方面,銘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偉抱負,他引用諸葛廬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義的,諸葛亮是政治家,揚雄是文學家,這也是作者一生的兩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進、雄心勃勃;貶謫後他就涉足文壇,最後終於以文學家名世。因此,文中還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在內。

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是巧妙地運用比興手法,含蓄地表達主題,開頭四句既是比,又是興,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龍引出德馨,言名、靈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類比陋室,表達了作者政治、文學的兩大理想,最後引孔子的話作結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運用了排比、對偶的修辭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種磅礴的文勢,如開頭幾句排比,使全篇文氣暢通,確立了一種駢體文的格局。對偶句易形成內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間的六句對偶,既有描寫又有敘述,言簡意豐,節奏感強。文章還運用了代稱、引言等修辭手法。

總之,這是一篇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傳誦不衰,膾炙人口。

陋室銘原文、翻譯及賞析2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於多高,有神仙(居住)就能聲名遠揚。水不在於多深,有龍(居住)就能顯得有靈氣。這是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覺得簡陋了)。苔蘚碧綠的痕跡蔓延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竹簾裏。到這裏談笑的都是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樸素的古琴,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我的陋室就像那)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賞析: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爲唐代詩人劉禹錫(字夢得)所作。《陋室銘》聚描寫、抒情、議論於一體。透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緻的環境和主人高雅的風度來表述自己兩袖清風的情懷。文章運用了對比,白描,隱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壓韻,韻律感極強,讀來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一曲既終,猶餘音繞樑,讓人回味無窮。文章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這篇不足百字的室銘,含而不露地表現了作者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與世事沉浮的獨立人格。它向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儘管居室簡陋、物質匱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實,那就會滿屋生香,處處可見雅趣逸志,自有一種超越物質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認爲,劉禹錫寫此文時已是貶謫生活的後期,心情比較穩定,追求安樂恬淡的生活,同時文中又有讀佛經的內容,所以銘文流露了一種避世消閒的消極成分。對此應從兩方面分析:當社會處於黑暗時期,文人官吏們有兩個出路,一是與腐朽勢力同流合污、自甘墮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氣和獨立人格。相比之下,後者更值得肯定,劉禹錫選擇的就是這一條路。同時,人的生活是複雜的,有張有弛,不能一味劍拔弩張,而有時也要休息娛樂。因此,不能簡單地批評閒情逸致。另一方面,銘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偉抱負,他引用諸葛廬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義的,諸葛亮是政治家,揚雄是文學家,這也是作者一生的兩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進、雄心勃勃;貶謫後他就涉足文壇,最後終於以文學家名世。因此,文中還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在內。

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是巧妙地運用比興手法,含蓄地表達主題,開頭四句既是比,又是興,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龍引出德馨,言名、靈暗喻陋室不陋。用諸葛廬、子云亭類比陋室,表達了作者政治、文學的兩大理想,最後引孔子的話作結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運用了排比、對偶的修辭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種磅礴的文勢,如開頭幾句排比,使全篇文氣暢通,確立了一種駢體文的格局。對偶句易形成內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間的六句對偶,既有描寫又有敘述,言簡意豐,節奏感強。文章還運用了代稱、引言等修辭手法。

總之,這是一篇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傳誦不衰,膾炙人口。

陋室銘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譯】

山不一定在於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一定在於深,有龍就能成爲靈異的水了。這是間簡陋的房子,只因我有美好的品德而聞名。青苔碧綠,爬上了臺階,草色青蔥映入簾裏。在一起談笑的都是淵博的學者,彼此往來的沒不識字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也可以瀏覽珍貴的佛經。這裏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也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我的身心。這猶如南陽諸葛亮的草廬,又像西蜀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賞析】

一、內容梳理段落層次內容大意課文中心

(一)說明陋室之所以值得稱頌,關鍵是身居陋室的人人品高尚。

(二)寫陋室的環境、交往的人物和安貧樂道等,表達了室主人的高潔。

(三)歸納全文,說明陋室不陋。透過對陋室的描繪,表現了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二、重點字詞句

1常用詞理解

(1)無絲竹之亂耳“絲竹”文中譯爲“音樂”。這是根據修辭借代手法翻譯的。樂器中的琴類都是用絲線作弦的,笛子是用竹子做管的。

(2)無案牘之勞形“形”古義譯作“身體”。

2多義詞辨義

(1)形罔不因勢象形(形體。《核舟記》)

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表現,流露。《黃生借書說》)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相貌。《世說新語三則》)

(2)之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何陋之有(表示句子結構的移位)

友人慚,下車引之(他。《陳太丘與友期》)

3句子翻譯例句

1無絲竹之亂分析:“亂”一般用作形容詞或名詞,如“自雲先世避秦時亂”(《桃花源記》),這個“亂”譯爲“戰亂”、“動亂”;“無絲竹之亂”的“亂”,應譯作“擾亂”、“干擾”,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的“行拂亂其所爲”的“亂”解釋相同。

2何陋之有分析:這句應譯作“有何陋”。“有”是動詞,“何陋”作賓語。“之”的作用是表示句子成分移位。如“馬之千里者”,應譯作“千里馬……”,“千里”這個定語後移,“之”表示移位。這類常識在以後閱讀中多加註意。翻譯時,應將移位的成分放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