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蘭亭集序

王曦之小典故集錦

引言:王羲之,中國東晉書法家。歷史上關於王羲之的典故有很多,下面是小編整理關於王曦之的歷史典故,歡迎大家閱讀!

王羲之吃墨

我國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裏洗毛筆和硯臺,後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叫做“墨池”。長大以後,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

有一天,他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丫環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催着他吃,他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還是埋頭寫字。丫環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環來到書房的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着一個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裏送,弄得滿嘴烏黑。她們忍不住笑出了聲。

原來,王羲之邊吃邊練字,眼睛還看着字的時候,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說:“你要保重身體呀!你的字寫得很好了,爲什麼還要這樣苦練呢?” 王羲之擡起頭,回答說:“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摸索,王羲之終於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的新字型。大家都稱讚他寫的字像彩雲那樣輕鬆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認爲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之一。王羲之的'故事也一直流傳開來。

 東牀快婿

郗鑑(太尉)有個女兒,年長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太尉愛女故要爲女擇婿,與王丞相情誼深厚,又同朝爲官,聽說其家子弟甚多,個個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後,郗鑑就把自己擇婿的想法告訴了王丞相。王丞相說:「好啊,我家裏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裏挑選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誰,我都同意。」太尉就命心腹管家,帶上重禮到了王丞相家。

王府子弟聽說太尉派人覓婿,都仔細打扮一番出來相見。尋來覓去,一數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領着郗府管家來到東跨院的書房裏,就見靠東牆的牀上一個袒腹仰臥的青年人,對太尉覓婿一事,無動於衷。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對太尉說:「王府的年輕公子二十餘人,聽說郗府覓婿,都爭先恐後,唯有東牀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無其事。

郗鑑說:「我要選的就是這樣的人,走,快領我去看。」郗鑑來到王府,見此人既豁達又文雅,才貌雙全,當場下了聘禮,擇爲快婿。

「東牀快婿」一說就是這樣來的。

教子習書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衝着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裏這18缸水,你的字纔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纔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

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

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纔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捨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無數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爲「二王」。

竹扇題字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路過山陰城(今紹興)的一座橋。

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

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

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着買。

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標籤:集錦 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