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化石吟

化石吟完整教學案

化石吟1.74W

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下面是化石吟完整教學案,和小編一起看一下吧。

化石吟完整教學案

【教材簡析】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本單元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而《化石吟》作爲第一篇課文,應是引導學生走進科學宮殿的前奏。它以詩的形式寫科學的內容,也正是許多學生所喜歡的。所以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科學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熱愛科學的熱情。

2、《化石吟》也是一首語言優美的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感情豐富。應指導學生反覆誦讀,細細品味。體會作者由衷的讚美之情,感受詩歌的韻律之美,激發學生熱愛文學的熱情。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2、理清結構,揣摩語言,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像。

3、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在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節奏、音律之美。

2、發揮聯想和想象,認識科學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教學策略】

1、吟誦法:

詩歌教學首先應重在朗讀吟誦,在誦讀中體會詩歌的節奏,詩歌的韻律,詩歌的感情;在誦讀中揣摩詞語的形象精煉,句子的含義雋永,在誦讀中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2、聯想想象法:

科學的探索同樣需要豐富的想象。依據現存的化石推測逝去的世界,依據科學的分析想象神祕的故事,在合理的聯想想象中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

【學習方式】

1、自覺參與:

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創設適宜誦讀的情境活動,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誦讀中來。讀中見意、讀中品詞、讀中悟情,使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得到進一步發揮,參與意識不斷加強,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2、自主探究:

依據化石推測上古的生物世界,開啟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充分聯想想象,探究未知世界的祕密。在發言中主動思考,在表達中善於探究,逐漸形成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3、小組合作:

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總結。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人都明確分工,分別指定讀題員、記錄員、報告員、協調員等;小組之間公平競爭,合理比較,使學生羣體間產生合作、共享的局面,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面積提高教學效益。

【課前準備】

1、教師與學生一起利用網絡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

2、結合生物課瞭解生物的進化,化石的`形成。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教師展示有關化石的圖片,並配以音樂、旁白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茫茫宇宙,地老天荒;海枯石爛,滄海桑田。但無論多久多遠,無論變化多大,都阻擋不了不息的生命的航船從遠古駛向現代。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尋那億萬年前神奇的故事吧!”

二、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2、學生掌握生字詞。

3、教師指導閱讀:

例:詩歌的節奏,詩歌的韻律,詩歌的感情。

4、問題討論:

例: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

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中那些地方體現了這種感情?

5、學生自由、大聲地朗讀詩歌,整體感知體會。

三、揣摩研讀

1、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2、引導學生揣摩品味詩歌語言的形象、精煉。

例:重點字詞: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生之靈火卻悄然潛行在地下。

重點語句:

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

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

沉睡千年的石頭說了話。

3、學生集體朗讀詩歌,仔細研讀賞析。

四、拓展運用

1、聯想想象:展示古代生物猛獁的資料,推測猛獁的死因。鼓勵學生勇於探究,合理想像,生動描述。

2、表達感受:面對這幅猛獁圖片,你有什麼感受呢?請用一兩句詩來表達。

五、教師小結

在自然面前,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在科學麪前,生命又是何等的神奇!探索未知的世界,搜尋生命的足跡。同學們,願這首詩不僅給你們帶來文學的享受,也給你們帶來探索科學世界的動力。

六、佈置作業

1、收集有關化石的文字資料、圖片等,辦一份手抄報。

2、你喜歡科學詩嗎?請模仿着寫一首。

拓展閱讀:化石吟賞析

這是一首科學詩。詩人以優美的語言,神奇的意境,熱情洋溢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化石,爲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神話般的生物世界的奇觀,讓我們瞭解了那些已經滅絕的生物的生命資訊,一睹了它的迷人的風采。詩歌構思巧妙,,語言優美,意境奇麗,很有特色。 詩歌開篇,詩人用一組設問句組成的排比句,從個體到整體,由魚兒、鳥兒、樹兒推及到整個世界,發出一連串有趣的詰向,激發讀者的情思,激活讀者的思維,引導我們去思索探究億萬年前的神奇世界。

在此基礎上,作者十分機智地再用一設問擬人句:“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講述那奇幻的神話。”激情滿懷,巧妙扣題,總領全詩。一個“沉睡”、一個“長眠”、一個“甦醒”,使詩歌上下呼應,環環相扣;一個 “"請”字,,極富人情味,使詩歌情趣盎然。 接着,詩人用了四節詩,吟詠化石,盛讚化石的功勞,爲我們展現了億萬年前奇幻般的生物世界,爲我們指點迷津。是化石把我們的“思緒引向遠古”,爲我們描繪 “生物進化的圖畫”、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回答了生物進化的“平凡的真理”、“裹藏着生命的資訊”。

在“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的過程中; 是化石,“爲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儲存了“生命的檔案”;是化石,使我們得以復原恐龍、猛獁,讓我們彷彿看見了它們的“引頸長吼”;是化石,使我們得以重現遠古的林木,一睹它們“蔥蘢、幽雅”的風姿。然後,詩人以一“啊”字領起,用第二人稱親暱地直抒胸臆,議論抒情,由化石推及大自然,盛讚大自然這位“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詩歌寫得美麗而深情。由於大量使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詩歌精美而靈動。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是詩眼,詩人在宣傳科普知識的同時,又弘揚了唯物主義的進化論的真理,詩歌因之而更具深意。 最後,詩人專門用了一節詩照應第二節,巧妙作答,造成一種迴環往復之美.結尾句"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不只是對第二節詩詩意的重申與反覆,而是水到渠成,畫龍點睛,總結全詩,有力收束.讀罷上文,化石講述的故事難道不"令人神往,驚訝" 詩人在這樣的抒情議論中收束全詩,不但獨具匠心,而且強化了主旨. 詩歌向我們講述了化石儲存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神話世界,盛讚了化石,宣傳了生物進化的真理,既富有科學知識,又頗具唯物主義精神,給人深深地教育和啓迪,真是難能可貴啊!

標籤:教學 化石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