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紅樓夢

《紅樓夢》讀書筆記精選15篇

紅樓夢2.9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紅樓夢》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紅樓夢》讀書筆記精選15篇

《紅樓夢》讀書筆記1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爲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爲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爲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儘管看過了,但是書中有的描述還是演員不能及的,還是被書中所描述的傳奇故事所吸引。

既然描寫的那麼好,其中的一些經典場景當然讓我難忘。如,黛玉葬花、湘雲醉臥、晴雯撕扇、寶釵撲蝶、寶玉捱打等等......

我們對《紅樓夢》進行細讀品味,就會發現“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只是一個空泛而美好的願望。說到底,惟其艱難,主人公的受難,更能凸顯寶黛二人愛情的價值感。我們並不能偏激的說誰對誰錯。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比名利,比金錢,比青春都要重要一點點,不多,就一點點。

襲人可以說是裏面最可憐的一個角色,襲人是寶玉的通房丫頭,日後寶玉成婚了,她也是有一席之地的。林黛玉有時還會笑稱襲人是嫂子,可見黛玉對這事也是有看法的。

當我看到襲人開始在人前搬弄是非,想讓黛玉搬出去的時候,我從她身上看到了凡人容易犯的毛病,自私,軟弱,首鼠兩端。可她應該得到諒解,因爲不是不同情他人,就是不憐憫自己。

等我們看到了紅樓的結局:黛玉的慘劇,寶玉的悲劇,寶釵的鬧劇。

故事就會發現能夠受傷也是一種福氣,即使是像黛玉那樣失戀了,一夜之間老了十歲也不介意,假如能大哭一場就好了。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樣抱着自己的抱負與才華和對寶玉的愛和恨走呢?

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種人生歸宿可以選擇,那麼,死於傷心,比活在心如枯槁不發芽的灰暗生活裏,更合我意。

林黛玉那種“碧雲天,黃花地”的哀愁,並不是空泛無由的,好的感情總是最接近人類美的本質。女子對此的追求要更偏執些,註定也要受更多的苦。

寶黛二人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感情是一種如此稀缺的資源,除了珍惜,我們別無它法。

然而,說它是一部悲劇,也確實如此。而導致這成爲悲劇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兩個主人公。黛玉本是書香門第的女子,比別人更出類拔萃。她剛進賈府的時候,賈府上上下下都稱讚她,喜歡她。可是她太聰明瞭,鋒芒都露了出來,她不像薛寶釵那樣有心計,她嘴巴想說啥就說啥,比刀子還尖利。因此,賈府的人都有意疏遠她。

《紅樓夢》是歷史性的悲劇,透過對封建豪門賈、史、王、薛四家從輝煌到腐敗的過程描寫,揭露了封建貴族家庭的極端腐朽,展示了它無可挽回的墮落和崩潰,以及必定滅亡的命運。雖然是必定滅亡,雖然是應該滅亡,但是,造就“滅亡”的這個社會,是很令人深思的。

有人說,悲劇就是把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但是也只有當好的東西沒有了,才能觸動人心中的痛,也才更耐人尋味,迴腸蕩氣。

《紅樓夢》讀書筆記2

看了紅樓夢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復。我看見了形形色色的女子,但其中只愛一個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好一個嫺靜如水的顰顰

我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紅樓夢》帶着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或許“紅樓夢”,真的只是紅樓的一場夢。

《紅樓夢》讀書筆記3

我對《紅樓夢》的理解,完全都是靠初中語文老師的講解與自己在網上看到的評論。以我這樣,是看不懂《紅樓夢》,這是我對林黛玉這個人物的理解。可能與別人不一樣。

首先,她作爲一個投奔親戚的孤兒,本身就有一種寄人籬下的自卑感,雖有外祖母的疼愛,但畢竟不是親生的。因此,從她進入賈府至死去,她只認爲自己是一個客人,而非這裏的一個主子,即不在自己的家裏,凡事就要多加註意了,林小姐也正是處處留意,步步小心,生活悽惶與否暫且不論。其用心可堪苦矣,在這種情況,她心神極其敏感也就正常了。每有疑惑,又沒有人給她解說自己低苦,發泄一下,也是人之常情。不過這種孤苦達到心境,也確實令人同情。

這種心情,也融入了她與寶中玉之間的感情之中。所謂事不關己,心神俱明,關己則亂,林黛玉也不例外。她對寶玉太愛了,她關心寶玉的一舉一動,對寶玉與異性的交往,更是百般的詰難,耍性。她怕失去他。這是愛之深,情之切呀!假若她對寶玉這個人一點情意也沒有,那麼寶玉這個人的事於她有什麼關係。她更用不着耍性生氣了。正有了她的小性,才突現她的深情,我才覺得她纔有些真實可愛。

但最終她們沒有結合。此時,愛情對於林黛玉來說已是她的全部。她不能捨棄,也無法捨棄。但她又深封建的道德觀念,強大的家族教育影響又使她不能勇敢的吐露真情,只能像雪日下的野草,積聚了多少煎熬,苦苦的在內心翻騰,心中尚存一絲希望有朝一日破土萌芽,但這只是奢望她知道她不敢抱太多的幻想。因此,當她看到滿地的落花,自然的聯想到自己的遭遇,花歲雖無雨道真情。她也預想到了自己的結局,也可能與此花同,同病相連,林黛玉拖着孱弱之軀,進行了悽美的葬花之行,“葬花詞”如述,字字血淚,句句關情,最後唱出“汝死我埋,我死誰埋?”哀苦之情,溢於言表,聞之誰不消魂,悲憫頓生,此哀怨俱全的吟唱,即是對愁苦身世無所萍依的感嘆,又是對緊緊束縛她的黑暗的禮教無奈山東抗爭,絕望達到申訴。我除了掬一把清淚,深深的憐憫這弱小的女子,我還能爲她作些什麼呢?

能男女相悅,人之常情,然做到有情人終成心願,怎如此艱難?許志摩曾言:“我欲茫茫人海中得一紅塵知己。得之,不得,我命。”可這位大師一生卻有四位佳人相伴。不知他是幸也,不幸,吾卻困惑了,在這思潮滾滾的21世紀,我是否有足夠的幸運,得到一位紅顏知己?

《紅樓夢》讀書筆記4

也許,看過《紅樓夢》的大多數人都不理解黛玉,她也無需別人理解,因爲不懂得她的人然而不會了解她內心深處的嚮往的。

“嫺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透過賈寶玉的眼睛爲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麼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經受了無數摧殘之後,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隕。

看過《紅樓夢》,我們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爲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然而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然而死前的哀怨悽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麼地方有一個乾淨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麼地方有我自我的理想的地方,然而香丘呢,我此刻所處的現實社會都然而污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我的理想的地方。

黛玉至死不放下對自由的追求。我們爲之揪心,爲之憤懣,一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鎖之下生離死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帶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處?甜在這個人不理解世界,世界不理解人的世界上獲得理解和親愛,在孤獨無依的世界上,寶玉然而她心中永遠的溫暖;在情愛無傍的世界上,寶玉然而她心中永遠的傷痛。雖然最後她成爲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爲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一樣,她就然而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然而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

看了紅樓夢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復。我看見了形形色色的女子,但其中只愛一個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好一個嫺靜如水的顰顰

我最欣賞的還然而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然而才氣逼人,藝壓羣芳。無論然而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然而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然而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但然而那裏沒有她能夠依靠的親人,沒有她能夠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然而患得患失。於然而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紅樓夢》帶着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或許“紅樓夢”,真的只然而紅樓的一場夢。

《紅樓夢》讀書筆記5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開了《紅樓夢》,於是我認識了她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後的愛戀,流傳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後,黛玉姐姐的影子就盪漾在我心裏,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裏是她傷感的容顏,帶着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爲只有放縱的哭過後纔會更舒展,笑容纔會更加綻放。閉上眼彷彿看見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着點點淚光,讓人沉迷其中,爲之動情,不能自拔。

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狹窄,可我不這麼認爲!因爲在這背後,只是因爲她太在意寶玉了,因爲愛的深、愛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體會不到。在她某個抑鬱的瞬間,心情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兇兇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爲太難受,於是她只有用詩來發泄內心醞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

《紅樓夢》讀書筆記6

《紅樓夢》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爲賈寶玉,他們的家族是因爲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因爲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

《紅樓夢》讀書筆記7

讀《紅樓夢》有感今年暑假,遇到連續陰雨天氣,我拿出《紅樓夢》欣賞一番。《紅樓夢》主要寫的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史。其中的詩、詞、歌、賦、曲等應有盡有,有些內容讀不懂,只感覺到意境深奧,玄妙無比。

但是,對《紅樓夢》中的丫鬟、婢女們所遭遇的悲慘的運命,尤其引起我的憐憫和哀嘆。她們的年齡和我們差不多,象可兒、晴雯、司棋、鴛鴦、五兒等,其命運各不相同。當墜兒偷了平兒(女主人王熙鳳的貼身大丫鬟,在丫鬟中的地位很高,是賈璉的屋內人)的蝦鬚鐲的事兒被病中的王熙鳳知道後,說道,就像對待可兒偷玉一樣,將她跪在碎瓷瓦上,讓太陽曬,不給吃飯喝水,看她招不招?可兒受得住折磨嗎?答案是否定的;再看晴雯,就是平時有點尖刻,不趨炎附勢,與襲人、秋痕、碧月不一氣,看不慣襲人等做的那些偷偷摸摸,見不得人的事,被那些人暗地裏告了狀,被王夫人大罵是狐狸精,寶玉全被勾引壞了,把晴雯攆出大觀園,最後,晴雯以死抗爭。

在抄檢大觀園一回,司棋與其表兄潘又安私下戀愛,事情暴露後,被逼走投無路,結果雙雙殉情;鴛鴦的命運又是不同......

賈府裏所發生的這些事太多,作者曹雪芹作了無情的揭露。

《紅樓夢》讀書筆記8

“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簾外桃花簾內人,人與桃花隔不遠”這段話出自紅樓夢第70話。《紅樓夢》已成爲我喜愛的書的一本,我對它愛不釋手。

這本書主要講了嫺靜如嬌花照水的林黛玉,在母親去世後,被住在京城賈府的外祖母——賈母接過來和她一起住。黛玉和寶玉最親近,他們互相喜歡。但不久後,林黛玉聽聞賈寶玉要和薛寶釵結婚,就病倒了。後因王熙鳳使用了掉包計,寶玉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滿心歡喜的與薛寶釵舉行了婚禮,但事後發現是薛寶釵,吵着要見林黛玉,可惜黛玉已經去世了。寶玉大病一場後,去做了和尚。故事也已悲劇結尾。

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到了林黛玉的愛而不得,與被迫接受的心酸,雖是“主子姑娘”,卻又被稱作“小肚雞腸”,她除了一顆對寶玉的癡心以外,被無其他。對於的愛情的悲劇,我認爲重要的因素是:林黛玉性格過於清高,她與世俗格格不入,難以融入整個家族,她的自卑卻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人生悲劇的開始。林黛玉是那樣的令人憐憫,而薛寶釵也是那樣的無情。薛寶釵——堂堂千金大小姐,卻以別人之名嫁給了一人不愛自己的人,她難道不怕寶玉掀開紅蓋頭後因失望離她而去,這又叫她如何是好,她沒想到一個“任情無情也動人”會落得獨守空房的下場。

世俗之人恐怕無法明白她的思緒:“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花落,她想到自己死後的情境,無法釋懷,情不自禁的痛哭流涕。在金川投井後,她的自卑激發了她的自尊,當寶玉捱打後,精於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作爲冤枉遮寶玉的支援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只是一味的哭,將眼睛哭成了桃兒一般,她的哭不是軟弱,而是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聲援寶玉,才能使得愛的更深。

當我合上《紅樓夢》這本書,一遍一遍的回想着黛玉和寶玉的不幸,真是“說不盡紅樓夢啊!”這真是一個悽慘的故事。我想:若沒有王熙鳳阻撓,他們一定會很幸福的。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知兩不知。

《紅樓夢》讀書筆記9

或許能理解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中第一位是晴雯了: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爲下人。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掛念。

我曾想,晴雯若放在如今,也是與我們一樣的花季少女,是做朋友的最好選擇,她會有什麼話就立馬說出來,不繞彎,直腸子。可惜她卻生錯了時代。她是不屬於大觀園的,不屬於賈府的,每當我想起那篇《芙蓉女兒誄》,總爲其身世感嘆。我寧可願其真的成爲一朵芙蓉花,也不會被世俗之禮所束縛了吧。十六歲的絕妙姑娘就在這殘破的屋中抱屈夭風流,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中,卿何薄命!

晴雯是作爲一個禮物送給賈母的,其命運就不是她能決定的了。她的出場無疑是一個悲劇,但她用自己活生生的血肉之軀向世人證明了這樣一個禮物是具有怎樣不可踐踏的靈魂。她的生命毫無疑問是完美的。我眼中的晴雯是相當美麗的,也是任性的,寶玉罵她兩句蠢材,她就惹惱了,而且毫無忌憚的說:“要嫌我們就打發我們,再挑好的使……”氣得寶玉渾身亂顫。不能不說晴雯眼裏沒有對主子的畏懼,“晴雯撕扇”無疑是《紅樓夢》中最完美的一筆,撕着扇子,就彷彿在撕封建等級那張醜陋污濁的臉,更像是在鞭笞那位“溫柔和順”的襲人。她明白寶玉雖是淘氣,卻是她的主子,她必須盡到一個奴才的責任與義務,帶病連夜爲他補裘。她有她高貴的尊嚴,心裏也從未把自己弄得一個奴才的身份。

晴雯是芙蓉之神,高潔但美得孤寂。可以說,她是精神世界的代表,給人留下命運的伏筆。高處芙蓉定以其姿色而常開不敗。她是《紅樓夢》一書衆多人物中、更是“大觀園”女兒國中唯一一個敢說、敢做、敢恨、敢愛的人。

她和黛玉是相似的,卻有不同,她們心中都有一股難以言說的情節,晴雯表現出來的,是反抗,是與封建社會的鬥爭體現;黛玉表現出來的是隱忍,是淚水,是把惆悵寄予在詩詞上。我欣賞晴雯她那撕扇子時的率真,與寶玉一起大笑時的爽朗,她雖只是個丫鬟,但心裏肯定是渴望主僕平等的,她是愛着寶玉的,卻礙於這種身份不能表達出來。不像襲人,外表裝着粗粗笨笨的,但實際心中虛假得很。在又副冊中,晴雯被曹先生安排在了襲人之上,位居第一,或許就是這個原因。晴雯身上流露出來的是一種真,一種封建時代下的悲哀。如若她生養在現代,也不用遭遇這般命運坎坷了。

《紅樓夢》讀書筆記10

曹雪芹的身上帶有強烈的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特色,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唯有情字可以讓他百死不悔。經歷了家道的興衰,看到一個個玉潔冰清的女兒的悲劇。他經常想把曹李兩家的事寫成野史小說,一個鼎食鐘鳴之家,過着驕奢淫逸的日子,終於一敗塗地,抄家問罪,供世人淫臥醉飽之後一讀,豈不發人深省?

曹雪芹最初的想把書的名字叫《風月寶鑑》。他說:我要在書裏安排一面鏡子,正照是紅粉,反照是骷髏,喚醒世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此上補青天,下警世俗。玉瑩臨終絕筆“絕命人聲聲吐肺腑,盼君爲千古紅妝同一哭。”讓雪芹明白《風月寶鑑》主旨欠妥,從此改弦更張,再譜新篇,爲受苦最深,受壓最重的世間女子吐哀怨,鳴不平,抒憤慨,重寫真書,取名《金陵十二釵》。當看清是世事後,他自言自語說:“僅爲女子昭傳,顯然軟弱無力,要刺豪族、反權貴、爭公允、鳴不平。”曾想寫成戲文,取名《紅樓夢》。

當妻子在貧困中死去,曹雪芹燒了半部書稿,半生心血,他明白了,不公不允,以強迫弱,污泥濁水,殘暴酷虐等等等等,都是因爲氣數將盡,末世降臨。他要寫書,不止是宣色空,斥淫妄,爲閨閣昭傳,“我還要拆天、拆了這個欺人的天!害人的天!元兇巨惡的天!”

寫書並不順利,遭到父親的極力反對。大罵:兩試不第,習武又無端終止,真是文不成,武不就。我曹門仕宦之家,相傳數代,怎麼可以出個寫野史小說的呢?簡直是渾賬。後一把大鎖將其禁錮在懸香閣。然而曹雪芹仍伏案疾書。書稿曾被撕、被燒、遺失,然而曹雪芹不改著書癡心。

爲了生計,雪芹進宗學當雜役,創作《石頭記》。此書引起學子敦誠敦敏的極大興趣,《石頭記》在宗學裏傳開,惹起風波,雪芹被趕出宗學。當過更夫,甚至打過“執事”就是扮孝子賢孫替人送殯。最後窮困潦倒中在黃葉村夜以繼日寫《石頭記》。最後,兒子的夭折徹底擊垮了他。除夕之夜,冰天雪地裏,在兒子鬆兒的墳上,吟罷”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仰面跌倒,闔然長逝。留下未完書稿,成爲傳世《紅樓夢》。

在《夢斷紅樓月半殘——曹雪芹的一生》中,一方面,我們可以感性地看到了曹雪芹坎坷艱辛的一生。他才華橫溢,文彩飛揚,然而他不事權貴,不受封建教化束縛,處處充滿了反叛性格。他正直善良,對人真誠,追求平等,對自由愛情有着極度的渴望。他身上閃現着最真最善最美的人性光輝。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封建社會的腐敗黑暗,曹雪芹在生活中歷經種種痛苦磨難,最終在一場痘疹流行中失去了妻兒,除夕雪夜,凍餓而亡。

歷史,其實就是人類的活動史。歷史文學是昔日的人藝術化的再現。將歷史以文學形式呈現,讓歷史人物帶着深刻的歷史烙印走來,帶着鮮明的稟賦與個性走來,展示了豐滿的血肉和獨特的靈魂。讓讀者把自己深深沉浸在描寫對象的情感世界中,心與心相碰,情感與情感交融。讓世人透過個體看到了那段凝重蒼涼的歷史。曹雪芹的一生是帶有濃厚悲劇色彩的一生,但這個悲劇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劇而是整個封建社會的悲劇。

《紅樓夢》讀書筆記11

暑假裏,我潛心攻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該名著講述了一個家族大大小小的故事,一個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悲劇故事。

故事中,當時的賈府是相當的富有,賈母更是有權有勢,說話非常有分量,賈府上上下下全部聽她的,她把寶玉當成是掌上明珠,倍加喜愛,甚至到了溺愛的程度。雖然賈母非常疼愛賈寶玉,但是我並不喜歡他,因爲我覺得賈寶玉這個人有點玩世不恭的意味,用輕佻、頑皮這些詞來形容他一點都不爲過,由於他身邊大多是女孩子,在這種環境下形成了他略帶柔弱的性格。最後他在離開林黛玉的悲痛中才最終醒悟了過來,改變了平時任性妄爲的作風。

要說故事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那便是賈寶玉的表妹林黛玉,她體弱多病,猜忌心強,多愁善感,但是這些都不足以掩蓋她的出類拔萃,她才華橫溢、琴棋書畫樣樣都行。她和賈寶玉經常在一起聊天,一起玩耍,最終卻因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而傷心離世。

《紅樓夢》這部名著讓我投入不已、感慨萬千,它讓我懂得了很多、感悟了很多。我感觸最深的是大作家曹雪芹把故事中的每個人物都刻畫得那麼栩栩如生,每個場景都描繪得淋漓盡致,真不愧爲一部世代流傳的佳作。

《紅樓夢》讀書筆記12

花了60個小時的時間,終於把紅樓夢完整的讀了一遍,一直都以爲這樣舞文弄墨的文學著作不適合自己讀,但是越讀越被其所吸引。原來一切都是自己以爲,很慶幸,能在這個年齡讀了一遍紅樓夢。手指從書中一頁頁翻過,瀟湘館的竹林便在我指下長出,蘅蕪苑的奇草仙藤也爬滿了玲瓏石,換了冠帶的賈寶玉對林黛玉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剛開始讀時,真的被亂到了,各種人物關係,各種姑表親姨,各種丫鬟小妾,導致每讀到一個新的人物都要在人物關係圖上去找。最佩服的是曹公,究竟要怎樣的生活經歷和才思敏捷才能將豐富的中華文化融入到一本書中,全書幾百個人物,要根據幾十個不同的人物背景和性格分別作詩,同時要求詩作出來讓人能一眼分辨得出層次的高低。

讀紅樓夢,就是讀人物關係,黛玉之清高,寶釵之賢淑,湘雲之豪爽,熙鳳之精明,丫鬟們也是各顯異彩,溫柔如襲人,率真如晴雯,知心如紫鵑,剛烈如鴛鴦,‘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的平兒,叛逆而又瘋癲的寶玉。

黛玉如初戀,是刻骨銘心,是單純的,是美好的,但是和黛玉這樣的女孩子在一起應該會比較累吧,結婚還是應該像寶釵這樣的,賢淑,面面俱到,平平淡淡。

最喜歡的還是晴雯,嬌好的面容高挑的身材,性格率真而不做作。晴雯並非不愛寶玉。病晴雯勇補金雀裘一回,便把晴雯愛之深描寫的淋漓盡致。晴雯的死,寶玉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在這樣封建禮制下,雖說有賈母疼愛,然終是一個弱柔公子,平日裏都沒幾分陽剛,又能做些什麼呢?寶玉終究去看了晴雯,又做了誄文。

越讀到後面,越覺得淒涼,金釧兒被冤枉投井而死,元春暴斃,迎春,被夫家折磨致死,探春遠嫁,惜春和紫鵑出家,晴雯被驅除病死,賈母王熙鳳病死,黛玉在寶玉和寶釵大婚之日傷心而死,何等淒涼。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讀紅樓夢,真的可以讓我們讀懂人生,讀懂裏面的人情世故。

《紅樓夢》讀書筆記13

很遺憾,直到這個年紀才完整的看完了一遍紅樓夢。起初很擔心自己讀不下來,但一開始就被小說的情節,人物塑造,和優美的詩詞吸引了,曹公的書果然不能錯過。原來一直不明白爲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看紅樓夢,還有那麼多紅學家研究紅樓夢,一本小說而已。 看完才知道,裏面值得研究的東西太多了。小說並沒有多少扣人心絃的情節,大都是寧榮兩府家長裏短的瑣事。小說裏的詩詞優美, 可以單獨寫成一本書了,唯一的遺憾是曹公沒有完成作品就故去了。 後二十章雖然是按照小說的發展路線來走,但讀起來總覺得少了點兒什麼。

這本小說就是古代封建大家庭的縮影,給我最大的感觸是女人都很有才,說一不二的賈母,善於察言觀色的鳳姐,而相對來說男人有些無能。 在封建禮教下的社會,女人掌權會有很多的弊端:首先, 在封建社會女人是不能接受教育的,像賈母、鳳姐能夠掌權管家完全是靠天賦;其次,在封建社會女人是不能隨便出門的, 出門辦事必須找男人,這就導致了權利的分散及裏外的資訊不對稱。這也是兩府日益衰敗的一個原因。

《紅樓夢》讀書筆記14

縱觀人類情戀的演變史,大體可分爲史前情感史,古代情感史和現代情感史三個階段。如果文學史正是人類情感史的一種反映再現,那麼《紅樓夢》一書在時代中的位置就更加清晰了。宛若一座拱橋,她正好橫跨在古代情感史的終結和現代情感史的開端之上。由此看來,《紅樓夢》一書和我們這個時代的距離也更加鮮明。

作品呈現的古典畫卷如此全面逼真地儲存着過去時代的影響,使我們得以從中品位出古代人和現代人在情感領域巨大而微妙的異同。我們悲喜交加地看到,人類情感史和理性史一樣是在向前進化着,儘管進化的軌跡是如此沉重而遲緩,一步一個腳印,前仆後繼,包括血和生命的代價,轉眼間焦頭爛額,各奔東西。

《紅樓夢》讀書筆記15

世間本沒有不散的宴席,一切的事物終將由繁華走向敗落。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就向我們講述了其中的淚與笑。

書中的林黛玉給人的感覺是愛妒和嬌癡的,而賈寶玉則是癡和傻,還有王熙鳳的機靈和姦狠,薛寶釵的沉着冷靜等。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段人生,這段人生中有酸甜苦辣,有許多事都是無法預料。面對不同的遭遇,不同人有着不同的態度。或許真如有人所說的那樣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吧!

我實在是爲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爲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並沒有過錯,只是時代造就了這場悲劇。讀罷《紅樓夢》,林黛玉那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令人記憶猶深。一段:“花飛花落花滿天,紅銷香斷惹誰憐”更是令人疼惜。不過最後卻落得個含恨而終。我覺得黛玉的死亡就應該是淚盡,淚枯而終止自己的一生,文章當中的一句:欠淚的,淚已盡。也能說明黛玉是下世還淚的,淚已還盡,便生無可戀了。

我認爲林黛玉還是幸福的。起碼她在賈府敗落之前離去了,她可以在天上看着寶玉在凡間尋求出路。寶黛兩人或許本應該是幸福的人,不過幸福的人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錯誤的相遇了,這使他們不再幸福。因爲生活不是幸福的,生活會將幸福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有了一個悲哀的結局。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留在彼此的心中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它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僞、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