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觀滄海

從觀滄海看曹操詩歌的藝術特點

觀滄海8.52K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是後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從觀滄海看曹操詩歌藝術特點,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

從觀滄海看曹操詩歌的藝術特點

曹操詩歌創作的一大成就,是開創了“擬樂府”詩歌創作的全盛局面,曹操詩歌有直面現實人生的寫實方向,他的詩有一種悲涼沉雄的獨特藝術風格.他的詩特別能表現出他的個性,有政治領袖人物的宏大氣魄,本色質樸但抒情濃郁,表現了他高遠的志向、堅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偉的氣勢,悲歌慷慨,氣韻沉雄。如《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又如《步出夏門行》:“東臨竭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聳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這些詩都寫得高遠闊大,氣勢雄偉,有君臨天之氣度與堅若磐石般的信心和意志,能激發讀者積極向上的'奮進精神,同時也體現了曹操開創四言詩的新境界(1)。曹操今傳詩作皆爲樂府詩,而且是“以樂府題敘漢末事”,有“樂府自東漢以來,文士始多仿製,然大都不過一二篇,其風未盛也。樂府既不採詩,民歌來源,根本斷絕。而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文人樂府,斯爲極盛。”的說法,他多用樂府舊題敘漢末實事,也有少數自擬新題之作,如《對酒》等。借古題以寫新事的,如《蒿里》,樂府舊辭皆爲輓歌,曹操卻用其悲涼苦恨之調,創作《蒿里行》,以寫漢末動亂,前者敘董卓焚燒洛京遷民西入關之事,後者寫諸侯起兵伐董卓而內訌事,生動地再現了民生凋敝的苦難現實:“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爲哀傷”,“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自曹操首開以樂府古題自作詩的風氣之後,建安詩人遂風起效仿,而且啓發了後人,如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題樂府,白居易的“新樂府”等,都是沿着曹操直面現實人生的寫實方向發展起來的。其次,動亂板蕩的時局,戎馬倥傯的經歷,統一天下的雄心,交織在他的詩歌裏,形成了他古直悲涼、慷慨沉雄的藝術風格。魯迅稱曹操爲“改造文章的祖師”。

漢末魏初時期是中國文學史上五言詩興盛,七言詩奠基的階段,此時期作家衆多,詩作豐富,在中國詩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詩歌的創作高潮,形成“建安風骨”的時代風格。一時期的代表詩人是曹氏父子(三曹)、建安七子和女詩人蔡琰,而獨以三曹成就最高。

建安時代,漢末的動亂現實一方面給建功立業提供了可能,激發起士人們積極進取的強烈願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給士人們歲月不居人生無常的深沉嘆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氣,以悲涼爲美的風尚。這時期,由於儒學的傳統地位發生動搖,士人從經學桎梏中解脫出來,發現了自我,重感情慾望,重個性表現,詩歌創作完全是抒一己之情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敘事爲濃烈抒情所掩蓋,寫景的目的也是爲了抒情,寫得感情濃烈,反映了社會的動亂殘破,表達了對人民苦難的同情。追求詞采華美但又不假雕飾,情之所至色彩繽紛。曹操的詩歌古直悲涼,以樂府舊題寫時事,反映漢末社會的動亂現實,表現建功立業的進取精神,風格古直悲涼,氣韻沉雄;曹丕的詩纏綿悱惻,多以樂府寫遊子行役、思婦怨別,風格別具一格,一改乃父。其詩歌語言通俗清麗、質樸自然、有明顯的民歌傾向;曹植爲建安詩歌集大成者,曹植一生以曹丕稱帝爲界分爲前後兩時期,前期表現政治抱負、追求建功立業的情志,兼及貴族文人的生活情況,詩風開朗、富於進取精神。後期主要抒寫對個人命運的失望,以及嚮往自由、反抗迫害的情調,風格趨於悲涼,常用比興、象徵手法寫成。曹植的詩歌標誌着樂府歌辭的文人化。因此,從文學創作來看,“三曹”詩歌的藝術特點爲:曹操的詩歌古直悲涼,曹丕的詩歌纏綿悱惻,曹植的詩歌慷慨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