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弟子規

弟子規初中讀後感範文(精選12篇)

弟子規2.21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弟子規初中讀後感範文(精選12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初中讀後感範文(精選12篇)

弟子規初中讀後感1

最近讀了《弟子規》,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再來是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最後是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初中讀後感2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想必我們都熟悉這流傳千古的名句吧!《弟子規》這本書,歷代被奉爲經典,從中我們可以學到世間上的真理,如何爲人處世,從而爲我們今後的道路照亮一盞盞明燈。

“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每個人在說話前,必須要把誠信擺在首位,有了誠信,纔會有立足之地。還記得那個一諾千金的誠信者——馬雲嗎?馬雲創立的阿里巴巴集團被國內外媒體、硅谷外國風險投資家譽爲互聯網商務流派代表之一。馬雲認爲,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最重要的社會責任就是講信用,就是一諾千金,就是“言必行,行必果”。“信用不是金錢,但它比金錢更重要。”馬雲說:“阿里人從創業的第一天起,就珍惜每一個客戶,只有得到他們的信任,公司的發展纔會越來越好,以誠信贏得尊重,以誠信積累財富。”他都做到的,他讓世界再次見證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創業奇蹟。

“事非宜,勿輕諾。”事情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做到,就不要輕易地承諾別人。列寧是一位很講信譽的人,即使對孩子也不例外,他曾經許諾過逢年過節要與孩子一起歡度節日,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有一次,新年快到了,他因生病不能起牀,但他堅持守信,答應孩子們的一定會做到,於是他便坐着輪椅參加晚會,華盛頓曾說過:“自己不能勝任的事切莫答應別人,一旦答應了別人,就必須實踐自己的諾言。”誠信是中華民族流傳千年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有多少人遵守承諾以致名揚千古。唐太宗以誠治天下,他相信用至誠之心能治理天下,不願像以前帝王那樣用詭詐的手段對待臣下。商鞅立木樹信的故事家喻戶曉,因此商鞅的新法也獲得了人們的信任。

作爲一名中學生,我們更應該將這一美德傳承下去,“天才因素有三:第一是誠實,第二是毅力,第三是才智。”承諾是金,我真誠地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爲信守誠諾的人。“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弟子規初中讀後感3

記得第一次遇到《弟子規》,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幅古樸而精緻的封面,給我的第一印象:《弟子規》是一本兒童讀本,我漫不經心的翻開書,當我翻開書本看到《弟子規》總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讓我讀起來感到非常親切,好像聽到古聖先師諄諄的教誨,就像清澈的小溪流入我的心田。當我從頭到尾讀完《弟子規》,我感到心頭一亮。

《弟子規》篇幅不長,分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和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要親近有仁德的人,並向他學習,這些都是我們必做的事,如果還有多餘的時間,不要浪費光陰,要抓緊時間精力去學習技藝等其他有益的知識學問。

爲什麼呢?因爲人不會輕易宣揚別人的過失,如果朋友間的交往達不到一定的程度,他不會指出你的過失,而人往往很難發現自己的過失,如果朋友指出你的不對,看到你很生氣,下一次,他肯定不會再講,爲什麼?他怕跟你結怨,所以如果沒有雅量不能接受朋友的規勸,你的好朋友當然會漸漸離你而去,不好的朋友會漸漸接近你:"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學習要有恆心有毅力,理論和實踐必須相結合,否則學到的只是膚淺、表面的東西,不會有成就。

讀《弟子規》要用我們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規》的每一句都是我們每個人心性的流露,"父母呼,應勿緩"雖然只是對父母一個恭敬的行爲,但是心中要時時刻刻對父母保持孝敬!

我認爲《弟子規》確實是指導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的一本好書,時常能把自己的言行舉止用《弟子規》進行約束,反省自己的過失並能改正,假以時日,相信自己會有很大的進步。

弟子規初中讀後感4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讀起來朗朗上口的文章是我最近看的一本書——《弟子規》,讀完它,我頓覺深有感觸,先說一說我對《弟子規》的讀後感吧。

《弟子規》在總敘裏就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如果要說我最喜歡《弟子規》中的哪一段的話,我想就是“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了,這段話短短24個字,卻把“孝”這個字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句話意義深刻,告訴我們: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爲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弟子規》還告訴我們做人要講信用,“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就是說開口說話,誠信爲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所謂:‘詞,達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語,好聽卻靠不住。奸詐取巧的語言,下流骯髒的話,以及街頭無賴粗俗的口氣,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看了《弟子規》一書,讓我明白自己與弟子規裏的標準差太遠了,以後要嚴格按照書中的標準來衡量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弟子規初中讀後感5

學校要求我們每個人要背誦《弟子規》,我已背完了‘入則孝’‘出則弟’,爺爺聽着我背書,問我:“父母責,須順承”是什麼意思?我答不出來,因爲我只知道死背書。所以爺爺爲我借了這本有解釋,有故事的《弟子規》。從小我每個禮拜天去教堂,因爲耶穌就是愛,聖經裏有愛的教育,。爸爸對我說:“如果每個人都懂得愛,這個世界就會美滿幸福!”

《弟子規》裏有愛的教育,[泛愛衆]就播下了愛的種子,涌出了幸福的源泉,扣下了和諧的紐帶,打下了文明的基石。‘凡是人,皆相愛,天同覆,地同載。’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塊土地上,爲什麼我們不能相愛呢?

《弟子規》裏有‘信’的教育,外國人最講誠信,聖經也教導我做人要誠實。

《弟子規》裏有‘書’的教育,‘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教我要讀好書,不要迷戀網絡遊戲。

《弟子規》裏有‘親人’的教育,‘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告訴我要結交好朋友,才能長進。

《弟子規》裏有‘禮’的教育,如果養成每日‘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的好習慣,還會牙痛和傳染禽流感嗎?

《弟子規》裏有孝的教育,“父母責,須順承”嬌生慣養的我被父母寵了,昨天我寫字時,眼睛靠桌太近,爸爸責備了我一句,我就是不聽,還哭了。昨天我朗讀‘詞林採頡’,爺爺在旁邊監聽,我就不讓他看書本,爺爺說:“你不讓看書,我怎麼知道你讀得對不對呢?”可我就是不聽!

從小到大,爺爺奶奶,外婆外公,爹媽叔姨爲我付出多少,可我有孝順他們嗎?聖經裏說神喜悅順服的人,我順服了嗎?今後要做順服的`孩子,我要聽長輩的話。

熟背《弟子規》!願中華美德流芳百世!

弟子規初中讀後感6

200年前清朝秀才李毓秀寫了1080個字的《弟子規》,作爲孔孟思想的重要內容,在“文革”浩劫中,《弟子規》遭到無理批判。今天我們應該重新認識到《弟子規》有它積極的一面。看似不起眼的一本小書,裏面卻蘊含着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大道理。

很多至聖至賢的大智慧在這本書中都有所體現。

《弟子規》首先教育我們孝順父母,恭敬兄長,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孝、悌”;繼而,又教育人們把對父母兄弟的孝擴大到社會,即“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進而教育人們要泛愛,“凡是人,皆需愛”,通篇講的是愛心,與墨子的泛愛有相通之處。

最後又告訴人們做學問的方法,提倡學習要和實踐相結合,與明朝哲學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一致,也與馬克思哲學的實踐論相符合。

書中有很多生活細節的提示,對人們日常生活幫助很大。

例如,“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這句訓示教育我們外出時衣冠齊整。例如在公司服裝不整齊的話,會被人覺得公司員工精神面貌很差;反之,如果大家都按照《弟子規》中所說,做到衣冠整飭,會讓人覺得公司檔次較高,管理完善。所以一個人的形象很重要。現在的社會,形象也可能決定前途。假若兩個人同時去面試,學歷一樣,其他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下,一個面試者衣冠整潔,另一個卻不注重自己的衣着,大家覺得這種情況下老闆會選誰呢?

當我讀到“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時候,我知道了我們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會在人聊“QQ”的時候,偷偷地從鍵盤上溜走了;可能會在人看電視的時候,乘機從遙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人們盡情玩耍的笑聲中悄悄地滑走了……所以要珍惜每一分一秒時間。

類似的言簡意深的句子在《弟子規》中隨處可見,它就像是一位老師,真誠的告訴人們應該怎麼與父母朋友相處,怎麼與其他人相處。的確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淺的好書。

弟子規初中讀後感7

暑假期間我來到了圖書館看了《弟子規》一書,這本書每句話都很短,只有十二個字,但裏面的含義非常豐富,深刻的影響着我。

《弟子規》是教我們學生在家孝敬父母,外出和別人友好相處,在學校尊敬師長的行爲規範。從古代到現在,小學生們都在學習這本書。

《弟子規》一開頭就教我們首孝悌,次謹信,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謹慎、講信用。接着就教我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和姐姐,哥哥平時基本上都做到了,除了有時我看書入迷了聽不到父母叫我的聲音。

父母養大了我們,我們小學生該怎樣孝敬他們呢?《弟子規》是這樣教我們的: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這句話的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感到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感到涼爽。早晨起牀,要先向他們請安問好;傍晚回來了,要向父母報平安。

《弟子規》中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這段話我不太理解,讀了更讓我感動的故事臥冰求鯉,我知道了如果父母疼愛我,我孝順父母,並不是一件難事;如果父母討厭我,我卻還能用心盡孝,那纔算得上難能可貴。

王祥是西晉時臨沂人,他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親給他娶了後媽。後媽經常虐待他,可是王祥覺得她是長輩,一直都很孝順她。

一年冬天,後媽想吃鮮魚,可到處都買不到。王祥只好跑到河邊,他就用自己的體溫融化堅冰。最終把魚帶回了家,後媽被王祥的孝心感動了。

王祥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我也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父母累了,我就給他們捶捶背捏捏肩;媽媽胳膊疼了,我就給她揉一揉;有好吃的東西就先讓父母嘗一嘗。當父母老了的時候,我也要天天給他們講故事,做家務;他們提出的問題我都會認真地回答。

《弟子規》教會了我很多很多,今後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學生。

弟子規初中讀後感8

《弟子規》起源於清朝民間,它的作者李毓秀先生並不算很聞名,也不是當代大學者,他一生最高的學位只是“秀才”。在當時,秀才只能在私塾裏當老師,只能當“孩子王”,一般沒有多大的成就。可是,這位李毓秀先生,他在教孩子的過程中,彙集他大部分的精力,引用《論語》、《資治通鑑》、《世說新語》等書中的故事、句子,匯成了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一本書--《訓蒙文》。現在,說起《訓蒙文》是鮮爲人知的,可是一講到《弟子規》,那可就衆所周知了。《訓蒙文》是如何變成《弟子規》的呢?這不得不歸功於最後校訂的,也是《弟子規》的大功臣—賈存仁先生。《弟子規》經過這兩位先生之手後,便開始在民間流傳了。

現在大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被父母寵習慣了,成了“小公主”、“小皇帝”,他們更應該學一學《弟子規》。只有讀懂、背過《弟子規》,我們才能從小樹立起一種規矩,才能懂得要孝順父母、講悌道,盡到做兒女的本份!

《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孩子應該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姐妹要互相關愛,對同學、同事、朋友都要講求“悌”道;還讓我懂得了小孩子做事要謹慎,一旦說出口的承諾,就一定要辦到,即一諾千金;對任何人都要關愛;要有仁慈之心……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規》最後強調的“餘力學文”,這也糾正了同學、家長的一個錯誤觀點,現在不少人總以爲好孩子是多才多藝,能說會道的那一種,當然,有才藝固然很好,可是,家長們忽略的往往是最重要的—對品質、道德的培養。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道德是生命之本”,現在,家長們讓孩子考一百分,學鋼琴、學畫畫,就是不注意孩子的品質道德,如果孩子品質不好,還不如什麼都不會,笨頭笨腦,至少這樣對社會的危害少一點兒。

我們不應該只拿成績、才藝、獲獎證書來評判一個人,這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的品質!

我呼籲大家學習《弟子規》,學習怎樣做人,怎樣做“真人”!

弟子規初中讀後感9

最近,我愛上了《弟子規》。每天早上我都會在《弟子規》的朗讀聲中醒來,這是媽媽在電讀機中爲我設定的。開始,我只是喜歡聽並隨着朗讀。

時間長了我就問媽媽其中每句話的意思。媽媽告送我:“《弟子規》中的每個字都蘊藏着極其深刻的道理,是我們如今不得不去理解的透徹。古聖人孔子用簡單的字句描繪出人生的事情,每件事都意味着一個人生哲理。”如“父母勿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整天爲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裏一定是累了,我們爲父母幹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活是應該的。我們應盡心盡力地去爲父母“服務”,因爲爸爸媽媽給予我們不求回報的愛,我們這輩子必定換不完!

在生活中,我想我做的還不夠,每天放學回到家,爸爸累了一天了回到家,渾身痠疼,而我卻因爲作業發牢騷。“來,好女兒給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的話音剛落,我就不耐煩的說:“沒有時間,沒看見我在這寫作業嗎?”現在想起來,覺得自己錯了,爸爸累了還不是爲了我嗎?我就算毫不猶豫的給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對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了事的時候,總是被媽媽說一通。當然,我那是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似我表面不敢反抗,可心裏早已發出了許多的不滿。可是理解了《弟子規》內容後,我知道了媽媽都是爲我好,爲了我能有個美好的未來。正如大人們整天總嘮叨的,我們就像棵小樹,不爲他修枝剪葉,總也長不成一棵參天大樹。

今後,我要管好自己,用心做好自己想做的事,用《弟子規》來約束自己。“孝、悌、謹、信、愛、仁”就是一個人最應該擁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學習孔聖人對我們的教育與引導。

弟子規初中讀後感10

我讀了《弟子規》以後,有些詞、句子不能理解,經過老師一講,差不多全懂了。像:父母呼,應勿緩。這句的意思是:父母叫你,聽到必須回答,不能遲鈍。還有:父母教,須敬聽。就是說父母教你必須洗耳敬聽。

我還聽老師說,這是古人所經歷的一些事,得出的道理,一些是教我們要尊老愛幼,一些是要我們好好學習等等。

我喜歡天天讀着我們祖先的傑作《弟子規》,這本書融合了古代聖賢對青少年學生的訓誡、教誨,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規》先後有序地講解了學童們孝敬父母,關愛兄弟,修身養性,爲人處事,讀書求學的生活基礎規範。這本書分爲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心有餘力,則以學文。

首先,《弟子規》告誡人們要孝敬父母親,友愛兄弟姐妹。其中,孝悌是中華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爲先”,又曰“舉忠臣與孝子之門”,這是因爲守孝道者必有一顆善良仁慈之心,推此仁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必能服務於大衆,爲天下人謀利益。所以,有人提議把孝道列爲考察幹部的必備條件,這並非沒有道理。從治身,到治家,再到治國,孝行是創造和諧社會、安樂生活的重要因素。

其次,《弟子規》告誡人們要親愛民衆,親近仁者。一個人如果對親人、同學、朋友、客人親仁,必定會贏得廣泛的尊敬,從而樹立起崇高的威信。我國領導人的親民形象贏得了東西方社會的普遍讚譽。我們也經常說:“同學哪怕失去了一根稻草,老師也願意用金條去換回。”老師對學生的一片愛心,也贏得了學生對老師的無限尊敬,而這正是一個班集體衝破困難走向輝煌的重要保證。

《弟子規》,你雖然只是一本小小的讀物,但是裏面卻隱藏着大大的力量,大大的智慧。我擁有了你,就等於擁有了一件寶貝,所以我喜歡你。我會永遠地把你珍藏起來,時時刻刻念着“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瑾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弟子規初中讀後感11

剛拿到《弟子規》,我認爲這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書,但是語文老師爲什麼要我們背、抄、讀以後還要默呢?難道這本書像別人說的那樣有“金”?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這我要告訴大家,這本書中真的有“金”。不,應該說比金還要值錢。想知道是什麼嗎?請聽......從五年級開始,我們就開始讀《弟子規》,《弟子規》是一本教人道理的書,從《弟子規》中,我先是學到孝順。

同學們,十三年來,父母付出了多少,讓我們擁有無私的母愛,偉大的父愛,給我們提供了許多的生活用品,讓我們過着美好的生活,而我們呢?我們卻不懂得珍惜父母給我們的一切,還一次次的辜負他們的好意,有時父母叫我們做事,我們總覺得父母太煩太懶了,自己又不做,每次都叫我們做。就拿我來說吧!以前媽媽經常叫我幹這樣,幹那樣,我總覺得她太懶了,每次都叫我幹。自從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出則悌”後,我懂得了父母叫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爲了我們好,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風呢?從這以後,父母叫我的,我都會及時答應,不會拖延,父母要求我做的事,我都會認真去做,再也不會偷懶,不會埋怨。身爲子女的我們,應該要孝敬父母,因爲他們爲我們付出的實在是太多了。

我從《弟子規》當中還學到了誠信。

同學們,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個人最起碼的品質是誠實,失去了誠信,就沒人再相信你,那麼我們的生活不再是五彩斑斕,我們活着就無意義了。正所謂,生活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讀了《弟子規》的“謹而信”,讓我每次說話時或做每一件事時,眼前就會出現兩個字,那就是......誠實

讀《弟子規》,我得到了比金更重要的東西。我會好好的保管這本書,因爲它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弟子規初中讀後感12

賞一部《弟子規》,感觸頗深。

《弟子規》的作者是李毓秀。當我看過《弟子規》的時候,甚至在想:作者到底是多麼滿腹經綸、知經明理,才寫出如此富有哲學真理的書?

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首”,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人,要誠信爲本。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僅有24個字,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這兩句話是在教育我們,聽到父母的呼喚,應該立即答應;父母有什麼事讓我們做,不要拖拖拉拉,懶懶散散,並且,父母的教誨一定要恭恭謹謹地聽如果父母責備你是有定道理的,所以你要虛心接受,看到這幾句話,你是否無言以對?你可曾在外面稱兄道弟,認那些所謂的“哥們兒”和“姐妹”?你是否因爲他們一點小小的幫助而感激涕零?

你錯了,感激之心固然要有,但你最應該感激的,是父母。他們,纔是真正生你養你的人。

古人黃香九歲爲雙親溫席;沈雲英替父親守衛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雙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王祥爲母臥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

如果一個人能夠孝順,那麼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再往遠處想,如果人人都如此,那“大同社會”就即在眼前了。

《弟子規》,蘊含了人生中無數哲理,完美的詮釋了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一本薄薄的書,三字一句,卻是做人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