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弟子規

《弟子規》有感範文15篇

弟子規2.1W

《弟子規》有感範文1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後經賈存仁修訂改編,列舉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

《弟子規》有感範文15篇

《弟子規》全篇先是“總敘”;然後分爲“入則孝、岀則悌、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

我學習了《弟子規》,當我讀到了“入則孝”這個部分,就讓我深深地感動了。

“冬則溫,夏則凊”。說的就是“黃香溫席”的故事。黃香這個小孩子因母親早逝,只能和父親相依爲命,他雖然小,卻非常懂事,夏天天氣炎熱,每天晚上他都會給父親扇枕蓆,以便父親安歇,冬天天氣寒冷,他每天晚上都要先上牀,用自己的體溫把被褥焐熱。黃香小小的年紀就有這樣的孝心。

我回憶了一下自己經歷過的事情。我曾經看見媽媽幫我把房間收拾整齊。把我牀上的衣服全都塞在了洗衣機裏面洗。我覺得父母幫我做這些事情是應該的。

但是我學習的《弟子規》後,我懂得了我們不能依賴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時間的話還要幫父母呢!今天是媽媽的生日,我早早起了牀,裝了一杯熱騰騰的水,然後煎了一隻荷包蛋放在飯桌上。媽媽一起牀,就看見了我做的早餐,她吃了我做的早餐以後。還一直誇我孝順,我卻不好意思地說:“黃香比我更孝順呢!”

我讀了《弟子規》,心有體會,決心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

《弟子規》有感範文2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一句。

媽媽給我講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推辭偷懶。媽媽問我:“你能做得到嗎?”我聽後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爸媽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顧玩我的。媽媽要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讓爸爸去做。爸爸說讓我去做事我會說我又不是你的僕人。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那麼不懂事,要聽爸爸媽媽的話,不要讓爸爸媽媽傷心,做一個勤勞懂事的好孩子。這也是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表現。

《弟子規》有感範文3

文章摘要:我們的社會需要跟多的溫馨和諧的畫面,所以,求求你,再次用用我吧?”他拿起了一個杯子,反問記者:“如果我鬆開手,這隻杯子會怎麼樣。學習《弟子規》有感作文脖頸連按着一個長方形的燈頭,開燈時,光就從這裏發出。1000字作文也不少你一滴水,跟我在天空中飄來飄去多好呀?它有點難過。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爲中心。分爲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啓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弟子規》的核心,本自孔子的言論。它教導我們孩子需要講孝悌,要謹慎誠信,要愛周圍大衆,親近仁德賢人。倘若有富餘精力,多讀書多做學問。《弟子規》的教育觀念,我是非常贊同的,它崇尚的是儒家的思想,以“仁”爲本。我認爲,這個世界上聰明人不多,有作爲的人更少,而我們中國當前的教育是以成績爲主,恨不得大家門門優秀,個個成爲大科學家。中國現在的中、高考似乎完全決定了學生一生的命運。其實不然,有消息稱,中國自恢復高考的三十年來,並沒有一個高考狀元成爲各領域工作者中的頂尖分子,這是爲什麼呢?我認爲,成績不能說明一切,因爲成績只能說是理論知識掌握了,而真正的研究,實驗工作等,光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等都是很重要的,而最最重要的就是情商,包括性格脾氣等等。你在工作中不能與人家良好溝通、良好合作,甚至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還能談什麼工作呢?

名師點評:

這是一篇讀後感。作者讀的作品是《弟子規》。作者對《弟子規》作了簡要概括,然後分析了《弟子規》的意義,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看法,語言流暢,內容完整充實,結構安排恰當,富有哲理。

因此,我非常贊成以道德爲基礎的教育方式。因爲你做人首先得講道理,要文明要有修養,這樣纔是一個真正的人。在這個基礎上,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學識素養,若是你能掌握得很好很深,那麼你就是一個優秀的人了。

畢竟人的智商,人的接受能力等總是會有差異的,這樣導致人的成績有高低,但是,道德這方面,就拿《弟子規》來說,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到,但每時每刻都做到,那需要時間,需要毅力。古時候,孩子們都學習儒家思想,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那纔會受人尊重與敬愛。那時,除了貧窮和不愛學習的孩子,大多數孩子們都努力學習,特別是隋朝開始了科舉制度,“學而優則仕”,有志之士就透過科舉,考取進士後就可以做官,爲百姓造福。因此,歷史上自從儒家思想佔據統治地位的時期,除戰爭時期外,神州大地都很先進,很繁榮。但是現在,中國都沒有一個接受中國教育的人獲得諾貝爾獎;還有人均經濟水平實在是太低了!而中國,作爲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大國,人民的素質卻是越來越低,導致很多人去日韓和東南亞等地旅遊時,被當地人罵!

我認爲,要讓中國成爲真正的大國,那麼就應該從孩子們的教育抓起,而孩子們的教育,應是以道德爲基礎的。《弟子規》應該重新回到教育的基礎中來,讓未成年人懵懂之時,就開始習讀《弟子規》,踐行《弟子規》,做有素質的國人,民衆素質高,不愁國不強。

《弟子規》有感範文4

《弟子規》讓我們知道做人就要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下面,就讓我談談我讀後的一點感想吧!

《弟子規》首先教我們的是孝順父母,尊敬長輩,要約束自己,誠實可信。在孝順方面,想想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不起父母的事情,但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依百順,照顧入微。有時,父母過於關心,囉嗦幾句,我反而頂撞他們,討厭他們,那是多麼不應該啊!現在,我們學了《弟子規》就不但要會讀、會背,還要會做,就像《弟子規》裏的一句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說到尊敬長輩,這也有一句話“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意思是說稱呼長輩時,不能直接呼名,面對長輩時要表現得很謙虛恭敬,不能表現自己比長輩還能幹。在路上,如果遇到長輩,要主動問好,如果長輩什麼也沒說,就要站在一旁,等候教導或指示。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爲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這句話,我感慨最深,受益匪淺,也是我學習中不足的地方,如老師佈置的作業,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後的時間都不想去做,就算做完了,有時也是馬馬虎虎,有不懂的地方也沒有及時去問,結果越來越不明白。讀了《弟子規》後,我終於明白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後能按照它上面的去做,我的學習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弟子規》像是生活中的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該做和不該做的事情,爲我指明瞭方向,成爲我生活的指路明燈,讓我們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

《弟子規》有感範文5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弟子規》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和仄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爲“總敘”,然後分爲“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弟子規》根據《論語》等經典編寫而成,它集儒道等聖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傳統道德教育著作之綱領,是接受倫理道德教育、養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讀物。

“弟子”的意思我認爲是:在家指孩子,在學校指學生,在公司指員工,在軍隊指士兵,在社會大衆中指公民。“規”就是規範、制度、行爲準則。

時過境遷,百事孝爲先,孝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道之以告德,齊之以禮。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唯寬可以寬人,唯厚可以載物。君子以厚德載物。廢經廢倫,社會敗壞根由。貪瞋癡慢疑,人心墮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規則着手;圖挽犯罪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根本爲枝末,認枝末爲根本。爲求解決問題,反倒製造問題。君子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

讀《弟子規》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弟子規》字裏行間,猶如一縷縷和煦的春風拂過臉頰,又如一絲絲甘甜的細雨滋潤心田。讓我們穿越遙遠時空,面對古代先賢教誨倍感溫暖和親切,悄無聲息中精神世界得到淨化。

孟軻的《孟子?離婁上》有言:“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意思是說,即便有離婁的目力,有魯班的技巧,如果不用圓規或曲尺,也不能正確地畫出圓形或方形,凡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標準和法則。故此“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成爲了歷代人們在生活中常用的格言警句。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條例、紀律、規則在規範着人們的行爲。

在體育比賽中,正是有了諸多比賽規則,纔有了世界冠軍那驚心動魄的一幕,纔有了運動員的拼博和無限輝煌。在交通行駛中,隨着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交通工具日益完備驟增,天上有飛機翱翔,地上有機動車馳騁,地下有地鐵呼嘯。正是國家制定了各種交通法規,並與之管理,才避免和減少了無數次潛在交通危險。國家的法律便成爲司機和行人遵守的準則,纔有了有條不紊的交通現狀。

漢高祖劉邦與民約法三章,奠定了漢朝四百年之基業。清朝制定了嚴懲貪官的各種制度,史稱“康乾盛世”,但康乾二帝肅貪都是絕不手軟。康熙告諭大臣:“朕觀自古帝王,於不肖大臣,正法者頗多。今設有貪(tan)污之臣,朕得其實,亦必置之重典。”“凡別項人犯尚可寬恕,貪官之罪,斷不可寬。”乾隆登基不久即發佈上諭,將貪官污吏與惡棍奸民歸爲一類:“貪婪侵盜之員工,上侵國帑,下朘民脂,實屬法所難宥。是以國家定製,擬以斬絞重闢,使共知警惕。此綱紀所在,不可不持。”事實上,乾隆一朝,因貪贓枉法而判死伏法(斬、絞或賜自盡)的方面大員,包括總督、巡撫、學政、鹽政等共有十幾名之多。

從古到今,人們都在追求國泰民安,人們都在追求自由平等。但行爲準則、制度法律的建設才能保證幸福富強,特別是提高每個公民的道德素養纔是治國之本。

“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殺人,而不能使人仁”。在懲貪防貪的同時,對公民的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的提高,纔是“廉”的倡導。宋、明兩代,曾以懲貪嚴厲著稱,但《宋史?刑法志》中卻有“法令具在,吏猶得以爲奸”的記述,朱元璋也有“我欲除貪髒官吏,奈何朝殺而暮犯”的感嘆。

治國需正心,洗心是根本。明仁義禮智信,做溫良恭謙讓,從小樹立良好的道德情操,使人的信仰崇高,信念堅定,才能使社會風尚煥然一新,欣欣向榮。

如今,很多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把這個“末”看成了孩子未來最大的要素,卻忽視了孩子良好行爲規範的養成這個“本”。教育的本末顛倒,導致青少年在成長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對長輩失去孝心和恭敬心,公然頂撞長輩、甚至和長輩大打出手。對學校校紀校規熟視無睹、我行我素,對老師的批評教育置若罔聞。意志力薄弱,遇到小小的挫折,動輒離家出走、跳樓自殺。很多家長都很迷茫,現在的孩子怎麼了?衣食無缺,條件優越的他們逆反心理那麼強,心靈脆弱不堪一擊。其實造成孩子種種心理或社會問題的根源就在於我們對孩子教育片面性和功利性,“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觀念在中國父母思想中已根深蒂固。許多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死死盯住他們的學習成績、在成績方面的要求對孩子沒有讓步的餘地。對孩子唯一可以讓步的恰恰是對他們行爲規範的要求,熟不知這恰恰是我們教育最大失敗的根本原因。

“弟子規”就是清新劑。德教爲先重在行。德教是爲政治國和改善社會風俗的首要任務,德教爲先體現出了“爲政以德”或“以德治國”的意蘊。一是知廉恥。孔子曰:“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舊唐書?楊綰傳》中“從政者皆知廉恥,浮競自止”。這些都是強調要懂得禮義廉恥,要有自我修養意識、大局意識、形象意識,不能因爲自己的言行不檢點而毀壞了自己的名節,污染了大好的世間風俗。爲官爲士者講廉恥,就會規規矩矩的做官,正正當當的做事,就會不阿上,不欺下,不枉法,不貪贓,促使整個社會風氣的淳化。二是重操守。唐代詩人劉禹錫說:“火不侵玉”,真金不怕火煉。他還說:“守法持正,嶷如秋山。”南朝梁人周興嗣在《千字文》中指出:“守真志滿,逐物意移。”《呂氏春秋?誠廉》曰:“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不可奪赤。”孔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指出:“死必得所,義在不苟。”說得最直白、最有力的是文天祥的《正氣歌》:“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還有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弟子規》就是清新劑。修身律己爲根本。從政者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有優秀的人格。孔子曰:“修己以敬”,認爲只有“修己”,才能“安人”、“安百姓”。《孔子家語》:“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能成天下國家者矣。”這也就是儒家倡導的“修身爲本”的精義所在。修身一般是指個人的道德修養,但“修身爲本”所主要強調的是統治者的修養,即所謂“君行不能自修,而欲百姓修行者,是猶無的而責射中也”。只有透過良好的道德修養,提高統治者的道德境界,鑄就“君子人格”或理想人格,以達到正百官化萬民、治國平天下的目的。就修身的內容而言,孔子提出尊禮、處恭、有信、敬事、儉用,孟子強調仁、義、正、禮、恭、儉,朱熹則歸結爲“修身在正其心”,“修身是修德”。可見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說法,但說到底,修身一方面在於祛邪扶正,保持和發揮善心與德行;另一方面在於“涵養”正氣。比如“君子坦蕩蕩”的“浩然之氣”,“不食嗟來之食”“不爲五斗米折腰”的“甘耐清貧”之氣,“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邊雲捲雲舒”的“能屈能伸”之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寧靜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之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先公後私之氣,“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爲國忘我之氣、“梨雖無言,我自有主”的嚴於律己之氣等。只有這樣,一個人才能處處以大局爲重,以國家爲重,才能公正廉明,大公無私,使社會正氣上揚。

《弟子規》就是清新劑。治下先治上,正人先正己。經濟社會發展、形成良好世風,雖然人人有責,但其關鍵不在下而在上,在於政風。對此,先賢早已論之鑿鑿。《管子》:“治官化民,其要在上”,《孟子》:“君正,莫不正”,《韓非子》:“聖人治吏不治民”。孔子:“夫政者,正也。君爲正,則百姓從而正矣。君之所爲,百姓之所從。君不爲正,百姓何所從乎?”《孔子家語》:“聖王宣德流化,必自近始。朝廷不備,難以言治;左右不正,難以化遠”。所有這些論述都表明了“上”之表率作用,君主的言行是社會發展的導向、百姓文明的指南,官吏的言行是百姓的儀範,要想世風好,先要從上層做起,在位者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使“天下望風成俗,昭然化之”如果上層統治者寡廉鮮恥、貪鄙成風,就不可能民淳俗璞,更不可能反腐倡廉。

讀了《弟子規》使我認識到依法治國、反腐倡廉是一項艱鉅而系統的工程,既要重視制度、法律的外在控制、制約作用,又要重視道德、修養的內在自省、自律作用。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培育良好政風世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弟子規》有感範文6

“對飲食 ,勿揀擇”。這裏就講到飲食不可以挑剔,因爲均衡的營養纔有健康的身體。如果小孩從小就挑剔食物,孩子的發育就很難保持均衡。尤其現在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有一些習慣更差的,他會在菜餚裏頭翻來翻去,挑來挑去。也有很多父母,他因爲疼自己的小孩,所以也會在裏頭專門挾他喜歡吃的,這是很不好的。

而“食適可,勿過則”,也就是說從小對孩子的飲食,我們要告誡她要節制。不能說今天飯菜好吃,就多吃;今天飯菜不好吃,或不喜歡吃,就少吃或不吃。孩子從小養成定時定量不挑食的飲食習慣,這樣才能健康成長,身體抵抗力纔會增強。

秦夢迪小時候,大概是六歲以前,在飲食上就有這樣的毛病,吃飯幾乎不吃饃,吃菜本來就少,若是菜不可口乾脆就一口不吃,所以前兩年身體很差,特別是三、四季度,幾乎每個月都會生病,並且一生病就得到醫院輸液,記得六歲那年十月份,斷斷續續輸液輸了三星期,急得我直上火。近兩年來,隨着她飲食習慣的改善和調整,平時上醫院的次數少多了。這裏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定要讓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零食、多喝白開水。

《弟子規》有感範文7

我是一個愛耍小孩子脾氣的孩子,也許是進入青春期的原因吧。近來,我對父母的管教更加反感。我的舉動讓父母很痛心,時而爲我增添一點失望的表情。

早晨5點,我一咬牙從被窩裏爬出來,爲了美好的將來再苦再累也值。我拿出學校發的弟子規節選“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讀了一遍,又看看參考譯文,纔看了幾行,就羞愧難當,我根本沒做到,這是媽媽進來了說:“早晨頭腦清醒,背英語單詞去。”我剛要發脾氣,猛然想起弟子規中有句:“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需順承。”嗯,我知道了。“瑩瑩”爸爸有一次喊起了我。哎,又是什麼事呢,我的精彩電視劇還沒有看夠呢,索性裝着沒聽見,在磨蹭一會兒。剛想到這兒,可腦中又呈現弟子規中有句:父母呼,應勿緩。於是,我有趕緊答應了一聲,穿上鞋子像爸爸跑去。爸爸也被我的快速反應弄的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往常都要喊上半天的人物。今天怎麼一呼即應呢?我忙拿出弟子規的內容向爸爸解釋了一番。爸爸聽後,哈哈大笑,並對我豎起大拇指,對我讚賞一番,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我得意洋洋的跟着爸爸走了。要吃飯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旁。我一看飯桌,立即皺起了眉頭,剛要開口,又想其弟子規中說到“對飲食,勿揀擇,”我忙低下頭,一聲不吭的吃了起來,飯後,我習慣性的又要碗筷往鍋裏一扔。“執虛器,如熱盈。”我於是趕緊小心的拿着碗筷輕手輕腳的把它放進鍋裏,順便刷洗乾淨。

晚上,我毫無睡意,因爲我知道:“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我買下頭去,認真地寫起作業來。吱門開了,媽媽雙手捧起熱氣騰騰的牛奶,我忽然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媽媽溫柔的撫摸着我的頭,欣慰地說:“寶貝兒長大了,不再用爸媽操心了,有你這樣的好女兒真是我們的福分。”“媽”我一下撲入媽媽溫暖的懷抱。“弟子規”是我的良師益友,無私的教育我,開導我,他讓我頓然醒悟。昨天的我還是個不懂事的娃娃,今天的我 因爲有了弟子規而長大了,懂事了,我的家因此更加的溫馨了…有《弟子規》的日子真好﹗

《弟子規》有感範文8

今天張老師讓我們回家讀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一句。爸爸給我講了這句話的意思,他的第一句是,爸爸媽媽叫我的時候,得答應得快一點,不能慢慢吞吞的。第二句的意思是,媽媽爸爸命令我去幹事的時候,不能偷懶,行動要快速而且不能偷偷溜走。我痛痛快快的讀完了。我不光讀了這句話,我還多讀了好幾句呢。

媽媽說:“說到容易,做到難。”我覺得我自己一定要努力做到這些要求。

《弟子規》有感範文9

暑假裏,我認真閱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根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是少年言語行動、道德修養、待人處世的行爲指南,對於我們特別有教育和指導意義。《弟子規》第四部分着重就學習作了闡述,對於我們學生來說,讀懂弄通這個部分特別重要。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李嘉誠說:“知識改變命運。”由此可見學習的重要性。就學習的方法,《弟子規》告訴我們:“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是:讀書要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是用心思考,眼到是仔細閱讀,口到是多讀幾遍。學習中,只有心到、眼到、口到,才能準確理解其中的意義,學到真正的知識。“緊要功”這三個字對我特別有教育意義,它讓我明白:在學習的道路上,是沒有捷徑可走的,要想學到書山、學海里的知識,必須抓緊點滴時間,用心學習、細心探究、全心拼搏,這樣才能增長智慧。

常說一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人們前進的道路。不好的書則會矇蔽人的思想,破壞人的心志,讓人永遠迷失在黑暗當中。“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只有認真、細緻、反覆閱讀經典著作,才能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品德修養。《弟子規》還告訴我們,“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我的理解是:少年不光要學習好經典著作,還要在生活中努力實踐,這樣才能不負所學。“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振興中華民族的生力軍,是學習知識的最佳階段。作爲少年的我們,只有勤奮讀書、刻苦鑽研,才能學有所獲,才能實現個人理想,才能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弟子規》有感範文10

以前我從來不太注重母親節,可是自從讀了《弟子規》,我明白了要回報父母。記得母親節時,我想送媽媽一個禮物,可不知送什麼。項鍊……太貴,花……老土。突然,我的腦海裏閃過一個主意:乾脆幫媽媽做家務吧。說幹就幹,先拖地吧,我把拖把弄溼,然後把水分擠一擠,把客廳拖了一遍。剛要完工,卻發現後面還有一排腳印讓我很鬱悶。這次我穿上鞋套繼續奮戰,汗珠已從頭上流下,但我不放棄,終於拖乾淨了。然後我又把家裏的桌子、茶几仔細地擦了一遍,並把自己的書桌收拾地整整齊齊。最後,我把抹布和拖把認真地衝洗乾淨晾在那兒,今天的勞動算是大功告成了。此時,豆大的汗珠從我頭上流到衣領上。真累!但是看着我的勞動成果,心裏還是美滋滋的。

這時,媽媽下班了,看到整潔的家,先是吃驚,然後高興地問:“這是誰幹的好事?”我得意洋洋地說:“當然是我嘍!”“今天怎麼想起幫媽媽做家務了?”媽媽不解地問。“因爲今天是母親節呀!這是我送給您的禮物!”媽媽感動地說:“這是我收到最好的禮物!”

聽了媽媽的話,我心裏暗暗在想:多虧了我的好老師《弟子規》啊!

《弟子規》有感範文11

"啥?誦讀並背誦經典,啊呀!我的媽呀!"這話從一個扎着"美國小火雞"辮子的女孩口中,飛迸出來,太具有殺傷力了!平日裏讓我們背背課文就難於上青天,現在可是經典呀!這不是強人所難嘛!怎麼可能辦到?唉!

真是說到做到不放空炮,緊接着一項又一項的關於經典誦讀的.程序,接踵而來,剛開始我們是集體誦讀,後來乾脆給了我們誦讀自習,緊接着又不惜花大價錢,聽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的視頻講授,給我們安排時間學習,仔細瞭解每一句話的含義,讓我們有所啓發,剛一開始我們都抱着玩一玩,看一看就算了的心態!

直到有一次誦讀時間老師說:看完了,就再也看不上了,你們到以後會後悔的,我們都沒有多大覺悟,後來老班規定說只要誰背過就給獎勵,這才激發了我們的鬥志(當然包括本人在內)以後我們上早操的時間從未拿過課本,人手一本《弟子規,開始了競爭,漸漸的我開始對《弟子規》有了興趣,該看的時候我也認真的看,對句子也有大部分了解,日常生活中我的行爲也規範了很多,"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很順口就能把《弟子規》背出來。

但我更覺得應該把,弟子規》讓家長們讀一讀,這樣效果就會比讓孩子讀好很多,因爲家長只要斷了孩子的慾望,不由着孩子走,就可以讓他減少這種依賴性,雖然現在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但也不應該太過寵愛,更應該讓他們明白自己責任的重大,讓他們更要早早明白如何做一個人。

唯有先成人,才能成才,纔可以進一步談論成功!這是一個常理,每一個人都是知道的非常清楚的,可是有幾個人做到了,不是沒有,是很少!雖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但我們也應該努力,作爲一個90後,我們的自制力很低,這是不可否認的,但父母幫一幫也是可以的,但方法必須正確,所以從經典中獲取一點也是可以的,但經典也不一定全是對的,例如:弟子規》中有兩句"寬轉彎,勿觸棱"是錢文忠教授明確提出的,在時速發展的今天,在公路上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路線,根本不存在這一現象,所以經典不一定全對,但多吸取也是有益無害。

《弟子規》有感範文12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再一次讀弟子規的書,使我更加深一步瞭解了《弟子規》的意思。教育我們怎樣做人,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這本書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怎麼和別人相處,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比如“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是爲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這樣我們的父母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我已經大概瞭解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光知道還不行,我還要努力的去做。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有感範文13

寒假,我讀了國學經典《弟子規》。《弟子規》共有八個部份。這八個部分分別是:總敘、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總敘部分概括地介紹了弟子規的主要內容;入則孝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在家要孝順父母的道理;出則悌的主要內容是:在外面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並要學禮、懂禮等等;謹和信的內容主要是:爲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的主要內容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顆愛心,不中傷別人,不強人所難,要認真學習,要實踐等。

我對書中提到的愛感觸很深。記得有一次,媽媽帶着我和三歲的表弟去鄉下奶奶家。奶奶很愛我,馬上削了一個梨給我,而沒再給表弟削,我就對奶奶說弟弟也想吃,請您幫我把梨分成三塊,您一塊、我一塊、弟弟一塊。在我的請求下,奶奶很快地將梨子分成了大小不一的兩塊,奶奶將大的一塊遞給我,將小的一塊遞給了弟弟。我覺得奶奶的做法不對,爲不掃奶奶的興,我將弟弟帶到一邊,把我們手中的梨互換了一下,弟弟正要大口咬的時候,突然停住了,瞅瞅我手中的梨,又看看自己手中的梨,於是奶聲奶氣地對我說:“哥哥,我還是吃原來那塊小的,你大些,你吃大的,我也愛你哦,哥哥”。聽了弟弟的話我心中暖暖的,我一個小小的自然的舉動,弟弟卻深深地體會到了我對他的愛。媽媽在旁邊看到我的做法很高興的表揚我:真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同時也希望我以後不僅對弟妹,而且對長輩、對兄長、對同學、對朋友都要有發自內心的愛。

今天,我已深深領會到了《弟子規》中的意思,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也發現了自己的不少缺點。我一定會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有感範文14

我今年7歲了,也讀一年級了。在這差不多的一年時間裏,媽媽每天都要我學習《弟子規》。現在,我可喜歡這本書了。可你知道我最初被媽媽押着讀《弟子規》的“慘狀”嗎?

《弟子規》這本書是我過六歲生日的時候,舅舅送給我的生日禮物。那時他送我這本書的時候,我好像聽到他跟我媽媽說,這本書裏有好多好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學習,還特意交代我媽媽好好教我。

剛開始的時候,媽媽教一句,我跟着念一句,也覺得有些好玩。可是,後來由於功課的原因,我不願意再跟媽媽背誦《弟子規》。可是,媽媽不知是多了一根經,還是少了一根經——她一直沒有忘記要我背誦《弟子規》。

由於媽媽的堅持,我也差不多背來了整本《弟子規》。在學校讀書也差不多一年了觀後感,在老師那裏也學到了一些知識。原來老師經常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就是那麼回事。我現在開始慢慢地讀懂《弟子規》了,我覺得裏面確實有好多好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學習。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爲人處世、待人接物

我以後還會繼續翻讀《弟子規》,並且把從書中學到知識運用到現實中來,爭取做一個人人誇的好孩子。

《弟子規》有感範文15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你一定和我第一次讀它時的感受一樣,感到迷惑不解,不過,沒關係!你先看彩圖,在讀譯文,你的好奇心就油然而生了,然後,再跟着拼音把它們讀出來,一次、兩次,保證你愛不釋手,它就是《千字文弟子規》。

  《千字文弟子規》是我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兒童文化課本,適應各種年齡人誦讀,它不僅有注音、註釋,還有譯文和故事,讓我在學習中還可以瞭解到與此相關的典故,而且配有彩圖,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千字文》裏,我學到了很多知識:“罔談彼短,靡恃己長。信使可覆,器欲難量”。意思是:“不要總談別人的短處,不要總誇自己的長處。幫人要誠實可信,一言一行經得起檢驗,,心胸要寬闊,氣量要大度得讓人難以測量”。這兩句和我們學習過的《陶鑵和鐵鑵》的意義相近,都是教我們做人的道理。還有惜時的“尺璧非寶,寸陰是竟”。讀起來朗朗上口。我常常學着古人吟詩的模樣後背着雙手,搖頭晃腦地把它讀出來,然後在媽媽的詢問下把它們的意思說出來,必定會贏來一片稱讚,這時我忙引用《弟子規》中“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勵”。來表達我學習的目的。

  如果說《千字文》是用一千個不重複的字,巧妙地記錄了天文、地理、歷史、教育等知識,那麼《弟子規》更是形象地規範了我們學生的行爲。

  你看“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則警”.教我們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而“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則教會我們讀書的方法和用學到的知識親身去實踐,不要華而不實。“寬爲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是我在學習中深得體會的一句。它彷彿一位和藹的老師,面帶笑容地告訴我:“讀書學習,時間要安排得多一些,但是仍然要抓緊用功。只要功夫到了,困惑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面對這樣一位“老師”。我焦躁的心能夠平靜地面對難題了。

  《千字文弟子規》不愧爲我的良師。有了它,我希望自己“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你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