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弟子規

關於弟子規教案四篇

弟子規2.7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弟子規教案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弟子規教案四篇

弟子規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爲什麼要學習《弟子規》?

2、弟子規的大概內容是什麼?

教學重點、難點:

1、爲什麼要學習《弟子規》

2、弟子規的內容是什麼?

3、有餘力,則學文

教學內容:

學習《弟子規》的總序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衆而親仁 有餘力則學文”

教學時數:

一課時

一、講解題目:

1、《弟子規》――先介紹原文的出處。原名:訓蒙文。故名思義;教訓啓蒙幼童的文章。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內容採用《論語》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等文字編寫而成,後改叫《弟子規》。是啓蒙學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2、老師念一句,學生重複一句。

3、老師念上句,學生念下句。

4、小組合作學習,比賽讀

 二、講解內容:

弟子規―― 是(古代)小朋友必須要學習的內容。古人云:學有學業、退有居業。弟子規就是教育小朋友學習以外應該做到的事情。

聖人訓―― 聖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們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稱爲聖人。

訓:可以做爲準則的話。指聖人對我們的教誨。

首孝悌―― 首:首要、頭,這裏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順父母。舉例;父母生養我們、辛苦勞作,供給我們衣食住行。我們首先要孝敬他們。

悌:代表順從兄長。兄弟姐妹友好相處也就等於孝順了父母。

次謹信―― 次:次要、二,這裏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謹和信。謹:謹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號,做人也要按着準則去做。不能任意隨便去做事。做事還要講誠信。不能欺騙別人,講信用。從小培養良好的品德,長大就不會染上不良的言行習慣。

泛愛衆―― 泛:廣泛。不是指單純的情愛。人與人之間要有愛,更要愛世間一切衆生、花草樹木,小動物、小昆蟲等。做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

而親仁―― 仁:指同情友愛,仁慈之心。我們要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使自己也能成爲一個具有仁愛之心的人。

有餘力則學文――當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備瞭如上的品德),如有多餘的`精力和時間,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

小結:以上四條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沒有文化知識,但忠、孝、禮、義、信必須要做到。1、教師講一個故事:一個六歲的小孩,他不但學會了彈鋼琴,而且會說英語。每當家裏來了客人,大人都叫他爲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節目後,大家都在讚揚他。他驕傲地說了一句語驚四鄰的話:“姥姥你是個大笨蛋,什麼都不會!”客人愕然。

2、這個故事說明什麼?(家長不能一味的培養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學習技能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爲了讓他表演,而是爲了讓他有一計之長,將來好做事。)

3、他懂得做人的道理嗎?,懂得怎麼去做事情嗎?

4、一個連自己的家長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會虛心向別人學習嗎?

 三、總結

爲什麼要學習《弟子規》?因爲它是我們行動的準則。弟子規的內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順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處。在外要敬師長、懂禮貌、講信用。和別人平等相處,不自私、不傲慢、愛大衆、愛國家、愛民族。在培養好了自己的品德後,再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我們能夠做到這些你就是一個優秀的人。 互動: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對《弟子規》的哪些方面比較感興趣?自己原來哪些方面做的不夠。

四、家庭作業:

請家長幫助熟念《弟子規》總序。

弟子規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誦讀《弟子規》感悟古典詩文中的做人道理;培養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學習重點:

採用各種方法誦讀《弟子規》,演譯《弟子規》,領悟《弟子規》的內涵。

學習難點:

引導學生批判性的對待古典文化,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思想。

學習過程:

一、發談話,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的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你們知道的經典性的詩文有哪些呢?

(板書:孝、涕、謹、信、愛、仁、學文。)

二、背誦《弟子規》

今天,先讓我們進入第一環節,輪背<<弟子規>>,好嗎?

1、齊背“總敘”。

2、輪背。

三、走進《弟子規》

第一關,我最欣賞的一句弟子規。(並說一說欣賞的原因)

第二關:弟子規對對碰:學生說一句弟子規,任意找一同學說一說意思。第三關,每個同學都準備了一個有關弟子規中的故事,把你想講的故事講給同學和後面的老師聽。

第四關,我唱我演《弟子規》

四、生活與《弟子規》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慈等。今天,我把其中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句子選了出來。對照這些句子,同學想一想,你平時都做到了嗎? (把打印稿每人一份)

屏幕出示: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出必告;返必面。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晨必盥( guan),兼漱口。 便溺回,輒(zhe )淨手。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借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爲偷。借人物,及時還。

凡出言,信爲先。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1、請你針對上面的句子,想想自己在某個方面做的好或不好,在做的好的

括號裏畫笑臉。

2、說一說你做到了哪些,還有什麼不足,以後打算怎樣改進?

3、這裏我還想創造一個機會,請你對生活中的一些行爲也利用弟子規來說一說。

(1)當家長或朋友說話算話,你可對家長說:凡出言,信爲先。

(2)當家長飲酒喝醉了,用哪一句勸說家長?(飲酒醉,最爲醜)

(3)當家長無心犯了個錯,你可以說:“無心非,名爲錯”

五、課堂拓展 深化認識。

1、老師推薦名句:

(1)、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學生帶讀,然後齊讀。

3、老師給大家一些寄語:

忠心獻給祖國,

孝心獻給父母,

愛心獻給社會,

誠心獻給夥伴,

上進心留給自己。

4、總結:同學們,中國古代的經典文化,經歷歷史風雨的洗禮,仍然流傳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學們在以後的課外閱讀中,多接觸一些古詩文,並且做到學以致用、古爲今用。那樣,不僅會獲得無窮的樂趣,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一定會像《弟子規》最後幾句所說的“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 可馴致。

弟子規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複習《弟子規》中的“入則孝出則悌”;

2、學習“謹而信”中的四句話,能夠誦讀,能夠明理,能夠指導日常行爲;

3、將課堂延伸到早讀,延伸到課外。

教學過程:

一、複習闖關

教師:同學們,我們學習《弟子規》有一段時間了。我們打算分成兩組,採用競賽闖關形式複習一下前面學習的內容。

1、第一關:我會背。

2、第二關:接龍輪背。

2、第三關:快速搶答

A、做人要有愛心,應該多親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餘,時間充足,應該多讀書學習。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B、古代的時候有個皇帝叫漢文帝,他對待母親可孝敬了。母親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母親所服的湯藥,他都要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這個故事在《弟子規》中是怎麼說的呢?

C、古人對待父母是如此孝順,當父母教導我們、責備我們的時候,《弟子規》又告訴我們可以怎麼做呢?相應的《弟子規》中的語句是:

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伺候他們睡下。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E、把財物看輕了,相互之間的怨恨從哪裏產生呢?說話互相忍讓,憤恨自然就消除了。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F、對待長輩要懂得禮貌,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動筷;落座時要讓長輩先入座,而走路時也要讓長輩在前,晚輩在後。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G、遇到長輩時,騎着馬就要下馬,坐着車就要下車;長輩走過去時,要在原地待上一會兒,待長輩走出百步後纔可以離開。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二、引入新知,多種方式誦讀

1、教師:《弟子規》與我們平時的生活禮儀有緊密的聯繫。今天我們要用弟子規來習禮儀(板書:習禮儀)。

2、創設情境:大家一定看過《喜羊羊與灰太狼》,你知道哪些人物呢?(指生答)你最喜歡誰呢?(生答)今天,就讓我們結合《弟子規》給喜羊羊評評星級吧。

3、惜時方面:

(1)教師描述:清晨,鳥兒唱着歌兒,空氣多麼清新,陽光多麼溫暖,新的一天開始了,喜羊羊早早地起牀在誦讀《弟子規》了,可懶羊羊還在睡懶覺,他這樣做對嗎?那應該怎樣做呢?(出示懶羊羊睡懶覺的圖)用《弟子規》中的

話就是:出示“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師範讀)

師生對讀,指名對讀。

教師:是啊,一日之計在於晨,一生之計在於勤。古代的時候,有不少關於珍惜時光的故事(列舉:聞雞起舞等2個故事,出示視頻)

教師:同學們要珍惜時光,切莫“老大徒傷悲”。

出示珍惜時間的名言。

4、着裝方面:

(1)教師:吃完早飯,喜羊羊穿戴整潔,揹着書包出發了,看他多精神。路上遇到了衣冠不整的“邋遢大王”,你們喜歡和誰做朋友呢?(指名說)

(2)教師:是啊,《弟子規》中也說:

出示:“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教師:這裏四個字特別難讀,請個別學生來讀,齊讀。

教師:你能和平時生活中的物品連連線嗎?

教師:是啊,大家一定要注重服裝外貌的整齊清潔,戴帽子要端正,衣服釦子要扣好,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繫緊。這樣的學生人見人愛。

弟子規教案 篇4

一、 學習內容

無心非,名爲錯,有心非,名爲惡。

二、 教材分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無心而做了不好的事,是一種過錯;如果明知故犯,就是一種惡劣的行爲了,就會受到眼裏的懲罰。生活中,我們要做到知錯就改。

三、 教學目標

1、 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2、 養成嚴於律己知錯就改的良好品質

四、 教學過程

1、 匯入新課

由《曹操割發》的故事匯入

三國時,有一次曹操率領軍隊去打仗。出發前,他警告將士,不要毀壞麥田,如果有人違反規定,一定殺無赦。隊伍正在田間的路上行走,忽然一羣小鳥從麥田中飛出來,曹操的戰馬受驚,衝向麥田,踏壞了一大片麥子。

曹操對軍法官說:“我違反了軍令,應按軍法治罪。”說着,他拔出了寶劍,說:“我是主帥,不能自殺,就把頭髮割下來代替砍頭吧!”說完,用劍割下了自己的頭髮。

曹操嚴於律己,有錯必糾的品質,表現出了他作爲政治家的胸懷。

2、 指名讀出學習目標。

3、 齊讀學習內容,用五分鐘讀背這一內容。

4、 檢查背誦情況。

5、 以小組爲單位討論,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6、 指名小組發言,說一說對這一段文字的理解。其他小組補充矯正。

7、 教師重點點撥突破難點。

8、 小組討論:如何做一個嚴於律己有錯必糾的中學生?

每組推選一名同學進行交流

9、 集體交流

10、 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