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采薇

詩經采薇有關愛情詩句

采薇5.92K

導語:采薇乃是一種起興之法,起興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一種有規則的暗示,爲何獨以采薇起興而非其他,有沒有深意?以下小編爲大家介紹詩經采薇有關愛情詩句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詩經采薇有關愛情詩句

詩經采薇有關愛情詩句

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周南·關雎先秦

關關雎(jū)鳩(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

參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zāi)悠哉,輾(zhǎn)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lè)之。

詩經·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以爲美,美人之貽。

詩經 ·王風 ·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yì),不知其期,曷(hé)至哉?

雞棲於塒(shí),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⑥!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ó)?

雞棲於桀(jié),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無飢渴!

詩經 · 鄭風 ·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詩經 · 衛風·碩人

碩人其頎(qí),衣錦褧(jiong炯)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ti),如凝脂,領如蝤蠐(qiú.qí),齒如瓠(hù)犀。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yue)於農郊。四牡有驕,朱幩(fén)鑣鑣(biāo),翟(dí)茀(fu)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gu)濊濊(huo),鱣(zhan)鮪(wěi)發發,葭(jiā)菼(tan)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qie)。

采薇

小雅·鹿鳴之什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mǐ)家靡室,玁(xiǎn)狁(yǔn)之故。不遑(huáng)啓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啓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kuí)。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飢載渴。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詩經·國風·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踊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詩經·國風·邶風·漢 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之子於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

之子於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詩經·國風·邶風·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摡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拓展閱讀】

摘要:在《詩經》時代,人們推崇自由戀愛,認爲愛情是一種熱烈率真,純樸真摯的情感,同時也強調愛情的忠貞專一。人們面對愛情的挫折時,要執着追求。在選擇意中人時,男性多看重容貌,也關注性格與品性,女性則更看重男性的學識與作爲。《詩經》中所表現出的這種積極健康的愛情觀是居於當時社會的經濟狀況、社會制度和思想狀況而產生的,對後世的文學作品和社會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

關鍵詞:《詩經》;愛情詩;愛情觀;原因;影響

The Concept of Love in The Book of Songs

Abstract: During the years from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people respect free love. On the one side, in their mind, love was an emotion which was lively and frank, simple and sincere, on the other side, they also emphased the loyalty of love. When faced with the frustrations of love, they should be persistent pursuit. Choosing their own sweetheart, men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appearance, personality and character, women prefect to educated men and successful men. This kind of conception was refered to three reasons, they ar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social systems and state of mind at that time. This kind of conception of love has an great effection for the later literature and social life.

Key words: The Book of Songs, love pomes, Concept of Love, reason, effection

愛情作爲人類的美好情感之一,是文學作品中歷久彌新的永恆話題,從古至今,無數的文學作品歌之詠之。《詩經》作爲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反映愛情的詩歌就佔有很大的比重。可謂是文學作品中表現愛情的濫觴之作。透過對《詩經》中愛情詩的解讀,我們可以瞭解《詩經》時代人們的愛情觀。

愛情觀就是人們對待愛情問題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是人生觀的組成部分。對於《詩經》中的愛情觀,本文試圖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剖析,一是理想愛情的標準,二是面對愛情受挫時的態度,三是擇偶標準。進而分析《詩經》時代人們對待愛情的態度和看法。在此基礎上再簡要分析產生這種愛情觀的原因和對後世的影響。

一、《詩經》中的愛情觀剖析

1、理想愛情的標準

1.1自由大膽、熱烈率真

《詩經》中的愛情詩在很多情況下都表現了一種對自由戀愛情的追求,大膽、熱烈、率真。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能夠自由的追求自己的愛情,尤其是對女性,沒有後來封建社會時期的種種嚴格的束縛。《鄭風·野有蔓草》就講述了一個邂逅的愛情故事,“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在仲春之時,主人公邂逅了一名眉清目秀的女子,二者情投意合,一見鍾情,最後“與子偕臧”。《周禮·地官·媒氏》中說:“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 《鄭風·溱洧》則更是詳細的描繪了陽春時節青年男女相會踏青的場面,這在當時是一種風俗,表明是允許自由戀愛的。

《召南·摽有梅》中則更是塑造了一個內心火熱,期盼愛情的女子形象。“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追求我的小夥子,趁着這美好的時光,快與我相會”,十分強烈的表達了女性在內心深處對情感寄託的欲求。這是何等的大膽與熱烈,甚至在今天,也並非所有的女性都能夠這樣熱烈,率真的追求屬於自己的愛情。

《鄭風·褰裳》則向我們表現了一位懷着熾熱感情的、大膽向意中人表白的豪放女性。“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直白坦率,熱情奔放,把女性面對不解風情的意中人的心理表現的淋漓盡致。

1.2忠貞專一、生死相守

《詩經》中的愛情不僅僅追求自由戀愛,更強調愛情的忠貞專一、生死相守。這是《詩經》時代人們愛情觀的一大特點。

《鄭風·出其東門》表現了一位忠貞專一的男子。“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出其闉闍,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縞衣茹藘,聊可與娛。”雖然“有女如雲”但是“匪我思存”,只是因爲自己只是專注於縞衣的意中人,表現了其對自己愛人忠貞不渝的真情,這在古代實屬不易。

《邶風·擊鼓》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的誓言流傳千古。《王風·大車》中“谷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皎日。”的誓言,令人感懷。由此可見,《詩經》向我們傳達了對待愛情忠貞的態度,用情專一的精神,這是從古至今,在婚姻愛情中,人們所一直尊奉的準則。

1.3純樸真摯、平等和諧

《詩經》中的愛情也是純樸真摯的,很少帶有功利色彩,基本都是是來自於人本身的真性情的流露,因而所追求的愛情也是平等而和諧的。

《衛風·木瓜》描述了一對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互贈禮物的場面。“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爲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爲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爲好也!”你送我“木瓜”“木桃”、“木李”我將以“ 瓊琚”、“瓊瑤”、“瓊玖”作爲回報,而這“匪報也”,而是“永以爲好也!”只是爲了表達我對你的重視。雖然男女所送之物的實物價值有差別,但實際上在情感上是平等的,都是表達愛意的寄託,雙方情投意合,這是多麼純樸真摯的情感!

《陳風·東門之枌》中同樣也描繪了一對青年男女約會之後互贈禮物的場景。“東門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穀旦於差,南方之原。不績其麻,市也婆娑。穀旦於逝,越以鬷邁。視爾如荍,貽我握椒。”在小夥子看來,姑娘像荊葵花一樣美麗;在姑娘心目中,小夥子是她的希望和理想,送給他一束花椒以表達感情。這在今天看來似乎不可思議,贈送給意中人簡簡單單的花椒來表達情感,其實這正是當時樸素和諧的愛情觀的一種表達,不重物質,重精神的觀念。

《鄭風·女曰雞鳴》描繪了清晨夫妻二人的一個簡單對話,寥寥數語就將家庭的溫馨,濃濃的愛意表現的十分貼切,給人一種幸福之感。“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在清晨,妻子說雞叫了,該起牀了,丈夫說天色還早,妻子又說,“你快起牀看看天色,啓明星都亮了,”之後,丈夫起牀,出門打獵,獵得野鴨和大雁,共享佳餚飲美酒,彈琴鼓瑟,互贈佩飾,和諧美好。這種純樸真摯的愛情,在什麼時代都令人羨慕。

2、對待愛情受挫的態度

愛情就像麻辣燙,酸甜苦辣鹹,五味雜陳。有理想的的愛情,必然有愛而不得的情況,就包括相思單戀、禮教父母的約束,和親人遠征的閨怨,乃至婚姻破裂。

2.1相思單戀之苦——執着追求

表達相思、傾訴單戀之苦,歷來就是愛情詩的一大主題。《詩經》中表現相思之苦的詩歌卻有一個特點——雖是相思不得,卻不言棄,永遠執着追求。這也是《詩經》愛情觀的一個特點。

《周南·漢廣》是典型的表現一個人單戀的詩歌。“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一唱三嘆,往復迴環,深深的表達了男主人公對“遊女”的可望不可即的相思之苦,表達出了一種純潔的、真摯的愛戀。

《秦風·蒹葭》就屬於一首表達男主人公對心儀女子的相思與追求。“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不論道路“且長”、“且躋”還是“且右”,我都將去追求。這就表現出男主人公對自己心上人的一種執着追求與熱烈情感。

2.2禮教、父母的約束——有所顧忌和勇於突破

在《詩經》的時代,周公之禮初具。男女交往在周代還有一定的自由度,但隨着社會發展,到春秋戰國,男權強化,男女之防就逐漸變得嚴格了。父母媒妁之言雖然不像後來由儒家不斷強化了的禮制那樣嚴格,但是對於當時的婚姻,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方面。這在《詩經》的愛情詩中也有反映。

《鄭風·將仲子》就反映了一個女子因爲害怕父母、兄長、鄰人的閒話而不敢與心上人交往的心理。“將仲子兮,無逾我裏,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將仲子兮,無逾我牆,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這正表現的是女主人公迫於輿論的壓力而所造成的兩難境地,一種矛盾而又畏懼的心理。

《鄘風·柏舟》卻表現了另外一種情況——面對世俗的壓力,爲了愛情,勇於抗訴。“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側。髧彼兩髦,實維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只因爲女主人公的母親不瞭解女兒的心意,阻礙了女兒和其心上人的結合,女主人公沒有放棄與軟弱,而是發出了“之死矢靡慝”的誓言和“母也天只!不諒人只!”的抗訴。

2.3親人遠征的閨怨——愁緒與溫情

《詩經》時代,戰爭頻繁,徵人遠役,音訊難通,而戰爭又會破壞很多東西,給人帶來緊張與不安,在家的妻子就難免會有閨怨,思念遠方的親人,這是時代的產物,一直在整個古代社會,閨怨詩始終是愛情詩中的一大主流。

《王風·君子于役》就是一首描寫妻子思念遠征丈夫的詩歌。“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於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無飢渴?”到了傍晚,家禽家畜都回家了,而丈夫卻沒有回來,進而聯想到丈夫在外地的冷暖飢渴。情感真摯自然,流露出一種溫情和思念。

《衛風·伯兮》表現了一位因思念愁緒滿懷的女子形象。“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爲王前驅。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爲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 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容。“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爲容”心上人不在身邊,連梳妝都覺得沒有意思,以至於後來因思念而頭疼心痛。內心充滿了對心上人的思念,幽怨柔婉。

2.4婚姻失敗(棄婦詩)——女子的控訴與無助

古代社會是一個男權社會,男子負心,二三其德也是常有的事情,面對這樣的情形,《詩經》中所表現的,對女子來說有無助與控訴,也有對男子負心的譴責和聲討。

《衛風·氓》就全面的敘訴了一對男女有相戀結婚到男子負心,拋棄女子的全過程。女子並沒有什麼過錯,“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是男子負心,女子對此表示了控訴,也對女性提出了勸誡,“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最終,“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爲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毅然地離開了背信棄義的負心人。這表現出了《詩經》時代,面對婚姻失敗,婦女的一種反抗精神。

《鄭風·遵大路》則形象的表現了棄婦的無助。“遵大路兮,摻執子之祛兮,無我惡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兮,無我醜兮,不寁好也!”這是一位癡情女子再爲挽救自己的婚姻愛情作最後的努力。在一條大路上,女子拉着男子的衣袖,哭泣着不要被拋棄,這是多麼的無助!這同時也表明女子對男的的深情。

《詩經》中的棄婦詩有很多,包括《邶風·穀風》、《邶風·新臺》、《鄘風·牆有茨》等。這些詩一方面反映了女子的無助,另一方面也對無情無意的負心漢做出了批判。這也從反面說明,《詩經》時代,對待愛情的專一原則是被人們所廣泛接受與認可的。

3、擇偶標準

擇偶標準是愛情觀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因此分析《詩經》中擇偶標準對於全面瞭解《詩經》中的愛情觀也是十分必要的。

3.1男性的擇偶標準

《詩經》中所反映出來的男性的擇偶標準首先就是貌美溫柔,其次也看中良好的品行修養。這可以從下面的詩句中看出。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衛風·碩人》)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關雎》)

“白芽純束,有女如玉。”(《召南·野有死鹿》)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彼美孟姜,德音不忘。”(《鄭風·有女同車》)

從這些詩句中可以發現,在男性的眼中,最關注的是“手”、“膚”、“領”、“齒”等容貌的美好。此外,再還注意到了“淑”“德音”等性格與品質。

3.2女性的擇偶標準

《詩經》中女性的擇偶標準和男性是有所不同的,女性雖然看中男性外在的威武雄壯,但是更關注的的是品性、學識和作爲。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杴兮,赫兮喧兮。”(《衛風·淇奧》)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爲王前驅。”(《衛風·伯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鄭風·子衿》)

上面這些詩句中並沒有太多對男性外表的描寫,而主要是“切磋琢磨”“爲王前驅”和“青青子衿”等表現人的學識、品性的文字。這就可以看說女性的擇偶標準不僅僅是威武雄壯,更關注的是人的學識與作爲。

透過上面三個方面的分析,可以概括出《詩經》中所反映出的愛情觀。在《詩經》時代,人們推崇自由戀愛,認爲愛情是一種熱烈率真,純樸真摯的情感,同時也強調要對愛情忠貞專一,生死相守。當面對愛情的挫折時,也要執着追求,勇於突破。在選擇意中人時,男性多看重容貌,同時也注意溫柔的性格和美好的品性,女性則在關注男性外表的同時,更加看重其學識與作爲。

二、《詩經》中愛情觀產生的原因

愛情觀作爲一種意識形態,,必然會受到當時社會經濟狀況,社會制度和思想文化意識形態的影響。因此,對於《詩經》愛情觀產生的原因分析也主要基於以上幾個因素。

《詩經》收錄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這個時期,禮教初設,但當時的禮教主要是對上層王公貴族的約束,而對普通民衆並沒有很強的約束力,並且,雖有禮教,卻古風猶存,即原來原始社會羣婚制、偶婚制在進入周代的一夫一妻制時,前兩者在風俗中仍有所遺留,像上巳節,“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這一方面是民俗遺留,另一方面,也是國家出於人口增長的目的所鼓勵的。因而纔有了《詩經》時代人們對愛情的大膽與熱烈追求。

另外,“在早期社會中, 人們對於自然和人類本身不瞭解, 加上生活環境的艱苦, 人與人之間以及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很簡單, 這就決定了人們的思想意識也處於相對單純、質樸的階段。”“由於生產力和自然條件的限制,《詩經》時代仍處於人類社會的早期階段, 人們的思維仍帶有初民式的純樸簡單”①, 因而人們對於愛情的表達也顯得純樸、自然、真摯,是一種人性之中真性情的流露。

《詩經》所記載的時期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發展的時期,農耕文明逐步向前發展,隨着男子在生產活動中的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社會經濟地位也越來越高,因而男權也逐步加強。女性由於喪失經濟地位,因而也逐步喪失了自己的話語權,淪爲男性的附庸,另外加上完全從男權角度提出的禮教對女性的約束,因此《詩經》中當女性遭到玩弄、拋棄時,發出了強烈的抗訴。同時,這也說明對愛情忠貞不二是當時公認的道德品質之一。

三、《詩經》中愛情觀的影響

《詩經》中的愛情詩作爲我國古代愛情詩的濫觴之作,其所表現出來的愛情觀不論是對社會風俗還是對文學的影響,無疑都是影響巨大的。

對於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而言,《詩經》中所提出的對愛情的忠貞不二,生死相守,和勇於反抗禮教、勇於突破限制的觀念以及擇偶標準中所表現出的審美元素影響巨大。像漢魏時期的《孔雀東南飛》、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李商隱的無題詩、李清照的部分詞作,乃至後來的《西廂記》、“三言”“二拍”、《聊齋志異》等作品無不受其影響。甚至對五四時期女性意識的覺醒都具有很強的啓發性意義。

此外《詩經》中的愛情觀,直率坦誠,活潑健康,具有無窮的生命力。爲後世一代一代的青年男女做出了榜樣與標杆,甚至對於今日急功近利的青年男女,更是一種教導和感懷。僅從愛情觀這一點來看《詩經》的影響和作用,作爲六經之首是當之無愧的!

註釋:

①劉東嶽,蘇國偉:《論<詩經>愛情詩表現方式的特徵》,載《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第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