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15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15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1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並理解詩歌。

2、培養欣賞品味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詩篇、瞭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的精妙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匯入

有人說,朋友是冬日裏溫暖的火爐;是疲憊時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給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們心靈的天空更高遠;有了朋友,我們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堅定;有了朋友,我們生命中的某些時刻顯得更刻骨銘心。不是嗎?我們與朋友分別的那一瞬至今仍歷歷在目。今天我們就來和身在西北邊塞的岑參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溫那難忘的一幕。

二、作者介紹

投影:歲參:(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他與高適齊名,是盛唐時期邊塞詩人的傑出代表。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着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其邊塞詩歌雄健豪邁,讀之令人興奮。岑參的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搖曳生姿的筆觸描繪了壯麗瑰奇的塞外雪景,表達了誠摯渾厚的送別之情,讀來感人至深。

三、 詩文賞析

聆聽感受

1、教師範讀,聆聽感受。請同學們注意字的讀音。

2、 讀準字音

岑參 cén shēn 散入sàn

狐裘qiú 錦衾薄 qīn báo

瀚海 hàn 闌干 lán

羌笛 qiāng 風掣紅旗 chè

3、 請一位讀書好的學生來讀,其餘學生感受。

整體把握

1、 齊讀全詩——讀準字音,初步感知文意。

2、 解題——從詩題中能看出這首詩寫了哪些內容?

詠雪、送別。(板書)

師: 請同學們說說哪些詩句是寫詠雪的,哪些詩句是寫送別的?

學生答教師明確;

詩的前半部分是詠雪,後半部分寫送別,同時在送別中進一步描寫雪景。這是一首雪中送別詩。從“中軍置酒飲歸客”一句開始。前十句着重於詠雪,後八句着重於送別。

賞析寫景的句子

思考:你喜歡哪些寫景的詩句,說說理由。

教師根據學生可能會品析到的句子,適時加以指導,參考如下;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重點賞析這句話,教師引導;

這句話裏哪些詞用得好?運用了什麼修辭?體現了作者怎樣的寫作風格?

“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僅寫出“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神地寫出了詩人的驚奇與好奇。以梨花比雪,雄奇明麗,新穎獨特,落筆傳神。不只寫出了雪來得突然,寫出了雪的鋪天蓋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寫出春意,情調樂觀而昂揚。這句話是詠雪的千古名句。“春風”使梨花盛開來喻“北風” 使雪花飛舞,極爲新穎貼切。緊接下來,又渲染出了極富浪漫色彩的“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情境。這句體現了作者的豪放風格。

學生繼續找句子賞析

(2)“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第一句寫風,“卷”與“折”字寫出了北風之迅疾猛烈,有了這樣猛烈的風,漫天飄落的雪才能“飛”第二句寫雪,“八月”說明胡天下雪的時間早。“飛”,勾畫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飄舞的形象。“即”字表現了詩人的驚奇之情。這兩句極寫邊塞的風狂雪早。

(3)“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日暮時分,大雪紛紛,詩人把他的視線從酒筵上又轉向了轅門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異的畫面:在暮雪紛飛的背景上,一面鮮紅的旗幟凝住不動。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確,真實地描繪出紅旗凍住了,北風吹着也不飄動的情狀。此句運用反襯手法,既突出了天氣的寒冷,也寫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個“亮點”色彩感強,富有表現力,構畫了一副奇異而美麗的畫面。不僅寫出了邊塞奇寒,而且紅旗在風中堅強挺立也喻指邊塞將士不屈的鬥志,寫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4)“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引導:從“瀚海”到“愁雲”,視角有何變化?這一句在詩中有何作用?“百丈”、 “萬里”是實寫嗎?運用了什麼修辭?

“瀚海闌干”繪出了非常開闊的畫面,“愁雲”既是寫景也是寫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別。這兩句詩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由詠雪過渡到送別。 “百丈冰”形容冰雪覆蓋面積之廣,冰塊之大,極言奇寒,後一句寫慘淡的愁雲佈滿天空,“萬里”形容面積之大,這句是誇張的說法。一個“慘”字,具有濃烈的感情色彩,爲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這裏,把邊塞將士的軍營置於一個廣漠、遼闊的背景上,給人一種奇異而又壯偉的深刻印象。

賞析送別部分

1、齊讀送別部分——詩人寫送別寫出了對友人怎樣的情感?

依依不捨

2、哪些詩句表現了這種情感?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學生回答,理由自由闡述,句子歸納如下;

①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②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③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重點引導賞析

意思:寫友人離去以後的情景:山迴路轉,友人的身影已經看不到了,此時詩人仍佇立在風雪中,遠望友人離去的路,只見雪地上留下一行長長的馬蹄印。

師:想象詩歌最後兩句,如果你是詩人,你此時在想什麼?

學生自由說,教師小結;

詩人送友人歸去時依依不捨的深情,以及他的思鄉之情,都透過“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句詩表達出來了。這句體現了作者送別時的惆悵心情。

明確賞析詩歌的方法;

1、抓關鍵詞

2、看修辭方法

3、聯繫上下文和課文背景運用聯想想象

理解詩意,明確主旨

師:既然是送別,爲什麼要詠雪?二者有怎樣的聯繫?(再次誦讀,加以體會)

答:全詩以雪景襯托別情,情景交融,詩人描繪邊塞八月冰天雪地、愁雲慘淡、苦寒難耐的景象,更能襯托出詩人送朋友的無限悵然之情。

學生說說有關雪和送別的詩句、諺語或俗語。

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四、深情誦讀,嘗試背誦

男女生分讀全詩:女生讀詠雪部分,男生讀送別部分;全班齊讀

五、總結

全詩共18句,以“雪”爲線索。全詩以雪景起,以雪景結;由雪而發,兼及詠雪與送別兩個方面。詩中描繪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徵的景物,組成了一幅壯闊奇麗的萬里邊疆風雪圖,它既是餞別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託。以寫雪景襯托送別,又在送別中寫雪景,表達了作者真摯而複雜的感情——對北國風景之讚歎,對燦爛春光的憧憬,對別友之惆悵,對故鄉之思念——全部寄託在這壯麗的雪景中了。

六、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

2、積累並品評詠雪的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2

【教材分析】

北風席捲大地,凍僵的白草被風折斷,胡地的天空八月就飛舞茫茫大雪。好像一夜裏忽然颳起了春風,千萬棵樹上的積雪如梨花盛開。本來讓人心生寒意的嚴冬,在詩人的筆下,卻顯得如此富有生機!那梢頭的片片積雪哪裏是雪,分明是簇簇相擁的梨花啊!詩人送別朋友歸京,本是讓人難以割捨的離愁別緒,但作者知道: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今日一別,明年開春定會重逢,既是這樣,爲什麼不能好好地爲即將到來的春天高歌呢!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如官等8個生字。注意如在虛宮格呈現的形狀爲左梯形。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知道詩人的情感,知道冬天來了,春天就不會遠了。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幻燈片、課件或古箏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你會背哪些古詩?(指名隨意背誦古詩20首)你們已經會背這麼多古詩了,真了不起。那麼,老師寫兩個字看看誰認識。(板書:岑參(加拼音)。學生隨教師多讀幾遍。(簡介作者)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善於描寫冬天的美景,字裏行間流露出詩人樂觀的生活態度,後人對他文章中的兩句詩偏愛不捨。想知道是哪兩句嗎?現在就讓我們與岑參一路同行,去體會他詩中的意境吧。(板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齊讀課題。[用送組詞:送別、送行]

這首詩就是一首送別詩,現在就聽老師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請你把它圈起來。

二、範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範讀課文,生認真聽不認識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邊利用拼音自讀古詩,邊畫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讀得連貫。

2.檢查自讀情況,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你是怎樣記住折、梨的?(生彙報識字方法。)

點撥:

(1)梨是形聲字;他它能組什麼詞?

(2)折是翹舌音,也是多音字,還念shé;與拆區別;生書空。[板書: 折:zhé(打折) shé(折本)]

3.說一說:詩中寫什麼時間的景色?又寫了哪些景物?你是從哪句話讀懂的?

點撥:(1)冬天的風是什麼樣的?(幻燈出示:北風聲)

(2)播放風聲,想象說話:你眼前出現了什麼?你又想到了什麼?

(3) 白雪皚皚,北風呼嘯,看到這樣的一幅場景,你有什麼感受?(出示雪景圖)

(4) 好朋友要遠行,但不久的將來你們還會重逢,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5)結合每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訓練。

4.配樂誦讀全詩。(個人讀、評價讀、小組比賽讀)

5.背誦詩句。(男女生比賽讀、背)

五、再現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官、送、歸、折、胡、如、樹、梨

2.認讀、組詞,用送行說話。

3.觀察送、官、折、樹的結構,並說一說它們在書寫時應注意什麼?

4.重點指導樹、如、歸。

如在虛宮格呈現的形狀爲左梯形。女要寫得伸展,口要寫得小些。

樹是左中右結構的字,要把中間的又寫得小一點,捺要變點。

歸字結構左窄右寬。左邊是一筆豎一筆撇,右邊是倒山,最後一筆不出頭。

5.學生描紅、臨摹。

六、交流資料、擴展朗讀

自古以來,人們都有各自喜愛和讚美的季節。古代詩人除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外,還寫了很多讚美冬天的詩句,下面我們一起去回顧一下。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七、課後作業、擴展活動

積累讚美冬天的詩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3

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

培養愛國情感、認識朋友間的友情。

2、知識目標

①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②領會詩歌的韻律美和意境美。

③品味語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④透過對詩歌意境的藝術再加工,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3、美育目標

體會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情感美。

4、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誦讀能力,欣賞能力、想像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閱讀和欣賞詩歌的能力。(重點)

2、理解作者的精巧構思和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法。(難點)

學法引導:

1、背誦全文。

2、抓住難點、要點疏通文意,啓發自行領悟。

3、反覆誦讀,教師點撥,師生共同分析、欣賞。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對重點、難點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學生質疑,師生共同回答。

2、訓練朗讀能力。

教學設想:

1、教學方法

①誦讀法②質疑法③討論法④背誦法

2、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3、媒體設計

多媒體課件

4、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2′)

有人說,朋友是冬日裏溫暖的火爐;是疲憊是可以依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給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們心靈的天空更高遠;有了朋友,我們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堅定;有了朋友,我們生命中的某些時刻顯得更刻骨銘心。不是嗎?我們與朋友分別的那一瞬至今歷歷在目。今天我們就來和身在西北邊塞的岑參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溫那難忘的一幕。

二、範讀課文,整體感知(3′)

請同學們翻開課文,老師爲大家朗讀課文。注意:聽清字音與句讀,最好提筆作上記號。(師配樂朗誦《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三、自由朗讀,理解文意(8′)

1、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文下註解疏通文章大意,並記下弄不明白的地方,待會全班討論解決。(教師巡視,隨時解答一些學生的疑難問題。最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的方法是:一個學生提出不懂的詞語或句子,教師鼓勵其他學生給這位同學解說明白;同學們都不明白的地方,教師講解。)

2、下面,同桌或前後桌兩人組成一個小組,一人讀課文,一人說譯文。讀完一遍後交叉進行。

四、品析課文,訓練想像(10′)

1、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將寫景與送別的過渡句用“____”標示出來。(在“愁雲慘淡萬里凝”)

2、下面,請大家任選角度,將前面詠雪的句子和後面的送別聯繫起來。比如說: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熱的。(雪是潔白的,朋友的情是純真的;雪美麗得令人溫暖,朋友情真摯動人;雪中生活是寒冷的,朋友的歸途令人擔憂;雪中生活是艱苦的,它令人思念家鄉和親人,盼望歸去;紛紛大雪,是不是上天爲朋友歸京而獻上的賀禮?奇麗的邊塞風景,是不是爲離情別意抹上豪邁?)

3、聽讀,揣摩:在送別的酒宴上,在揮手的那一刻,“我”會做些什麼、說些什麼、想些什麼。

明確;對朋友歸京,“我”感到高興。因爲對戎邊戰士來說,能和家人團聚可喜可賀的一件事。“胡琴琵琶無羌笛”,在急管繁弦中,在杯來盞去中,彷彿可以聽見詩人由衷的祝賀:“來爲你歸京乾杯!”然而朋友情深,輪臺距離長安路途遙遠,這一分手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儘管是軍中大丈夫,依依別情仍然襲上心頭;千里冰封,沙海縱橫,朋友這一路可會順利?今日我送君,何時人送我?“雪上空留馬行處”,那一行馬蹄印啊,將我的牽掛和惆悵一直延伸到長安。

五、自由賞析,體驗文美(12′)

作者在整首詩中,既有細節的勾勒,也有浪漫奇妙的想像。既再現了邊地瑰麗的自然風光,又融入了作者真摯的感情。可謂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俗話說“好文章不厭百回讀”。尤其是好的句子、詞語一定要品一品。下面請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詞語拿出來讀一讀,評點一下。好,大家先準備一下,然後在全班交流

【課堂設想】

①“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明確:“忽如”兩句寫雪後美景,飛雪奇大,一夜之間,雪壓枝頭,。“忽”字顯出邊塞氣象變幻的神奇,傳出詩人賞雪時驚喜的心聲。以春花喻冬雪,貼切動人。雪壓枝頭,猶如雪白的梨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壓枝欲低。一片銀白的世界在作者的眼裏,幻化成一片明麗的春光,給人的感受不是雪後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稱“妙手回春”,正是詠雪的千古名句。

②“風掣紅旗凍不翻“寫出了邊塞怎樣的情景?”

明確:送客送出軍門,時已黃昏,又見大雪紛飛,看到一個奇異的景象:儘管風颳得挺猛,轅門上的紅旗卻一動不動——它已被冰雪凍結了。這一生動反常的細節再一次傳神的寫出了天氣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鮮紅的一點,那冷色基調的畫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潔白,更寒冷。可見一切都顯示這裏是冰天雪地的邊塞。

③“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明確:這兩句運用了誇張與對偶修辭手法,氣勢磅礴地勾勒出瑰奇壯麗的邊塞雪景,又爲“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如此惡劣的天氣長途不跋涉必將是無比艱辛的。“愁”字隱約對離別分手作了暗示。

④“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明確: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與朋友之間的難捨難分的依依別情,爲友人歸程艱難而擔憂的關切之情,有友人歸京通往家鄉的馬蹄印跡而引起的思鄉之情。

小結:詩歌以恢弘的氣勢、寓情於景的手法,既描寫了唐代邊塞特有的奇異風光,又抒發了詩人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

六、朗讀指導,背誦課文(10′)

1、齊讀課文。我們該怎樣讀出作者所表達的這種感情呢?好,請大家先醞釀一下感情,然後一起來讀。

2、學生評價。(邊評邊讀)

3、分組朗讀。剛纔我們讀了,又議了,知道該如何帶感情地讀,現在我們一起來朗誦課文,請男同學讀寫景部分,女同學讀送別部分。

4、背誦課文。在讀的過程中達到了熟讀成誦嗎?好,請一位同學帶着感情背誦課文。(齊背課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4

教學建議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簡析

這是一首詠邊地雪景,寄寓送別之情的詩作,全詩句句詠雪,勾出天山奇寒,語文教案-詩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 開篇先寫野外雪景,把邊地冬景比作是南國春景,可謂妙手回春。再從帳外寫到帳內,透過人的感受,寫天之奇寒。然後再移境帳外,勾畫壯麗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別的特定環境。最後寫送出軍門,正是黃昏大雪紛飛之時,大雪封山,山迴路轉,不見蹤影,隱含離情別意。全詩連用四個“雪”字,寫出別前,餞別,臨別,別後四個不同畫面的雪景,景緻多樣,色彩絢麗,十分動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意境清新誘人,讀之無不叫絕。

二、《雁門太守行》簡析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上句寫危城將破時沉重的氣氛。《晉書·五行志》:“凡堅城之上有黑雲如屋,名曰軍精。”作者在這裏暗用此典一下句寫敵軍兵臨城下的聲勢。甲光,鎧甲迎着太陽發出的閃光。孤城被蜂擁而來的敵人團團圍住。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兩句寫兩軍激戰的慘烈。《古今注》:“秦築長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這兩句中的“燕脂”,“夜紫”還暗指戰場血跡。戰鬥異常殘酷,戰死者的鮮血把泥土染成紫色。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兩句寫一支輕兵在寒夜出擊敵人的情景。在低沉的戰鼓聲中,將士們冒着嚴寒殺向敵軍。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寫守將曾受皇帝厚遇,臨危時誓死相報,英勇赴戰的決心。

全詩用奇麗的色彩點染戰鬥的環境氣氛,表現了危城守將誓死報國的決心,能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三、《無題》簡析

本詩爲李商隱愛情詩中的有代表性的名作。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寫在封建禮法的重重阻礙下,男女二人難以相見的痛苦壓抑的心情。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執著的愛情在瀕於絕望中顯出了無比強大的力量。“絲”,雙關語,隱“相思”的“思”。“春蠶”、“蠟炬”比喻精妙,表達了抒情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這兩句詩已成爲描寫愛情的絕唱。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寫對女方的深刻體貼。咫尺天涯的距離,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線希望,都寫得深刻動人。

這首詩很典型地表現了在封建時代文人們那種隱祕難言的愛情生活的特點。

四、《天淨沙 秋思》簡析

前三句全屬寫景,但又句句寫出遊子的客愁和鄉思。“枯藤”一句寫秋末之景,乾枯的老藤,蒼老的樹木,烏鴉哀鳴,渲染出一種蕭瑟荒涼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遊於無家可歸之意。“小橋”一句推出一幅幽雅恬靜的畫面,與前句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引動遊子的鄉思。“古道”一句寫古道荒涼,西風驟起,馬也因長途跋涉而累瘦了,從側面反映出遊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以上爲第一層。

最後兩句爲第二層,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遊子之悲。”“夕陽”句點出時間,並照應上文“昏”字。“斷腸”句直抒胸臆:遊子遠離家鄉,孤獨漂泊,秋景蒼涼,時近黃昏,怎不叫人痛斷肝腸呢!

這首小令寄情於物,把悽苦愁楚之情,透過衆多自然景物的羅列,就把濃重的深秋色彩,刻畫得淋漓盡致。因此,被後人稱讚爲“秋思之祖”。

五、《山坡羊》簡析

“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生動的比喻,突出了山河的雄偉壯麗,爲全曲奠定了悲壯沉鬱、氣勢雄渾豪放的感情基調。一條飽經歷史興衰的路,它喚起了作者的懷古之情。這不僅點明瞭題意,也飽含着感情色彩。

“望西都,意躊躕”。二句意味更深長。作者西望長安,這漢唐帝國的都城,對其歷史上的繁華興盛以及眼下的物是人非有着無限的感慨。這裏隱隱約約透露出民族意識,即對漢民族強盛時期的追懷,思想感情極爲複雜.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詩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由長安路而聯想到秦漢興亡,這是很自然的事。作者突出用了“傷心”二字,爲這種不由自主的聯想平添無限蒼涼悽楚。明明是潼關懷古,卻把視野擴展到了潼關通往西都的路上,聯想到關中逃難的饑民,他們成羣結隊,艱難地走在路上。作者並沒有正面寫到難民羣,而是抽筆去寫此地往昔的興衰,不言更勝有言。秦皇漢武的宮殿樓閣、舞榭歌臺都蕩然無存了,所剩的只有眼下的一片蕭條。這裏強調的仍然是歷史與現實的對照。

“興,目姓苦;亡,百姓苦!”作者從對歷史的認識和思考中,概括提煉出既樸素而又鮮明深刻的思想:興也好,亡也罷,受苦遭難的終究是黎民百姓。這是作者關心人民疾苦情愫的昇華,問題樸實,卻十分尖銳;看似簡單,卻表現了作者極大的勇氣和膽識,它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無限深切的同情,對統治者無比強烈的憤慨。這是對全曲旨意一個十分警策、十分精闢的總結和概括。

六、關於引導學生分析詩歌意境的教學建議

要引導學生分析詩歌意境,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詩歌教學應該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使他們的腦海再現詩歌的藝術形象,感情上與作者融爲一體。教學起始,要創造條件,讓他們理解作者創作前的背景材料,渲染氣氛,調動學生的感情因素。在分析時,教師要用真切感人的語言,豐富生動的表情再現詩歌的形象和意境,而不是乾巴巴地去解詞釋句,證述證明。有些詩歌情在言表,可以直接感受和分析到;有些詩歌情在言內,披文亦可入情;有些詩歌情在言外,則要“知人論世”,弄清詩人寫詩的用意,從而把握詩歌的真情和真意。詩歌教學,對層次結構的分析相對要少些,以免影響對詩歌的整體感受。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我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唐詩、宋詞、元曲聞名世界,是我國燦爛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李清照等人的名字永遠鐫刻在每個人的記憶中。這節課我們學習唐朝古體詩兩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雁門太守行》,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及情景交融的寫法。

二、整體感知

教師先介紹詩歌的知識和特點,反覆誦讀後,瞭解《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此詩描繪了唐代邊地特有的風光、奇寒,抒發了詩人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雁門太守行》一開頭便點明戰爭的危急形勢:敵人兵臨城下大軍壓境,有如烏雲重重壓下要把城牆摧垮。接着極力渲染戰場慘烈的氣氛:號角聲聲在秋風中迴盪,天寒霜重鼓聲不揚,戰士的鮮血染紅了土地,在夜幕降臨時映出紫色的霞光。詩的末尾抒寫危城守將誓死報效朝廷的決心。

三、閱讀分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介紹詩歌的知識和特點。

(1)詩歌是與小說、散文、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透過抒發強烈的思想感情和發揮豐富的想像和聯想,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詩歌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音樂性。

詩歌的種類:就體裁方面分爲舊體詩(包括詞、曲)和新詩。舊體詩包括古體詩和唐代以後的近體詩(律詩、絕句)。新詩有要求嚴格些的格律詩,有格律要求不嚴的、寫起來比較自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5

一、教學設想。

1、瞭解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況。

2、理解詩歌和內容,特別是其中的重點字詞。

3、理解作品中千古傳誦句子的哲理。

4、教學時數:兩課時。

二、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作品。

作者:岑參(715—770),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他是唐代“邊塞詩派”的著名詩人。他與高適齊名,並稱“高岑”。岑參早年的詩以風華綺麗見長。由於後來歷參戎幕,往來邊陲,風格爲之大變。其詩洋溢着積極樂觀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體寫出了西北風雪的奇寒,抒發了雪中送客的深摯友情及因友返京而產生的悵惘之情。

(二)聽錄音,或聽教師範讀全詩。

(三)邊讀邊分析。

詩起首四句寫野外雪景。“北風捲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寫邊塞風狂雪早。“卷”“折”從正面、側面描寫狂風怒號,遍地肅殺的景象。“即”。寫作驚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此爲千古傳誦的詠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讀之眼前立刻浮現一幅春風送暖,梨花盛開的美景。

(四)總結本課內容。

(五)佈置作業。

背誦本詩。

三、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二)默寫名句。

(三)繼續分析課文。

接下來四句寫室內苦寒。“散人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由帳外轉入帳內,點點雪花飄落進來,浸溼羅幕;穿着狐裘蓋着錦衾也不覺暖,奇寒難忍。而將軍都護這樣的勇猛邊將,也是“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着”,手凍僵了連弓也拉不開,鐵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去慘淡萬里凝。”這兩句轉寫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蓋,縱橫交錯,擡望天空,陰雲密佈。“愁”“慘”爲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

以上描繪了“瀚海雪景圖”,熱愛邊塞風光,頌揚將士意志的感情融於其中。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描寫餞別的情景。此句扣題,連舉三種樂器,運用借代方式,寫出送別宴上的熱鬧情景。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酒宴散,送客出轅門。茫茫雪原中一杆紅旗,奇異而美麗的畫面。天氣奇寒,勁吹的北風翻不動墜有厚重冰凌的紅旗,更顯出一個 “寒”字來。

最後四句寫分手的情景。“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從轅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依依不捨。路遙遠,風雪猛,難行走,惜別、擔憂之意交織於胸。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望不見遠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馬蹄足跡。結尾兩句,寓情於景,言盡而意無窮,耐人尋味。詩的後半部分描繪的'是“風雪送客圖”。

(四)小結。

這首詠雪送別詩,前十句從不同側面寫雪,後八句寫送別。雪景襯托送別,送別中又描寫雪景。詩在詠雪景的同時表現了雪中送友的真摯情誼,還傳達出詩人獨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鮮明壯偉,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五)完成課後作業。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6

教學目的

1、透過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對詩歌語言推敲品味,培養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領會詩歌的韻律美和意境美。

2、透過對詩歌意境的藝術再加工,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反覆吟詠誦讀,要求當堂背誦這五首詩歌。

2、採用點撥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講一兩個可以提摯全詩的詞,着重講詩人的思想感情。

3、教學時數:1課時。

4、教具:多媒體計算機、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早就聽說我們 班的同學很了不起,博學強記,能背不少的古詩詞,上課前老師組織同學們做個小遊戲,一分鐘古詩詞句子背誦,看誰記得多,背的多。

請每組老師右手邊的同學背,左手邊的同學數。請準備好,開始!(計時)

統計背誦的數量。請以熱烈的掌聲鼓勵我們班上的背誦小明星。(老師送你一個小禮物,熱烈的掌聲)

2、我們已經學了不少古代詩歌。這些詩歌語言精練和諧,讀起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詩的節奏和音樂美之中,給人一種陶醉,一種享受。我們今天在一起欣賞《詩詞五首》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節課要求同學們理解,背誦這首詩,同學們有信心嗎?聲音大一點,自信心強一些!

(板書)岑參

3、解題。

(1) 請了解岑參的同學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2) 讀過邊塞詩的同學們介紹一下唐代邊塞詩。

(投影作者簡介及邊塞詩)

二、課文研讀

(1) 詩中的“歌”表明此詩體裁爲在詩中的“歌”、“行”、“體”

(2) 此詩爲詩人在新輪臺幕府的送友人所寫。

(一)一讀:掌握節奏,領略音樂美

要求:讀準字音,掌握朗讀古詩的節奏使學生領略詩歌的音樂美。

(1) 學生自由朗讀。

(2) 正字音,抽學生(投影)。

(3) 明節奏(投影)。

(4) 學生試讀(左手邊同學讀給右手邊同學聽)。

(5) 教師範讀(配樂)。

(6) 處理內容疑難。

(二)二讀再現形象,把握感情

要求:再現詩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抒情發展線索,理解感情。

1、朗讀指導

朗讀時要身臨其境進行想象和聯想,使腦海中出現一幅幅動人的畫面。

(1) 學生讀,抽學生談畫面。

(2) 學生讀投影展示畫面。

(3) 學生默讀,理思路,找線索。

2、提示:全詩寫什麼景,敘什麼時,可分幾個場面,各有什麼特點?

A、送別前:八月飛雪送寒圖,情奇激奮。

B、餞別時:軍營餞別奇寒圖,哀怨低沉。

C、臨別時:東門惜別惆悵圖,孤寂淒涼。

D、送別後:別後雪池思鄉圖,惆悵。

(4)思考全詩表達的感情

詩人以誇張的筆法,氣勢磅礴地寫出邊塞的景色,抒發了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

(三)三讀:緊扣詞語,體味意境,探索特色

(1) 學生談自己喜歡的句子,說理由。

(2) 教師出示賞析“忽……”投影。

(3) 學生舉例賞析。

三、背誦

舉送別詩: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

四、教師小結: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不斷積累,多多采擷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佳詞麗名,能夠出口成誦。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7

教學目標

1、三首詩課堂熟讀課下能誦;

2、賞析詩中精彩句子,至少三處;

3、理解每首詩中作者抒發的情感。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文言基礎的前提下,在初二下學期進行主題式學習的嘗試。

幫助學生在學習時培養根據主題思想歸類學習的習慣,期待提高學習效率。

重點難點

重點:賞析詩中精彩句子,至少三處;

難點:理解每首詩中作者抒發的情感。

教學過程

1.猜一猜我們要學習哪三首詩呢?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八年級下冊詩歌目錄: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赤壁》 《過零丁洋》 《山坡羊·潼關懷古》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飲酒》 《行路難》(其一) 《己亥雜詩》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贈從弟》(其二)

《登幽州臺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終南別業》《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登飛來峯》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

2.詩中哪些語句可以照應題目,驗證你的猜測,用“ ”畫出來。

活動2【活動】二、試試我們可以這樣做!

你喜歡詩中的那一句/聯,說說你喜歡“她”的理由。

思路提示:

1.理解你喜歡的句子,說說“她”的意思。

2.注意詩中加點的詞語,也許“她”能幫助你

活動3【活動】三、討論一下,讓詩人的形象鮮活起來!

你覺得詩中抒發的情感夠“真摯”嗎?說說你的看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8

教學要點:

1、領會作者在詩中表現出來的開闊的胸襟和與朋友惜別的真情。

2、瞭解本詩作者精心遣詞造句創造奇麗意境的匠心。

教學重點:

領會作者在詩中表現出來的開闊的胸襟和與朋友惜別的真情。

教學難點 :

瞭解本詩作者精心遣詞造句創造奇麗意境的匠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 作者、出處及寫作背景:

選自《岑參集》。

岑參(714-770),江陵(現在湖北省江陵縣)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着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岑參的詩想像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具有浪漫主義特色。詩人陸游曾稱讚說,以爲太白、子美之後一人而已。

岑參的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搖曳生姿的筆觸描繪了壯麗瑰奇的塞外雪景,表達了誠摯渾厚的送別之情,讀來感人至深。

二、 字詞:

裘qiú 衾qīn 瀚hàn 羌qiāng 掣chè 白草折shé

胡天 指塞北一帶的天空。胡,指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

羅幕 用絲織品做成的帳子。與珠簾都是指軍中上層人物住的地方。

角弓 兩端用角質裝飾的弓。

瀚海 沙漠。

闌干 縱橫的意思。

三、 詩句分析: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第一層:寫大雪紛飛的奇麗景象。

西北早雪,來勢突然,一時風雪漫天。卷與折字寫出了北風之迅疾猛烈,有了這樣猛烈的風,漫天飄落的雪才能飛。八月飛雪,已覺驚奇,而筆鋒一轉這忽如一夜春風來,更讓人驚奇,而接着用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寫雪景,更是叫人驚喜而拍案叫絕。以春花喻冬雪,新穎別緻,是爲千古名句。這個比喻含有廣闊而美麗的想像,創造了一個瑰麗的、富有詩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壯觀景象,給蕭條寒冷的邊塞平添了無限的溫暖與希望。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樂觀、開朗的情懷。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第二層:用反襯法寫雪天的奇寒。

風雪肆虐,散入珠簾溼羅幕,在帳內的主帥穿皮衣蓋錦被尚且不能禦寒,而在帳外守衛的官兵之寒就更不待言了。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着更進一步突出奇寒叫人難以忍受。這一方面反映了邊塞軍旅生活之艱苦,另一方面反映了戍邊戰士抗嚴寒鬥風雪的豪邁氣概。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第三層:用誇張筆法總寫沙漠冰封,愁雲慘淡的圖景。

詩人放眼雪原,一幅壯闊的立體的雪原圖呈現在眼前:冰雪覆蓋市面上茫茫大沙漠,冰凌縱橫交錯;漫天濃重的陰雲低垂。百丈萬里是誇張寫法,突出了奇寒,也暗喻行路難之意,在如此寒天送別,自有一番難言之情我愁雲才愁,爲下文送別做鋪墊。

以上爲第一部分:描寫漫天大雪中邊塞酷寒的奇麗景象。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第一層:寫軍中設宴餞別。

各種樂器助興,氣氛熱烈,友情洋溢。這些樂器充滿異域情調,更添徵人的悲壯情懷。帳內宴飲的熱鬧場面,熱烈氣氛,更襯出帳外之苦寒,如此大風都吹不動紅旗,世界好像被封凍了。帳外之寒又反過來襯出帳內送別情景之熱。

作者把宴飲一幕放在偌大的冰天雪地來寫,體現出他當時濃重的離情。一方面友人在如此寒冷的惡劣天氣歸京而擔憂;另一方面爲歸客去後自己留邊的孤寂而傷懷。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進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第二層:寫輪臺東門送別。

最後四句從下面寫送別之情,頭兩句點明瞭送別的地點與天氣;後兩句寫惜別之情深摯動人:依依不捨,終歸一別,人去路空,悵惘難禁。雪滿天山路,離情亦滿天山路。

作者緊扣當時當地的節氣風物去描寫送別場景,且將離愁別緒含蓄於敘事寫景之中,委婉傳達,情景交融,令人回味。

以上是第二部分:寫軍中置酒,雪中送別的情景。

四、 總結:

全詩共18句,以雪爲線索。全詩以雪景起,以雪景結;由雪而發,兼及詠雪與送別兩個方面。詩中描繪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徵的景物,組成了一幅壯闊奇麗的萬里邊疆風雪圖,它既是餞別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託。以寫雪景襯托送別,又在送別中寫雪景,表達了作者真摯而複雜的感情對北國風景之讚歎,對燦爛春光的憧憬,對別友之惆悵,對故鄉之思念全部寄託在這壯麗的雪景中了。

這首詩奇麗、豪放的風格,正是岑參浪漫、豪邁、樂觀的詩風的本色,這首詩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

附板書: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唐)《岑參集》

第一部分:寫邊塞大雪奇寒的壯麗景象。(照應 白雪歌)

第一層(1~4句)寫邊塞大雪紛飛的奇景。

第二層(5~8句)用反襯手法寫雪天的奇寒。 寫景

第三層(9~10句)用誇張的筆法總寫邊塞冰天雪地、愁雲慘淡的景象。

第二部分:寫軍中置酒、雪中送別情景。(照應 送武判官歸京) 抒情

第一層:(11~14句)寫軍中設宴餞別。

第二層:(15~18句)寫輪臺東門送別。

課後小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9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並理解詩歌。

2、培養欣賞品味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詩篇、瞭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的精妙

教學設想

教學中可按照"讀--品--背"的順序進行,精講多讀,以讀帶品。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匯入

雪,潔白美麗,或輕舞或紛揚,給我們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歷來都是人們吟詠、描繪的對象。

在古詩中,更是有不少歌詠白雪的名句,同學們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例如: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欲度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別董大》高適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唐·盧綸《塞下曲(之四) 》

有誰能說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句的出處?——對了,它出自於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唐代的大詩人是在怎樣的情境之下吟詠出這樣的千古名句的,讓我們一起走進《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二、 作者介紹

投影:

岑參(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並稱爲“高岑”。曾兩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後罷官,欲歸故鄉時,客死成都旅舍,史稱“岑嘉州”,有《岑嘉州集》傳世。

岑參的詩想像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並充滿樂觀進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義特色。

三、 詩文賞析

(一)聆聽感受

1、 播放錄音,聆聽感受。請同學們注意字的讀音。

2、 讀準字音

岑參 cén shēn 散入sàn

狐裘qiú 錦衾薄 qīn bó

瀚海 hàn 闌干 lán

羌笛 qiāng 風掣紅旗 chè

(二)整體把握

1、 齊讀全詩——讀準字音,初步感知。

2、 解題——從詩題中能看出這首詩寫了哪些內容?

詠雪、送別。(板書)詩的前半部分是詠雪,後半部分寫送別,同時在送別中進一步描寫雪景。這是一首雪中送別詩。

3、 詩歌是從哪裏開始着重寫送別的?

從“中軍置酒飲歸客”一句開始。前十句着重於詠雪,後八句着重於送別。

(三)賞析詠雪部分

1、齊讀詠雪部分——思考:詠雪部分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北風席捲着大地,把強韌的白草都折斷了。塞北的天空,農曆八月就飛起了雪花。就像是忽然颳了一夜春風,使千樹萬樹開滿了梨花。

大風把雪吹進了珠簾裏,沾溼了羅幕,就連狐裘、錦衾這樣進階的禦寒品也擋不住嚴寒;將軍的角弓被凍得拉都拉不開了,都護的鐵衣冰冷得難以着身。

2、 賞析詩句

(1)朗讀詠雪部分——思考:哪些詩句寫得好,好在哪裏?

(2)對雪的描繪,哪一句最精彩?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爲什麼精彩?小組研討,合作探究。

精妙的用詞——一個“忽”字,表明來得突兀,來得意外,形容雪來得急,下得猛。不僅表現了邊塞氣象變化的神奇,而且傳達出詩人賞雪時的驚喜心情。

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潔白、鮮潤的特點。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10

教材分析】 北風席捲大地,凍僵的白草被風折斷,胡地的天空八月就飛舞茫茫大雪。好像一夜裏忽然颳起了春風,千萬棵樹上的積雪如梨花盛開。本來讓人心生寒意的嚴冬,在詩人的筆下,卻顯得如此富有生機!那梢頭的片片積雪哪裏是雪,分明是簇簇相擁的梨花啊!詩人送別朋友歸京,本是讓人難以割捨的離愁別緒,但作者知道:“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今日一別,明年開春定會重逢,既是這樣,爲什麼不能好好地爲即將到來的春天高歌呢!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如”“官”等8個生字。注意“如”在虛宮格呈現的形狀爲左梯形。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知道詩人的情感,知道“冬天來了,春天就不會遠了”。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幻燈片、課件或古箏曲

教學過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你會背哪些古詩?(指名隨意背誦古詩20首)你們已經會背這麼多古詩了,真了不起。那麼,老師寫兩個字看看誰認識。(板書:岑參(加拼音)。學生隨教師多讀幾遍。(簡介作者)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善於描寫冬天的美景,字裏行間流露出詩人樂觀的生活態度,後人對他文章中的兩句詩偏愛不捨。想知道是哪兩句嗎?現在就讓我們與岑參一路同行,去體會他詩中的意境吧。(板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齊讀課題。這首詩就是一首送別詩,現在就聽老師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請你把它圈起來。

二、範讀課文、整體感知師範讀課文,生認真聽不認識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邊利用拼音自讀古詩,邊畫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讀得連貫。 2.檢查自讀情況,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你是怎樣記住“折、梨”的?(生彙報識字方法。)點撥:(1)“梨”是形聲字;他它能組什麼詞?(2)“折”是翹舌音,也是多音字,還念shé;與“拆”區別;生書空。[板書: 折:zhé(打折) shé(折本)]3.說一說:詩中寫什麼時間的景色?又寫了哪些景物?你是從哪句話讀懂的?點撥:(1)冬天的風是什麼樣的?(幻燈出示:北風聲) (2)播放風聲,想象說話:你眼前出現了什麼?你又想到了什麼? (3) 白雪皚皚,北風呼嘯,看到這樣的一幅場景,你有什麼感受?(出示雪景圖) (4) 好朋友要遠行,但不久的將來你們還會重逢,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5)結合每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訓練。 4.配樂誦讀全詩。(個人讀、評價讀、小組比賽讀) 5.背誦詩句。(男女生比賽讀、背)

五、再現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官、送、歸、折、胡、如、樹、梨 2.認讀、組詞,用“送行”說話。 3.觀察“送、官、折、樹”的結構,並說一說它們在書寫時應注意什麼? 4.重點指導“樹、如、歸”。“如”在虛宮格呈現的形狀爲左梯形。“女”要寫得伸展,“口”要寫得小些。“樹”是左中右結構的字,要把中間的“又”寫得小一點,捺要變點。“歸”字結構左窄右寬。左邊是一筆豎一筆撇,右邊是倒山,最後一筆不出頭。 5.學生描紅、臨摹。

六、交流資料、擴展朗讀自古以來,人們都有各自喜愛和讚美的季節。古代詩人除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外,還寫了很多讚美冬天的詩句,下面我們一起去回顧一下。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七、課後作業、擴展活動積累讚美冬天的詩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11

該講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了,想起曾在博客上看過別人整理的黃厚江老師講這首詩歌的實錄,索性就模仿名師的課堂。

第一環節:基礎知識,強調生字詞的書寫。

找三位基礎好的同學到黑板上各默寫6句,都沒有默寫全對,其中一位還不會背,看來還要加強背誦。順勢着重強調了飲、散、着、薄、掣的讀音及裘、衾、幕的書寫。

第二環節:整體感知

1、這首詩是圍繞哪兩個字寫的?

學生們找出:雪、送

2、同學們能否找出哪些句子是雪中有送,送中有雪?

學生找出來: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基礎好的同學能較完整的說出原因,基礎不好的同學心裏知道,但語言表達不完整,或者不會表達。

3、有人說王維的詩歌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歌也是,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一聯,說說你看到怎樣的畫面。

這首詩共9聯,分配任務每組一聯。小組中基礎好的同學站起來脫離資料能夠描述出來,基礎不好的拿着教參念。與同事討論:描述畫面與詩句翻譯不同。描述畫面要加入自己的想象,使語言更生動形象。但在這一環節上,我沒有對孩子們加以引導,因爲我不會引導。

第三環節:名句探究與賞析(這一環節感覺不該這樣說,但不知道說什麼)

1、這首詩共18句,有人說,保留兩聯4句就夠了。大家來試試。

學生們找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有同學說其他句子的,我卻沒有問原因。

2、這四句詩是全詩的詩眼,順勢把黑板上其他的詩句劃去。

帶着同學們賞析這四句詩。(如何賞析名句?)

3、如果把這四句詩轉換成兩幅畫,畫中應該畫什麼?

學生們說畫上:樹、雲、天空、雪、風、山、營帳、紅旗、轅門、馬車、酒席、將軍

4、如果給這保留的四句作成的兩幅畫取名字,該怎麼取?

學生們說雪景圖,送別圖,這樣說也對。我提示看詩題,學生們立馬說出:白雪歌 送武判官歸京

5、那其他的14句不寫,好不好?或者其他14句有什麼作用?

學生們回答說襯托、反襯,我爲了急於說出自己的答案,而沒有問他們哪些句子是襯托、反襯,襯托出來什麼?反襯出什麼?

最後一個環節:詩歌朗讀

沒有給予學生有效的朗讀指導

雖然自己駕馭的不好,或者說還難以駕馭,但總體感覺學生的參與度高,因爲設定的問題學生願意靜下心來認真思考,而且也能思考出結果。這就是名師的課堂。

有位名師說:提問藝術在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好的課堂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扭轉被動課堂的局面。我覺得這裏的提問藝術指老師的提問用語及設定的問題都要着眼於學情,學生的認知水平。更重要的是一節課如何設計,如何安排自己的課堂活動,如何有效的引導學生,全在於老師。努力學習,提高自己!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自主識字。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過程和方法:學習古詩過程中隨文識字。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作者獨特的情感和樂觀的生活態度。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收集描寫雪的其他古詩。

3、多媒體課件。

教學思路:

本課識字過程應採用隨文識字的方式,10個生字在教學時音、形、義各有側重,切不可平均使用力量,在讀時解決音的難點,在讀詩時分散識字,把生字從文中提出來,學生運用已有經驗的識記,再放回詩中特有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真正做到在語言環境中識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新課

1、背誦古詩《 春曉》《夏日》《山行》 。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描寫冬之景的古詩。揭示課題,板 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認讀課題中的生字“送、官、歸”,說說識記方法。 “武、判”識讀(能認識即可,在練讀詞語中多見面幾次,就會識記。)

3、介紹作者: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岑參寫的,他的詩多描寫邊塞風光和軍旅生活。

二、觀察圖畫,範讀課文。

1、出示插圖。

2、範讀課文,渲染情境。

三、自學課文(教師巡迴並指導)

1、在語境中整體認讀。 通讀古詩,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圈畫出不認識或覺得容易讀錯的字。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一下,全班再交流。(注意“折、即”的讀音)

2、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認讀生字。(學生自主認讀,多種方法識字。) “折”是會意字,甲骨文的“折”字右邊是斧子(斤),左邊是斷開的“木”,表示樹木被大斧砍斷的情形。本義是折斷,引申爲彎曲、曲折,進一步引申爲屈服。 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字:古----月----胡;女----口-----如;木----對----樹;利----木----梨

3、瞭解古詩內容,有感情朗讀。

(老師用優美的語言渲染情境,解釋古詩。) 北風捲動,地面的沙塵吹折了枯草,胡地到了八月就白雪紛飛了。雪花飛舞,就像一夜之間吹起了春風,千樹萬樹的梨花盛開了一樣。 教師用自己的感情朗讀來感染學生,感動學生,爲學生提供可資借鑑和模仿的“聲音形象”。

情境一:“白雪皚皚,北風呼嘯,如果你看到了這樣的一幅場景,你有什麼感受?如果讓你讀出文章的前兩句,你該怎麼讀呢?”

情境一:“好朋友要遠行,但不久的將來你們還會重逢,此時你心情是沉重的還是憂中有喜?古詩的後兩句就帶有這樣的感情,你該怎麼表現呢?” 教師範讀,個別讀,男女生交替讀,小組領讀

4.誦讀積累,要求當堂熟讀背誦。

四、指導寫字

可採取五步指導法;

第一步:看,一看字形,二看範字。

第二步:描。

第三步:寫。

第四步:評。

第五步:改。

“送”字中的“關”的最後一筆是點,“如”在虛宮格呈現的形狀爲左梯形。“女”要寫得伸展,“口”要寫得小些。“梨”的下半部分“木”字的橫要寫得長一些,托住“利”。“樹”中間的“又”寫得小一點,捺要變點。

五、課後練習。

六、擴展。

(積累邊塞詩)

出賽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板書設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 岑參

雪景 奇寒 奇美

高歌 樂觀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透過閱讀詩歌,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感受邊塞瑰麗的雪景,體會作者與武判官的依依惜別之情。

2、引導學生體會詩人與友人的惜別之情,激發學生閱讀邊塞詩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透過讀、注、悟的方式研讀詩歌,感受邊塞瑰麗的奇特的雪景,體會詩人與友人的惜別之情。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交流資訊

請同學圍繞課題介紹一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的個人資料。

二、研讀課文,體驗感悟

1、詩人從哪些地方送他的朋友武判官?要求:默讀課文,作一下記錄。

答:①中軍主帥的營帳

②轅門(註解解釋)

③輪臺東門(註解解釋)

④天山

2、從題目看,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在中軍主帥的營帳裏爲朋友武判官餞行,在轅門口爲武判官送行,在輪臺的東門爲武判官送別。透過這一路又一路的送別,你感受到了什麼?

答:依依不捨。

讓我們一起朗讀一下這八句詩句,感受詩人爲即將遠行的朋友送別的氣氛。

3、假如你是詩人,當你在中軍主帥的營帳裏、當你在轅門口、當你在輪臺東門爲武判官送行時,你觀察到些什麼?你又想到些什麼?要求:①自讀,在書本上批註;②找出相應的詩句,併發揮你的想象;③同桌互相討論。

(1)師:當岑參坐在中軍主帥的營帳裏,會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生:“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環境惡劣。又一場大雪要降臨了,擔心朋友的歸家之路。

師:爲什麼不用“烏雲”而要用“愁雲”呢?

生:突出離別時淒涼、悲傷的心情。

師:要求朗讀這一句,讀出感情。(個別讀、齊讀、閉上眼睛試背、學生個別背、有感情地背)

(2)師:詩人在中軍主帥的營帳中,還聽到了什麼呢?

生:“胡琴琵琶與羌笛”,這些都是聲音淒涼的音樂,和朋友告別時心情淒涼,同時在送別時也勾起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

師:觸動了詩人內心的情感——依依不捨、淒涼。

(3)師:但是天下無不散的筵席,送別到轅門口,詩人又看到了什麼?

生:“紛紛暮雪下轅門”,雪很大,說明武判官歸京之路的艱辛,詩人也擔心朋友回家的安全性。

師:要求朗讀這一句,“掣”字要加強語氣。紅旗本應該呼呼地迎風飄揚,現在卻“凍不翻”,可見天氣之寒冷。

(4)師:送君千里終有一別,當他送別朋友武判官至輪臺東門時,什麼映入了眼簾呢?

生:“山迴路轉不見君”,山路曲折,一會兒就看不見武判官,詩人於是擔心朋友回京之路。

生:“去時雪滿天山路”,大雪鋪滿天山的路,山路很危險。

(5)師:朋友走遠了,爲何詩人還站在那兒呢?

生:依依不捨,目送着友人,想多看他一會兒。

師:在冰雪的曠野之中,凝望着朋友遠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馬蹄的腳印伸向遠方。在這一瞬間,作者久久不願離去,他可能在想什麼呢?

生:爲朋友的歸京之路擔憂。

生:何時能再見,這一別可能就是永別了。

(6)師:天蒼蒼,野茫茫,站在塞外,眺望京城,朋友已經遠去了,任天上的大雪紛飛,“我”站在雪原中,靜靜地、靜靜地陷入了沉思。

結尾之處把雪景和送別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寫得可謂回味無窮。

朗讀最後四句,感受站在雪原上的心情。站在雪原上,你就是詩人。所以要讀得緩慢,體會詩人的心境。(個別讀、小組讀、齊讀)

師:在讀這一句詩時,該如何處理感情?(請學生評價小組讀的情況)

生:“馬行處”要讀得緩慢。

師:背誦這四句詩。(自己背、個別背、齊背)

師:朗讀“瀚海闌干百丈冰……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十句。

(7)師:望着朋友的身影遠去,望着地上留下的長長的馬蹄印,望着這條迴歸故鄉之路,詩人思緒萬千。從南方來的“我”,還將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中生活下去呢?圍繞詩歌的前八句,感受一下。(同桌討論)

生:“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天氣寒冷,環境惡劣。

生:“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狐裘”、“錦衾”都是質地十分好的材料、很保暖,但在北方不管用。南方來的詩人不適應北方的生活。

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詩人由此聯想到南方的梨花。雪非常大,都壓在樹上了。

生:“北風捲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農曆八月在南方還應該是秋天,秋高氣爽,但是北方卻在下雪,令人難以忍受這樣的環境。

生:“悲憤卷地百草折”,草一般不易折斷,因爲天冷、風大,所以被折斷了。

師:第一句該如何朗讀?

生:“折”、“即”重讀。

師:朗讀詩歌的前八句。

師: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爲他的朋友武判官送別。既有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也有對自己在塞外孤寂落寞生活的惆悵、失落。望着這條歸京之路,朋友遠去了,依依不捨。然而“我”哪一天也能踏上這條迴歸故鄉之路。詩寫到這兒,真可謂意猶未盡、蕩氣迴腸。一起朗讀全詩。

三、小結全詩,拓展延伸

開啟唐人的詩卷,送別詩比比皆是。

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滔滔江水引得李白滾滾情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千尺潭水牽動着離人的情懷,也表達了對友人的謝意)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洗離愁別恨,寫得詩境高遠)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在這一杯酒中,承載着王維對友人的摯誠)

“不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寫得慷慨悲歌,發自肺腑)

這一首首唐詩,不禁讓我們更深刻地體驗到“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課後作業:

1、抄寫古詩、解釋加點字。

2、背誦詩歌。

3、蒐集送別詩,其中不少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的真摯情感,寫一篇讀後感。

教學反思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內容涉及“詠雪”、“送別”兩個方面,和學生以往學習的唐詩相比,篇幅長了,內容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難度。鑑於此,課文學習落在分析詩歌“奇景”、“奇情”兩個點上,使詩歌學習避免了支離破碎的圖解,簡單的理性分析。而作爲詩歌教學中最爲重要的誦讀這個環節,在常規教學中,往往採取的是播放錄音,讓學生在聽讀一遍以後進行朗讀。由於受時空限制,學生的朗讀很難按要求得到提高。於是我利用視頻,詩中的場景加上恰如其分的飛雪配樂及名師抑揚頓挫的朗讀聲,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詩境中。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個人的喜好選擇示範朗讀進行聆聽和仿讀,同時選擇自己喜愛的樂曲爲自己的朗讀配樂,大大提高了學生朗讀的興趣。這樣,學生的朗讀水平在課堂上可以有效地得到提高,朗讀教學也落在了實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14

教學設想:

這是一首融合了“詠雪”與“送別”兩種主題的邊塞詩。學習這首古詩,我們不妨透過詩人好奇的雙眼,藉着想象的翅膀,以“奇”、“情”貫穿教學的始終,使學生的情感得到薰陶、提升。教學中,採用點撥、引導的方法,要求學生不僅善於體會,還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共同構建一個“詩話”的課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透過抓取奇特的景物描寫及豐富的想象進入詩歌的意境,能在品析中去感悟詩歌獨特的語言美、意境美。能透過對詩句的品讀,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 以“奇”爲切入點,把握詩歌的內容;從“情”出發,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鼓勵個體感悟、小組合作,體味詩歌優美的語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情感,發揮想象,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情趣。學習作者面對艱苦的生活環境而表現出的樂觀昂揚的英雄氣概。

教學重點 難點:

1.領略岑參的詩歌“好奇”的特點。

2.感悟詩人樂觀豪邁的英雄氣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二)朗讀

1.聽錄音,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2.指名配樂朗讀。

(三)賞析詩歌

1. 解題

2. 領略邊塞美景

(1)小組合作活動

把文中描繪奇景的相關句子找出來,並用短語“天氣奇_____”“地域奇______”“風雪奇______”“雪花奇______”來概括。

(2)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參與活動。

(3)彙報,點評。

(4)賞析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3.體會詩人感情

(1)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感情。

(2)指名彙報——依依惜別之情和樂觀豪邁之情。

(3)賞析詩句“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4)齊讀課文,感悟詩人的樂觀豪邁之情。

4. 梳理文章結構層次

(1)欣賞圖片,用文中詩句來描繪畫面內容。

(2)學生交流討論:詠雪和送別有何聯繫?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彙報小結,出示板書。

(四) 拓展練習

1.你還喜歡文中的哪些詩句,爲什麼?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所表達的感情有何不同?

(五) 全課總結

(六) 佈置作業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15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和邊塞詩。

2、掌握詩歌朗讀技巧,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理解詩歌的內容。

4、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內容。

2、品味詩歌意境。

教學方法:

聽讀、譯讀、品讀、比讀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引標:學生說說有關雪和送別的詩句、諺語或俗語

二、展標:教師用投影片出示學習目標

三、達標:

(一)瞭解作者:教師投影作者資料

(二)聽讀——教師範讀,要求學生注意停頓和節奏

(三)譯讀——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內容

1、教師解題。

2、學生朗讀詩歌,並根據題解劃分層次。

3、男女生分別朗讀詩歌的兩部分,並在小組內討論詩歌大意,教師巡迴指導。

4、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難懂的詩句。

(四)品讀——教師引導學生鑑賞詩歌佳句

1、教師抽生朗讀全詩。

2、學生小組內討論自己認爲詩歌中寫的最好的句子,在班上發言它的好處。

3、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其中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和“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體會詩歌的意境,上句體現了邊塞詩的豪放風格,下句體現了送別的惆悵心情。

(五)比讀——體會邊塞詩

1、教師出示邊塞詩的有關資料,學生朗讀。

2、再出示兩首有代表性的邊塞詩。

3、學生討論詩歌的思想內容。教師適當點撥。

四、測標

(教師用投影片出示幾道本課的練習,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五、師生小結:

1、說說有關邊塞詩的知識。

2、總結如何鑑賞詩歌佳句。

板書設計:

岑參

詠雪圖:忽如梨花——豪放

送別圖:不見空留——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