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範本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本篇文章也是考試重點,作爲老師,應該怎麼教這門課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範本,供大家參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範本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範本一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本詩抓“奇”寫“雪”,以“雪”襯“別”的寫法。

2、體會本詩送友時的無限惆悵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本詩抓“奇”寫“雪”,以“雪”襯“別”的寫法。

難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在思想和藝術上的成就

一、匯入

有人說,朋友是冬日裏溫暖的火爐;是疲憊時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給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們心靈的天空更高遠;有了朋友,我們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堅定;有了朋友,我們生命中的某些時刻顯得更刻骨銘心。不是嗎?我們與朋友分別的那一瞬至今仍歷歷在目。今天我們就來和身在西北邊塞的岑參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溫那難忘的一幕。

二、作者介紹

歲參

三、 詩文賞析

(一)聆聽感受

1、教師範讀,聆聽感受。請同學們注意字的讀音。

2、 讀準字音

岑參 cén shēn 散入sàn

狐裘qiú 錦衾薄 qīn báo

瀚海 hàn 闌干 lán

羌笛 qiāng 風掣紅旗 chè

3、 請一位讀書好的學生來讀,其餘學生感受。

(二)整體把握

1、 齊讀全詩——讀準字音,初步感知文意。

2、 解題——從詩題中能看出這首詩寫了哪些內容?

詠雪、送別。(板書)

師: 請同學們說說哪些詩句是寫詠雪的,哪些詩句是寫送別的?

學生答教師明確:

詩的前半部分是詠雪,後半部分寫送別,同時在送別中進一步描寫雪景。這是一首雪中送別詩。從“中軍置酒飲歸客”一句開始。前十句着重於詠雪,後八句着重於送別。

(三)賞析寫景的句子

思考:你喜歡哪些寫景的詩句,說說理由。

教師根據學生可能會品析到的句子,適時加以指導,參考如下: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重點賞析這句話,教師引導:

這句話裏哪些詞用得好?運用了什麼修辭?體現了作者怎樣的寫作風格?

“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僅寫出“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神地寫出了詩人的驚奇與好奇。以梨花比雪,雄奇明麗,新穎獨特,落筆傳神。不只寫出了雪來得突然,寫出了雪的鋪天蓋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寫出春意,情調樂觀而昂揚。這句話是詠雪的千古名句。“春風”使梨花盛開來喻“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爲新穎貼切。緊接下來,又渲染出了極富浪漫色彩的“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情境。這句體現了作者的豪放風格。

學生繼續找句子賞析

(2)“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第一句寫風,“卷”與“折”字寫出了北風之迅疾猛烈,有了這樣猛烈的風,漫天飄落的雪才能“飛”第二句寫雪,“八月”說明胡天下雪的時間早。“飛”,勾畫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飄舞的形象。“即”字表現了詩人的驚奇之情。這兩句極寫邊塞的風狂雪早。

(3)“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日暮時分,大雪紛紛,詩人把他的視線從酒筵上又轉向了轅門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異的畫面:在暮雪紛飛的背景上,一面鮮紅的旗幟凝住不動。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確,真實地描繪出紅旗凍住了,北風吹着也不飄動的情狀。此句運用反襯手法,既突出了天氣的寒冷,也寫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個“亮點”色彩感強,富有表現力,構畫了一副奇異而美麗的畫面。不僅寫出了邊塞奇寒,而且紅旗在風中堅強挺立也喻指邊塞將士不屈的鬥志,寫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4)“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引導:從“瀚海”到“愁雲”,視角有何變化?這一句在詩中有何作用?“百丈”、 “萬里”是實寫嗎?運用了什麼修辭?

“瀚海闌干”繪出了非常開闊的畫面,“愁雲”既是寫景也是寫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別。這兩句詩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由詠雪過渡到送別。 “百丈冰”形容冰雪覆蓋面積之廣,冰塊之大,極言奇寒,後一句寫慘淡的愁雲佈滿天空,“萬里”形容面積之大,這句是誇張的說法。一個“慘”字,具有濃烈的感情色彩,爲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這裏,把邊塞將士的軍營置於一個廣漠、遼闊的背景上,給人一種奇異而又壯偉的深刻印象。

(四)賞析送別部分

1、齊讀送別部分——詩人寫送別寫出了對友人怎樣的情感?

依依不捨

2、哪些詩句表現了這種情感?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學生回答,理由自由闡述,句子歸納如下:

①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②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③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重點引導賞析第三個句子

意思:寫友人離去以後的情景:山迴路轉,友人的身影已經看不到了,此時詩人仍佇立在風雪中,遠望友人離去的路,只見雪地上留下一行長長的馬蹄印。

師:想象詩歌最後兩句,如果你是詩人,你此時在想什麼?

學生自由說,教師小結:

詩人送友人歸去時依依不捨的深情,以及他的思鄉之情,都透過“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句詩表達出來了。這句體現了作者送別時的惆悵心情。

明確賞析詩歌的方法:

1抓關鍵詞

2看修辭方法

3聯繫上下文和課文背景運用聯想想象

(五)理解詩意,明確主旨

師:既然是送別,爲什麼要詠雪?二者有怎樣的'聯繫?(再次誦讀,加以體會)

答:全詩以雪景襯托別情,情景交融,詩人描繪邊塞八月冰天雪地、愁雲慘淡、苦寒難耐的景象,更能襯托出詩人送朋友的無限悵然之情。

學生說說有關雪和送別的詩句、諺語或俗語。

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四 、深情誦讀,嘗試背誦

男女生分讀全詩:女生讀詠雪部分,男生讀送別部分;

全班齊讀

五 、總結

全詩共18句,以“雪”爲線索。全詩以雪景起,以雪景結;由雪而發,兼及詠雪與送別兩個方面。詩中描繪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徵的景物,組成了一幅壯闊奇麗的萬里邊疆風雪圖,它既是餞別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託。以寫雪景襯托送別,又在送別中寫雪景,表達了作者真摯而複雜的感情——對北國風景之讚歎,對燦爛春光的憧憬,對別友之惆悵,對故鄉之思念——全部寄託在這壯麗的雪景中了。

六、 佈置作業

1、 背誦默寫。

2、 積累並品評詠雪的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範本二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並理解詩歌。

2、培養欣賞品味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詩篇、瞭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的精妙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板書課題、作者)

二.解題,作者及作品介紹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判官,官名,節度使一類官員的僚屬。這首詩是岑參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時寫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七言古體詩。詩題中的“歌”表明這首詩的體裁是古詩中的“歌行”體(如杜甫《兵車行》、《麗人行》、《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爲“歌”和“行”的頗多,後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

岑參中年兩度出塞,因爲這一特殊的生活經歷,使他很擅長寫邊塞詩。他的詩以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爲基本特徵。他的詩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宏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形式豐富多樣,尤其擅長於寫七言歌行。

其詩與高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無人不識君。”)齊名,並稱“高岑”。

 三.師生共同研讀課文

(一)一讀

要求:讀準字音,掌握朗讀古詩的節奏,使學生領略詩歌的音樂美;結合註釋理解詞義,嘗試口頭翻譯。

1. 指名學生朗讀

2. 正字音:裘 衾 薄 着 瀚 闌 飲 羌 掣

3. 明節奏:節奏可分音調的節奏和意義的節奏兩種。

音調的節奏,常以兩個字音爲一拍,注意聲音上的整齊。

七言詩一般爲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意義的節奏是按詩句的語義來劃分,它比音調的節奏顯得更爲重要,我們在劃分節奏時,一般以意義的節奏爲依據。如: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4. 教師範讀

5. 學生齊讀

(二)二讀

要求:再現詩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詩中抒情發展的線索,溝通學生、讀物和作者之間的思想感情。

1. 朗讀指導

朗讀時,要身臨其境進行聯想、想象,使腦海裏呈現出一幅幅動人的畫面。

2. 學生默讀,理思路

討論〖明確〗:全詩共18句,根據文題可分爲詠雪和送別兩個層次。前10句爲一層:從不同側面詠雪。後8句爲第二層:寫送別。

第一大層又可分爲三小層:

前四句寫西北邊境奇麗的雪景,先寫雪前肅殺可怕的景象,後寫雪後美景;

第5—8句從帳外寫到帳內,寫軍營之中將士的苦寒生活;

第9、10兩句從帳內寫到帳外,描寫廣闊沙漠和萬里愁雲,爲餞行場面作鋪墊。

這一層,作者開篇從大處落筆,總寫塞外狂風飛雪;又從小處着眼,細寫寒冷難熬程度;最後又回到廣闊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離別的苦楚之情。

第二大層又可分爲兩小層:

第11—14句寫宴請歸客,並描寫宴後送客出轅門時大雪奇寒的景象;

第15—18句寫送別時依依不捨的心情。

3. 學生默讀,找線索。

我們過去讀過的許多文章,往往有一條貫穿全文的“線索”,請同學們舉例說明:《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爲線索安排情節;《我的老師》以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的感情爲線索;《白楊禮讚》以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作爲抒情的線索。

本詩也有一條線索。

討論〖明確〗:本詩以“雪”這一景物爲抒情發展的線索。

“雪”共出現四次,組成四個畫面:

第一次——送別前的“飛雪”,在讀者面前呈現“八月飛雪苦寒圖”;

第二次——中軍置酒餞別時的“紛紛暮雪”,在讀者面前呈現“軍營餞別奇寒圖”;

第三次——臨別時“雪滿天山路”,在讀者面前呈現“東門惜別惆悵圖”;

第四次——送別後,“雪上空留馬行處”,在讀者面前呈現“雪地佇立思鄉圖”。

4. 小結:

全詩以雪爲抒情線索,描繪了一幅塞外風雪送客圖。

詩的開頭從“飛雪”入手,在讀者面前呈現出一幅戍邊將士苦寒的情景,接着,詩人以形象的筆觸,描繪了西北邊塞一幅愁雲慘淡的風雪送客圖。詩人寓情於景,含蓄地抒發了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