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勵志作文 > 思考作文

實用的思考作文合集五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思考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思考作文合集五篇

思考作文 篇1

“哎,今天的作業可真多”,放下沉重的書包,我便開始匆匆寫起作業來。寫着寫着,我的筆尖停下了。一題看似極其深奧的數學題,擋住了我“疾馳”的筆尖。

哼,不就是一道題嗎,看我的。我用手託着腦袋,冥思苦想,把所有見過的題型都從腦海裏翻了出來,可仍沒有一點啓示。這該死的題也似乎對我輕蔑的笑起來。

時間從手指間飛快流過,一點兒一點兒的逝去。忽然,門外響起了那熟悉的開門聲——是爸爸回來了。我的嘴角浮起幾絲笑意,連忙抓起作業本,幾個箭步,就衝向門口。腳還未站穩,我便將作業本遞給了父親,然後不好意思的眼巴巴的望着父親,眼中露出無限希冀。

我滿以爲父親會耐心的給我講題,誰知父親只瞥了一眼作業題,就將目光轉向了我,剛剛滿臉笑容的表情也像夏日的陽光一樣,轉眼消失的無影無蹤。他板着鐵青的臉嚴厲的對我說道:“自己不思考,就來問大人,這題根本就不難,好好想去。”我的心裏立刻燃燒起了火焰,委屈、憤怒瞬間涌入我的心頭。一股力量也涌現出來,驅使我一定要把這道題做出來。

回到書房,我的心漸漸平靜下來,心中的不快也慢慢離去,我想起了父親曾說:做題沒有巧,只要多讀題。我的心越發沉靜下來,將題目反覆仔細的讀了若干遍,嘿,還真有眉目了。就這樣,我沿着突破口,一步一步的掀翻了這隻令人討厭的“攔路虎”。我連忙衝進爸爸的臥室,得意的向他展示着我的成果。爸爸的臉上又回覆了剛纔的笑容,他欣慰的說:“這不,做出來了吧,我就說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做完作業,我仔細回味着父親的話,這才恍然大悟。對於我們這些小孩子,總有一天我們會從父母的“枝頭”上飛走,而此前父母所能做的,就是將畢生所有的道理、經驗以及知識,全部傳授給我。今天,他正在教我——請獨自思考問題吧,孩子,這是你成功路上必備的一步!

思考作文 篇2

今天上化學課時本來總是打不起精神來,可當老師講到有關得失電子會影響到元素的化合價時說出一句話:失爲正,得爲負。我猛然一驚。

失爲正,得爲負。也許這句話在別人耳中只是一句再普通不過的話了。而我卻覺得,人生不也是這樣嗎?

整整一天,我的腦海中都一直迴盪着這句話:失爲正,得爲負。“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爲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爲他計較的少。多是負擔,是另一種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種有餘;捨棄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種更寬闊的擁有。’’這句話正好說出了‘‘失爲正,得爲負’’的含義。

其實,一個人不應該太在意生活中的得與失,無論你是得到什麼東西,還是失去什麼,到頭來都是一場空,而有的時候,得不一定就是擁有,而失去也不一定是一種悲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如果一個人太計較得失,那他應定會整天憂心忡忡,他會太擔心今天別人有沒有做一些讓自己吃虧的事,自己不在時,有沒有人損害了他的利益,他會一直擔心下去,他會把得與失看得太重,他會一直不開心,甚至他心裏不平衡得會痛恨身邊的一切......

只因爲他太計較得與失。

我聽過一個故事:兩個人年輕人去國外打工,他們一個買了去紐約的車票,一個買了去波士頓的票,到了車站,打聽後才知道紐約的人很冷漠,指個路都要收錢;波士頓的人特別質樸,見了露宿街頭的人都會特別同情。

去紐約的人想,還是波士頓好,掙不到錢也餓不死,還能得到別的人幫助;去波士頓的人想,還是紐約好,雖然到那裏會損失很多錢財,但給人帶路都有致富的機會。

於是兩人在換票處相遇了,原來要去紐約的人去了波士頓,原來要去波士頓的人去了紐約。

五年過去了,那個到了紐約的人坐火車去波士頓旅遊,在路邊,遇到一個撿破爛的人向他乞討,兩人都楞住了。因爲五年前,他們曾換過一次票。

現在,那個去紐約的人有了一家公司,而在波士頓的人還在撿破爛。

這就是得與失的重要性。

思考作文 篇3

是啊,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角度。換個角度(從積極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也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使自己忘卻煩惱,得到許多的快樂。

在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和同學,朋友發生些小摩擦。不要總認爲那是別人的錯,與自己無關,試着去換個角度來思考,在某些地方,也許,自己也有責任。主動與他們交流,溝通。不免多去承擔一些過錯,這樣你才能廣交朋友,受到大家的喜歡。

在我們的學習中,也不免遇到挫折,失敗。但我們不能灰心,不要認爲是上帝在折磨我們。爲什麼不換個角度來思考一下呢?也許是它在考驗我們的堅貞,幫助我們儘早地適應學習環境,儘早地成熟起來。

在我們的工作中,不要總認爲別人比自己強,自己一無是處。而要慢慢地學會去欣賞自己,積極地去和他人配合,同時也展現出自我的風采。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在某些方面,自己也是很棒的。

多去嘗試換個角度思考吧,你一定會忘記憂愁,相信快樂定會與你相伴。

思考作文 篇4

重陽節思考——個文明的推演,要依靠一次次的銘記與深化;而希望這一次,不會僅僅流於形式。這個重陽節,讓我思考頗多,希望下個重陽節,我們會過的更好!

漸漸發現,現在的節日更像是一種爲了忘卻的紀念,忘卻古老,忘卻過去。在我們一次次用食物和整天的鑼鼓喧囂深化節日這個儀式時,節日真正的精神與內涵卻在漸行漸遠。若有一日一覺醒來,重陽節憑空消失,如同從未出現過一般,不知我們是否會感到訝異,寂寞,抑或是漠然。

重陽節也稱作老人節,理應把爲老人祈福作爲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我們這裏卻很少有見到如此的,也許是緣自忌諱。人到暮年,腦子已大不如壯年時靈光,想得最多的就是大限之時。愈想愈怕,於是愈發受不得一點刺激。別說是祝福長壽了,光是翻翻日曆都會默然良久。比如我外婆壽已七十有六,眼睛也不大好。我們這一帶以九的倍數爲人壽的災禍之年,視爲不祥。比如二九十八歲,八九七十二歲等等。時不時就聽見外婆嘆氣,八九七十二,要不要還吶。逢年過節給我們壓歲錢時總以“現在不給就來不及了……”開頭。我望向夕陽,西沉的日頭給眼睛帶來一絲刺痛。很多老人就是這樣的心態,固執得像一頭牛,什麼重陽不重陽對他們來說真的沒有什麼意義。

也許一個節日最好的結局是這樣的:最後一個記得這個日子的老人躺在一把搖椅上,目光隨着落日下降,漸漸閉上。這就如同一個文明的覆亡。別妄想與天地同壽,那隻不過是一個水中的夢。當社會已不再需要,當再也沒有更多的理由讓它存在時,有一個完滿的終點,比它如何開始更爲重要。

當然也有可能是由這個節日衍生開去,被賦予了新的使命新的含義,既有傳承又有創新。比之徹底消亡的說法,我也更爲認同這種說法,畢竟走極端的只是少數,完全維持中平不被同化的概率幾近於零,還是融合來得更爲妥當,弱化了具體的概念,而能將精神內核提煉出來。

於是就想到一個關於民族大同的問題。早些時候我對他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後來磚頭與我提起,一個民族的走向,無非是兩種,即同化他人和被同化。對當今這個越來越趨向於一體化的世界來說,出現統領全局的文化只是遲早的事,當然現如今這個問題便轉化爲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爭鬥,簡言之就是中華文明與歐式文明的一場戰爭。中華的儒家文化存在了幾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平正,中庸,凡事不爭第一也不落最後,於是團隊作戰就顯得尤爲重要。而歐式文明更講究競爭,也催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這場戰爭也許會曠日持久,也有可能因爲一個微小的細節而閃電結束,總之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許要靠來自外太空的非自然可抗力了。磚頭更傾向於中華大同思想的最終獲勝,但究竟以何種方式來結束,就要留給歷史來印證了。

一個文明的推演,要依靠一次次的銘記與深化;而希望這一次,不會僅僅流於形式。

這個重陽節,讓我思考頗多,希望下個重陽節,我們會過的更好!

思考作文 篇5

正如庫克所說,如果人失去了價值觀與同情心,不用心去思考一件事,那麼後果想必就會非常不堪。

有人總擔心人工智能會讓計算機像人一樣思考,我從不這麼認爲,因爲人類的心是一顆溫暖的、跳動着的、流動着熱血的心,而人工智能只是複雜的程序罷了。人類有價值觀、同情心,而人工智能沒有,也不可能有,價值觀與同情心無法編爲程序進入人工智能。這就是人類與人工智能的根本區別,也就是人工智能無法像人類一樣思考的原因。

但是現在的人類,越來越像人工智能一樣麻木不仁,前不久在上海的中山公園地鐵站,有人在站臺上準備跳樓,而旁邊的人看到後第一時間卻是拿出手機拍視頻!這個視頻很快就傳播開來,我看到之後心情無比沉重,那個人比我大不了多少歲,又這樣想不開了,而且,身旁這麼多人,爲什麼不制止,拍視頻的人居然還在視頻中與身旁的人竊竊私語:“真的要跳啊?我覺得就是做做秀。”等那個人真的跳下去居然不是第一時間報警而是說了一句“真的跳了啊。”我無比的心寒,爲什麼一個人可以這樣沒有同情心,至一條人命與如此低微的地步呢?爲什麼就不好好思考一下,遇到這種事,正確的做法該是什麼?

錯誤的價值觀與冷漠的同情心影響着一批批對社會充滿熱情的人們,因爲一件“碰瓷”事件被曝光,從此看到躺在地上的人都袖手旁觀,這種錯誤的價值觀扭曲了人類的思維,從而做出了錯誤的認知、理解、判斷與抉擇,本來我們看見地上躺着一個人會想:這個人有困難,她需要我的幫助;而現在價值觀被扭曲之後會想:幫助他,我會不會受到什麼影響?還是算了吧!錯誤的價值觀把僅剩的一點同情心也一起帶走,再這樣下去,我們與人工智能有什麼區別?

我們都認爲,這種事情離我們很遠,看到了也不會深刻用心思考,冷漠對待,麻木不仁。可要是我們用心思考,深刻認識正確的價值觀,帶着最初的同情心來觀察瞭解這個世界,不再做一個隔岸觀火、袖手旁觀的人。

標籤: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