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勵志作文 > 思考作文

【推薦】思考作文合集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思考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思考作文合集9篇

思考作文 篇1

這樣一個問題,相信很多人會說很簡單,小孩子都會,而事實上卻不是。

一家公司應聘職員,面試時主考官問了這樣一個問題,10減1等於幾

一些應聘者神神祕祕的趴在主考官耳邊說,你想讓它等於幾,它就等於幾。

還有些人自作聰明,說,10減1等於9,就是消費;等於12,就是經營;等於15,就是貿易;等於20,就是金融;等於100,就是賄賂。

無數應聘者中只有一個人回答等於9,還有點猶猶豫豫。主考官問他爲什麼,這位應聘者小聲的說,我怕照實說,會顯得自己很愚蠢,智商低。

說罷,又小聲的添了一句,對獲得一份好的好的工作來說,誠實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沒用的武器了。

最後,這個誠實的人被錄用了。

有些事情其實很簡單,不要把它看得過於複雜。

生活中,難免有不如意的時候,我們要始終讓自己保持清醒而客觀的看待問題,就不要把簡單的事情看的過於複雜,把複雜的事情看得過於簡單。

10減1,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等於9,無論什麼時候。

記得以前,同學之間很流行一種問法,1加1等於幾,每當有人說2時,他們就會說,不對等於田,當你說等於田時,他們又會說,不對等於土,等於士,總之永遠不對。

現在知道答案了,不管怎麼變,1加1永遠等於2.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只要你認爲是對的,除非別人真正有道理,那麼在這之前相信你自己吧。

思考作文 篇2

在生活中,我們或許早已習慣於以“專家”、“大師”、“學術權威”們的意見爲自己的意見。誠然,專家大師之言在很多情況下是正確高明的。但是他們畢竟是凡人不是神明,他們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都是正確無錯的。甚至可以說,專家大師們犯錯,比普通人所犯的錯誤更難以糾正。因爲在光環的籠罩下,少有人有質疑他們意見的勇氣。

那麼,我們怎麼辦?方法很簡單:學會獨立思考。早在幾百年前,思想家康德就曾說過:“要敢於運用自己的理智。”只有我們擁有了自主甄別是非的意識,我們纔不會被大師專家們頭頂的光環矇蔽了雙眼,而陷入盲從之中。

一個人倘若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陷入盲從。一個社會倘若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陷入黑暗與停滯之中。明清時期的中國就是如此,明清時代,“天不生仲尼,萬古將如永夜。”一類的荒唐謊言盛行於世,人們將傳統儒學信條奉若天道神律,即便是對其加以思考討論,在當時人的眼中都是褻瀆神明、大逆不道的,更遑論質疑、否定進而創新了。於是乎在這種頂禮膜拜中,中國在停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中國才逐步走出迷信盲從,重新踏上前進之路。由此可見,獨立思考是走向進步和成功不可缺少的因子,一味迷信盲從難免失敗。

相反,倘若一個人將獨立思考融入了自己的血液。那麼他就會獲得強大的生命力和前行的動力,不斷糾正錯誤,修正方向,最終勝利的抵達目的地。正是因爲沒有盲從權威。袁隆平才得以擺脫籠罩了世界植物界半個世紀的“水稻謬論”的影響,從而開創出水稻雜交育種的嶄新時代,讓人類看到了徹底擺脫飢餓、實現豐衣足食的希望。由此可見,獨立思考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獨立思考需要勇氣,一個人倘若沒有足夠的勇氣,他就無法在權威的壓力下擡起頭,用自己的眼睛直視真理的天空。獨立思考需要智慧,一個人倘若沒有足夠的智慧,他就無法透過表象看到實質,因此他看到的就不會是真正的真理,而是光怪陸離的扭曲圖景。這兩類人,前者是懦夫、是羔羊,只會助長錯誤的傾向。後者是瘋子,是闖進珠寶店的野蠻人,只知否定與破壞,而不知如何提出正確的主張,這兩類人,都不懂得真正的獨立思考。所謂真正的獨立思考,是指在尊重權威正確意見的同時,透過自己的思考而提出新意見。它在本質上是辯證否定的,因而,獨立的思考,是發展的道路,是通向真理的道路,更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新的時代需要新的聲音。讓我們學會獨立思考,爲了時代的進步儘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新的時代需要有新思想的新人,讓我們學會獨立思考,爲自己搭建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吧!

思考作文 篇3

一、“敘”與“論”

就文類的訓練而言,誰都清楚:當以“記敘文”和“議論文”最爲重要。至於“說明文”和“應用文”,因爲前者常和議論文連起來合稱“論說文”,而後者則時常夾敘夾議,很難說清文體。當然,以表達方式分,尚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等區分,但琢磨一下,還是以“敘述”和“議論”這兩種較爲重要。

記敘文,是以敘述爲主要手段(輔以其他),或寫人記事、或寫景記遊的文章—顯然,這是很要緊的。

議論文,是以議論爲主要手段(輔以其他),或立論說理、或駁論辯正的文章—自然,這也是很重要的。

記敘文和議論文,一個以“敘”爲主,紀“實”(人、事、物、景等)求“真”,多用具象的“形象思維”;一個以“論”爲主,重“理”(事理、常理、哲理等)求“道”,多用抽象的“邏輯思維”—這二者結合起來,即敘、論並舉,具象、抽象相濟,這也就是較爲全面的”寫作(或表達)能力”了。

但就敘、論兩方面言,我以爲敘是基礎、根本,論是補充、提高。二者相較,“敘”更是重中之重、作文之“本”!因此,不僅學生習作必須遵循“先敘後論”的原則:小學、初中,皆以敘爲主,可多寫些童話、寓言、故事、科幻等記敘文;高中仍以敘爲主,大體可敘、論並重。因而,在整個中學階段都要堅定地貫徹“以敘爲本”的教學原則,不要讓其他東西衝擊、削弱這個重心。

二、“實”與“虛”

全面、平衡的寫作能力,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敘、論並舉”外,還有一個“虛、實相濟”的問題。

寫“實”的能力是一種如實反映客觀外物的“再現力”。再現什麼?無非是“外宇宙”實有而非虛擬的“人、事、物、景”。用什麼手段或方法去再現它們?無非是“記敘”“描寫”和“說明”。因此,這三種寫“實”的方式、能力,是寫作表現力重要的一翼。 寫“虛”的能力是一種恰切抒存閱作者主觀情意的“表現力”。表現什麼?無非是主體的“內宇宙”在觀照外部世界後感情的激射、理性的上升或心靈的飛騰。用什麼手段或方式去表現它們?那就是”抒情””議論”和”想象”。因此,這三種寫“虛”的方式、能力,是寫作表現力更爲重要的另一翼。

“再現”和“表現”,寫“實”和寫“虛”,“如實記寫“和”無中生有”—只有這兩大“能力系統”都具備且互補、結合了,才能寫出生氣勃勃、神采飛揚的感人文章!在中小學的作文教學中,普遍存有重“實”輕“虛”、重“再現“輕”表現”的偏向。這是很沒有道理的。特別是寫”虛”中的”想象”,包括聯想及推想、幻想、夢想等,具有很強的精神創造性,是構築一個絢麗、迷人的“藝術世界”所斷不可少的。特別是在小學、初中階段更理應重視,亟應加強,多寫一些童話、神話、故事、寓言等想象、編織的東西。而我們現在的作文教學,卻一味求“實”,過早地斬斷了孩子們想象的翅膀,使他們不能在想象的天際自由飛翔,顯現出一副少年老成、未老先衰的疲軟模樣。依我看,這是要切實改一改的。

三、“放”與”收”、

古人講寫作,一向主張先“放”後“收”。這是很有道理的。

所謂“放”,就是習作者在初學作文時要放開心靈,放開手腳,放開筆墨,不拘格套,放膽爲文。這是很要緊的。因爲對初學寫作者來說,“思想解放”是十分必要的:他在提筆爲文時,倘能但見爲文之“易”而不見爲文之“難”的話,就自然能大膽抒存閱、放筆行文—而這種寫作的“心理狀態”,正是作文這一行爲過程所亟須的。其實,不止是初學作文時要“放”。我認爲:“放”,怕是整個寫作活動的一種天性,應貫徹始終。但一開始強調先“放”,多寫“放膽文”或“大膽文”,我看這是很正確的。

“放”到一定時候、一定階段,強調“收”,使習作者注意對文章的修剪、約束,也是很有必要的。所謂“收”,就是對文字(煉字錘句)的考究,對文面(行款格式)的講求,以及對文體(體裁樣式)的留意等。對文字不能潤飾,對文面從不講求,並缺乏起碼的“文體感”,到一定時候、一定階段就不是“小問題”而是“嚴重缺欠”了。這是寫作水平不高的體現,不認真地加以解決是不行的。

但我們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放”得很不夠,而“收”得又過早、過苛。如在“寫什麼”的問題上,“命題”過多,“限制”(如不許虛構、不許寫文學創作等)也過多;而在“怎麼寫”的問題上,“框框”(如立意應高遠,感情要向上等)也不少;特別是在“批改”上,改得過多、過死(如提倡不分主次、四面出擊的所謂“精批細改”等),不僅做的是無用之功,而且極大地挫傷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始終未“放”,始終在“收”,這就頗“要命”了!收得過酷,想象的翅膀被折斷了,思想、心靈都飛騰不起來,還有什麼“寫作個性”和“精神創造力”可言呢?

所以,該放則放,當收則收。現在的那種只“收”不“放”的狀況,也要切實地改一改。

四、“多”與”少”。

魯迅晚年在《致賴少麒》的一封信裏曾談到他自己作文的經驗,他坦誠地說:“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爲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或方法的。”這段話從”文章聖手”魯迅的嘴裏說出來,自然非同尋常,大凡作文之人多”耳熟能詳”,於是,又從中引出了”多讀多寫”的作文成功規律。

“多看和練習”,我個人認爲這是定而毋疑的。儘管有些很“新潮”的人說這只是“經驗”而並非“理論”,似乎已“落後”“不管用”了,但我還是覺得它確確實實道出了一條學好“作文”的屢試屢驗的成功之路。

“多看”這裏暫且先擱置勿論,只來談談”練習”的幅度問題。

大凡一種“能力”的養成,皆需經過反覆而刻苦的訓練。“作文”,作爲一種寫作的“能力”,不去刻苦地訓練、反覆地實踐,想要獲得成功是很難想象的。既是訓練,自然就有一個“量”的多少問題:一個是對單篇文字幅度的要求;一個則是每學期或每年作文總次數、字數的確定。

單篇作文文字幅度的要求,現在定得太少、過低。現在較普遍的要求是:小學升初中,600字左右;初中升高中,800字左右;高中考大學,卻不知何故又莫名其妙地“退”了回來,回到了600(另加一小題200)字左右。這種情況是達不到對一定年齡段學生寫作水平的正常要求的。須知:文字“幅度”絕不是無所謂的—在一定的單元時間裏,寫作總量的多寡,反映着寫作者駕馭文字的嫺熟程度和運用水平。語體文寫作字數定得如此之低,是我國各級學校學生作文水平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依我看,小學、初中各加200字變成800、1000字,應該問題不大;高考作文不宜再分兩塊(因爲這樣一“分”,看似考了兩種不同文體,要求“全”了、”高”了,其實,這是一種巧妙”降低”作文難度的障眼法),其字數不應低於1200字。最起碼,平時的訓練應當如此要求。

作文“總量”,我大體贊成現在實施的宏觀控制的辦法。現在語文“大綱”規定:初中,每學年作文一般不少於14次,字數不少於7000(這顯然是少了,平均每篇才500來字,我看可提至10000字),其他練筆(自由寫作)不少於10000字。這總的說還是較合適的。高中,每學年作文一般不少於10次(未說明字數總量),其他各類練筆亦不少於10000字。它還特別指出:“45分鐘能寫600字的文章”。這個要求是不算低的,因爲以此類推90分鐘即能完成1200字,兩個小時寫出1500字的文章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可惜這一要求在”實戰”中從未落實過。

簡言之:寫的次數或字數能適度”多”些,每篇文字幅度也能適度”長”些(特別是這一點),在現在的情勢下怕是必要的。

五、“創”與”基”。

爲了字數的整齊,這個標題有點“生”,需要詮釋一下:“創”指創新;”基”指基本功。

作文的本質是一種獨特的“精神產品”的製作。崇個性、重創新,是作文的生命和靈魂。有人會說,學生“作文”與作家“創作”不同:作文可模仿,創作須創新。這種說法似是而非,是糊塗觀念。實際上,二者決無本質不同。過去,在作文訓練上確有“先模仿,後自立”的一派,但它並不正確,亦不足爲訓。因爲作文這件事,從本質上說就是反模仿的!“模仿”慣了,“天下文章一大抄”了,也就根本無“自立”可言了。所以,入門的路要“正”,還是要講個性,講創新,講創意。當然,“作文”與“創作”也確有不同,但這只是學生和作家的不同、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不同、習作和存閱表的不同等,它們共同的都是寫作主體一種“物—意—文”的綜合、轉換:只不過小學生有小學生的綜合、轉換,中學生有中學生的綜合、轉換,大作家有大作家的綜合、轉換而已。

作文的求“創新”與“基本功”的嚴格要求並不矛盾。寬一點說,包括作文的中心明確、內容充實、結構清晰、文字通順等,都可涵蓋在內;但窄一點說,其核心卻是指文字運用的基本功夫。

文字的“基本功”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語句合乎規範;二是文字書寫正確;三是行款格式講究;四是標點符號無誤。這四條後三條是一塊;頭一條自成一塊—它相當重要。因此,組詞造句的通順、暢達,正是韓愈老夫子所言“文從字順各識職”的關鍵之點,是提筆屬文時憑藉“語感”一氣呵成的功夫所在。寫作文時誰也不會按“語法”的條條框框去行事,而真正起作用的恰是“語感”:寫作主體對語言敏銳的直感。憑藉語感,緊追思路,化意爲文,綴文成章—此即“作文”之要義也。所以,這一條事關“文從字順”,非常重要。 作文要好,文字“基本功”紮實、嫺熟是重要的保證。文字、寫作的“基本功”不好,不僅難於提高,使其臻於完美的勝境;而且在“門面”上也很“現眼”,給人以不好印象。從這一點說,對“基本功”(特別是後三條)的要求在”收”的時候,理應從“嚴”。 以上談了我所想到的有關“作文”的八個重要問題。有些該談而未談的遺漏,是很可能的;談了但談得不深不透的,可能也不少,但水平所囿、思考所限,也只能如此了。

思考作文 篇4

一個平常的日子,上班的路上在規劃一天的工作內容。想要透過努力離自己的夢想更進一步,但也有種隱隱的無聊感。是浮躁嗎?呵呵,總是思考人生也是浮躁的表現吶。

灰濛濛的天,路上的行人匆匆,有一個送菜的快遞員騎着電動車穿梭而過。他一邊開車一邊吃早餐引起了我的注意,有一種辛酸的感覺立刻涌上心頭,但也同時受到了鼓舞:每個人都在爲生活而努力。

我也在線上買過菜,作爲95後,身邊做菜的朋友不多,但我都在一直做菜。一部分原因是因爲喜歡做菜,另一部分原因就是爲了節約開支。在剛剛自力更生的年紀,生活和生存總是交織在一起。想到這我很慶幸我的生活是年少時曾經想象的樣子:有感興趣並且願意當做事業的一份工作,有充滿煙火氣息和詩與遠方的日常,還有沒有完成的夢想在陪着我不斷成長。

爲什麼還是會是不是覺得迷惘呢?也許一切就像書法一樣,不僅有筆墨走勢,還要有恰到好處的留白。我在生活中留下的腳印就是這橫豎撇捺,而這些時隱時現的雜思就是恰到好處的留白,它像旁觀者又像鏡子,在你走每一步的時候告訴你是不是最初的方向。

思考作文 篇5

如果說羣星璀璨是一種美,那麼我說:落英繽紛也是一種美.

潮起潮落,花開花落,猶如人生.

年輕時,如那初潮,像那花苞,從上到下充滿朝氣.蓄勢待發,只等一陣微風,一縷陽光,便可靚出它的氣勢,它那一份令珠寶都黯然失色的光輝.

沒錯,這是年輕的美.

中年時,花開正豔,正是美好時光.此時奮力拼搏,方可闖出一片天地,成就一片輝煌,前程似錦,前途無量.

無可非議,此乃中年的美.

老年時,不得不承認,此時比不上年輕時的朝氣蓬勃,更沒有中年時的無量前途.花朵已不再絢麗,路程已不再輝煌...可是,此時已看透紅塵,參透世間奧妙,經驗也已經十分豐富,他可以感嘆:死而無憾!"貪生怕死"這個詞已與他無緣.

難道這些"殘話敗柳"沒有美嗎?

每並不單指外表的華麗,重要的是內涵,否則,外表再華麗,我們寧可不要.

身邊美的事物有很多,少的只是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對美的側面思考!

思考作文 篇6

鋒芒一時未露不要心急,應當更深入沉浸於磨礪。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一下:燕子飛行前爲什麼要俯衝一段距離?因爲燕子若想高飛,就必須在低處蓄力!它告訴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江,輕盈的漂浮

回望長安城,熱鬧非凡。

這,是他最後一次回首大唐長安。他依然放棄了爲他磨硯的貴妃,脫靴的力士,離開了繁華似錦的都城。不是因爲他太傻、不識時務,而是因爲他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何處才能施展他的才華?

於是,從此他泛舟江上,孤芳自賞,好不悠哉

海,堅定的騰飛

他,生活在羣雄爭霸、弱肉強食的時代,本可殘喘苟活一生,他卻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去思考着完成一個天方夜譚的任務。

他,就是荊軻。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日人已去,今日水猶寒。”

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的他,毅然放棄自己的生命,去完成百利一害的生命交換。

於是,那一日,他最後一次回望遙遠的都城策馬揚鞭而去

湖,輕盈的轉動

她,是一位平凡的佳人。

她剛步入宮廷時,一切安定。當皇帝令畫師描摹每一位佳人的容貌時,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從此,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後來,她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着一個關乎國家大義的問題和親。無人願意拋棄繁華的大漢生活,去過那種無所定居的匈奴生活,但她卻站了出來。

她,便是王昭君。她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雖慘,卻帶來了和平。

於是,那一日,她最後一次回望長安,踏上車馬向北方駛去

成長,終究是場孤獨的旅行。在成長的路上,少不了質疑與嘲笑,可是,那又如何?即便遍體鱗傷,我們也要走自己的路。你怎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不會有意向不到的收穫呢?

思考作文 篇7

思考太多的人是孤單的。所以我開始變得不那麼想事了。上班做些該做的事,下班後我就儘量做回自己。我不喜歡我自己的生活被工作無止盡地捆綁與牽引。所以,有時候,我也會打電話給遠方的朋友們,聊些沒有營養的天。我會在網上看些新聞和冷冷的笑話。看看哪個地方死人了,哪個官員下馬了,哪個紅了,哪個紫了,哪個嫁人了,哪個走光了,哪個性醜聞了。喜怒哀樂的浮世繪,天下基本太平。

而我深深地明白,反正這個世界上少了誰地球照樣會轉,沒有感情也一樣可以活得很好。無所謂愛與恨,無所謂天長與地久,亦無所謂悲與喜。我喜歡的永遠是那些默默無聞的紮根於靈魂深處的東西,比如那些特別美好的人事,那些雖然凋零卻依然芬芳的情感,那朵隨風遠逝的燦爛歡顏。

我可以猜透很多人的.心,卻唯獨猜不透你的心;我可以走遍天涯海角浪跡天涯,卻唯獨走不出對你的思念;我可以擁抱全世界,卻唯獨無法真實地擁抱你;我可以寫下長長的詩篇,卻唯獨寫不出關於你的隻言片語;我可以吟唱一首首深情的歌曲,卻再也唱不出曾與你合唱過的那首歌。我穿越千山萬水,只願與你重逢。

最近工作忙了點,而且我能預感到年底將會越來越忙。我只能就着記憶裏那些或能愉悅心靈或能慰藉思緒的斷章枯燥的塗改着自己的人生。沒有太多的空閒去想其他的事,甚至自己的計劃都被無限期的延後了,包括一個人在週末的時候安靜的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如此簡單的事情。我想我是真有點茫然了。我已經很久很久沒看過電影了,幾乎把電影戒了。

下班後,我一般先看半小時娛樂節目。偶爾會在洗漱後躺牀上繼續看會兒書。看到憤怒的時候會咬牙,想擊節而歌的時候,會傻傻的笑。看着看着就自然睡着了。然後,第二天會在鬧鈴聲中醒來,開始各種瑣碎的上班生活。這樣也好,我就不會想太多事了。我是一個愛乾淨的人。從不留長指甲。我開始隱姓埋名的生活,只和喜歡的朋友聯繫。

我不知道怎麼能用這麼暮氣沉沉的文字來記載這些瑣碎的東西。或許真的是心情太平淡了。或許只是明白人生還沒到我可以撒野的時候。可我想讓自己激動起來,於是我不斷給自己編織各種美麗的夢想。其實我從來不願把這些生活的瑣屑示人,而慣來是仰首飲盡這些歲月的痕跡。我需要有自己的堅持。我還想給更多人編一個更大的故事,讓這天下的人能因我編的故事隨我起舞。

不記得在哪個電影裏看的一句臺詞,我要的只是滿足。這是一種多麼奢侈的理想。去愛吧,像不曾受過一次傷一樣;跳舞吧,像沒有人欣賞一樣;唱歌吧,像沒有任何人聆聽一樣;生活吧,像今天是末日一樣。其實,我要的只是撒野。終究,思考太多的人是孤單的。

思考作文 篇8

中國傳統節日中最隆重的要屬春節了,所有的人都喜氣洋洋的張羅着過新年,家家包春捲、做年夜飯,戶戶掛燈籠、貼對聯……今年過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寫對聯和炸玉米鬆了。

先說寫對聯吧。平時我的毛筆字練得很少,總是塗塗改改的,也少了一些耐心。今天要上場了,我先找來幾張舊報紙,在報紙上練習幾遍。開始正式寫對聯了,我提起筆,那筆彷彿有千斤重,我的手不停的抖,完全不聽使喚。我蘸了一點墨汁,又定了定,先下筆寫一橫,心裏默唸着橫平豎直,可寫出來卻是歪歪扭扭,都快變成波浪線了。媽媽在一旁偷笑,我就更緊張了。不知怎的,再次提起筆來時,又滴了一滴墨汁,正好滴在“大”字的右上方,本想寫的“大”字此時變成了“犬”。正當我着急的時候,突然眼前一亮,看到我家非比的狗窩,腦子裏閃出個好主意。便把對聯貼在狗窩上,一看,剛合適。這時,非比跑過來,往對聯上一撲。我以爲它是想跟對聯親熱一下,沒想到非比卻把對聯給撕了,真是帥不過三秒。非比你這是想造反的節奏嗎?信不信我……哎,算了吧,這次就先放你一馬,畢竟今天過年,下次就沒這麼簡單了哦。

過年餐桌上自然少不了各種點心和美食,玉米鬆是我老家的特產,也是我的最愛,逢年過節,我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它。這不,我和爸爸準備一起炸玉米鬆啦。爸爸把油燒熱,我把一塊塊金黃色的玉米鬆輕輕地放到油鍋裏。忽然遇到高溫的玉米鬆,四角便緊緊的收起來,像個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又猛然綻開,剎那間像是花兒怒放了。我和爸爸迅速撈起這一朵朵綻開的“花”,迫不及待咬上一口,“嘎吱嘎吱”香脆又美味。

年味是有趣的對聯,是美味的玉米鬆,更是團圓喜慶的象徵,我愛過年。

思考作文 篇9

週末,我閒暇無事,無意中翻開了二年級時用的作文書,突然幾幅圖畫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

第一幅畫上有一個美麗的大森林,森林中有一條蜿蜒的小河,畫面上天空是那麼的藍,河水是那麼的清,高聳的參天大樹隨處可見;歡快的小鳥在枝頭歌唱,美麗的蝴蝶、可愛的蜻蜓在花叢上舞蹈;有的小動物在樹陰下玩耍、休息,有的小動物在河邊飲水、捕食……啊,多麼令人嚮往的美麗森林呀!

可第二幅圖畫卻令我吃驚,天空還是那麼藍,河水還是那麼清,只是那隨處可見的參天大樹已經變成了矮矮的樹墩,其他動物都已經逃走了,只剩下那可愛的小鳥還在矮矮的樹墩上傷心地哭泣,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呀!

在第三幅畫面上,更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天不再是那麼藍,河水不再是那麼清。灰暗的天空籠罩着大地,河水漸漸的乾枯了,漫天的黃沙向森林逼來,鳥兒們驚慌失措地看了看那兇惡的黃沙,又看了看那矮矮的樹墩被迫離開了自己美好的家園。一隻藍色的小鳥兒,是那麼的弱小,因爲飛的很慢,被捲入了無情的風沙之中,我好象聽到了鳥媽媽的悲鳴……

看到這裏,我一面是憐愛那失去家園的鳥兒們,一面又思考了起來,我不禁要責問那些無知的人們――你們爲什麼要這樣做?難道你們不知道再這樣亂砍亂伐下去,不僅是鳥兒們會失去自己的家園,而且人類自己也會失去自己的美好家園嗎?如果再這樣下去,多少年後人類也會像現在的動物那樣背井離鄉,甚至走向滅亡。森林是人類的保護神,它不僅能夠提供資源、美化環境,而且還能夠阻擋多種自然災害的發生。我想向那些貪婪的人們大喊一聲:“覺醒吧,人們!我們再這樣無知的破壞生態平衡,後悔的將是我們自己,遇到災難的也將是我們自己!”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