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勵志作文 > 生命作文

生命因你而動聽作文「精選」

《生命因你而動聽》是一部少見的非常乾淨清爽唯美,理想主義的美國電影。下面是小編收集生命因你而動聽的作文,歡迎閱讀。

 

生命因你而動聽作文「精選」

第一篇:生命因你而動聽

在老師的病牀前,背景是雪白的牆壁,冬日的陽光溫柔的灑在我的身上。我站立着,手中握着一把小提琴。從來沒有爲老師單獨奏過一曲,而這第一次演奏竟是在這寂靜的病房裏,音樂像水一樣緩緩流出,小提琴棕色的表面反射出金色的光。老師安詳的閉着眼睛,額前拂着一撮微微卷曲的劉海,顯出她特有的溫柔氣質。音符是那樣順暢的滑向空中,美妙的樂曲使病房霎時變得那般溫馨。

老師是我們學校樂團的指揮,樂團的成立決非偶然,這是老師思慮了好久才做出的決定,我還能清楚地記得老師在班上宣佈這件事時,臺下那片驚異的“哇”聲。緊張的學習生活哪還有時間成立樂團,我根本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說實話,我曾經練過一年的小提琴,但當那位白髮蒼蒼的小提琴教師無可奈何又略顯悲哀的告訴我:“你實在沒有天賦,還是放棄吧!”的那天后,我再也沒有信心拿起一直深愛的小提琴。

在我的意料之中,老師的確找到了缺少音樂細胞的我。在音樂辦公室裏,她微笑着遞給我一把小提琴。我擺擺手說:“老師,我已經放下五年了,早就忘了該怎麼拉了。”老師的眉毛輕輕一挑,愛撫的摸摸我的頭說:“沒關係,試試看,你很適合當小提琴手。”真是,真是,真是一個極大的諷刺,放下小提琴五年的我,被那句“沒天賦”打擊了五年的我,竟會被另一位老師所看好。介於對老師真誠相待的感激,介於對老師與衆不同的賞識,我硬着頭皮拉了一曲我自以爲拉的比較好的《歡樂頌》,可以用鴨子叫來形容了吧!沒想到老師燦爛的一笑,說:“很不錯,來我們的樂團吧!”

深愛的音樂又一次在我的生命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接下來的幾個週末,老師對我進行了嚴格的訓練。在空曠的禮堂裏,我站着一動不動,雖說是秋末,但我也大汗淋漓。我將新學的《月光奏鳴曲》拉了一遍又一遍。老師站在一旁不停的糾正我的錯誤,肩被壓得生疼,手也麻了一樣。一小時一次的休息,卻顯得那樣短促。一天我幾乎可以解決一桶水,老師的百合花的手巾也擰乾了一遍又一遍。一上午下來,我趴在地上直喘氣,我不停的對自己說:“爲了我的音樂,爲了我的小提琴,爲了老師,爲了我自己,撐下去。”就這樣我們練了將近兩個月。

與樂團夥伴們的配合訓練也進行得很順利,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即將迎來一年一度的全市比賽。在比賽的前一天,大家都聚集在禮堂裏等待和老師做最後一次集體訓練。這時,吹長笛的綺然猛地從門外衝進來,叫道:“麻煩了,老師心臟病發作了!”

就這樣我們全體來到醫院,老師說她明天不能給我們指揮了,綺然說那樣她會發揮不正常,阿蘇吼道:“那我可饒不了你。”我點頭應合着。老師溫和的笑了。大家陸續回去了,我卻還想留下來陪陪老師。

回憶隨着老師孤單的鼓掌結束了,老師說:“拉得很好。”我問:“老師,您真不能給我們指揮了麼?”“我很想,但力不從心。齊老師會接替我。”“可是您纔是我們的指揮!”“不,只會是配角,你們纔是主角,你們要演奏自己的音樂,而並非我的。”我聽了,不再追問,帶着小提琴離開了醫院。

第二天,我們在自己的位置上,成功上演了一首好曲子,一舉奪冠。

我們爲自己所愛得音樂而拼搏,我也明白了音樂的真正含義,而我的生命也會因您和我所深愛的音樂而動聽吧!

第二篇:生命因你而動聽

《生命因你而動聽》是一部少見的非常乾淨清爽唯美,理想主義的美國電影。

他的夢想是想當一名作曲家,爲生活所迫,要去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教書,本打算只教三四年,卻教了一輩子。

上帝有時候真的很不公平,一個視音樂爲生命的人,上帝卻給了他一個先天失聰的孩子,初爲人父的喜悅一下子蕩然無存,他無法和自己的兒子溝通,只有把全部的心思撲在自己的工作上,認真執着的用音樂教育感化着每一個學生。

他由一個不喜歡教書的人愛上了教書,並讓不喜歡音樂的學生喜歡上了音樂,年復一年,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他的音樂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生生不息,連綿不絕,使一個個少年從懵懂走向成熟。

60年的光陰一晃而過,辛辛苦苦默默無聞教了一輩子的書,最後的結果是不被需要而被迫離開學校……

失意落魄一個教師平凡而悲涼的一生,讓我有一種沉重的辛酸。

在他的心裏,他的人生是失敗的,最終都沒有實現作曲家的夢。

看着這個片子,總是想到學生時代教過我的那些可敬可愛的老師,他們也許一生都不曾離開過學校那扇門,每天面對讓人頭疼的學生,重複着一樣的事情,單調枯燥平凡……

還好,故事的結尾值得欣慰:在他離開學校的一瞬間,他所教過的學生,從四面八方彙集在一起,爲他舉行歡送會。那一刻,他知道自己是成功的。

那個曾經鍾愛單簧管卻老跑掉的小Lang,變成了今天的市長,她的一番話,讓我流下了欣慰和感動的淚:“霍蘭先生並不富有,也不出名,至少在我們這個小鎮之外。所以他也許很容易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但是他錯了,因爲我覺得,他的成功遠遠超越了財富與名譽。”

這就是電影主人公霍蘭先生的遭遇。喜歡這部電影,因爲他再現的是我熟悉的校園生活。無論是中國的校園還是美國的校園,下課鈴是一樣的親切,師生關係是一樣的傳道授業解惑。我覺得我和霍蘭有一點共同之處。從小到大,我也懷着一個作家夢,可是還是進了校園。

無緣在大學校園馳騁在文學的伊甸園,卻在鄉村小學紮了根。幾十年下來,文學夢日漸遙遠,化作心裏的白玫瑰,卻在講臺上,收穫着孩童求知的眸子。

我沒有霍蘭先生的無私和成就。但是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第三篇:生命因你而動聽

昨晚我看了一部美國影片《生命因你而動聽》,這部片子告訴我的資訊是關於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不是家財萬貫,也不是名揚四海,而是因着我的存在、我的選擇、我的成長、我的付出,讓周圍的人受到好的影響,生命變得更加美好。另外,真正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成功的路是起伏而艱辛的,會有挫折、軟弱、失敗、迷茫,會遇到重大的試探和考驗。

霍先生最初選擇中學音樂教師這個職業的目的只不過是爲了圖個輕鬆,以便利用業餘時間從事創作音樂,最終的目的是爲自己揚名立萬,讓自己的小家庭發財致富。但他漸漸地發現這個職業並不像他想的那樣輕鬆,也不是像他想的那樣無聊,他發現當他一旦用心付出,喚醒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原來這個工作是那麼的值得,那麼的有意義,於是他改變了對職業的態度,原本只打算混四年的,後來沒想到毫不保留地付出了三十年的光陰、全部的熱情和才幹在這個職業中。

我如今也面臨着選擇職業的難題,我該怎樣選擇今後的`職業生涯呢?……

還有一個觸動我的地方,就是霍先生剛收到校方辭退他的通知後,仍然堅持要單獨輔導那位不求上進的學生,這個細節最能顯出他的工作目的完全不是爲了飯碗,而是因爲價值觀的驅動。儘管他知道自己無力挽回被辭退的結果,他仍然盡力地和董事會辯論,說他們剪除音樂教育的根本原因並不是缺乏資金,那只是藉口而已,他們根本沒有盡最大的努力爭取保留音樂教育,其實根本的原因是他們認爲藝術教育不如數理化學教育有價值,霍先生和董事會之間的衝突在於彼此間價值觀的分歧。由此讓我看到,霍先生從事的音樂教育職業正符合他內心的價值觀,他充分到認識音樂教育的價值,這個價值觀驅動他把一生的精力和才華毫無保留地奉獻給這項事業。我選擇職業的時候也要符合我內心的價值觀。我真正看重的是神的道,還有生命的成長……

這個片子中最感動我的一幕是霍先生在舞臺上專門給兒子唱列農的歌的時候,父親用動作和聲音表達的父愛深深地感動了我的心,也感動了劇中人,父子關係從那次演出以後完全改變了。假如,我在生活的舞臺上也能如此用心地向一個至親的人表達深厚的感情,用心觸動另一顆心,我的人生也就活出最精彩的一幕了。

第四篇:生命因你而動聽

賀倫是一位音樂人,一位帶着夢想的音樂人。最初選擇教師這個職業是由於它能爲自己的生活以及日後實現自己的夢想提供保障,對他來說,天天上課就是機械地傳授音樂理論知識,這只是一種單純的任務而已。而下課鈴聲響起就表示一天的任務已經結束。

沒過多久,他得知妻子懷孕,他意識到教師這個職業也許將要長時間第持續下往,所以漸漸地,他開始改變了上課的方式。他讓大家瞭解到***的音樂與搖滾樂之間的聯繫,激發了學生感受音樂的愛好;他讓凌帶着自信吹出夕陽、晚霞的感覺;他讓除了摔跤之外什麼都不會的路易找到了打鼓的節奏;他讓聰明卻又傲慢的史可特明白勤奮學習是最好的方式……他爲每個人指引方向,引導他們用怎樣的方式演奏出自己生命最動聽的樂章。一天又一天,或許他自己也沒有發覺,教師這個職業已經從一種任務變成了責任融進了他的生命中,成爲了他生命的常態。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時候的賀倫,將全部身心投進到這個崗位上,真正成爲了一名教師。

中的皮埃爾老師給每個合唱團的孩子都找到了自己適合的位置。與其相同的,賀倫也給他的學生指明瞭自己前進的方向。尊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找到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因材施教,告訴他們,每個人都能演奏出自己生命最華麗的樂章,讓他們帶着自信大步向前,固然每個人的前進方向不同,但必定是最適合自己的。

對賀倫來說,也許此生最大的夢想是完成一首交響樂,但是到最後,他都沒能寫出一首完整的作品。這期間,他有過一次繼續追尋夢想的機會——隨露雲娜到紐約,在那裏,他的才華能得到發展,但是他選擇留下來。留下來繼續爲更多的學生指明方向。他做了三十年教師,正如最後凌所說,他的學生們就是他的音符和旋律。賀倫用三十年的時間完成了這首華麗動聽的交響樂,他的生命因這些學生而動聽,而他的學生們,不管是在臺上的演奏者,還是臺下的觀衆,他們的生命,同樣也由於賀倫老師而出色。

影片的最後,露雲娜沒有出現,我想,這已經不重要,由於賀倫老師的夢想已經以另一種方式實現,他是一位出色的音樂人,更是一名出色的教師!

標籤:精選 動聽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