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勵志作文 > 生存作文

關於野外生存作文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野外生存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野外生存作文5篇

野外生存作文 篇1

有一天,我在上網隨便查閱資料。無意中發現了有人用塑料袋和塑料瓶及其他小零件組裝成的多用途物件。

於是,我也想組裝和那位網友一樣的物件。我看了看需要的材料和零件,結果我被嚇住了:寬36——37cm,長49——53cm的購衣時附贈的塑料袋,同一品牌的飲料瓶12個,2X36cm(以塑料袋的寬度爲限),塑料塊、舊衣架或木塊2根,0.2cm的螺釘和螺母各三個,普通橡皮圈兩個,2個2.5cm的從飲料瓶上取的塑料圈,用於做揹帶的繩子若干。

一週後,我找齊了所有材料。那天晚上,我自己歷經千辛萬苦做好了這件物品。

它的第一個功能是可以充當野外活動時的出水工具。野外生存最重要的是生活用水的儲運。用它來儲存、取運水顯然更加安全、衛生和方便。從這一點上講,它遠比泡沫游泳圈更加實用。

它的第二個功能是游泳墊。在游泳時,你將墊子中瓶子裏的水倒掉,他就成了一個可以幫助人們在水中嬉戲的“游泳圈”或“救生物”。作爲游泳器具它的安全性遠比充氣游泳圈要強,注意他現在的最大浮力是五公斤。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按照這個原理增加飲料瓶的數量,增大福利,提高安全性。人們更應該根據這個提示,在遇到水害危險時利用這類隨處可見的廢棄物逃生。

由於它擁有的浮力作用,他的第三個功能是水上運載。當你在進行涉水活動時我們可以將所有積水的物品交由其運載;在平時更可以將一些微小的珍貴之物,如:紙幣、糧食、膠圈、火柴、打火機等等放在密封的瓶子中,以避雨和水。

它的第四個功能是可以充作散熱降溫的冷水涼墊。在炎熱的夏日利用飲料瓶中的涼水,可以起到很好的降溫效果。當我們在酷熱的野外背上揹着涼水,或是枕着涼水睡覺,甚至是在學校課堂裏坐在這種墊子上上課,不是很爽嗎?如果再將它增加一個靠背,甚至擴張成一張牀……

如果這個物品能製作很多並賣出去,那就方便多了!

野外生存作文 篇2

《學會生存》一書的作者是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供職的法國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爾,他於1972年向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長遞交的一份研究報告

《學會生存》一書的作用是把“學習化社會”的概念推向世界,並推進人們對終身學習的思考,是由於當前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的迫切需求所產生的偶然觀念,必然結果。其實它和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存、教育即社會的思想和他的這種思想其實是不謀而合的,總的來說,如今的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在年輕的那幾年或者是某個階段就能夠學會以後乃至一生所用的知識,所以學習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生存;其實人的一生就是和自己和別人不斷的較量和競爭的過程,所以對於人的要求就自然而然地加深、增加更高的門檻,爲生存。其實生存包括各種各樣的需求,一是:物質方面;二是:精神方面。要是從縱向的角度看的話,就是從你的一生的時間以及各個階段,逐漸考慮和磨練自己的能力、品質、人格、意志。

其中的有關教育的擴充需要與要求值得關注,因爲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不樂觀:第一,需要和要求之間的相互關係並不總是自然地和諧一致的。第二,在這兩方面都可能發生不均衡的狀態;第三,在許多部門,在大多數國家中,這兩個因素是不相符合的;第四,教育需要和教育要求,無論其各自的增長率如何不平衡,無論其結果如何不一致,這兩方面都正在日益猛增。在教育擴充的許多原因中,有人口的增加、經濟的發展、人類知識的增加、社會的改革和心理上的動機,每種原因都是重要的,但最有決定性的似乎是社會―經濟的原因。因此,教育的擴展就可能受到政治上的選擇和意願的影響,並部分地爲它們所控制。即使教育還沒有在全體人民中取得它應有的地位,它至少已爲每一個人做出一定的貢獻。對於教育的要求是我們時代的特徵,其範圍之廣和力量之大是空前的。這種演進_由於種種協調一致的原因_正在世界所有地區發生着,無論其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增長率、人口密度、技術進步的程度和每個國家的文化政治制度如何。這是一個無可爭辯的普遍歷史現象。一個跡象表明,這種傾向將繼續高漲。在我們看來,這是不可逆轉的。將來制訂教育政策必須根據這個基本事實。

在今天,學會生存就要把學習當作一種生活方式,樹立正確的積極的終身學習的`觀念。終身學習,是指人的一生都要學習,從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學習伴隨人的整個生命歷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的《學會生存》報告把終身學習與建立學習化社會(學習型社會)結合起來。“學習化社會”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學習成爲整個社會成員一項經常的重要活動。創建學習化社會有賴於終身教育思想的普及,又有利於終身教育的實施與提高。而當學習成爲一種生活時尚時,另一個關鍵問題出現,這就是怎樣學習。學會學習是學會生存的前提。發現和創造新知識的能力是引導現代社會發展的關鍵。爲自我的終身學習和創造活動,我們的教育重點必須從“學會”走向會學,即培養一種創新性學習能力。學會學習在當前還要轉變一種觀念,即由“擁有文憑”向“擁有能力”轉變。文憑和學歷是靠勤奮學習得來的,表明一個人受教育的程度。但這並不意味着有文憑就有水平、有學歷就有能力。隨着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新事物、新情況層出不窮,新知識、新技術不斷出現,要求人們必須開闊視野,更新觀念,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本領,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個擁有較高文憑和學歷的人,如果停滯不前,也會落伍,難以跟上潮流、勝任工作、獲得進步。學會學習,學習會生存,核心就是要在全社會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讓學習成爲21世紀的生活方式,養成處處學習、時時學習的習慣,並且首先要學習“學習的方法”。如此,個人生存纔會有保障,國家纔不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被淘汰,以及落後就會捱打什麼的教訓我們的人民已經受得太多,近代的侵略者給我們的教訓應當永遠銘記在心中。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除此之外,還有學習,不斷地學習。

野外生存作文 篇3

這是我們第一次去過野外生活,當爸爸說要帶我去大洋山去野營的時候,我就高興得不知怎麼去形容,因爲這是我第一次去野營。

我們的車子開進了崎嶇不平的山路,路實在是太差了,車子就像越野車一樣在路上行進,車子底下不是傳來石頭刮到底盤的聲音。老爸心疼得直吸氣。

開了一會兒,前面的路實在是不能開了,我們只好把車子停到路邊揹着登山包向目的地出發。

終於到了駐營地,眼前是清澈見底的湖水和連綿起伏的羣山,真是美極了。我們開始搭帳篷了,把鐵釘固定在地上,撐起架子,把帳篷開啟支了起來,再把墊子被子放就去。我們的小窩就好了。

準備晚餐了,叔叔把水燒開,把方便麪倒了進去,過了一會兒香噴噴的方便麪就好了。我找了一塊石頭坐下,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

吃飽喝足後,我們點起了篝火,火一下子旺了起來,照亮了漆黑的營地,火花在火堆裏蹦來嘣去,木柴噼叭作響。我望着美麗的夜空,星星在天上一閃一閃,金黃色的月亮像一彎小船漂浮在深藍深藍的海上.

第二天,拉開帳篷,外面霧濛濛的,小草都帶着晶瑩的露珠,地上都溼漉漉的,像下過大雨一樣。山風吹過來,我不禁打了個寒戰,還真是有點冷哦。

等到太陽從山邊升起,我們吃過了早飯收起了帳篷,結束了野營。我依依不捨地坐上了車子,離開了這風景如畫的地方。

野外生存作文 篇4

“學會生存”?荒謬!荒謬透頂!可笑!可笑之極!“生存”是什麼?不就是活着、活下去嗎?這誰不會呀?既然是大家都會的事,你卻要人家去“學會”,若這還不荒謬、可笑,那還有什麼才能算荒謬、算可笑呢?

就說5.12汶川大地震中那些被壓在廢墟下的人吧,救援的人遲遲未到,但自己總還是要活下去的,而活着就需要賴以生存的糧食。但廢墟下的他們莫說糧食,連一滴水都沒有啊。於是,很自然地,在廢墟中掙扎的人們嚼土充飢,飲尿解渴,不僅大人如此,連學校裏的小學生也這樣做,但這本領可是老師沒有教過的啊!試想,哪個老師會教小孩子喝自己的尿的呢?由此可見,生存還真是不需要學習的。

但靜下心來往深處想,隱隱約約地又覺得生存還真是需要學習學習的。還是說汶川地震中的例子吧。那些被壓在廢墟之下的災民,並不是每個人都依靠嚼土、飲尿得以存活下來。排除人的身體素質有強弱之分的因素在外,能否存活下來,關鍵還要看面對困難的時候人們是如何應對的_汶川地震發生的時候,有不少人驚慌失措,慌不擇路地當即從三、四層甚至更高的樓房中往下跳,後果可想而知!地震沒能奪取他們的生命,因爲他們的生命早在那一跳之後就已經消失,他們也因此喪失創造生命的奇蹟的機會。

人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不定在何時會遇上那麼幾次天災人禍,小病小災的也就罷,如果碰上的是滅頂之災,普通人一次就夠!但是,也總有那麼一些強者,面對生活的一次又一次考驗均能全身而退,就像《魯濱孫漂流記》中的魯濱孫。咆哮的海潮不能吞噬他的健壯身軀;食物的匱乏沒有消磨他的求生慾望;就連二十多年隻身一人呆在孤島上的那份孤獨的折磨也無法銷蝕他不屈的靈魂。當面對困境、災難之時,如何讓自己成爲一名強者,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汶川大地震中出一位英雄校長葉志平,之所以稱其爲英雄,是因爲他的學校裏的2200多名師生在汶川大地震中毫髮未傷,這是一個奇蹟!這位英雄校長是這樣創造這個奇蹟的:一座造價17萬元的實驗樓他用43萬元去加固它;連續4年每學期組織一至兩次緊急疏散演習。這些在地震之前被人們稱爲杞人憂天、純屬多此一舉的行爲,在地震之時恰恰成爲衆人的護身法寶。能將大地輕易撕得粉碎的大地震卻未能震塌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被鑑定爲危房的教學樓;全校2200多名師生僅用1分36秒就各就各位疏散到指定地點。葉校長居安思危,他身上那強烈的避險意識不更值得我們學習嗎?

由此可見,“生存”並不僅是活着、活下去那麼的簡單,它是一門學問,一門還很高深的學問,既是學問,理應當“學”!認真學、用心學,讓自己,也讓他人更好地活,活得更好!

野外生存作文 篇5

野炊,在不少人心目中是一種好玩的戶外活動;野外住帳篷數星星,那就更有趣了。然而,我們這次奧博特訓營的野外生存訓練卻讓我明白了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並不都是容易的。7月11日,我們特訓營的訓練項目是野外生存訓練——-野營和野炊。下午,我們隊的李教練拎來一包沉甸甸的東西放在屋中央,望着一雙雙好奇的眼睛,他神祕地說:“待會你們就知道了。”果然,不一會兒大隊的程教和龐教來了,他們讓李教拆開那包東西一看,原來是帳篷。二位教練向我們示範了一遍如何搭帳篷,然後分成三人一組,按照他們的示範,在大隊部的周圍輕鬆加愉快地搭好了自己的帳篷。看着自己的“傑作”,想像着晚上睡在裏面一定很愜意。接下來,該野炊了,以團隊爲單位考覈。我們走了半個多鐘頭,來到一片開闊地。到了那兒,我們一隊的隊友們馬上開始分工,有的燒火,有的拾柴,還有的去領菜。剛開始大家都興致勃勃的。可是事情並非一帆風順。

那天風很大,生火的特費勁,不是點不燃火就是被火薰;拾柴的不是找不着柴就是一不小心踩到牛糞上;我是負責切菜的,但這裏不是廚房,既沒有桌子也沒有板凳,。首先,我想辦法找來一塊平穩的石頭把菜板放上去,然後開始切菜。切菜對我來說也不容易,因爲,我在家裏幾乎沒做過這些,現在我不僅要切,而且要切十幾個人吃的菜,品種多,菜刀又比家裏的大,好幾次差點沒把我的手給賠進去。雖然我用的時間長了點,切出的菜也不好看,但我的任務總算完成了。菜切好了,火也燒好了,隊長開始炒菜了,我們隊長烹飪手藝不錯,吃得幾位教練讚口不絕,連連點頭。可能因爲這頓飯是我們自己動手做的,所以我們吃起來的感覺就是不一樣,那味道是特別的香。吃罷晚飯,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我們回到了宿營地,準備在我們親手搭建的帳篷里美美地睡上一覺,三個隊員住一個帳篷。沒曾想到,半夜裏下起了傾盆大雨,把我們的被子、波鞋、衣褲全淋溼了,好慘好慘!

第二天,我穿着這被溼透的運動鞋和衣服繼續參加高空訓練。雖然大雨破壞了我的美夢,掃了我們的興致,但透過這個意義非凡的野外生存訓練,我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做什麼事情都是要付出的,沒有磨練就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