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勵志作文 > 機會作文

創造機會作文800字

功的機會如果沒有降臨到我們頭上,我們就應該主動去尋求成功的機會,小編收集了創造機會作文,歡迎閱讀。
 

創造機會作文800字

第一篇:創造機會

“弱者等候機會,而強者創造它們。”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句俗話。上帝是公平的,它給予我們生命,給予我們時間,同樣,它也給予我們機會。“天無絕人之路”,當上帝不給予你機會時,你應該用自己的力量去創造機會。

記得五年級時,大隊部更新大隊委員,讓三至六年級每個班選出兩名優秀的少先隊員參加更新一輪大隊委員。因爲種種原因,我在班級中落選了。我傷心極了,從三年級開始,我就擔任大隊宣傳委員的職務,可是在班級選舉中我落選了,就說明從此我就要與“三條杆”說再見。

可是我並不甘心,因爲我認爲自己擁有擔任大隊委的能力,並且我也有兩年的工作經驗,對於大隊委工作十分熟悉,所以我覺得上天對我不公平。可我又能怎麼做呢?畢竟落選就意味着失敗。於是,我決定自己創造機會。

那天,在大隊委選舉時,我與班級的兩位同學一起去選舉,當我上臺時,很多同學十分驚訝,開始議論起來,我不在乎,開始大聲發言。我看見有的同學盯着我,有的在竊竊私語,還有得的在背頌稿子……發言結束後,我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我聽到熱烈的掌聲,持續了很久很久………

不出一週,我得到學校同通知,我成爲了新一輪的大隊委員,我開心極了,我想:可能會有許多老師,同學不理解我,認爲我不懂事,不明智。可是我則認爲,我能行,在人生的路途中,我們必須相信自己的能力,更何況,自己創造機會的人,是生活的強者呢?

第二篇:創造機會

近日學習韓愈之《馬說》,感觸頗深,作此篇,贈與諸位不遇伯樂之千里馬。

千里馬這個稱號是必須和伯樂聯繫到一起的,因爲即使有千里馬,也只是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有了伯樂,纔有所謂的千里馬。文章鉅公韓愈是如此認爲的。我以爲不然,如果確是千里馬,那麼一定與衆不同,無論它是在奴隸人的手裏還是和普通馬在一個馬廄,它都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它與別的馬相比一定閃着金光,是不會因爲身處一個不利的環境而貶低了它的價值。我們假設這匹千里馬現在在奴隸人手下受屈辱,沒有遇到伯樂,難道它只能駢死了嗎?其實未必,既然他是千里馬,就一定有着特殊的本領,這種能力是自身的,爲什麼要指望別人來發現呢?假如這匹千里馬能夠不灰心不喪氣不悲觀,在幹活的時候拼命表現自己,多做一些事做好每件事讓主人滿意,讓主人認爲它與常馬不同,那麼主人一定會對它特殊待遇,關注它,賞識它。何來“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之言。

韓愈認爲“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是十分正常的。我們看看韓愈這一生。《馬說》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795-800)。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而志不通”;“足三及門,而閽人(守門人)辭焉。”儘管如此,他仍然,他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他這一生鬱鬱不樂,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韓愈有這樣的思想便不足爲奇。和他幾乎同處一時期的孟浩然比他幸運多了,卻更讓我們同情。孟浩然這一身才華橫溢引得皇帝欣賞,可他雖想求仕卻用“不才明主棄”來表明自己的心聲,讓人哭笑不得,從他的“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我們可以看到他既戀清高又想求仕而難於啓齒以及心焉嚮往又怕無門的複雜心理。

這兩個人,一個沒有遇到機會,一個沒有把握機會。在人才濟濟,競爭激烈的今天我們是否能從古人身上得到些什麼?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同在一個集體,共同沐浴在老師的關愛下,可一些同學總認爲自己不遇伯樂,不受老師重視,而其他同學更受老師的關注和重用。這種思想的產生是多方面的,但必定有一條路能夠讓陽光照進他們陰暗的內心。試想,一個班級人數之多,老師不能一一瞭解關注,只有那些積極表現自己,敢於展現自己才能的人才會讓老師賞識,而偏偏那些認爲自己不受重視的同學卻不願表現自己的才能,這也就不足爲奇了!

伯樂固然重要,但如果我們是千里馬,我們有突出的才能,卻沒有遇到伯樂,我們就應該主動尋求伯樂,而不是一味地等待和怨天尤人。成功的機會如果沒有降臨到我們頭上,我們就應該主動去尋求成功的機會,不應該像孟浩然那樣“徒有羨魚情”,而是要思考如何創造機會走向成功。機會是靠自己創造出來的!

第三篇:創造機會

作爲二十一世紀的小主人,我們能做些什麼呢?江澤民同志說的“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道出了創新的重要性;陶行知說過這樣一句話:“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可見誰都可以成爲有創造性的人,創造和創新並不是不可企及的夢想.對,我們應該學會大膽創新,學會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爲社會、爲國家做更多的事,獻出自己的力量.

創新,並不是閉門造車,只憑借自己的主觀意見與想象去胡亂地下定義,否定現實,瞎編亂造.盲目的創新通常只會弄巧成拙,成爲人們的笑柄.創新,需要在借鑑、繼承前人的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在他人正確的理論引導下,探索更深一層次的問題,提出寶貴的意見.只有創新,纔有了人類的進步,不僅僅只是在科學領域,在生活中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牛頓由一個掉落的蘋果發現了地球的萬有引力;伽利略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結論,證明兩個鐵球能夠同時着地,如果沒有這種難能可貴的創新精神,或許,我們至今還只能夠停留在前人錯誤的理論中.只有創新,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加的需求.譬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我夢見我們種的水稻,長得跟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我和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水稻夢一做就是40多年,正是因爲敢於探索,勇於創新,纔有了今天的成就——我們國家因此避免了糧食危機,而袁隆平的努力,爲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作出了貢獻.院士說得好:搞科研,應該尊重權威但又不能迷信權威,應該多讀書但又不能迷信書本.科研的本質是創新,如果不尊重權威、不讀書,創新就失去了基礎;如果迷信權威、迷信書本,創新就沒有了空間.還不要害怕冷嘲熱諷、標新立異.如果老是迷信這個迷信那個,害怕這個害怕那個,那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後面.只有敢想敢做敢堅持,才能做科技創新的領跑人.要埋頭苦幹,不畏艱辛,一個人事業的成功或者失敗,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是頑強堅持的毅力……社會的前進需要不斷創新的人.

而所謂創造,則更爲重要.如果沒有人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哪會有如今的電腦、電視,哪那會有如今發達的科學技術,正是因爲創造,人們的生活水平才能夠不斷提高,一個個不可能就在此刻成爲了可能.前人爲我們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但是,我們並不能因此而滿足,創造的步伐不能因此而停止,前人已經爲我們鋪好了第一塊磚,難道只能站在這一塊磚上,而遲遲不再動工嗎?不,我們不能.時間的長河仍舊在流淌,我們只有不斷地再創造,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向更好更強邁進.

陶行知說的不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爲一個敢於創新,學會創造之人,只要我們肯努力、肯付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我們展現才華的機會,只有創造和創新,才能讓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富強.從這一刻開始吧,大膽挑戰,敢於創新,學會創造,你,就是祖國未來的棟樑,未來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