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勵志作文 > 獨立作文

有關獨立作文彙總五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獨立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獨立作文彙總五篇

獨立作文 篇1

鳥兒長大了,總要學會在碧藍的天空中展翅翱翔;魚兒長大了,總要學會在廣闊的海洋裏無邊暢遊;而人長大了,也總要學會在坎坷的道路上獨自面對,我第一次學會獨立,便是獨自在家“保衛陣地”,當時的我,只有幼兒園的文化水平。一想起那夜,我便“撲哧”地笑了出來……

那天,夜靜悄悄的,月亮灰濛濛的,星星寶寶們似乎很害怕,都依偎在雲奶奶的懷裏,不肯把小臉露出來。窗外,吹來幾絲涼爽的風。這種恐怖的“鬼片情景”似乎是老天爺早就準備好的。安靜的家裏,我緊緊地縮成了一團,不住地朝着四周圍張望,“嘭~”什麼聲音,我朝着窗戶望去,“媽呀!鬼來了!”我不禁大叫,只見一個“妖魔鬼怪”正“手舞足蹈”地向我走來。稚氣的我連忙跑到陽臺,拿來了“金哭棒”,裝成孫悟空的模樣,“呆,妖怪,吃我一棒!”正想朝妖怪打去,定神一看,竟然是掛在窗戶上的豬腳,真是讓我哭笑不得……還記得當時,我做了一件很幼稚的事,睡覺前,我用彩色蠟筆在紙上畫了栩栩如生的大老虎,還很得意地把它貼在了門上,這才安心入睡,因爲我相信有大老虎保護我,誰都不敢來欺負我的!

第一次獨自在家的情景仍然讓我記憶猶新,因爲那是我第一次學會了獨立,也是我在坎坷的成長道路上成功的一步!

專家點評:

這篇記敘文的作者善於製造波瀾,將晚上一人在家時的恐怖情景描繪的活靈活現,小故事中蘊含大道理。結構安排上,開頭有特色,用鳥兒魚兒類比自己,生動形象。

獨立作文 篇2

什麼纔是真正的長大?有人說長大是勇敢,有人說長大是責任,有人說長大是擔當。而我覺得,還有一種長大叫獨立。

小時候的某一天,早晨起來,發現已經6:30,大呼一聲“不好”,便慌慌張張地起來,顧不上刷牙洗臉,拿起麪包,撒腿就朝學校跑,忙中出錯,午餐錢竟少拿了一半,最後還是遲到了。唉,都怪昨晚太困了,鬧鐘定錯了。而現在的某一天,早早起來,刷牙,洗臉,下樓,吃早點。發現時間還早,就在小區廣場的座椅上,看看書,讀讀報,不慌不忙去學校。

小時候的某一天,中午放學,拿着僅有的10元錢去坐車回家,倒黴透頂的愣是上錯車了,幾經周折總算到了家,可錢卻大半都買了公交票,快花沒了,父母不在家,我只能去樓下的超市裏啃塊麪包湊合一頓,然後又急急忙忙地趕回學校;而現在的某一天,同樣是上錯了車,我沉着冷靜,一直坐到終點站,因爲上車時我看了路線圖,發現我家就在這路車的終點站,哇噻,沒有多花一分錢,父母仍然不在家,但是有錢還怕什麼呀,中午吃的很好,趕回學校時間剛好。

小時候的某一天,晚上做作業,我不仔細做,學習五分鐘,玩耍兩小時,結果怎麼寫都寫不完,只好廢寢又忘食,寫完了,已經十點了,只能餓肚子了。而現在的某一天,同樣是晚上,同樣是面對作業,我一鼓作氣就把它寫完了,發現只用了一小時,剩下的時間又給自己炒了個菜,又看會兒書,然後才美滋滋地去睡覺。

小時候的某個週末,週五放學,心想反正時間多着呢,於是作業先寫一點點,剩下的時間用來玩,週六早上起來剛要寫,老媽卻提醒我上午有國畫課,下午有英語課。結果,週日一整天都在寫作業,寫得我手腕差點沒折了,作業還沒做完呢。而現在的某個週末,週五以把作業早早寫完,週六日早早去上課,週日嘛,自己分配時間,踢踢球、爬爬山、電影院、去圖書館,我想做什麼做什麼。

有句俗話說的好;“庭院裏馴不出千里馬,溫室裏育不出千年鬆。”是呀,我們應該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做一個不依賴父母的人。我們需要培養獨立,因爲一個人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溫室,搖籃裏,終將要離開這些依靠,去外面的世界裏,建造屬於自己的世界。

我因獨立而強大,更因獨立而快樂!

獨立作文 篇3

生活中,我們就是從懵懂到成熟的成長着,從內向到開朗的變化着,從任性到體諒的懂事着,從陌生到熟悉的相處着,從依賴到獨立的長大着。

記得小升初的那一年,可以說真的是一切都變了。我考進了一所全封閉式的學校的重點班。

收拾好行李,報道那天找到了自己的教室,報完名之後就去找宿舍。學校挺大,找了一圈才找到宿舍樓,來到了自己的宿舍,已經有一兩個人先到的,我們互相打着招呼,儘量熟識。父母幫我們收拾好後就離校了,我拉上一個人,儘量放開好好相處。

開學第一週要軍訓,開學第一天的晚修課,我們的教官突然走進來喊住了吵吵嚷嚷的我們。當時他給我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兇。我們只好安靜下來找事做,我當時選了一個靠窗的位置,周圍都是舍友,雖然都還不熟。我望着窗外,忽然想家了,那個我曾心靈依賴的家。洗衣服有洗衣機,做飯洗碗有父母房間有父母收拾,學習有父母陪伴,可自從來到這個學校後,這一切都沒了,唯一能依賴的只有自己了。

晚修課下課後,回到宿舍,換好了睡衣,躺在牀在,盯着上鋪的牀板,不禁又想家了。但是我又告訴自己,我要獨立,我不能做溫室裏的花朵,父母也不能一直陪着自己,自己遲早還是要獨立面對很多東西的。

第二天一大早,自己起了牀,迅速的收拾了起來。內務衛生檢查的很嚴,東西都有自己的擺放位置。我們努力地收拾好,急急忙忙的去集合了。太陽很大,頂着烈日站軍姿,汗流到眼睛裏了也不能擦,教官沒說動就不可以動。全班同學靠堅強的意志力堅持到了最後。

晚上回到宿舍,大家都累了,把迷彩服脫下疊好洗完澡後直接換上校服倒在牀上就睡了。第二天特意起早,洗衣服。洗完了晾,再收拾內務,然後又開始新一天的軍訓……

第一個星期終於過了,週五了,終於可以回家了。走進家門,還是那種一如既往熟悉的感覺。

和以往不同的是,我主動幫母親分擔起家務來了,母親拍着我的肩膀說:“孩子,你長大了!”

這次我變了,變得不再依賴了,慢慢地學會獨立生活了,那時候,我覺得我真的長大了。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尾記

獨立作文 篇4

每個孩子身上都蘊含着巨大的潛能,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們爲什麼要開發孩子的潛能,目的是什麼呢?目的就是發現孩子的優勢,擴大其優勢,將來能將自己的優勢轉化爲對生存的資本,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反過來,要使孩子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首先就要讓孩子學會獨立,一個不夠獨立的孩子,他的潛能開發也會受到影響。因爲在潛能開發過程中,父母只能是引導者,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還應該是孩子本人。比如,有的孩子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或者尋求大人的幫助,不要願意自己想辦法解決,這顯然不利於孩子的潛能開發。

潛能開發與獨立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兩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無論是對孩子的潛能開發,還是今後的生活都有着積極的意義,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獨立性培養。

與國外的孩子相比,我們的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但是獨立性、操控能力就很差,我認爲這與中國父母傳承多年的養育方式是有關的。衆所周知,中國的父母是最辛苦的,從孩子還未出生起,他們就已經在爲孩子的將來做着事無鉅細的規劃,選擇什麼樣的胎教教材、在哪個醫院生產;將來孩子在哪個學校上學,去哪個國家留學;學習什麼樣的課外輔導班,是學習鋼琴還是舞蹈,亦或是美術;將來做什麼工作,選擇什麼樣的人生伴侶······

所以,我們經常說中國父母的愛是母雞護子式的,生怕孩子受到一丁點的委屈,遭遇一點挫折,總是希望能把孩子養在溫室中,在自己的羽翼保護之下成長,於是就產生了這樣的“悲劇”:

孩子上幼兒園了,口渴了,他會對老師說:“老師,口渴。”老師說:“那你去喝水吧。”可孩子還是一遍一遍的對老師喊道:“老師,口渴。”爲什麼會這樣?因爲他在家裏只要一嚷口渴,就會有人把水放到他的嘴邊。

孩子上中學了,學校要組織郊遊,因媽媽出差,這次未能給他準備好食物與水,還有禦寒的衣服,所以,他空着手去參加郊遊,餓着肚子,發着高燒回來了,回來之後一個勁的埋怨媽媽爲什麼沒有照顧好他。

孩子上大學了,全家總動員,爸爸給孩子提着行李,媽媽給孩子鋪牀鋪,孩子呢?吃着冰淇淋站在一旁乘涼。入學一個月後,父母收到了孩子寄來的包裹,開啟一看,竟然全都是髒衣服。

孩子大學畢業要參加工作了,眼看着別的孩子在都找到了工作,可咱家的孩子整天在家裏上網打遊戲,無奈之下,你只好陪着他去用人單位面試,替孩子招聘,結果卻招致面試官的白眼。

······

這樣的例子不甚枚舉,很多時候,只有當父母發現孩子的能力不行時,纔會抱怨道:“我家孩子怎麼這麼笨?人家孩子怎麼都可以,爲什麼他不行?”父母是問題孩子的形象代言人,他不行,更多時候是因爲你不行,是你的教育出了問題,一個從小在溫室裏成長的孩子,你能苛求他長大後成爲一顆茁壯的大樹嗎?

在父母的潛意識中,親子是一體的,對於這一點,可能很多父母都沒意識到,他們總是不自覺的將自己與孩子的關係緊緊的.聯繫在一起,就像兩塊異性相吸的磁鐵,一方面有着強烈的“替代成就感”,比如,有的家長當年沒能考上一所好大學,就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你好好讀書,將來考上清華、北大”,這其實不是孩子的願望,而是你把當年未能完成的心願轉移到了孩子身上。另一方面,父母又心甘情願地包攬了本應該屬於孩子自己去做的一切。你看現在的孩子,有幾個會做家務的?別說收拾房間、洗衣服了,就連自己的書包都不會整理,上學的時候,揹着書包的往往是孩子的家長,這樣一來,就使孩子在生活實踐中其體能、智能和社會性參與的權利受到限制,長大以後,自然就是什麼事情都做不來,無法獨立。

現實中已經有很多例子證明事無鉅細的愛是傷害,如果你真正的愛孩子就應該學會放手。讓他學會自我獨立,在生活中開發自我的潛能。

獨立作文 篇5

9月13日,是我真正意義上獨自炒菜的一天。因爲在這一天,我終於煎了一次雞蛋,儘管學習的過程很“曲折”。

當天,我和媽媽說想自己煎一次蛋,可是媽媽卻覺得我還小,還不是獨立做飯的時候。後來,經過我“不屈不饒”的請求,媽媽終於“妥協了”:她可以作爲監工,以炒菜爲契機,讓我今天獨立做一些事,看看我的自理能力究竟如何。廚房的“夢幻之門”剎那間對我敞開,我的心情在那一瞬間出奇地好了起來,激動的情緒衝擊着我,收拾停當,準備上場。

我從冰箱裏拿出了兩個雞蛋,把雞蛋輕輕敲開後,透明的蛋清和鮮嫩的蛋黃流進了碗裏,想起媽媽以前煎蛋的情形,在裏面又稍微加了一點鹽,用筷子把它們打散又融合在一起。

當一切都準備好後,我開啟火,看了看油壺,是時候改讓它發揮作用了,開啟蓋子,就要往鍋裏倒。媽媽看到我大手大腳,似乎有要把一壺油都倒進去的架勢,趕忙叮囑道:“油別倒太多啊。”我趕緊收了收手,心裏嘀咕,還虧得提醒了一下,要不然真把這個環節疏忽了。當油接觸到熱鍋的那一瞬間,“滋滋”的聲音突然冒了出來,我的心裏咯噔了一下。果不其然,媽媽的聲音再次迴響在我的耳畔,我趕緊把手上打好的雞蛋液倒進鍋裏

只聽見刺啦一聲,鮮黃的雞蛋慢慢的在鍋中散開,零星幾點油濺了出來,我不由得往後靠了靠,鍋中的油濺到了我手上一滴,我手心一顫,鍋鏟“砰”的一聲,和地板來了個親密接觸。

廚房裏油煙四起,把媽媽薰得夠嗆,我趕緊把抽油煙機開啟,撿起鍋鏟清洗乾淨,同時翻轉着被我煎的金黃的雞蛋。

雞蛋熟了,但是卻發出了一股微糊的味道。我把它裝進盤子中,欣賞着這“來之不易”的煎蛋。心想無論煎出來的蛋效果如何,畢竟是我第一次獨立炒菜,所以今天我格外高興,以後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也自己做過飯。

這就是我自己的“獨立日”,一個充滿生活情趣學習煎蛋的日子。

標籤:五篇 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