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實用】賞月作文錦集八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賞月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賞月作文錦集八篇

賞月作文 篇1

中秋佳節,在這一天我和朋友一起去看望我爺爺。

一路上,金風送爽,像玉盤,像月餅,像飛碟的月亮悄悄地爬上山頭,將白臉灑向大地。桂花對大家偷偷噴香水。彷彿在歡迎大家。遠處的田野,稻穀笑彎了腰,高粱漲紅了臉,玉米露出了肚子。。月餅如圓月似得竟發出迷人的香味,好像小蟲百鑽鼻子孔。望着園玉似得月亮,我彷彿看見嫦娥在翩翩起舞,吳剛在伐桂。

我們送上了禮物,我們被接過大門,我們一起吃飯,爺爺給我們講故事,這故事講了一件嫦娥偷吃了兩個仙丹飛上了月亮。我聽得入了迷,我慢慢取出月餅剝開了,看着月餅,捏着月餅,送到爺爺那裏,爺爺張開嘴,咬了一口嚼着。便說道:“甜!我的乖孫子!”不一會兒,爺爺將月餅吞入肚子裏,閉上眼睛慢慢享受起來。

這個中秋節真快樂呀!

賞月作文 篇2

賞月之“美”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側躺在牀,耳邊不時浮起這幾句蘇東坡寫的《水調歌頭》。明天便是中秋節了,我帶着憧憬與期盼漸漸進入夢鄉。

時間飛馳而去,當第一縷陽光灑進窗頭,中秋已邁着歡快的步伐來臨

我同父母乘車來到較遠的老家與親人們團圓。我們笑着,鬧着,一家人其樂融融。我們有規律的進行着中秋節的習俗,時間也在不知不覺中走開了很遠。

終於到了晚上,我迫不及待地奔上樓頂,準備和家人們一同賞月。

雖然天有烏雲,擋住了明月一大半的身影,可我並不在意。我想到了唐人曹鬆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似乎聽到了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我仰望天空,月在我的眼中似乎已經清晰可見。千百年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曾抒發了李白對故鄉的眷戀。我感悟今世,我們是幸福的。一陣陣涼風拂過,我有一點朦朧之感,視眼已有些模糊:我彷彿看見了一個小孩,在和他的家人們吃着月餅。哦,那是幾年前的中秋之夜,父母的關心,家人的疼愛,點點滴滴,紛紛涌上心頭,可如今,家人的身體亦如那月亮:圓——缺,現在自己長大了,在父母臂膀下寶貝着,我想爲理想,爲生活,爲家庭,爲父母。撐起屬於我的那片天,讓父母在我的天地裏幸福的生活。在這明月下,創造出屬於我的圓月。

風已大,夜已深。我帶着月色,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

“月亮霞光照九州,花香四溢沁人心。”這個美麗的賞月之夜將指引我的一生。

賞月作文 篇3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我們全家坐在窗臺邊,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好快樂呀!

那月亮剛出升時紅通通的,像小姑娘羞紅了的臉;又像一張雞蛋餅,給人一種暖洋洋的感覺。

我曾聽媽媽說,月亮上面住着一個十分漂亮的女子,叫嫦娥,她旁邊還有一隻玉兔。我羨慕的不得了,因爲我從小就想到月亮上玩。

月亮漸漸升高,變成了一個銀盤。這是一年中月亮最圓的時刻,代表着團圓,可是有人不能回家團圓,在工作崗位上辛勤地工作着。比如:守在邊防的戰士們無怨無悔地保衛着祖國的安全;工人師傅爲了不停產仍然在工作而月亮卻悄悄地給他們送上了一份溫暖。

月亮倒映在池水裏,像一個玉盤,一羣小魚好奇地向玉盤遊去,水面一陣晃動,玉盤碎了。

月亮慢慢象西邊走去,月色融融,灑在美麗的花園:它那銀亮的輕紗裹着我的想象飛向遠方月亮是一個很有開發價值的星球,科學家根據航天員從月球帶來的石頭分析,月球上的元素有幾十種之多。所以科學家想把月球變成我們的另一個家園。

回過神來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四川災區的同胞們,他們的中秋節過得好嗎

夜深了,我不得不依依不捨地和爸爸媽媽回房睡覺去了。

賞月作文 篇4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大地上籠罩了一層薄薄的月色。十五的圓月像一隻雪球,鑲嵌在墨藍墨藍的夜空上,顯得格外皎潔。

我慢慢爬到屋頂上,看着奔波了一天的人們邁着疲憊的步伐,心滿意足的踏着月色走向回家的路。皓月當空,月亮俯瞰着大地,行人仰望着月亮,月亮上有什麼,是高山、是溪水、是高樓、還是你我的影子?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誰第一個發現美麗的月亮,月亮投下的第一次月光照射的又是誰?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當我們思念家人時,月總是爲我們照亮回家的路。豁達的蘇軾在《水調歌頭》中寫到"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筆下寄託思念的對象。看到別人家庭團圓,自己怎能不有苦念。

團圓、離別、傷感、思念……月光明媚的照射下潛藏着多少的幸福與悲傷,多少人曾在月下歡聚一堂,又有多少人曾在月光下獨訴衷腸。今日,將月亮當爲精神寄託的人越來越少,在孤冷的夜晚下也再沒有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了,在我們孤單寂寞時,月亮曾是我們最忠實的夥伴。也很少會有作家將她寫入文章中,月亮孤獨了、寂寞了,這一次,卻沒有人陪她,人們的信仰流離在了塵世之中。

嫦娥、玉兔、吳剛、不死的桂花樹……這些從小聽到大,甚至是百年前的人從小聽到大的神話傳說,隨着科技進步日漸墜落了,"嫦娥x號","玉兔"代替了她們,不知現在還是否有人相信着,在月亮上的某一個角落,有美玉雕刻的宮殿裏,有翩翩起舞的嫦娥,搗藥的玉兔,捧着桂花酒的吳剛……

在每個晴朗的夜晚,照耀過無數古往今來的月亮都會出現在天上。沒人看它時,它是孤獨的月亮,有人看它時,它是微笑着的。越多的人看它,它就對越多的人微笑。

賞月作文 篇5

晚上,回家的媽媽說,今晚的月亮很美。我們一起去樓上賞月吧。大家一致同意。

我們乘電梯到了頂樓,看到銀盤樣的月亮掛在空中,頂樓的護樓太高,影響了視野。媽媽準備爬上最高處,水塔上去賞月。我心裏有點害怕,但是我還是堅強的爬了上去。媽媽交代我,以後爸媽不在的時候不準爬,以免出意外。

來到了最頂上,一幅美麗的景象就映入我的眼簾。月亮似乎離我們很近,整個城市似乎就在我們的眼底。往北看,一盞盞霓虹燈勾勒出美麗的城市,往東看,整齊的路燈照耀的公路上,汽車在飛馳。擡頭望月,月亮晶瑩剔透,月亮裏傳說中的桂花樹都隱約可見。

媽媽拿起手機開始拍月亮。我當起來了小攝影師,給爸爸媽媽拍起照片來。我還給他們設計了動作,比如讓他們的手做成一個心的形狀,拍照的時候,讓月亮呆在心裏面,把月亮和諧的出現在他們的照片中。照片受到了爸爸媽媽的表揚,說我拍得很棒。

涼風習習,月光如注。在這美麗的月夜,和爸爸媽媽一起賞月。我覺得非常的幸福。

賞月作文 篇6

中秋那天晚上,月亮是那樣的圓。人們總是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十六的圓。星星也是那樣的多,那無數的星星圍繞着圓月。有些星星喜歡獨處,但是當它們看見那圓圓的月亮時,也想往那邊靠攏,似乎所有的星星都是月亮的孩子,在這一天,它們從不同的方向趕來與月亮團圓。

許多人由於工作忙無法與家人團圓。當他們站在窗前凝望月亮時,可能會想起李白的“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思鄉、思親,對月亮總有說不完的話,那是因爲月亮裏同樣塞滿了對親人的思念,怪不得月亮是那樣的圓。月餅也象徵着團圓。每當人們吃月餅時,不僅只是在品嚐月餅那香甜的味道,更多的是對親人的思念。同時更享受到親人給的愛是那樣的溫暖。

小時侯,媽媽總給我講嫦娥的故事,我聽了許多遍,可還是聽不煩。只要是關於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覺得新奇,總嚮往着有一天我也能飛上天去,飛到月球上與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

長大再看,就不是那麼奇妙了。如果回到過去,就會教育那時的自己“去天上並不那麼容易,天上也根本沒什麼嫦娥,月球上沒有水,溫差很大,根本無法生活......”可忽然想起:兒時的自己也是挺可愛的。我還是給自己留住那想象的空間吧!

在這圓月之夜,我們送給每一個人愛的祝福。正是這愛讓月亮變得更圓、人變得更親。

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一直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戶戶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於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溫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溫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遊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許多遊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爲皇家祭月修造的。現在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

賞月作文 篇7

我是一個老地質,在退休之前的諸多歲月裏,常年奔波於野外。20年前退休之後,依然沒有清閒,受人之聘,顛簸於南北東西,繼續在野外工作着。由於夏秋之時屬於野外工作的“黃金時間”,故我一生中的多數中秋節是在野外漂泊中度過的。去年,我“金盆洗手”,徹底擺脫了工作的“羈絆”,奢想從今以後的餘生,年年的中秋節,都可以在家安安靜靜地來過了。但因爲我的三個女兒均在外地工作,要想真正在自己家過箇中秋節恐怕是很困難的。這不,因爲小女兒丈夫去國外學習,爲了照顧上小學的外孫女的生活,我又於8月初來到了北京。這樣一來,今年的中秋節只能在北京過了。

我多次來過北京,對北京的旅遊景點已經失去了新鮮感,因此這次來北京後,除了接送孩子上下學和購物,以及健身鍛鍊之外,我是很少外出的。適逢中秋節來到之際,小女兒和外孫女不讓我“蝸”在家中,非拉我去紫竹院公園去玩,放鬆放鬆。於是,我們祖孫仨結伴去了紫竹院公園。在公園裏,我們漫步於茂林修竹的曲徑上,一邊欣賞着綠意盎然的美麗景色,一邊說說笑笑,快樂小天使外孫女高興異常,一路上充滿了歡聲笑語。我們盪舟於碧水漣漪的湖面上,小小年紀的外孫女充當“舵手”,靈活地掌握着遊船的前進方向;別看她只是一個剛滿8歲的女孩子,但手勁和腿部力量卻不小,她成了踩踏劃板的主力,不斷爲遊船提供着動力。節日遊園,溫馨親情洋溢盪漾……

時間在悄然中流逝,逛着逛着,不覺間時針已經指向了下午四點多鐘,故準備移步回家。走在湖岸的石徑上,忽然發現,不少人陸續向湖周的空地上聚集,也有人在設定的一些座椅上坐了下來。小女兒忽然頓悟,原來人們在選擇有利位置,準備晚上賞月呢!小女兒靈機一動,覺得既然已經來到一個比較理想的賞月之地,何不留下來,晚上一起賞月呢!小女兒的想法立即得到外孫女的`呼應,她“說服”我、“動員”我,我只得順從。於是,我們在湖邊選了一個比較理想的大連椅坐了下來。繼而,小女兒買來一些食物,簡單地填了填肚子,只等着月亮出來了。

天色慢慢地暗了下來,公園裏的人更加熙熙攘攘,小徑上人流如織、摩肩接踵,比較大一點的場地上廣場舞在歡快地舞動,小一點的場地上有人在演奏着樂器,還有人在唱歌唱戲……湖邊上的固定座椅和岸邊石頭上早已坐滿了人,有些人將自帶的小凳小桌支在了湖邊,還有人坐在鋪在地上的塑料布上,甚至有人乾脆席地而坐……大家都在等待着月亮的出現。

太陽慢慢地西斜,風吹湖水,靜美的湖面上泛起層層漣漪,霞光映照其上,金銀疊彩,閃閃耀眼。陽光照射在遠處高樓的幕牆上,金光閃爍,陽光在高高的樹梢上塗沫了一層金黃,格外的賞心悅目。太陽下山了,其餘暉把天上的朵朵雲彩塗染的五彩繽紛,時而濃豔時而淡雅,使人目不暇接……賞月的人們被這美妙的景色所吸引所陶醉,外孫女爲這不斷變化的景色而高叫大喊。正在這時,約在六點二十五分的時候,遠在深圳的二女兒給我們打來問好電話……

在與二女兒通話的時候,不經意間,發現月亮已經悄悄地在東邊的垂柳樹梢上露出了臉。外孫女驚呼起來“哇!爺爺快看,月亮出來了!”我們的雙眼立即被高掛於天際的圓月吸引了過去。

常年封閉於繁華都市鋼筋水泥森林裏的人們,難以在開闊的空間遙望遼闊的天際,舒緩心思,藉着中秋節假期,很多人扶老攜幼來到這裏,心情相當不錯。圍坐在湖周賞月的人們,望着冉冉升起的一輪圓月,驚歎聲不時地響起,有的人還敲起了小鑼和手鼓。也有不少年輕人圍在一起,席地而坐,大吃大喝,肆意狂歡。

月亮越升越高,皎潔無暇,銀光灑在人們的身上,灑在樹上,灑在廣闊的湖面上,斑駁陸離,讓人陶醉。人們帶着照相機、攝像機、手機,爭先恐後、不停地將一個一個的美好瞬間留存起來。

隨着夜色的逐漸增濃和月亮的不斷升高,景色愈加美妙,但考慮到次日孩子還要上學,只能帶着不捨,帶着遺憾,意猶未盡地返回家中。

北京紫竹院的中秋賞月雖然不能與鄉間曠野、海疆草原上的賞月同日而語,但對於居住在繁華北京的人們來說,畢竟還是不錯的。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家人團聚的天倫之樂,身邊有親人環繞,方知擁有親情的可貴。融入自然,凝望那一輪神聖皎潔的圓月,幸福無限……

賞月作文 篇8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傍晚,我和爸爸媽媽提着早已準備好的月餅興高采烈地去了奶奶家,奶奶面帶慈祥的笑容接我們。

奶奶是會講故事的,所以我和姐姐老纏着奶奶講故事,奶奶說:“講就講吧!”從前,有一個名叫后羿的人,他的妻子是嫦娥。有一次,玉皇大帝賜給后羿一顆珠寶,一個壞人要搶后羿的珠寶,嫦娥爲了不讓壞人得逞,便吞下了珠寶。過了一會兒,嫦娥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輕飄飄的,然後就不知不覺地飛上了天空,據說,嫦娥和玉兔一直在月亮上生活着!

團圓飯吃完了,我們一家人在家裏看電視。我突然想起中國過中秋的習俗,我給大家提議:“中秋節的晚上不是要賞月嗎?”大家這才恍然大悟!一起去觀賞月亮。

當我們走出家門,咦!怎麼不見月亮呢?這時,爸爸說:“那是被高大的樓房擋住了,咱們換個角度去尋月吧!”果然在樓房的另一側看到了月亮,這時的月亮圓白高懸,像一面明鏡似的掛在天邊。

我和姐姐認真地觀察着月亮,這時我彷彿看見圓圓的月亮中的景物。橡樹、像山、像風沙,不!是一棵大樹,樹下有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子懷中抱着一隻玉兔。我想,這可能是傳說中的嫦娥和玉兔吧!

月亮像一個害羞的姑娘,一會兒躲進雲間,一會兒又撩開面紗,露出嬌容,整個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夢幻般的銀灰色。

啊!今夜月亮是那麼寧靜、那麼的明亮、那麼的美麗,使你照亮了每個人的心靈,月亮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