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品】中秋節賞月的作文700字3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節賞月的作文700字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中秋節賞月的作文700字3篇

中秋節賞月的作文700字 篇1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個時候人們都要吃月餅,賞月,和家人團圓。“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節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也是最富有詩意畫情的。我遐想着中秋節關於月亮的美妙故事,帶着這些憧憬,中秋節這天晚上,我催促着爸爸媽媽到天台上賞月。

我和媽媽帶上了月餅、飲料和水果,爸爸帶上了紅酒,我們在仙境般的銀色月光下席地而坐,月光灑在我們的臉上、水果上、酒杯上……,那輪明月在深藍色天空的襯托下,伴着涼爽的秋風,顯得極潔白,極溫柔,極細膩,極清新。

夜愈深,天空反倒愈加明亮。月亮周圍的七彩光暈變幻成了一個大玉盤,把月光盛在其中,看起來好似一個大大的月餅,讓人垂涎三尺。月影悠悠,在那一泓碧水裏盪漾,皎潔的月光,圓潤的線條,使大地彷彿成了一幅鑲嵌在銀色鏡框裏的水墨畫;遠處的山坡隱匿在霧一樣的月輝之中,撲朔迷離,朦朦朧朧,顯得那樣的神祕莫測。

我靜靜地站在月光下,擡頭仰望:月光如水,像瀑布一瀉千里。所到之處,屋頂、小路,彷彿變成了小池,閃動着銀色的漣漪:月光如影,悄然映照在大樹上,又頑皮地透過那繁茂的枝葉,一絲絲淌下來,在地上留下斑斑點點的銀色,宛如天上的繁星;月光如紗,皎潔的明月在空中一會兒慵懶而自由地漫步,一會兒又偷偷地鑽進雲朵裏,只透出朦朦朧朧的光亮,隱隱地照在草地上,好似給花草們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聽!樹葉“沙沙沙”,讚許地鼓起了掌,它一定是喜歡這月色;青蛙“呱呱呱”地唱起了歡快的歌,它一定是讚美這月色;多嘴的蟈蟈也忍不住讚歎起來:“美呀美呀!”,各種各樣的聲音混在一起,爲月亮唱起了讚美的歌。天上的星星聽見了,一個個像頑皮的孩子眨着眼睛,用好奇的目光瞅着大地。月亮高高地掛在天空上,柔和的光灑向大地,並照在我的臉上,就像給我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面紗……。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望着又圓又大的明月,心想:是不是每個人此時都沉浸在團圓的幸福氣氛中呢?那些留守兒童是不是已投入了爸爸和媽媽的懷抱?那些外出打工的人們現在是否和家人團聚?那些軍人們現在是不是在和自己的親人們共進晚餐? 我遐想着,彷彿那些美好的場面已浮現於我的眼簾……

中秋節賞月的作文700字 篇2

在傳統節日中,我就喜歡中秋節。因爲中秋節賞月很有詩意,如果有興趣,還可以作首醬油詩哩!

晚上吃完晚飯,我就拉着媽媽去樓下賞月去了。月亮已經出來了,它很圓、很亮。“我們來個比賽好嗎?”我準備挑戰老媽了。媽媽答道:“噢?比賽?你說說怎麼比?我奉陪到底!”“我們比誰說出有關月亮的古詩詞最多,怎麼樣?比嗎?”我出了規則。“怎麼能不比!我先來!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老媽說出了第一句古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我不甘示弱。“明用鬆間照,清泉石上流。”“舉杯邀明月,天涯共此時。”“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嗯……還有什麼麼?嗯……”我有點想不起來了。媽媽笑起來了,說,“哈哈,想不起來了吧!還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哈哈哈……”“誰說我想不想來了?”我還在苦想。“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我終於想起來了。我還在想:“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又被我想出來一個。這下,老媽急了,低下頭去想,突然,她一擡頭:“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天哪,這是本遊記的臺詞啊!這都能想出來,厲害!我又想到了:“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嗯,月下……月下門。”“還有……還有讓我想想。噢!還有沙上並禽池上什麼呢?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我急了,這越到最後越難,還有什麼詩啊!我苦想了許久,想到蘇軾的《春夜》也是說月亮的,好像是春宵什麼的,眼看老媽又快要想到了,不管了,我說道:“春宵一刻值萬金,花有香氣月有明。”“哈哈,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明’纔對啦!”該死!竟然白白送給老媽一分,想不出來了,怎麼辦,來自創的?不行,說出來不被老媽笑死纔怪呢!老媽又說了一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楊柳池塘淡淡風。”還有……哎!我閒看《語文知識集錦》的時候,晏幾道的《臨江仙》裏也有,因爲作家名字好玩,就記住了,我對媽媽說:“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你怎麼知道晏幾道的《臨江仙》?”“我怎麼會不知道呢?”“對,還有‘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州。”“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這次比賽,我以微弱的獲勝!

中秋節賞月的作文700字 篇3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爲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衆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雖然祭月的習俗開始年代無法確定,就現有的文字資料來看,漢代枚乘的《七發》中說,“客曰: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並往觀潮於廣陵之曲江”,這或許是今天中秋後觀錢塘潮風俗的由來。大約到了魏晉之時,開始有了中秋賞月之舉,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歐陽詹在《長安玩月詩》序中說:“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則寒暑勻,取之月數,則蟾魄圓。”待到宋時,才正式定爲中秋節:“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月餅被列爲節日佳品,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佳句。南宋中秋節活動,則更爲豐富多彩: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舉,或攜湖海,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並在江上施放萬盞“小點紅”(小羊皮燈),燦如繁星,十分可觀。明清以來,“賞中秋”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還形成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等特殊習俗。至今,每逢中秋佳節,民間仍盛行賞月、吃月餅和團圓飯以及舞龍、點塔燈等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