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小學生關於中秋的作文

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日子,每個中秋佳節,大家都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下面請看語文迷網爲大家提供的中秋節的作文範文,歡迎參考。

小學生關於中秋的作文

關於中秋的作文1:

秋高氣爽,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假節,我感想挺多的,中秋佳節是表達了人們的一種良好的祝願。

首先,我就會感想起從古詩中學到的‘每逢佳節備思親’,這就表明了中秋佳節是一個一家團圓的節日,每家每戶都會坐在一張大圓桌上吃團圓飯,到了晚上還回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亮。

我們中國人一向重視團圓,就是憑藉中秋佳節的力量,因爲一直以來由於工作或其他種種原因和自己的親人異地分居,透過中秋節互相思念,有了中秋這個節日,大家纔不會感到寂寞和孤單。

接着,我來感想一下吃月餅的意義,吃月餅是古代勞動人民流傳下來傳統的習慣。中秋吃月餅最早可以上週代,源自我們中華民族拜月的一種儀式,可以說是自然拜物教的一種表現。

最後,我來感想一下中秋賞月的意義,賞月是因爲月亮總是纏着離愁別緒,總是寄託着望月人的思念。雖然,今年的中秋佳節浙江大部分地地區受到了颱風‘森拉克’的影響,只能看見一輪朦朧的月亮,可是,我一點也沒有不開心,因爲月亮在我的心裏永遠都是那麼美麗,那麼皎潔。

關於中秋的作文2:

中秋那天晚上,月亮是那樣的圓。人們總是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十六的圓。星星也是那樣的多,那無數的星星圍繞着圓月。有些星星喜歡獨處,但是當它們看見那圓圓的月亮時,也想往那邊靠攏,似乎所有的星星都是月亮的孩子,在這一天,它們從不同的方向趕來與月亮團圓。

許多人由於工作忙無法與家人團圓。當他們站在窗前凝望月亮時,可能會想起李白的“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思鄉、思親,對月亮總有說不完的話,那是因爲月亮裏同樣塞滿了對親人的思念,怪不得月亮是那樣的圓。月餅也象徵着團圓。每當人們吃月餅時,不僅只是在品嚐月餅那香甜的`味道,更多的是對親人的思念。同時更享受到親人給的愛是那樣的溫暖。

小時侯,媽媽總給我講嫦娥的故事,我聽了許多遍,可還是聽不煩。只要是關於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覺得新奇,總嚮往着有一天我也能飛上天去,飛到月球上與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

長大再看,就不是那麼奇妙了。如果回到過去,就會教育那時的自己“去天上並不那麼容易,天上也根本沒什麼嫦娥,月球上沒有水,溫差很大,根本無法生活……”可忽然想起:兒時的自己也是挺可愛的。我還是給自己留住那想象的空間吧!

在這圓月之夜,我們送給每一個人愛的祝福。正是這愛讓月亮變得更圓、人變得更親。

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一直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戶戶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於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溫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溫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遊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許多遊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爲皇家祭月修造的。現在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

關於中秋的作文3:

從古到今,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每逢中秋,我們家總要叫上親朋好友一起享受團聚的歡樂。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到中秋佳節,那些背井離鄉的人們總會在佳節分外思念遠方的親人……

港澳同胞,海外僑胞,都很難享受到中秋團圓的快樂,但他們還是以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打一個問候的電話,發一條祝福的短信,用電腦進行一次跨越千山萬水的視頻……在網上與親人共度中秋佳節,訴說久別之念,共敘骨肉親情。

今年中國經歷了悲喜兩重天,我們的祖國第一次舉辦了奧運會,也同時經歷了汶川特大地震。對於汶川人們來說,他們有些失去了親人,家鄉也毀於一旦,但是他們卻越挫越勇,用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去開創新生活。我在報紙上看見他們自己製作着月餅,載歌載舞,同時也放飛了祈願燈。中秋之夜,天空被放飛的祈願燈照得格外明亮,彷彿預示着汶川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今年,是大陸赴臺灣旅遊的第一年,市民踊躍報名,在電視中我看見許多人並不是單純地去臺灣旅遊,而是去和失散多年的親人團聚,看他們相聚的這一幕,我深深地感覺到血濃於水的血脈之情。

中秋,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節日,更是一個家人團圓的好日子。

標籤:小學生 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