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喜迎元宵作文550字

熱鬧的春節已經過去了,當人們還沉浸在春節熱鬧的氣氛時,元宵節已經悄悄地來臨了。 古人爲什麼要慶祝元宵節呢?古人稱夜爲“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節日,下面給大家分享了喜迎元宵作文,一起來看看吧!

喜迎元宵作文550字

喜迎元宵作文1

伴隨着禮花的綻放,響起了如潮的鞭炮聲,雷鳴般響亮,此起彼伏,增加了幾分熱鬧與喜慶,也勾起了我的喜悅之情。滿心歡喜的我將雙手在嘴邊比了個喇叭,毫無忌憚地吶喊着,歡呼着,聲音因爲過度激動而微微顫抖着。不知什麼時候,父母也跟我一起,對着漫天五光十色的禮花,和着遍地噼啪作響的鞭炮興奮地吶喊,喊着那個屬於每個人的美好元宵。

桌上,已擺上了幾碗熱氣騰騰的湯圓。猛吸一口熱氣,濃濃的幸福直往心裏鑽。用筷子夾起一個湯圓,沉甸甸的,很有分量,相信它一定包下了無窮的愛與溫暖。我將它放入口中,輕輕咀嚼。芝麻的香氣撲鼻而來,濃郁而香甜。我甚至嚐出了幸福的滋味,一種強烈的溫暖隨着嚥下的湯圓,從舌頭盪漾至整個身心……這無疑是一場“饕餮盛宴”。我品嚐到的是元宵的味道,團圓的味道。

漫步在街頭,禮花依然在夜空中綻放。雖然略有寒意,但車水馬龍的大街上每個行人都揚着嘴角——心是暖的,人自然暖了。一路上路過的人家的門前都掛了大紅燈籠,貼了對聯,爲這元宵佳節添了喜慶。

靠近目的地——心湖公園,遠遠地望見夜空中升起了一片紅燈,映得夜空一片火紅。那是人們點起了孔明燈,放飛了自己對新年的無限憧憬與希望。

步入心湖公園,那裏一片節日氣氛:到處張燈結綵,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來到少兒手繪創意燈籠展覽區。那裏人氣最旺,一排排創意燈籠引人注目,各式各樣大膽的創意設計極其有趣。我發現了我製作的太陽狀燈籠,雖然它並不最吸引眼球,但同樣透着喜慶。

今日,我畢生難忘。

喜迎元宵作文2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說的是七夕節。“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說的是春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說的是清明節。這麼多節日中,我卻最喜歡元宵節!它沒有六一兒童節那樣有趣,沒有春節那樣熱鬧,也沒有聖誕節那樣好玩,更沒有國慶節那樣惹人喜愛。但是,它象徵着團團圓圓、和諧、平安。不過,最吸引人的,還是新穎的活動和可口的美食。

那晚,我們看着電視,吃着可口的飯菜、湯圓,沉浸在節日中快樂的氣氛裏。電視上的節目一個接一個,看得我目不暇接。兩三歲可愛的小孩表演的節目有聲有色,我們看了都忍不住發出童真的笑聲。老年人的舞蹈也很精彩,她們衣服的顏色豐富多彩。跳起舞來,搖起裙裾,穿上彩虹似的衣服,猶如一羣仙子在跳舞,美不勝收。異想天開的撲克牌魔術,讓人驚歎不已。這些如同琳琅滿目的節目,我們早已大飽眼福。香噴噴的湯圓一碗接一碗出鍋了。對於我這種“小吃貨”來說,當然是一件喜事。再加上有那麼多精彩的節目,可說得上是“雙喜臨門”啦!小湯圓在我的嘴裏滾來滾去,不久便溢出了香甜可口的芝麻汁。芝麻汁彷彿遊過了我的心頭,暖暖的、甜甜的。直到吞下去,口中還留有一絲清香,令人回味無窮……剛大飽眼福,精神飽了,肚子還沒飽。現在吃了幾碗代表着幸福、平安、團圓的湯圓,我們空空如也的肚子快變成一個圓圓的小皮球了。

在這美好的佳節中,不僅要有可口的美食,當然也要有好玩的娛樂性活動。

“噼啪噼啪……”“啪——啪——”在這五顏六色、閃閃發光的煙花下,四處都洋溢着人們歡樂的笑聲,到處都是喜氣洋洋的。許多娛樂場所,每個店子都掛上了紅豔豔的`花燈,整個城市都變成了花燈的海洋。廣場上,那些猜燈謎、吃湯圓、掛花燈等娛樂活動隨處可見,人山人海,可見廣場有多麼熱鬧。我冥思苦想,也只猜出了三個謎底。燈謎雖然難,但是有趣,讓我興致大發。放花燈也十分好玩,我小心翼翼地裝飾我的“地盤”,不久,一排漂亮的花燈展現在人們面前……這些不僅只是元宵節的娛樂活動,其中也蘊藏着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民族傳承,更有人們對元宵節的愛慕與信仰,這也是我爲什麼喜愛它的原因之一。

雖然元宵節一年只有一次,但是時間衝不淡我對它的喜愛之情。我想對全世界說:“元宵節,我愛你!”

喜迎元宵作文3

浩瀚的大海,美麗的濱海風光,淳樸而獨特的民族風情,石屋、石牆、石路,古樸的石建築,吸引了衆多文人墨客。這裏的元宵節更是別具一格。

每當元宵節來到,曙光大道上都繫上了綵帶,掛滿了燈籠。當夜幕降臨,紅燈籠亮起來了,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盛會。人們都早已聚集在馬路邊等待着。不知哪個人喊道:“來了!來了!”人羣頓時騷動起來,“在哪?在哪?”

過了一會兒,遠處果然響起了鑼鼓聲:“咚咚鏘!”人們翹首以盼的擡閣終於來了。那聲勢浩大、燈火通明的隊伍向我們走來。一座座擡閣,四四方方的,由四個人扛在肩上,像是一座流動的小屋,閣上是龍式的轎頂。上面掛着兩盞紅燈籠,兩盞之間掛出了許多吊墜,在密密麻麻的吊墜下是一副對聯,令我想到了古時候的宮牀。轎內更是宛若仙境!頂部裝上了十二盞白燈泡,照得裏面和白天一般。後邊則是一張美輪美奐的畫,兩邊裝飾着一串一串珍珠,擡動時發出叮叮噹噹的聲兒。最吸引眼球的是坐在轎中的小孩們:他們穿着各具特色的古裝,有的人穿着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服裝;有的人穿這西門豹的服裝;年齡小的,五六人坐一轎,扮演着五娃送福、六娃獻歡。人們紛紛掏出相機,記錄這美好的一刻;還有的遊客們嘖嘖稱讚着:“喲!這娃挺俊呀!”“嘿,看這小姑娘長得多漂亮!”這一槓槓漂亮的擡閣乘載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月亮升上了半空,擡閣的隊伍漸漸向前移去。突然,喜慶的鑼鼓聲越來越近,我轉身一看,原來是大奏鼓呀!只見一羣男子排成兩三列整齊的隊伍,有的奏着大鼓,有的拍着銅鈸,有的敲着木魚,有的吹着嗩吶、扭着秧歌,向我們走來。他們穿着花俏:頭戴橄欖形的黑藍色羊角帽,耳掛“黃金”大耳環,上穿橘黃色斜襟短襖,下穿深藍色大口褲,衣褲邊角和前襟鑲嵌着橘紅色的魚紋,被海風吹得絳紅的臉塗得雪白,而顴頰上卻極富想象地畫了一個紅圈,粗大的腳板穿着繡花鞋,走起路來扭扭捏捏的活像戲曲中的媒婆。隨着大奏鼓節奏,時而碎步輕移、柔美婉約、如醉如癡;時而騰挪跳躍、粗獷激越、歡快有力;時而是生命的細語;時而是靈魂的吶喊,強烈地展示着漁民內在情感的衝動及征服大海的自信。觀衆們笑得合不攏嘴。

月亮漸漸偏西,遊行隊伍已慢慢遠去,人們望着遠去的隊伍,心中裝滿了對明天的憧憬和希望。

標籤:元宵 喜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