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元宵來臨作文3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元宵來臨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宵來臨作文3篇

元宵來臨作文1

扛臺閣是家鄉這邊的元宵節習俗,不同於看花燈猜燈謎,卻別具風采。

每個村子策劃派出人來扛一臺閣,一個村子的隊伍一般比較長的,前面有放鞭炮的,扛着篝火的,舉着村子的發光的牌子的,幾個人擡着大的漁船模型的,然後是一羣人彩妝身着戲服搞怪表演的,也有舞龍舞獅的……真正的臺閣就是類似一個轎子,正面沒門沒遮掩,可直接觀至內置,頂部及其邊沿設有日光燈,後面鏤空的木板或玻璃或封閉式,裏面坐着童男童女,精心打扮成典故或神話的主角,或坐或立,甚至擺造型,由村子裏人擡着,供人欣賞。閣子裏帶了一些零嘴,孩童的父母或親眷跟在一邊隨臺閣走着,鞭炮煙花不斷,穿過大街小巷,人家笑看熱鬧,遊客慕名而至,喧喧嚷嚷延續至凌晨,而後全班人員一起赴定好的酒席,酒足飯飽既而散去。

論起扛臺閣的主演,莫非童男童女了,夜晚光鮮亮麗的他們,萬衆矚目的焦點,一個個小人兒,都是村子裏精挑細選的,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加上化妝師精彩絕倫的技術,換上古色古香的衣衫,錦上添花就更貌美了,即使沒有轟轟烈烈的演出,他們的形象也夠生動了。人羣裏議論紛紛,多的是這個娃娃長得真俊吶,或者那個姑娘扮的真像……也有不少小孩子湊熱鬧的.,遙遙指着某個臺閣問這是什麼故事,父母就開始滔滔不絕的講開了,村子裏策劃的角色大都是街頭巷尾人盡皆知的故事,村子裏的人都頗有一番看法。就像鹿鼎記啊,七仙女啊,老少皆宜都看得津津有味。

幾乎每年都隨父母去看,雖然形式大概不變,但每每提起還是忍不住去感受那個節日的氣氛,雖然故事梗概已定,但年年或多或少都有新花樣推陳致新吸引觀衆,本村居民趕來爲自己村加油,外地遊客遙遙而至一飽眼福……一年年過去了,連臺閣都不是用扛的了,下面裝了輪子,前面還有發動機電線連接,無需人力了,但村裏還是派出一羣人圍着閣子一起走,一路走走停停談笑風生……年味兒漸漸淡了,大家夥兒還是默契的守着這個習俗,年年必辦,自家熱鬧,熱鬧他人。

每逢佳節前夕,各個村民總會廣泛宣傳,打打電話或者見面招呼親朋好友過來參觀參觀熱鬧熱鬧。同時也充分的忙碌着要是隊伍路過家門,也要擺宴置辦魚肉及用具到時擺置以鑑誠心。

空氣污染在加重,技術發展在進步,喜慶人氣在減弱,節日氣氛在退散,只希望這種元宵節習俗能保持下去,可以因爲環境污染而少玩鞭炮,但是不想懶散而庸碌過日子,時光消逝只一瞬,不知不覺寒假過完,這樣一年又一年,只怕行雲流水物是人非,懂得珍惜生活,懂得歡樂過節。順着節日習俗,這不是舊社會的迷信,這只是我們慶祝節日的方式,以此獨特的方式紀念我們一年一次的節日,願喜慶永恆人性本善!

元宵來臨作文2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萬家燈火時。——題記

期盼着,期盼着,又是一年萬家燈火時。

萬家燈火,華燈初上,車水馬龍,人語喧鬧,又鬧元宵。紅燭高照,燈花笑靨,雲錦皓月,冬花迎春,好個元宵。夜色深邃,青鳥歸程,驀然回首,燈火闌珊,寂寥元宵。

又是一年光景又一歲人,又是一年燈火又一朝節。

劃破冷冬的陰霾,遮掩那個光亮的燈火恰似初夏青澀的陽光。溫暖了這春寒料峭。這樣的時間裏,是在分不清季節的容顏。只知這燈火,只識這花燈,只辯這人語。

暗夜漸漸織上天空,漸漸織上對面的屋頂。繁華的街道,熙攘的人羣,美麗的花燈,十五的月色,竟給人一種昌盛世界的錯覺。煙火人間,飲食男女,春耕秋收,冬雪夏雨,不用證明,自己也可以想到,昌盛只是轉瞬。昏暗的庭院點起花燈,敗落的木房,印在火光裏也顯得古色古香,逛廟會,鬧花燈,古老且樸素的習俗刻在陳舊的記憶裏,今夜,依舊是這樣繁華的良辰美景,溶溶月光懷抱大地,火花從將盡的燭油中迸發,華登上嘻嘻夠了的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鬢若刀裁的古典佳人,盡興爭鬧的稚童天真無邪,燈謎點亮了玩鬧人兒的歡愉,然而一種冰冷透骨的寒流卻向我襲來,阻擋了一切來自元宵的歡鬧。

用筆觸的溫度慰藉自己的靈魂,遠離繁華的街道,悄悄遊走盛滿心緒的世界。總覺得青春滿目瘡痍,一種來自青春年華的消極,在擁抱的人羣中悄然的蔓延。,也許是長大的歲月裏,時間讓深的東西越來越深,讓淺的東西越來越淺,我失神,沉浸於自身的.沼澤。這樣突兀的昌榮繁盛,只在某個時日,畢竟瑰麗,畢竟淺薄,青春難以容忍此刻的虛無。竟不知如何享受此刻節日的歡愉。

燈火闌珊,一燈如豆,羣山沉寂,夜色如夢。小村裏有此起彼伏的犬吠,月亮很圓,在曠野中灑落光澤。周圍延綿起伏的山谷輪廓,在幽藍夜空的廣袤畫布裏,顯示出醒目的黑影。望自家燈火,覺得溫暖,年輕的自己,年輕的面孔,年輕的目光。在最後一盞花燈處,我彷彿了看到自己孤僻的臉,那是有陰影一樣惆悵的目光所不能穿透的霧霾。

青春孤勇卻也怯弱,青春欣榮卻也荒蕪。

萬家燈火在少年眼中燃燒。繁華是繁華,懂人是動人,昌盛是昌盛。縱節日來臨也感到措手不及的孤獨。

喜歡清涼的荒蕪更勝這千年的歡慶,也許是因爲在萬籟俱寂處,萬物寡言,少年聽到心的聲音。

萬家燈火時,當繁華開幕,盡情享受又何妨?

萬家燈火時,省時獨享清歡又何妨?

元宵來臨作文3

今天是元宵節。很多人都說元宵節比春節更熱鬧,更溫暖。因爲春節之時,每家每戶都要去拜年,街上就顯得很冷清。而元宵卻恰恰相反,在那天,有很多活動舉行,街上異常熱鬧。

早上起牀,就清晰地看見奶奶在廚房裏忙這忙那的。仔細一看,才知道奶奶正在做湯圓。我就好奇了,臉上佈滿疑惑地問奶奶:“爲什麼要做湯圓啊?平時都沒什麼做的。”奶奶一臉平靜地說:“你忘了,昨天你纔要說元宵節要好好吃上一大碗熱呼呼的湯圓呢?那麼快就忘了。我的乖孫女真沒記性呀!”我的問號又變胖了:有嗎?不管了。反正只要有湯圓吃就好了。我最喜愛吃湯圓了,耶!然後,我的腦子裏又浮起一個問號。問奶奶:“那直接去商場買湯圓就行了。幹嘛要自己做呀?又浪費人力與時間。”奶奶又意味深長地對我解釋道:“自己做的湯圓吃上去肯定會比商場那些美味多了。你也趕快來做呀。不會奶奶教你。”我頓時產生了興趣。

奶奶叫我先把麪粉灑在大盆子裏,我就照做了,奶奶誇我做得好。我的興趣越來越大了。然後加一點水在麪粉裏,奶奶對我說:“水一定要適當,非多非少。”接着,奶奶叫我要搓一會兒,搓完後按下去,每搓幾下就加一點點水。就這樣,反覆做,當把它搓成一大團粉時,要有點軟性,就可以包了。我垂頭喪氣地說:“哎。咋那麼麻煩呀?”因爲我的沒精神,所以這步做的不是很好。不過也挺好的',畢竟新手上路,還需要多多指教呢。接着,奶奶說可以包餡了。我就猶豫了:包什麼餡好呢?紅糖、花生、桂花還是芝麻好呢?最後決定還是包芝麻餡。我從那一大堆的麪粉裏捏出一小塊,結果包不住那餡。奶奶看見了,示範了一次給我看。我立刻就會了。我也捏出一塊,搓成一個圓溜溜的小球,然後看着奶奶用手指把中間給掏空了,我也照做,把中間掏空了,接着就看見奶奶用勺子套了一小部分的芝麻,就放下去,用手輕輕把皮給捏在一塊,最後搓成圓形就行了。我還是照做了,結果做了兩次才做好。第一次是因爲餡太飽滿了,把皮都撞開了。時針悄悄指向了十一點,該煮飯了,恰好湯圓也做完了,時間剛剛好。

晚上,我們的湯圓都煮熟了。我悄悄掏了一小碗,嚐了嚐,味道剛剛好,非淡非甜,而且餡很飽滿,好像只要用手指輕輕觸碰湯圓皮,它就會露出來似的。一不小心,被那熱呼呼的餡給燙着了。吃完後,嘴裏還蘊含着那芝麻香,時不時繞過喉嚨,時不時跑到鼻子前,真是讓人吃過都流連忘返啊!

奶奶說的真沒錯!自己的勞動成果纔是最美味的,讓人充滿幸福美好。

這次做湯圓真是獲益匪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