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2017我們一起快樂過聖誕優秀作文

導語:我們過聖誕,不是崇拜西方文化,只是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理由,一個表達愛的契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聖誕節的作文,供查閱與借鑑。

今年的聖誕節尾隨着冬至而來。蘇州人的冬至是大如年的,一定要全家團聚,祭天祭祖;可所謂“百里不同俗”,在我們南方這個不怎麼重視冬至的地方,聖誕的味道愈加明顯地濃於這一傳統節日。看看各個商家掛出的.巨幅廣告,聽聽滿街飄蕩着的節日頌歌,你不得不承認,在今年冬天的這場pk中,聖誕老人又一次輕鬆取勝。

不僅是聖誕,同樣舶來的情人節、愚人節、萬聖節等也在黃土地上大行其道。於是,不少人以一副憂國憂民的姿態絕望地稱:中國傳統文化必將絕種於我們這崇洋媚外的新一代;明明是中國人,又不信基督,一羣尚無思想的青年人屁顛屁顛地跟着那個大鬍子的外國肥佬跑,簡直是長外國人的志氣,滅中國人的威風。

這樣的擔憂,某種程度上確乎不是杞人憂天。在經濟對外開放的同時,傳統文化也勢必遭遇外來文化的猛烈衝擊。可是我認爲,沒有必要把形勢想得如此糟糕,至少在過什麼節的問題上,不必如此嚴肅地試圖將洋節拒之門外。更多的年輕人,只是將其視爲一個製造快樂、釋放壓力或者感受浪漫的機會和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而不是盲目地崇拜什麼外來文化,摒棄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遭青年人冷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略顯古板與沉悶。比如端午節等是爲了緬懷某段歷史、某個偉人,比如春節是爲了沿襲某項傳統。千百年來千篇一律、缺少新意的慶祝方式,的確不能讓大膽創新的年輕人興奮起來。相比之下,洋節就自由了很多,也更注重個人的參與。快樂、驚喜與童趣是其主旋律,而這些,恰恰是揹負着巨大壓力的現代人所渴望的。它們僅僅是提供了一個釋放天性的機會而已,大可不必心懷警惕地視之爲一種文化入侵。

洋節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告訴他人你的愛。情人節、父親節、母親節、感恩節等等,都給了人們表達愛的機會,而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所羞於啓齒的。但這種精神交流,卻又是每個個體以及整個社會所需要的。愛與被愛,能讓我們真切地感到他人的存在,自己的存在。我不知道這樣一種對“愛”的宣傳與播撒,爲何不能被中國人所追捧。

我們過聖誕,不是崇拜西方文化,只是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理由,一個表達愛的契機。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將拋棄中國幾千年的人文積澱。前些日子“紅樓”熱、“三國”熱等的出現,正說明了這一點。中國傳統文化也能讓年青一代瘋狂,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不像對待聖誕節一樣爲周圍人所知。在國人爲自己的文化危機而擔憂的同時,美國人也正在世界的另一頭嚼着中國菜,學着中國話,研究着《論語》和孔夫子……可見,文化的多元化是一種必然的趨勢。聖誕節,讓我們一同歡呼。

標籤:聖誕 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