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七夕節作文(精選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夕節作文(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夕節作文(精選6篇)

七夕節作文1

七夕是一個很浪漫的節日。

小時候聽大人們說:“牛郎織女都要在鵲橋相會。據說在葡萄架下可以看到這一幕。但是,如果看見,眼睛會瞎的。”

那時候我們總想看到,卻又怕小小年紀就瞎了眼。後來才知道,大人們怕自己聽來的故事不夠傳奇逼真,故意嚇唬我們小孩子的。但在那時,對於這些“奶奶的奶奶講來的故事”是信以爲真的。

城裏的人過七夕常送花兒,村裏的人有點兒稀罕事兒就唱大戲,七夕也不例外。只是算唱的曲目大多與愛情的有關罷了。

小時候常聽人提起《紅樓夢》,說什麼看了《紅樓夢》,好得相思病。好像“相思”之類的字眼於我們女兒家是極不益的,好像只有表現出羞澀之意才配得上女兒身。我那時大概以爲自己是個凜然正義的女中豪傑,與這種小女人情態很不沾邊兒,便時常端出一幅正兒八經的樣子。最好的明證便是:一看《紅樓夢》的電視劇,便倒頭大睡,再沒有一種摧眠術比這更見效的了。

直到後來,我讀了王實甫《酉廂記》。“待月西廂下,人約黃昏後。”讀了明清湯顯祖寫的《牡丹亭》,我的青春一下子覺醒了,女性意識空前高漲,以毛於後來對《紅樓夢》百看不厭。

再就是七夕前後,大晚上搬了板登到附近村子去看戲。上好的大弦子戲,《天仙配》,講到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那時候沒有農活兒的時候,村兒里人天一黑,喝了湯就早早睡下,爸媽白天累了,自然沒有時間帶我去。我便央求大娘去看戲的時候帶上我。大晚上的,跟着人羣去看戲了。有騎自行車的,有徒步的,有騎三輪兒的,月亮涼涼的,聽大人們講着鬼神故事便出發了。

到了呢我只顧得睜着眼睛去看那兒的“弦子”到底有多大,要麼何以叫“大弦子”戲呢?其實樂器也沒那麼特別,只是調式不同罷了。聽說七仙女下凡的時候是從大槐樹錢的一張畫像你出來了三個真人,在一股白色的濃煙下。其實就是舞臺效果裏得乾冰,但那時卻以爲真是仙女下凡。那仙女真美,那夜的戲好自然呀!

七夕節作文2

星光璀璨銀河耀,牛郎織女兩岸望。天上人間成婚配,兩廂情緣天地間。深情厚愛朝暮思,鵲橋圓了倆人願。七夕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也是我們中國唯一的'情人節。

在我們家鄉也過情人節,但是與現在可不一樣。我聽我奶奶說過,以前一到七夕小夥子們爲了向他們所愛的人表達愛意,會在她們所愛的人的門口放一盆花,讓她們知道有人在關注她們。不會,直接去和她們表達。如果她所愛的人接受了這盆花,說明她接受了對她的愛意,然後小夥子就可以去約這個姑娘,這個情節只有在情人節纔有。但是我現在可看不到這樣的了。奶奶對我說;現在年輕人可直接,她在街上就看到有一對小情侶在七夕那天,男的當衆在街上跪下,把花送給女的。接過之後就當衆吻了她。奶奶有說這是中國的情人節呢,還是外國的情人節啊。這樣的場景只有在外國才能看到。我然後說;這不是非常的正常嗎?我奶奶搖了搖頭,我不懂你們年輕了啊,好的不學,學壞的啊。

奶奶說的一番話,使我陷入了沉思,對啊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誰去繼承啊!

七夕節作文3

七夕節那天,我們彩霞嶺社區舉行了七夕節的乞巧活動,“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那天傍晚,月光透過幽深的樹枝,灑在猶如古寺般寂靜的小院中。小院裏,我們穿着美麗的漢服,手中拿着一朵朵精美的紙花,輕輕地將裏面的蠟燭點上,放進許願池中,默默地閉上雙眼許個願。看着花燈往前飄去。我想,看來它一定是去向織女訴說心願吧。

回到活動現場,我們又從乖乖女變回了淘氣的小朋友,歡歡樂樂地在一旁給彩泥塑的玩具塗色。還一會兒在那裏摸摸有趣的東西,一會兒做美味的棉花糖。

最有趣的要數摸東西了。我們閉上眼睛,伸出手便可以隨便摸取一樣東西,有人摸到算盤,有人摸到笛子。要是摸到了包子,你就大飽口福啦。

做棉花糖的叔叔們一個個摩拳擦掌,不一會兒,一款好吃的棉花糖就做好了。近處看它的樣子很像陀螺,吃棉花糖看起來好像是在吃陀螺呢!

時間飛逝,終於到了最後的環節——一起吃糕餅了。美味的七夕糕餅可真好吃,我們看看有什麼呢?有紅豆糕、米糕等等,看得我們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七夕節真好玩!七夕節的活動不僅僅是一次遊戲,它還是中華民族上千年的傳統習俗,所以呢,我們要保護好中國傳統節日,不能讓它受到破壞甚至消失!

七夕節作文4

今天晚上,媽媽告訴我我才知道原來今天是“七夕節”,是牛郎和織女見面的日子,傳說站在葡萄架下還可以聽到牛郎和織女說話呢!今天他們第一天見面,一定會哭的。我等啊等啊,睡覺的時候果然聽見嘩嘩嘩的聲音,我猜想一定是牛郎和織女在哭呢!他們哭得時間那麼長,聲音那麼大。他們一年才能見一面,真令人難忘啊!

假如我和媽媽一年不見,突然有一天見面了,那是多麼開心、激動啊!我想起以前我和媽媽看的《天仙配》,《天仙配》裏的董永就是牛郎,七仙女就是織女,他們過着幸福的生活,天神讓蛇將去人間抓七仙女,抓到七仙女就跑,董永後面追,快要追到了,天神在牛郎和織女之間用金簪劃了一條線,這就是銀河。

他們只能隔河相望,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十五見一面,這就是七夕的來源,不過七月十五就把他們分開了,他們一定有說不完的話,辦不完的事。我希望他們永遠不要分開。

七夕節作文5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就夜晚而言,除月夕外,七夕也是同樣美麗動人的……

七夕別稱“星期”的背後,有一個優美動人的故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二星在七月七日這天會合,故稱。王勃的《七夕賦》把星期與月夕相提並論,點出了一年四季中與親情、與愛情相關的最美好,也最悽楚動人的兩個夜晚。大約正因如此吧,後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要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爲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七夕節作文6

乞巧,她們除了乞求針織女紅的技巧,同時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着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在閩省,廣東省及東南亞一帶,最時興於七夕拜七姐。這的確是舊日女兒家的大節日。大部份的省都有慶祝七夕的七巧節,唯大都當作一般慶典慶祝。閩,廣省則相當的重視,尤其是廣東省,大夥兒擺七湊熱鬧,十分隆重。

談到七巧節,不得不提人民間流傳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他們一年一度相會的七夕,被多情兒女視爲愛情的象徵。他們的愛情悲劇,在每個華人的心靈裏,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會對着暗夜的星空祈禱愛情永恆不渝。

牛郎織女有許多的故事版本,最爲人知的是:牛郎本來是民間的一名孤兒。一天,天上的織女和緒仙女下凡遊戲,在銀河洗澡。爲牛郎耕田的老牛勸牛郎奪取織女的衣裳,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結婚後男耕女織,他們生了一男一女,生活幸福美滿。可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的便讓天帝給知道,使了王母娘娘下凡來,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就此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後來還是老牛獻出它的皮讓牛郎上天去。牛郎上了天,眼見就要追到織女,豈知王母娘娘金簪一揮,天空出現一道天河,他們倆隔兩岸,只能哭泣。後來,他們的愛情讓天帝給感動,答應他們每年七真正的愛是爲愛而愛的。愛情,是人格的一種昇華,靈魂的一種淨化。是不求回報的付出,忍痛割愛的放手,一絲一縷的關懷,朝朝暮暮的想念。擁有真正的愛情是人的一種境界。牽牛星和織女星隔着銀河已遙遙相守幾千年,愛情也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我不懂愛情的滋味,只是偶爾感悟七夕,體會到了一些古人留給我們的智慧。愛情到底是什麼,誰也說不清,也許它就是微風之中遙望牽牛織女星時,叩動你心門的那種幸福、溫暖、莫名的感覺吧!月七日由鳥鵲架橋在天河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