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54青年節作文:不朽的青春

沒有人永遠不會老去,但是有些人的青春註定長存。下面是語文迷爲大家提供的青春不朽的作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文一:青春不朽

窗外,雨來。耳畔,風過。

外婆,我又想起了你。

我記得看過您的一張照片:一襲旗袍,頭髮高高綰起,顯得格外青春。而如今,您已離我兩年,這兩年,您還好嗎?

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您格外喜愛宋詞。每每聽您念道:“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我總會看到您的眼睛在發亮,耳鬢的白髮在您充滿感情的吟誦中似乎被染黑了,三尺講臺上,您爲學生解釋宋詞,飽含深情,青春煥發,活力逼人。您告訴我,因爲這份對宋詞的執著熱愛,你的青春長在。

也許是某個星光熠熠的夜晚,天際劃過一顆流星;也許是某個風輕霜微的凌晨,草葉上一顆欲落未落的露珠;也許是某個彩霞映染的黃昏,山坡上飛過的一隻孤雁:您,總能在自然中找到美。

您不願意安裝空調,於是您在院子裏種滿了花草,說這樣纔是生活。起初我並不懂您,卻在某次失意獨坐院中看蜂飛蝶舞時讀懂了您的趣味。越是貼近自然,越能獲得心靈的平和。在當今慾望滋生、物慾橫流的社會,外婆,您是我的榜樣。

臨終前,您望着窗外的梧桐。順着您的目光,恰有一片黃葉從枝頭飄落,緩緩地打着旋兒飛下,似一個小精靈在風中嬉戲。您說:“我也要歸根嘍。”從您的話中,我嗅不到一絲感傷,只有“釋然”和“放開”在流轉。我手中緊握的手陡然失去了力氣,我望着您,您神態安詳,不見絲毫痛苦。把您的手輕輕放進被窩裏,我知道,您會在另一個世界看着我成長。我也會在某一天與您相遇,像以往一樣,奔向您,向您撒嬌。

外婆啊,現在的我即將揭開人生日曆上新的一頁。當我也年紀一大把的時候,或許記不清您的模樣,我的記憶也會隨春風吹入柳梢頭,融入黃昏後。那時,我只希望與外婆飲一盅酒,賞一簇花,敘一段情。

窗外,雨停。耳畔,風息。

我正青春,但我會像您一樣用熱愛,用簡單的心,去面對生命與生活的真諦。

擱筆。窗外,陽光凝聚在葉片的雨珠上,折射出七彩光芒。

作文二:青春不朽

我想,草籽枕頭的青春,姨婆的青春和村莊的青春,大概是一起逝去的。

譬如當姨婆掉落第一顆牙齒,村裏倒下了第一幢年久失修的老屋;當無人問津的草籽枕頭因姨婆的日夜摩挲而終於破裂,村裏的人也像枕頭裏的稗草籽一樣嘩嘩流去,散落四方……

如果我們就把這叫作老去,那什麼能被稱爲青春?

在姨婆一口健壯整齊的牙齒能幹淨利落地咬斷草莖時,我想她是青春的;在她能每天早上四點半利落地爬起,與村莊裏的女人們嘰嘰喳喳熱熱鬧鬧地去收草籽時,我想她是青春的;在我每年都換上的新草籽枕頭散發出草木與大地乾淨而辛辣的氣息時,我想它是青春的;在村莊還雞鳴狗吠,熱鬧非凡時,我想它是青春的……

記憶中最清晰的是姨婆早上出門時的背影。彼時她年輕如斯,活力如斯,躡手躡腳地開啟那扇老舊的木門。可我每次都會在木門的吱呀聲中醒來,然後看到她梳着一個大辮子的挺直的背影和門縫中微露的一條狹長的晨曦。從孟夏到深冬,那天晨曦從微紅變作深紫,從二十歲到四十歲,姨婆的背影從挺直變得微躬……

站在姨婆的墓前,我撒下一把清香的草籽。肝癌奪走了她還不算太老的生命。可我知道,當村子裏的人都千方百計地奔向城市,奔向羽絨枕頭,姨婆就已不可能回到她的青春了。

回望身後,曾經長滿稗草的溼潤小徑上塵土飛揚。寬闊的水泥路上,新建的小洋樓裏,新的村裏人們,抑或是半個城裏人們,開着汽車,枕着羽絨枕頭,過着他們不一樣的青春。

心中莫名其妙產生一種釋然。

沒有人永遠不會老去,可永遠有人正在年輕。我曾經那麼固執地想抓住的,不過是我心中姨婆的青春,村莊的青春。他們的青春逝去了,但仍可在我心中不朽;而另一羣人,亦在延續屬於他們的,村莊新的青春。

再一次枕上姨婆留下的草籽枕頭,耳邊適時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響,彷彿那些草木仍在枕頭中拔節生長。經冬歷春,枕中卻封存一段歲月,永老去。老舊的棉布輕撫我的臉,一如姨婆溫暖的手。外面傳來汽車的鳴笛聲,新型收割機的轟鳴聲,意外地不覺刺耳。

青春逝去,青春不朽。

作文三:青春不朽

1919年5月4日,在古都北京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羣衆運動,革命浪潮迅速席捲全國,各界民衆同仇敵愾,共同奏起一曲浩氣長存的時代壯歌。

是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召開了戰後和平會議。會上,中國代表最初提出的取消列強某些特權的七項希望條件及廢除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的要求均被無理否決,最後和會竟將原德國在山東攫取的一切權益轉由日本接管。

消息傳入國內,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抗議。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幾所學校3000餘名學生聚集廣場,喊出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口號。遊行隊伍到東交民巷使館區請願未果,就前往趙家樓衚衕曹汝霖的住宅。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是北洋政府與日本具體交涉的親日派官僚。當時,曹已嚇得躲了起來,憤怒的學生就將在曹宅的章宗祥痛打一頓,並放火焚燒了曹宅。這時,大批軍警趕到,當場逮捕了32名學生。在廣大學生針鋒相對的鬥爭下,在各界的強烈聲援下,被捕學生很快被釋放了,但運動的目的並未實現。5月19日,北京大中學校2.5萬多人舉行總罷課,並進行大規模的愛國運動。6月3、4、5日,的學生走向街頭,抗議軍閥政府的倒行逆施,800多名學生被捕入獄,當局甚至用北大校舍作臨時監獄來關押學生。

駭人聽聞的六三大拘捕激起全國各地更強烈的反抗。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羣起響應,正義凜然、不畏****的愛國鬥爭從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據統計,全國有20多個省區,100多個大中城市捲入到這場如火如荼的洪流之中,尤以上海爆發的六三運動規模最大。6月5日,上海工人自動舉行罷工,支援學生的反帝愛國鬥爭。以日商內外棉第三、四、五紗廠工人帶頭,全市六七萬工人罷工。同時,上海商人也舉行了罷市。一些地方的工人、商人積極響應,推動了鬥爭的發展。迅猛擴大的鬥爭形勢給反動當局以極大壓力。6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6月10日,下令撤銷了曹、章、陸的職務。但是,6月17日,北京政府又電令中國代表,同意在和約上簽字。爲此,又引發了新的一輪抗爭,拒絕和約簽字的呼聲如潮,全國各地發往巴黎抗議簽字的電報就達7000餘份,中國代表終於沒有出席和約簽字儀式。

賣國賊被罷黜,和約被拒籤,這場反帝愛國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偉大斗爭。

五四運動也是一次高揚民主與科學旗幟的思想啓蒙運動,其持續的時間更長,影響也更深廣。

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第二年改名爲《新青年》)爲標誌,新文化運動開始興起。1917年,陳獨秀到北大任教,編輯部也遷往北京。蔡元培、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都積極參與到運動之中來,特別是採用白話文後,每期雜誌的發行量從1000餘份激增到一萬五六千份,影響迅速擴大。新文化運動其基本的口號是德先生和賽先生,即民主和科學,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這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有力地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使大批知識分子特別是青年學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爲後來爆發的羣衆愛國運動作了充分的思想、輿論準備;五四愛國運動,則又極大地推動了新文化運動向縱深發展,爲其開拓了新的空間,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四之後一年內,全國各地新創辦的鼓吹新思潮的期刊達400餘種,新成立的進步社團達三四百個,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

五四愛國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由此開始深入工人羣衆,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爲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從組織上和思想上作了準備。從這個意義上講,五四運動以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起點而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