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推薦】清明節踏青的作文700字彙總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清明節踏青的作文700字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清明節踏青的作文700字彙總5篇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700字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着思念與哀傷。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掃墓和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清明節前後流傳着很多傳統的風俗活動。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遊、放風箏、盪鞦韆、鬥雞、拔河等,這些習俗隨着歲月交替和社會變遷,有些已經逐漸被遺忘,連一絲記憶都不復存在,有些仍遺留至今並賦予了新的內涵。

在舊時的青島,清明節也被看作是一個大節氣。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斷火,吃冷食。冬至後105天謂之寒食,從前的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人們在清明前兩天就開時斷火,即天不亮就把飯做好,直到落日後再燒火,以示對親人的懷念,由於人們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逐漸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爲一。

在清明節掃墓的風俗比較盛行,掃墓俗稱“上墳”。這一天要去祖墳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上香、燒紙,舉行祭禮。有的人家要利用這一機會修整墳墓,大多數是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別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所以說,無論家裏多窮,清明節都是要去上墳的。人們祭祀完畢,都要進行野餐,將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節儉之意。

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蔥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麪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雞蛋和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學生要帶雞蛋給老師以表敬仰。另外,清明節時將印有蠍子圖案的紙貼在家裏,家中不招蠍子、蜈蚣,尤其是在農村特別盛行。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民間諺語。清末民初,農村一帶開始合理安排農時,清明節這天,好多農家給牲口吃高粱米飯,俗語:“打一千,罵一萬,不忘清明節一頓高粱米飯。”吃高糧米粥、麥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這一天用粥要讓牛、驢等飽餐一頓,以犒賞它們一年的辛勞。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700字 篇2

我們步履匆匆的走進了四月,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它充分表達了詩人的沉重心情,也表達了我們此時此刻的心情。

今天又逢清明節,我們學校組織四年級全體師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天空灰濛濛的,沒有風,也沒有陽光。一路上我們非常沉默,到烈士陵園門口,我們個個神情更加嚴肅,因爲我們聽老師說過烈士陵園是一個神聖的地方,這裏埋葬着許多英烈的靈柩。

一進大門一座高大約十四米的石碑映入眼簾,上面寫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八個大字。舉行完莊嚴的掃墓儀式後老師讓我們自由參觀陵園,參觀完後在紀念碑前集合。同學們都把小白花交給我與另外兩個同學組成的一個三人小組,由我們三人代表大家去祭奠那些英烈,來到烈士墓前我們在每個烈士碑前都獻上一朵小白花,我們在心裏對英烈們說安息吧!心裏面感想萬千很矛盾,也很糾結,想想這些英烈,他們把愛獻給了安康兒女,把生命獻給了安康的建設發展,可又有誰記得他們的英雄故事呢?希望安康的兒女都不要忘記,不要忘記我們今天的幸福是他們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加倍珍惜!

最後我們還發現有一些墳位上沒有墓碑,陵園的管理人員告訴我們原來這些長眠於此的無名烈士們都是一九八三年安康突發洪災時參加抗洪搶險而遇難的軍區的解放軍戰士,他們都被埋葬在異地他鄉再也不能回到生他們養他們的故鄉,一想到這裏我們幾個男生都熱淚盈眶,情不自禁得深深的向這些無名英雄們三鞠躬,表達我們的敬仰與哀思。雖然這裏沒有留下他們的姓名,可覺得他們是我心中最偉大的人、最親近的人、最可敬的人,他們是爲我們的幸福生活而犧牲的,我要記住他,以後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來祭拜他們,讓他們在天之靈得到安慰,感到幸福!

此時,天空飄飛着細雨,我的眼裏飽含着淚滴。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在我耳邊響起,這可能是對清明節的詮釋吧!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700字 篇3

“起牀了,出發了!”爸爸打雷似的喊着。“今天是我的休息日,催什麼!”我睜開蒙朧的睡眼,埋怨道。爸爸說:“今天是清明節,我們要下鄉踏青,順便給你爺爺上墳,你去不去?”這可是難得的機會,怎能不去?我翻身起牀,收拾停當後,出發了。

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我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雖然遍地的油菜花令人陶醉,雖然花香沁人心脾,可還是抵擋不住我嘴裏怨言:“早知道這麼難走,我說什麼也不會來的。”“怎麼樣?不行了吧?溫室裏花怎麼能在大自然裏生存?你還是在這兒等我們吧。”聽着爸爸的話,我覺得特別刺耳,覺得他在嘲笑我。我不服氣地看了他一眼,什麼也沒說,一個勁兒地朝前走,心想:我就是累死,也不能讓你小瞧我。倔勁來了,力氣也來了,走起路來覺得輕快多了。

我已經超過爸爸媽媽許多了,可還是不停地往前走。只聽見爸爸在後面喊:“到了,到了,再走就要開倒車了。”我停下腳步,轉過身,仰着臉看着爸爸媽媽,“哼!看你以後還敢小瞧我!”媽媽看着我驕傲的樣子,小得合不攏口,說:“激將法真管用,要不然,有些人可要哭鼻子了。”這時,爸爸可神氣啦,打着官腔說:“這就叫因材施教,學着點兒。”我剛纔的神氣勁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像個泄了氣的皮球。雖然我中了“計”,可我明白了只要我努力去做,沒有什麼能難得倒我。

來到爺爺的墳前,爸爸栽的墳山樹已經有碗口那麼粗了,樹葉兒像被沖洗過一樣綠的發亮。墳上開滿了嫩黃色的小花,它雖然沒有菜花嫵媚,卻也嬌小可愛。我正想摘一束帶回家,被爸爸叫住了:“墳上的花草不能摘,花草茂盛,我們家才興旺。還不快過來給你爺爺磕頭,請爺爺保佑你健康成長,將來考大學!”

“爸爸,爺爺真的能保佑我嗎?”我疑雲滿腹地問。

“傻孩子,這只不過是大人對你的期望。我們來上墳,你爺爺根本就看不見。上墳是我們這兒的風俗,是對死者的紀念。”爸爸笑着說。

爸爸把供果擺在爺爺墳前,點燃香,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纔開始給爺爺燒紙錢,嘴裏還不停地嘮叨着。看着爸爸嚴肅的神情,我也學着給爺爺磕了三個頭。儀式結束後,我們坐在墳前的空地上聊天,爸爸給我講了爺爺的故事。爺爺是一個木匠,十五歲是跟着一位木工師傅學手藝,那時的師傅可不象現在的老師,他們手“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種思想的影響,只教徒弟一些基礎知識。爺爺學了三年,什麼也沒學到,毅然離開了師傅,自立門戶。爺爺憑着自己的努力,不斷地摸索,大膽地嘗試,沒過幾年,他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木匠。聽了爺爺的故事,我更加堅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700字 篇4

今年的清明,只做了兩件事:掃墓、踏青。

掃墓是和外婆外公去的,在南山上的一處公墓。置好必備的香燭瓜果後,幾個人圍在小小的墓碑前把撕過的紙錢投進那跳躍的火焰中去。劣質的黃色紙錢多得彷彿撕不完,外婆絮絮叨叨着那些過去的瑣事,時而說到有趣處那火光還會倏地一跳,濺出幾粒火星子來。或許是天氣的緣故,不過我更願意相信那是真的有人泉下有知。每次掃墓,家裏人都會多準備點紙錢燒給公墓裏並不認識的“左鄰右舍”,小的時候我曾問起緣由,外公笑着說——幾家住得近,大家都多燒點錢,打幾圈麻將也方便。啞然之餘,我心中竟憑空生出一股溫馨。掃了墓,從高高的樓梯上往下走,我一路瀏覽着石梯邊的墓碑,那些黑白照片裏並不乏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甚至有幾個同我一般大的菁菁學子,他們已與世長辭,而我即使此刻活蹦亂跳鮮衣怒馬鮮活如斯,生命也有一半的可能在下一秒終止,以我所無從料想的方式。或許正是從此時起,我纔開始理解“黃粱一夢”的真正含義。

清明的`後一天,和媽媽去農村踏青。我們去的是真正的農村,有凶神惡煞的土狗等着咬你,有因爲下雨而滑了我好幾跤的泥,有漫山漫谷無邊無際的梯田,也有喜歡抽點葉子菸貪點小財的農民,還有半匹山的杏花。去那裏看杏花次數也不少了,和爸媽一起去過,和朋友一起去過,也和八口之家一起去過。這次只是和媽媽兩個人,油然而生出一種“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感慨。

杏花是隨着小雨一起落下來的,落得芳菲纏綿,春光旖旎,不知是雨打下了杏花還是杏花上沾的露珠成了雨。我曾多次和媽媽爭論“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到底是指“杏花雨,楊柳風”還是“夾雨杏花瓣,隨風楊柳絲”,然而此時,我們都選擇了偏向後者,若是柳絮楊花沒有這樣的和風細雨相伴了,定會美感頓失。說到底,人生的百年甚至抵不過桃李的久遠——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爲主?我們從來不是自己所以爲的哪件物品的擁有者。世界不會因爲誰的逝去而改變,恰如春天不會因爲花的凋零而消失,每個春天開出的花,都是不同的樣子。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700字 篇5

古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覷,尤其是在對於天氣或者季節上的把握,精準度頗高。今年的節又是個雨天,回想起來,這個節氣上多半以下雨爲主。而每年我隨家人一起去掃墓祭祖很多次也都遇到了雨天。

但是今年不同於往日,並不是在本地掃墓,而是回到爺爺的家鄉南京去掃墓。因爲聽說是遷墳的緣故。而這次掃墓的陣容也頗爲強大,作爲一個大家族,往常都是有派幾個代表去掃墓的,今年可以說的全員出動了。

我們包了一輛中巴,一行十餘人,走上了祭祖之路。 這個季節恰逢春季,所以也正好都是踏青,春遊的時節,所以藉此機會我們全家也共同小遊一把。 中午的時候,我們到達目的地,新墳的墓地在爺爺家鄉小鎮較爲偏僻的小山上,我們撥開雜草叢生的泥面,魚貫的穿過已經被人踩出的一條小路。天公還算作美,出來的時候是下着雨,但是到了當地,竟然是個陰天,不用打傘那麼麻煩。大家有說有笑,一點也沒有被這陰鬱的天氣所掃到興致。我想,大家肯定都憋壞了,工作忙碌的忙碌,家庭需要照顧,除了春節國慶以外,難得有這麼一個機會聚一聚,出去走走。

我們在新墳的前面,按照長幼先後次序,磕頭,然後焚燒紙幣。環顧一下四周,到處是綠色植被,以及欺負連綿的山頭。雖然山不是很高,但對於我們這裏沒有山,到處都被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所覆蓋的新型城市來說,很新奇,很有趣,我們應該多多回歸到自然當中。

接下來,大家都表態說,難得有機會來一次,不管怎麼樣都要到市裏逛一逛。然後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我的爺爺,作爲年齡最長,輩分最高,資質最老的人,他最有發言權,雖然他在家裏平時沉默寡言,但是說出來的話還是很有分量。當然,爺爺同意了。

於是我們又驅車一個小時來到南京的市裏,我們兜了一圈玄武湖,那裏很大,古老的城牆上被覆蓋着層層疊疊的爬山虎,在煙雨悽迷的空氣中遠遠望去格外的憂傷,彷彿在訴說着南京這座古老城市做經歷的喜怒哀愁。這片湖的風景區,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我們一行人,三三兩兩成羣結隊走的也很艱辛。看來我們都市人真的應該多多鍛鍊了。

黃昏的時候,我們又到了秦淮河的夫子廟一帶,在那裏解決了晚餐。秦淮河的夜晚,華燈初上,沿街店鋪的商販們早已蓄勢待發了。各種小吃,小玩意兒,還有小寵物玲琅滿目,應接不暇。最後我們在停車場碰頭的時候,都發現各個家庭都滿載而歸。

今天的行程雖然很趕,但是很充實,我望着沿途的風景還是難以抑制內心的喜悅,只是發現最後大家都累了,都在車上沉入了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