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關於清明節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清明節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清明節作文

關於清明節作文1

每年的清明節前那幾天,我們這裏一直保留着蒸艾餃的習俗。因爲清明節前一天是我們這裏的寒食節,在這一天我們不能生火做熱氣騰騰的食物,而只能吃事先做好的艾餃。想到那剛出爐的綠色艾餃,我頓時有了一種垂涎三尺之感。

還沒有到清明節然而我對那艾餃卻已經有了很深的期待。前兩天我見到了一個同學的奶奶給她送來了艾餃,我忍不住吞了吞口水。我一回到家就和媽媽說了這個事。疼我的媽媽立刻動起身來,準備特意爲我提前做頓艾餃盛宴。

艾是多年生草本,可供藥用,有殺蟲和防止植物病害的功效。小小的一隻艾餃需準備的材料還挺多的,首先,取洗淨的艾葉稍煮一下,撈出煮熟的艾葉放入清水中冷卻幾分鐘,再用刀我愛夜切成碎末,加入糯米粉,和成一團。

以豬油、白糖、芝麻、松仁、核桃肉、百果爲餡。準備好了材料,媽媽就開始做艾餃了,只見媽媽先把艾糕做成僧帽狀,然後,把艾餃餡放入裏面,再在邊緣用棉籤塗抹一圈水,然後在邊緣用手捏一圈像裙蕾一樣的花邊,一隻艾餃就做好了,看着這隻艾餃,我垂涎欲滴,口水不停地往喉嚨裏咽,肚子裏的饞蟲已經在打轉了,我迫不及待的把艾餃放進了蒸爐,幾分鐘後,艾餃熟了,那黑芝麻的香味瀰漫了整個房子,我吃了一口,滿口留香。

雖然還沒到清明,但是我已經知道了怎麼樣包艾餃,知道了爲什麼清明節要吃艾餃。這一週因爲有了艾餃而讓我覺得圓滿。

關於清明節作文2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清明節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是祭奠烈士、先人、和踏青的日子。

清明節這天,天空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天氣變得灰沉沉的,就如同人們的心情一樣沉重。早飯後我和爸爸媽媽拿着昨天早已經準備好的祭品,一起去老家的墓地給太爺爺掃墓。一路上,田野裏整片整片嫩黃色的油菜花昂首挺胸,彷彿在告訴人們清明節到了。看到這一片片黃色的花兒,就像是一幅幅巨大的黃色挽帳,在這令人傷感的時節,祭給清明、祭給那些去了另一個世界的亡靈們。此時許多過往的人們手裏也都拿着紙錢、元寶、等一些祭祀用品,卻都一個個滿臉愁容,果真就應驗了杜牧的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不知不覺我們已來到了太爺爺的墓前,爸爸先是把太爺爺墓前的雜草清理乾淨,又從一堆東西里拿出了三炷香,點燃後將它們插在太爺爺的墳墓前,我和媽媽擺上了太爺爺生前最愛吃的水果和燒雞當然也少不了太爺爺生前最愛喝的杏花村,供品擺好,點上蠟燭,默哀三分鐘,燒上好多的紙錢,藉此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祈禱,希望他們在天堂那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快樂地生活着。待紙錢全部燃盡,我們一起下跪行禮,爸爸說:這是祭拜祖先最重要的儀式。

最後祭奠完畢,我們收好東西,這時的天空又下起了濛濛細雨,就如同我們傷心的眼淚。清明無盡的悲傷都化在這濛濛的傷痛中,承載着思念的心情,落向大地撒給逝去的親人

關於清明節作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眨眼的時間,就到了清明節,我們一家人決定去給烈士掃墓。

今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我們早早的起了牀,立馬到烈士陵墓那兒去,一路上,金黃色的油菜花撒在黑黑的土地上;桃花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臉蛋紅紅的,更加惹人喜愛,梨花也開滿了樹梢,花瓣隨風飄落,花蕊卻是紅色的,真是一片春機盎然的景緻啊!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烈士陵墓門口,臺階一級一級的,一步一步地爬上去,便是一片屬於烈士們的寶地。這裏可真壯美啊!圖案上,有雄鷹在展翅飛翔,有猛虎在林間咆哮,還有白鯨在海中穿梭,這些王中王,不正是這些烈士們的化身嗎?都說現在的人最喜歡破壞公物,可我卻沒有看到人爲的跡象,這不正說明我們熱愛祖國,崇敬烈士嗎?如果沒有這些烈士們的犧牲,哪能得到今天這安穩的日子?哪能守衛得住我們的國土?在這兒,我看到了不少老人在這兒凝視,拔草擦去眼中的淚花。是啊,他們畢竟是經歷過流浪不平的日子,畢竟對烈士,對祖國的感情,絲毫不亞於在溫室裏長大的我們……

六十多年過去了,祖國早已走向安定、繁榮,中國已驚人的速度走向富強。

我在心中對每一位烈士吶喊:“安息吧,國家到現在很好,不再是‘東亞病夫’不會再受到其他國家的劫掠了。”

關於清明節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眨眼得時間,就到了清明節,我們一家人決定去給烈士掃墓。

今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我們早早得起了牀,立馬到烈士陵墓那兒去。一路上,金黃色得油菜花撒在黑黑得土地上;桃花像一個個害羞得小姑娘,臉蛋紅紅得,更加惹人喜愛。梨花也開滿了樹梢,花瓣隨風飄落,花蕊卻是紅色得,真是一片春機盎然得景緻啊!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烈士陵墓門口,臺階一級一級得,一步一步地爬上去,便是一片屬於烈士們得寶地。這裏可真壯美啊!圖案上,有雄鷹在展翅飛翔,有猛虎在林間咆哮,還有白鯨在海中穿梭。這些王中王,不正是這些烈士們得化身嗎?都說現在得人最喜歡破壞公物,可我卻沒有看到人爲得跡象,這不正說明我們熱愛祖國,崇敬烈士嗎?如果沒有這些烈士們得犧牲,哪能得到今天這安穩得日子?哪能守衛得住我們得國土?在這兒,我看到了不少老人在這兒凝視,拔草擦去眼中得淚花。是啊,他們畢竟是經歷過流浪不平得日子,畢竟對烈士,對祖國得感情,絲毫不亞於在溫室裏長大得我們……

六十多年過去了,祖國早已走向安定、繁榮,中國已驚人得速度走向富強。

我在心中對每一位烈士吶喊:“安息吧,國家到現在很好,不再是‘東亞病夫’不會再受到其他國家得劫掠了。”

關於清明節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知爲什麼,每年的清明節都會如詩人所說的那樣——細雨紛飛,天地彷彿都籠罩在寂靜中。

今年也不例外,冒着濛濛細雨,學校組織同學們來到了“烈士陵園。”

走進陵園大門,一種神祕淒涼的感覺涌上心頭。放眼望去,到處綠樹成蔭,嫩葉、空氣都像被雨水清洗一番。四周一片寂靜,偶爾一聲鳥叫劃破天空,讓人驚悸,稍閉眼沉思,彷彿有種從天地奔涌而來的心靈呼喚,正召喚着我。

“我來了,我來了,”心中一遍遍迴應着。

那高大的長方型墓碑就聳立在我面前,“革命烈士紀念碑”幾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就展現在我眼前。墓碑是四周是一排排整整齊齊的松樹。松樹的旁邊,是一個個矮小的石凳,上面刻着烈士的事蹟介紹。

細雨中,仔細打量每一棵松樹,它們在這已經很久遠了,挺拔高大,乾裂的樹幹,新葉老葉相互交替生長着,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它們僅僅是樹嗎?不!它們滋長的是烈士的靈魂,它們挺拔的是烈士的精神。

靜立、默哀、沉思

細雨中走來,細雨中離開,心中沉澱着一種精神。

關於清明節作文6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清明節開始於周代,每年冬至後108天是清明節。清明節在每年公曆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清明節又叫寒食節。

關於清明節還有一個感人由來。傳說晉文公重耳在逃亡中,一天餓昏,他隨從介子推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大腿上肉割下來烤着給晉文公重耳吃。晉文公重耳執政後,重賞那些有功之臣,卻忘賞介子推。有人提醒說也應賞介子推。晉文公重耳帶着大臣去賞介子推,誰知介子推已經帶着老母親躲在綿山上,有人提出燒山,因爲介子推那麼孝順,一定會帶着母親出來。大火燒三天三夜,大火熄滅晉文公重耳與隨從上山去看,只看老母親與介子推在一棵大柳樹上燒死。晉文公重耳非常傷心,下令從此以後不動煙火,只吃冷食。所以這一天叫寒食節,又叫清明節。

關於清明節有許許多多習俗,有祭祖,掃墓,踏青,植樹。清明節這天爸爸,媽媽還去紀念逝去先人,去給逝去先人掃墓。清明節這天我們還要植樹,俗語說號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前後,種瓜點都。清明節後天氣漸漸暖與,農民伯伯也開始抓地。

作爲一名少先隊員,我們應該在清明節這天去緬懷那些革命先烈讓他們在地下安息。

關於清明節作文7

可能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古老名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清明的雨比往常來的更早,下的更大一些。

聽着清明前夕的雨,這雨似乎變了味兒,以前那小小的雨,現聲音都兇巴巴,急哼哼的。彷彿一個脾氣級好的人,突然變的火味十足,想起前年那清明的雨,怎能不使人懷念?如今爲什麼會如此粗暴?

雨聲曾是被優美的描寫爲心跳,如今這健康的心跳變成了心臟病人狂燥無序的胡蹦亂跳。雨聲曾被抒情的被人描寫爲天的眼淚,現卻是毫無美感的似一羣罵街潑婦橫飛的口沫……

雨聲這大地的精靈,就這樣變質了。這個連閃電也變的瘦小的狹小的空間裏,人類的視覺享受被剝奪了,聽覺的享受也被無情的剝奪了。

其實雨是委屈的,當它從天而至,它本來是純淨的,原生態的總是嘩嘩嘩的,沙沙沙的,或淅淅瀝瀝的,無言無聲的。當細細輕柔的雨無聲地洇入幽綠的草地,它就象一個乖女孩用月光表示自身的天真童心。當大雨落到高山那種豪氣的聲音就象一個俠女。

這清明前夕的雨聲中我好似領悟了一些什麼:面對這雨聲那細柔的雨早已成爲過去,我們應該好好努力不使粗暴的雨再次回到下一個清明前夕。

關於清明節作文8

清明節到了,人們帶着悲傷得心情來到了墓地。老天爺好像看穿了人們得心,也要哭起來了。那柳條也低垂着頭……啊!清明節真使人傷心!

我們全家拿着鞭炮、紙錢……帶着悲傷得心情來到公墓,一進門,就看見人山人海,聽見了炮聲濃濃,找到了地方,我們就開始掃墓。

爸爸點燃了蠟燭,正正地放在碑得前方,過了一會兒,爸爸又拿起一塊乾乾淨淨得毛巾認認真真地擦起了石碑,把每一個字都擦得閃閃發光。我突然發現別人得石碑上都繫着一根帶子,我覺得很奇怪,於是我就也買了一根寫着“音容猶在”得紅帶系在石碑上,原來這是爲了寄託我們對親人得懷念。接着,媽媽燒起了紙錢,口裏還唸唸有詞,希望死去得親人過得好,並保佑我們全家幸福!最後,我們還磕了頭,鞠了躬。

這時,我想起了杜牧寫得《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就是描寫清明節時常常下雨,路上得行人像丟了魂一樣。他們問這裏得居民哪裏有酒家,牧童指了指遠方得杏花村。

在回家得路上,我心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辜負那些離世親人對我得期盼!”

關於清明節作文9

“清明時節寸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4日星期四,我們全家一大早就開車前往老家—潮陽谷饒去掃墓祭祖,一路上的車排成了車龍,都往墓地趕着。

我是第一次要去掃墓,路上我心裏總是猜測着山上的墓地到底是怎樣的很是期待,終於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的衝了上去,可是雨天的山坡路太滑了,“撲通”我摔了一個嘴啃泥。我爬了起來,媽媽看了說:“大燁,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的”。我聽了媽媽的話,慢慢地走着。山上有許多果樹:楊梅樹、蘋果樹、香蕉樹、橄欖樹……一顆顆小楊梅掛樹上,有的蘋果紅得似喝了許多酒的小孩,香蕉似一隻只小船掛樹上。空氣清鮮極了!

走呀走,終於到了祖奶奶的墓前,我們把墓前的雜草清除乾淨後再把貢品與紙錢放到祖奶奶的墓前,點了香燭,開始祭拜了,媽媽嘴裏唸唸有詞的也不知唸叨着什麼,拜好了把香燭插土裏,然後我們拿了幾根木材點火,再把紙錢放進火裏去燒,最後我們點起了炮竹,磕三拜之後把東西收好回家。

山上的祭祖人真多,到處都是錢紙與炮竹的回聲,今天的山上可真熱鬧呀!

回家後,我全身溼淋淋的可我還是很開心,因爲從這次掃墓使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關於清明節作文10

又是一年清明時,這是一個緬懷先烈,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4月1日下午,我們坐車去雙鳳的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

一路上,晴朗的天空,一下子就陰沉了下來,平時快樂的同學一下子就變得神情肅穆。

進入烈士陵園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紀念碑,碑身上寫着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路的兩旁有着一棵棵鬱鬱蔥蔥的大樹。守護着烈士的靈魂。

在蒼松翠柏環繞的烈士墓前,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我們開始了祭掃儀式,先是姚老師和四(2)班的楊牧分別代表學校黨團員和少先隊員發言。接着師生們一起默哀了一分鐘。在哀樂聲中我彷彿就站硝煙瀰漫的戰場上,我看見了,烈士們浴血奮戰,最終倒在了戰火熊熊的戰場上,但爲新中國的勝利,他們堅持着站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終於烈士們的犧牲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透過向烈士們敬獻花圈,宣誓等形式,少先隊員們表達了自己對先烈的敬仰和承諾,努力學習,隨時迎接困難和挑戰,以優異的表現來告慰青松下長眠的烈士,隨後,少先隊員繞烈士墓一週,並向烈士獻上了自已的小白花。

祭掃儀式結束了,接着我們又去參觀了烈士紀念館,參觀過程中,同學們看着烈士的遺書,遺物,並認真地記錄這自己所看到的。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彷彿就在眼前,這使我們對烈士短暫而光榮的一生有了更深的認識。

透過這樣的活動,我們重溫了中國的歷史,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讓同們增強了民生族自豪感。

關於清明節作文11

今天,就是清明節了,爸爸載着我們回到了老家去祭拜祖先。

上了車,我們坐了一會兒就睡着了,不知道過了多久?就已經到了老家,我們下了車,擡頭一看,烈日當空,我們隨着爸爸和老鄉們上了山。一路上有好多好多漂亮的花,綠色的樹,但也有好多的荊棘,必須小小心心,纔不會被刺傷。

我一邊走一邊摘花,不知不覺手上已經滿是鮮花了,走了好久好久終於見到了一個墳墓。那時的我同,頂上的汗珠已經流到了下巴,那裏有好多好多的人,他們拿着一把香,一人分一點,拿出一些餅,肌肉,雞蛋等一些食物放在,墳前祭拜祖先,拿起香在,祖先的面前拜了又拜。

他們拿起食物等一些東西又到了下一個祖先的墳裏去了。

到了那時,看見那裏有野草,大家都拿起鋤頭和鐮刀去幹活去了,而我就只能在那裏眼巴巴的看,我站起身來,剛邁出一步,就不小心讓兩條腿陷入困境,周圍的.荊棘刺入了小腿的肉裏,血已經流出來了,要不是一個大姐姐來幫我,我才得以逃脫……

這次清明我感觸很深,一是太累了,二是一定要好好學習,不然這種辛苦就是長久的了!

關於清明節作文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然而,今年的清明卻是陽光明媚,煦風輕拂,長時間遭受寒風沙塵侵擾的人們,終於感到了春的嬌美,春的親近!在這新燕呢喃,萬物復甦之際,一種悵然微微襲來,偌大的實驗園,難以再尋找張校長那熟悉的身影!

早想傾訴什麼,爲這位威嚴卻可敬的校長;也曾擬就了無數懷念的話語,爲這位勤樸而無悔的長輩……。因爲,我忘不了在通往小餐廳的那幾級臺階上,經常有一個身影在扶牆艱難地往上挪,每到這時,真想跑過去扶他一把!也不由地納悶:爲什麼不休息,苦苦支撐?爲什麼不去醫院治療,更待何時?

思量在學生們的喧譁聲中漸漸消失。轉眼間,張校長已在通往教學樓的天橋上佇立,敏銳而負重的眼神在警示每一位實驗人。我在想:他又是怎樣一步一步挪上那三層樓之高的天橋上的……。

張校長,我們尊敬的張校長在去年臘月人們已聞到大年味的時候,匆匆地、永遠地走了。聽到這個消息時,我沒有多想,思維被凝固在了一幅畫上:那就是幾級臺階上,一個身影扶牆艱難地挪,無數次地……。

這幅畫難道永遠不會重現了?無情的現實告訴我們,是不會再現了,再現的是首永恆的歌——執與無私!

時光飛逝,沐浴在春風中的實驗園,到處盪漾少男少女們的歡歌笑語,抽出嫩芽的柳條、綠了大半的草坪無不宣示勃勃生機,用血汗播種文明的實驗人,今年該是豐收的年頭吧!

哦!這別樣的清明別樣的情!

關於清明節作文13

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爺爺。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裏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孫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爺爺的清明節連天都灰濛濛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愛孫女的爺爺怎麼就在也不回來了。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綠,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着。還有那無人採摘的碧綠的青蓬。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爺爺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藍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着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着。哪個緊隨其後的慈祥老人不正是爺爺嗎,他的臉色爲何這樣蒼白,爲什麼不停下休息,我明白他是捨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跟着爺爺乖乖地採青蓬。再老人的嘮叨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麼沒有看出爺爺眼中的憂傷,爺爺在用最後的力量延長着小女孩的快樂。

知道無奈的離開人世。

爺爺走了,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爺爺卻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關於清明節作文14

喂,快點我起牀了,你沒忘,今天要去看外公的嗎?”媽媽那定時鬧鐘打破了我的美夢。對,今天我得去北侖掃墓,再晚就要來不及了。我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洗漱完畢後,跳上了老媽的車。

每年的清明節,總會伴隨着濛濛細雨,人們的心情也會在這煙雨中沉寂,今年也不例外,坐在車上,讓我不禁想起了杜甫的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我們來到北侖的墓地,很快就來到了外公的墓前,外婆就迅速地把事先準備好的一些供品放在桌上:清明果、糕點、水果、酒……我和爸爸在墳墓上加了些泥土,媽媽再把鮮花插在上面,點上香火,我們就一一給外公叩頭。最後一環節就是把“金元寶”吹鼓,送給外公。

此時此刻,不禁又讓我想起以前和外公在一起時的快樂時光,那時的外公天天帶我去看大海,去捉螃蟹,每一次都趴在外公的肩上,總是那麼開心、快樂!現在再也見不到外公了,心裏不由的感到難過。

掃墓儀式結束了,雖然說非常簡短,但很莊嚴。“外公祝您在極樂世界開開心心,明年的今天我們一定還會再來看您的!”我在心裏默默地說…。

關於清明節作文15

中國人都知道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傳統文化。今年初次成爲法定假日。

在很多人看來,清明節就是掃墓的節日。民俗專家則稱,這話只說對了一半,清明節文化內涵不僅是緬懷故人,還有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的意味。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每逢清明,回鄉祭祖成了傳統習慣。

有人說:“清明節的人文精神有兩個層面:一是紀念感恩,緬懷故人;二是維護新生。”因此,把清明單單看成掃墓的節日,是一種偏見。民俗家此說,主要是提醒人們要懂得清明節的意義,傳承尊老愛幼的孝文化,弘揚珍愛生命、呵護大自然、維護環保成果的精神,光大我國民俗文化的魅力,締結國內外親情,促進政治、經濟、文化的協調發展。

假如把清明節理解爲單純的掃墓,割斷了政治、文化、經濟內涵,確是我們弘揚傳統文化的嚴重失誤。希望每個人在清明節到來之際,大力宣傳清明節的多鐘意義,讓的人透過清明節瞭解民俗、傳承美德。

清明節,不僅僅只是掃墓。它的內涵需要我們炎黃子孫去解讀,更需要我們去傳承這傳統節日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