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600字(精選14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踏青的作文600字(精選1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600字(精選14篇)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1

清明,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期之一,約在公曆的四月五日前後,具體的說清明是在冬至後的第108天。到了這個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是草木蔥綠、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改變了冬季寒冷、枯黃、銀裝素裹、淒涼的景象。農業生產也多忙於春耕、春播了。江南諺語:“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就是在寒冷的北大荒,爲了不違農時,清明節前後也搶着播種小麥了,並有“清明忙種麥”的諺語。

清明的習俗是豐富多彩而極其有趣的,除了禁菸火、吃冷食、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

清明節在山東省膠東地區人們普遍叫“過寒食”。寒食節在魯膠東地區人們的心目中僅次於春節和正月十五元宵節燈節,都要慶賀三天。孩子們都要脫去穿了一冬的舊棉衣,換上新做的單衣。民間有傳說:“清明不穿棉,穿棉死後變兔子”。民間還有傳說:“老牛老馬也要過個寒食節”。這三天也要給牛、馬一些好草、好飼料,並休耕三天。

記得兒時,每逢寒食節學校都要放假三天,老師帶領學生到效外踏青、郊遊。山東呂劇中有一段唱詞:“清明佳節三月三,老師踏青去遊玩……”充分說明清明節老師與學生們的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一項很有意義的健身活動

清明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祀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去的先人的一種活動。每到清明節,家長都要帶上供品、香、紙、扛着鐵鍬、舉着掃帚,領着孩子們去自家的祖墳祭掃墳墓,將供品擺放在死去的先人墓碑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柳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供品回家。

記得兒時寒食節玩得最有興趣的當數放風箏,盪鞦韆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身體健康,而且還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人們特別是兒童最喜愛盪鞦韆。放風箏是兒童最喜歡的一項活動,牽着高高飛翔的風箏的牽線,仰望着風箏悠哉,悠哉飛翔的形態,踏着綠毯似的小草,吸着春天郊外的新鮮空氣,彷彿進入了仙境,別說有多高興了。

清明不僅是祭祖的祭日,同時又是兒童們踏青、郊遊、放風箏、盪鞦韆玩耍的好時光。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2

今天是清明節,爲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母親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麼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麼樂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爸媽後面走,突然爸爸問我:“聰聰,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爸爸給我講開了: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爲,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着《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爲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爲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說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裏。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着春風輕舞,偶爾有幾隻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着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與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爸爸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爸爸唸書,自己有病了也捨不得看,當爸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說“路上行人慾斷魂”,爸爸跟母親不聲不響地拔着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乾淨了,爸爸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爸爸的臉,爸爸凝視着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捲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3

今天是清明節,所以放假了一天,咱們準備組織去果園看看,各種樹的花,瞭解春天的生機勃勃。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月4日至4月6日之間,也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今年的清明節,咱們要去踏青,尋找春天。

到了下午,咱們集合之後,便開始上了路了。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看見了許多用粉筆畫的圓圈,裏面好像寫着什麼字,上面還蓋着紙燒完的灰。我不明白那是什麼,便問媽媽:“媽媽,你看地上用 粉筆畫的圓圈是什麼意思?”“這是那些遠離家鄉的人無法回家上墳,所以在這裏燒些紙錢,祭奠和懷念自己已故的親人,希望他們在冥界過的更好一些。”媽媽回答道。

咱們在路上悠閒的騎着自行車,時而快,時而慢,時而說,時而笑……不知不覺,就到了果園。

走進果園,先看見了蘋果樹、桃樹、杏樹、杏梨樹等幾種果樹,其中杏樹開的最好了,一朵朵潔白的小花,那麼聖潔。只要輕輕搖一搖樹枝,那白色的花就像雪一樣紛紛揚揚的飄灑下來。

走到前面,在往果園深處走,你可以看見一從綠油油的小苗,仔細觀察會發現在綠葉的掩護下,有許多小白花藏在哪裏,有的還是花骨朵呢。

等享受完美景後,咱們開始返回了,在返回的途中有看見了玉蘭花、迎春花和梅花,他們依依不捨的在跟咱們打着招呼,爭先恐後的再跳入我的眼簾,想讓我欣賞他們的美麗,感受它們的魅力,分享它 們的快樂。

咱們今天走進了春天,看到了漂亮的花,欣賞了美麗的景,感受到了春的勃勃生機。春天,充滿了能量,孕育着希望。此時,果園花朵爭豔;秋天,果園瓜果飄香,美麗的果園將會是碩果累累,一片豐 收的景象!我期待着。秋天,我一定要再去果園,收穫果子……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4

今天是清明小長假的第二天,媽媽和我去了什剎海。此行是去踏青的,因爲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是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所以適宜踏青。

什剎海主要分爲前海、後海和西海三個部分,我們是從西海向前海遊覽的。沒有太多商鋪的和遊人的西海碧波盪漾,岸邊的垂柳剛剛吐出嫩芽,彷彿一位美麗的少女披散着頭髮。幾個老人手握長長的釣竿在垂釣。多麼唯美的畫面啊!

沿着西海岸走來,我們來到了後海的野鴨島。我立刻注意到了在水邊嬉戲玩耍的野鴨。只見有的野鴨正在用嘴梳理漂亮的羽毛,有的野鴨把頭扎進水裏覓食,還有的野鴨單腳站在島周圍的欄杆上小息。島上野鴨的家也做得極其精緻,顯然費了不少工作:一層三間,既有一層的小平房,又有雙層的小別墅,還有幾座三層的大城堡呢!島上還有幾座木頭做的小橋,雕花的欄杆,典雅極了。島上還有幾棵小的灌木叢,遮掩着這些小巧精緻的建築,頗有一絲神祕感。

離開野鴨島,向前走去,一個碼頭映入了我的眼簾,我很想划船,但媽媽不想,只好作罷。帶着微微的遺憾向前走了一點,我的眼前頓時一亮:一棵高大的樹上開着許多雪白的花。這是什麼花?我連忙跑上前,在樹下仰頭看着那花。這時,媽媽走來了,我連忙問:“媽咪您看!這是什麼花呀?真漂亮!”“這是杜梨花。”奧,原來這種花叫做杜梨花呀。這時,一陣微風吹過,樹上的花瓣紛紛飄落,我沉浸在了花的海洋之中。風停了,我拾起幾片花瓣捧在手中,輕輕地嗅,一股淡淡的清香立馬在鼻腔裏盪漾開來

繼續往前走去我來到了望海樓的對面。我站在岸邊,任由着風吹散着自己的頭髮,用心傾聽嘩嘩的流水聲,望着對岸高大的望海樓,感受着春天的氣息。

之後我沿岸邊去了前海,沒有做太多的停留——我不喜歡有太多城市味道的地方。

在今天的旅途裏,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我喜愛這大自然的春天!本次清明踏青活動圓滿結束。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5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與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爲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爲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說: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脫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裏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與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似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裏,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裏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似凝住了。整個世界似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爲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與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與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爲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6

春雨,淅淅瀝瀝地下着。我和媽媽打算踩着薄薄的雨絲去劉山踏青。

剛一下樓,春雨就迫不及待地親吻我的臉頰、脖頸,涼涼的,癢癢的。我撐開傘,雨點兒立刻在傘上播放起歡快的音樂。

春天的雨,不像夏天的狂暴,沒有秋天的纏綿,也無冬天的寒涼。它柔柔的,綿綿的,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

一路踩着春雨,我和媽媽來到了劉山腳下。春雨中的劉山像是披上一層神祕的面紗,霧濛濛的。雨水洗過的空氣格外的新鮮,沒有一絲塵埃。山坡上的花更豔了,林中的樹更綠了,地上的草兒更嫩了。我們一邊呼吸着新鮮的空氣,一邊雨中觀景,霧裏看花。

隱隱約約的,遠處那一抹金黃映入我的眼簾。春雨中的油菜花雖然沒有晴天的耀眼,但卻多了幾分雨中的朦朧美。走近細瞧,油菜花的姿態也十分有趣。它們有的高昂着頭,像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把身體斜側過來,像一個孩子急切地想要看到表演;有的則低着頭,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微風吹過,油菜花紛紛點頭,盡情接受春雨的洗禮。

雨還在密密地下着,它“潤物細無聲”。也給大山帶來了一份小禮物——顆顆漂亮的雨珠。看,樹木的芽苞上,草兒的葉尖兒上,花兒的瓣蕊上,像掛滿了顆顆鑽石,晶瑩透亮,閃閃發光。微風一過,這些雨珠就像一個個調皮的孩子,在枝葉間,花草上來回地打滾,然後歡快地投入大地的懷抱,滋潤萬物。

林間,爬山虎那紅裏泛青的葉子把大樹纏得緊緊的,正生機勃勃地向上躥。葉尖兒一順兒朝下,雨珠順着葉尖一路歡歌地撲向大地媽媽的懷抱。而有的爬山虎則靜靜地躺在林中空地上,有爛漫的山花點綴,像是一幅五彩繽紛的圖譜,給雨中的劉山點上了亮麗的一筆。還時而有小鳥發出婉轉的曲子,與清風細雨應和着,歡迎闖山的客人。

不知不覺中,我和媽媽已經到了山頂。站在眺望塔上,舞鋼的全景盡收眼底。龍泉湖煙霧繚繞,遠處連綿的山巒矗立在煙雨中,真是“山色空濛雨亦奇”。這成了春雨裏最美的一幅水墨畫。

雨還一直下着,我正陶醉在這迷人的奇幻景中,媽媽叫我該我回家了,我依依不捨地揮揮手,告別了劉山。伴着飄飄雨絲,帶着春雨的氣息,懷着滿心收穫,走在回家的路上。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7

清明節那天,缺不了的自然是祭祀先人了。一對對紅燭在桌上點燃,爺爺的音容笑貌在我眼前一一閃過。

那天,我和爸爸起牀吃了早飯後,騎着電瓶車,來到了公墓。我們在買花的地方剛剛好碰到了我的堂弟一家也來掃墓。我們共一起買了四束鮮花,上山放在爺爺與太爺爺、太奶奶的墓前,用舊報紙把上面的泥土抹乾淨,恭恭敬敬的給他們一一鞠了三個躬,在那裏懷着沉重的心情,在墓前站了一會兒,又一一鞠了三個躬,離開了。在路上,原本沉重的心情慢慢釋放。在半路上,天空中飄來了淅淅瀝瀝的小雨,真如唐代大詩人杜牧所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啊!

人的名,樹的影。剛剛到家的我們渾身溼溼的,一看到爺爺的遺像,我記憶中的鏡頭一個一個浮現了出來,我好想爺爺還陪伴着我長大啊。

在我剛剛十一歲生日的第二天,也就是三月四日那一天時,他離去了。可是他彷彿還在,因爲還有我們在思念着他!我還小,在父母無微不至的關照下,我慢慢長大了。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啊!我們應該珍惜現在與父母長輩們過的每一天。對於我們來說,每過一天,也就是意味着未來又少了一天,與他們相處的時間必須珍惜啊!

點燃桌上的香,看着桌上那熱氣騰騰的飯菜與酒,希望爺爺與太爺爺等祖先在天有靈,能看到我們的一片孝心吧!

在清明節,除了掃墓祭祀,當然還有踏青了。

在細細的雨中,我們打着雨傘,在雨中漫步。一隻只小鳥頂着雨,在樹枝上鳴叫、嘻鬧,彷彿在舉辦一場盛大的音樂會,又彷彿在跳舞……我們看着林中的一切,在此時,這座山是寧靜的,我的心也如同一片湖,沒有一點漣漪。心情有不覺舒暢了起來。

清明踏青,梨花在空中飄舞,好似“梨花風起正清明”。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8

這天,陽光明媚,微風中似乎還有些涼意。在這個春風拂面的清明時節,咱們去溼地公園踏青。

路上,我興奮的觀賞着路邊的風景。桃樹已經開了花,粉紅粉紅的,給馬路增添了幾分生氣。花壇裏的草有紅色的,還有綠色的,襯托着那粉紅粉紅的花朵。春風像媽媽那溫暖的手輕輕地撫摸着我 的臉。我迎着春風,不一會兒就到達了溼地公園。

剛走進溼地公園的大門口,那迷人的景色就把我迷住了。到處都是綠油油的草坪,草坪上的樹木都已抽出嫩綠的新芽。往裏走有一個大湖,湖邊上栽種着許多花花草草,它們爭奇鬥豔,競相開放。 看,那雪白的櫻花,一簇簇,一串串。還有紅色的櫻花也開了,滿樹花朵開得火紅,一朵朵,一團團,像孩子們的笑臉。最漂亮的要數那桃花了,奼紫嫣紅,遠遠望去,好像從天上落下來的一片片朝霞 ,散發着清香。我大口大口地吸着香氣,好像總也聞不夠。走近一看,有的桃花半開半合,只綻開兩三瓣,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有的桃花全開了,露出黃色的花蕊,在枝頭怒放着;有的含苞欲放,好 像一個等待出世的嬰兒。總會引來一隻只勤勞的小蜜蜂,它們圍繞着一朵或兩朵花不停的飛,有時停在那上面吸點花蜜。一切都是那麼的生機勃勃,綠意盎然。

再往裏走,咱們發現了一大片漂亮的油菜花地。金燦燦的油菜花連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美麗極了。我不由得深深呼吸,那香味沁人心肺,讓人心曠神怡。那誘人的香味還引來了許多蜜蜂和蝴蝶。 一時間,我彷彿進入到了一種幻想的情境當中。我在油菜花中跑着,跳着,笑着。真象是“待到油菜花開時,我在叢中笑”。

不知不覺,咱們都該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溼地公園那美麗的景色仍像放電影一樣在我的腦海中一一閃過。我不會忘記今天,這個陽光明媚的清明時節。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9

這次去跟姑奶掛親的有伯父伯母、爸爸媽媽、姑媽、大姨、米多姐、米多姐的哥哥、九里哥、樑浩鑫、小姑和我。小姑是我姑奶的小女兒,她有一個姐姐。姐姐早以出嫁到很遠的地方去了。小姑的爸爸又一次組成了新的家庭,以後就一點都不管她的死活。她一個人獨力維持生活,日子過得非常艱苦,更談不上上學讀書了,從沒踏進學校的大門。其實她很渴望讀書。她家和我們家距離很遠,自從姑奶去世以後,就失去了聯繫。今年我伯父偶爾一次機會聯繫上了小姑,終於在凱里見了面,於是約我們大家一起去跟小姑的媽媽掛親。知道她的身世以後,我非常同情她。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用自己的知識文化去幫助她學習。彌補她沒進過學校讀書的願望。我們從雷山乘着伯父的小轎車到固魯寨門,下車後就順着彎彎曲曲的山路往上走,一路上我們活蹦亂跳、有說有笑。小姑也和我們一樣的很開心!

走着走着,忽然下起了大雨。在大雨中我們互相照顧,小姑拉着我的手,我拉着樑浩鑫的手……,我們相互用自己的衣服去爲對方摭風擋雨。一路上風風雨雨、行走非常艱難,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到達了姑奶的墓地。走到墓地之後,一片綠色的草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位於草地中間的一個土包包就是姑奶的墳墓。雨還是下個不停,爸爸和伯父一邊吩咐我們一夥小朋友去避雨。一邊忙着清理墓地上的雜草,他們顧不上自己身上的雨水,七手八腳地忙着料理墓地半個小時後,終於完成了。然後伯父叫我們下來,我們這一夥小朋友爭先恐後地下去和大人們一起分享祭奠姑奶的食物。每個人一手抓糯米飯,一手抓着大塊肉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們吃得可香了!雨漸漸變小了,我們在細雨中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這個空曠而美麗的地方。一路上我在想:這不就是活着的人對死去的親人的一種思念嗎?其實掛親就是一種孝敬長輩、關愛親人的一種活動。

雖然這次去固魯掛親很辛苦,但我還是感到快樂,正因爲這次去掛親,我認識了小姑,也讓我懂得了怎樣去關心他人、關愛長輩、關愛親人的道理。每想起掛親的這一天,我就自然而然地感到開心和快樂。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10

清明節小長假期間,爸爸媽媽帶着我一齊去郊遊,感受春天的氣息。

帶着對踏青的渴望,興奮的一家人,收拾好必備品,一早出發。

踏着輕快腳步,哼着熟悉的曲調,翹望着向郊外走去。在路上首先和我打招呼的是“春風姑姑”,她用略帶溼潤的氣息,輕輕的吹拂着我的臉,頓時感到無比的舒服;她手撫摸着我的頭,微笑的告訴我歡迎來到春的世界。

太陽公公今日顯現出他久違的.慈祥與光輝,片片金光灑向人間,撒進了每個人的心裏,讓春的暖意融入世界每個角落。正在我感受陽光沐浴的時候,銀鈴般鳥兒的叫聲叫醒了沉醉的我,好像在和我說“快啊!跟我來,前面的景色更完美!”

跟隨着鳥兒的歌聲,不一會就來到了目的地。果然和城市裏的喧囂相比,那裏的自然景色顯得異常的清晰,祥靜。原本澎湃的心境,瞬間平靜了下來。沿着路邊走,一棵棵的小草隨着我們的步伐偷偷的從地裏鑽了出來,彷彿迫不及待的要和我們一齊分享這美麗的景色。放眼望去前面是一片青綠的草地,風一吹,沙沙響,“春天好,春天好”。草地兩旁的柳樹,濛濛綠了,柳枝隨風擺動,擺擺手,向春天致敬。柳樹下翠綠的小草叢中,小野花露出笑臉,紅色的,白色的,黃色的,五顏六色點綴在綠色之中,格外好看。

擡頭往上看去,天邊飄過幾朵白雲,在向我們招手,在向我們微笑。藍天、白雲、金色陽光,映照着綠地和我們幸福的笑臉,時間美景可是如此啊!

我想世上還有什麼能比大自然更美呢?能比我們此刻更幸福呢?珍惜此刻,我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11

又是一年清明節到來時,清明節最早始於中國周朝時期距今約2000多年曆史了,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年到了4月5號前後便是細雨濛濛,古人便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更加形象的描繪了,清明節時候的畫面了。

清明節,又名踏青節,預示着春天的到來,萬物開始復甦,大地也充滿着生機,真是無限的美好,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家家戶戶也都忙碌起來了,開始舉行祭祀,掃墓等緬懷先人的習俗,當然每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儀式也就不一樣了。

我的家鄉位於美麗的五嶽之一,“南嶽衡山”,到了清明節這一天家鄉的人們便在家裏準備着祭祀用到的紙錢,香火,水果祭品等東西。一大清早家家戶戶的老老少少就踩着山路,一前一後,前往自家先人的墳頭,給先人掃墓。

因爲處於山陵地帶,所以大多數人家,去掃墓的時候都是要走山路的,山路可是不好走,即使露水打溼着褲腳,荊棘鉤上了衣裳也阻擋不了人們對先人的懷念,每當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也是經不住感慨這種風土人情給家鄉帶來的濃濃色彩。

接着沿着山路我們一家人來到了先人的墳頭,開始把周圍的雜草清理一番,也就是掃墓。接着就是祭祀,大致的過程是這樣的,先是在墳頭擺好祭品,上三杯酒,點上三炷香,點燃紙錢,然後放炮,最後舉行跪拜儀式,祈求先人的保佑,接着我們會去其它先人的墳頭舉行同樣的儀式,直至結束。

每一個儀式,每一個舉動都是莊嚴而又尊敬的,這都是代表着人們對先人的懷念,雖然過程很簡單,但是內心卻得到了滿足,也是很開心每年都能夠在清明節這一天跟家人一起來掃墓,祭祀,畢竟也是一年只有一次。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簡單而又莊嚴,更多或許是一種情懷!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12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要去祭拜祖先,還要去踏青。因此,清明節又叫做“踏青節”。

傳說,清明節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爲了紀念介子推,把介子推的祭日命名爲寒食節。清明節那天早上,叔叔打電話叫我們去掃墓。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並沒有下雨,早上去掃墓,陽光照在身上暖烘烘的,讓人們的心情也不由得喜悅。我們到山頂上掃墓,從山頂往下看,一條白色的帶子綿延向崇山中,周圍開滿了金燦燦的油菜花,其間還有綠色的田野,美麗的魚塘,還有一座小廟。河流圍着花海流淌,花開在河邊,不禁讓人讚歎。多美的大自然啊!

山林中,小草上了露珠,猶如一顆顆晶瑩透亮的珍珠,路邊的小野花一簇簇,一叢叢地盛開着,點綴着山林。岩石邊雨後冒出的春筍正茁壯成長。枝頭嫩嫩的芽兒爲樹木穿上了一身綠裝。這山林中的一切,好似一幅美麗的春景圖。

掃完墓後,我們往山下走。一陣風吹過,竹子“沙沙”地奏起了交響曲,鳥兒歡快地歌唱起來,鞭炮聲就像是間奏,山林中的一切彷彿都在歌唱。路邊的小野花,小草,還有我們,就是這場音樂會的聽衆。我們全都沉浸在這美妙的音樂中。

看着這美麗的景色,讓我不禁想起了地下的先輩們。正是他們的奮鬥,纔有我們的今天;正是他們的不懈努力,才使我們的生活如此美好;正是他們的獻身,纔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的一切都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雖然,他們已沉睡於地下,但我們卻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忘記他們爲了後代的幸福,努力奮鬥,奉獻青春。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13

北京的早春陽光明媚,和煦的春風伴着我和同學小樑、小杜相約來到了野鴨湖溼地公園。野鴨湖溼地位於北京市延慶縣西北部的延慶鎮,具有水庫、河流、沼澤、季節性氾濫地等多種溼地類型,是北京最大的溼地生態地區。

我們到達野鴨湖的的時候正值中午,因遠離北京,此地氣溫低於市區,我們並沒有看到初春盛開的桃花、迎春花,這裏仍是一片肅穆,但是冰雪已經消溶,萬物已經復甦,小動物們開始活躍,只見波光嶙峋的湖面上自由自在地遊着成羣的野鴨,幾隻天鵝高傲地仰着頭,伸着長長的脖頸,優雅地巡視着湖面。

不遠處的大鴇們在淺灘上安詳的覓食,兩隻鷹隼翱翔天空。早春的野鴨湖在暖暖的春日下水光波動,閃着點點星光,而遠處層層疊疊的山脈更是從沉睡中醒來,盈盈地凝着春的倩影,這一切構成了一幅和諧美麗的畫卷。我和夥伴們手中拿着食餌,往鴨羣中擲去,小鴨子們追着我們,爭搶着投入水中的食物,可愛極了!

湖邊的土路上,一些遊客騎上雙人自行車,在環湖路上悠閒地騎着,享受着陽光,享受着清新的空氣。春風中,我們放飛了手中的風箏,張張笑臉風箏在純淨的藍天下迎風飛舞。

夕陽的餘暉送我們一路返回市區,野鴨湖的美景仍不時地浮現在眼前。她遠離市區的喧譁,空氣清新、溼潤,她純淨我們的心靈,放鬆我們的靈魂。同森林和海洋一樣,溼地一直被認爲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援系統之一,被人們稱爲“地球之腎”、“生命的搖籃”、“文明的發源地”。我們要愛護我們的溼地,愛護我們的家園。我心中默默地與野鴨湖相約:夏日我們再會!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14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綿綿的細雨,有如一張網,限制了這座城市,更限制了每一個人。難怪杜牧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真是所言不假啊!

清晨,我的媽媽七早八早就把我叫醒,問我:“要不要去虎頭山踏青?”我一骨碌從被窩起來,一切就緒後,在爸爸的振臂高呼之下,一家人便浩浩蕩蕩的出門去了。一路上車如流水馬如龍的魚貫前行,如長列火車一般勇敢的邁向前方。爸爸告訴我,由於墓園多位於郊區,且清明節正處於暮春之際,全家大小掃墓後,往往一同出遊,享受美麗的風景,共享天倫之樂,因此,“踏青”便成爲清明節的重要活動。

抵達虎頭山,正下着濛濛細雨,到處瀰漫着霧氣,空氣清晰,眺望遠方,山巒邊雲霧繚繞,自己彷佛置身神仙世界,世外桃源一般,身子也飄飄欲仙,非常舒適。一陣新雨後,葉子顯得更加翠綠,枝頭上、樹梢間,鳥兒也正在引吭高歌,悅耳動聽的鳥啼在耳畔迴盪,它們在樹梢間顧盼自雄,有如高貴的國王,正在接受羣衆的歡呼!

我們一蹦一跳的走在迂迴的山路,遠遠的,山中仍就傳來一陣陣笑聲,清明節——一個令人感傷的日子,卻也可以存着笑容與貼心。相傳劉邦凱旋歸國時,家鄉因長期爭戰,使墓碑東倒四歪,無法辨認雙親的墳墓,於是他便將手中的紙往空中拋,一看之下,紙張停在一座墳上,任憑強風也吹不動,劉邦很高興,果然是雙親的墳墓,於是便在每年的那天祭拜那座墳,這便是清明節的由來。

雖然我們家不用掃墓,但今天我也度過有意義的一天。清明節有如一位含羞帶怯的少女,心中卻懷着熱情與貼心,她的回眸一笑,總讓我深深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