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初二作文(精選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初二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初二作文(精選8篇)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初二作文 篇1

小時候,爺爺拿着手裏黃玉似的念珠,對我慈祥的笑着,長大後,那兩顆黃中綴白的念珠還在,而爺爺卻早已離開了我。

那兩顆念珠,一大一小,但是相差不大。黃色的念珠上綴着星星點點的白色痕跡,像天色破曉的一縷曙光。那種黃色,像是金黃,又像是杏黃。它們出現了一道道痕跡,瑕疵。不用怕,那只是歲月走過的痕跡。看到它,你會想到冬日裏暖融融的太陽;秋日裏金燦燦的稻田;夏日裏亮晶晶的雨露;春日裏黃澄澄的迎春。

它冷冰冰的,卻給我一種溫暖的感覺。像溫暖的一縷微風吹過大地,像寧靜的一輪明月照過樹枝,像北歸的一伍大雁落地築巢。這麼多年了,看到它就像看到了我的爺爺,握着它,似乎還能感覺到它存留了爺爺手上的餘溫,它們的聲音是沉靜的,並不是銀鈴般的清脆,而是一種寂寞無奈的聲音,顯得蒼老寧靜。是啊,把它們握在手裏的人走了,它能不寂寞嗎?

聽到它的聲音,彷彿像是站在古老的時鐘旁,聽到它有力堅定的鳴響;又彷彿在山谷裏,聽着自然的寵兒們爲你唱;又像是聽着鋼琴彈奏出的曲子,優雅而沉穩。它經歷了歲月的滄桑,卻依然發出耀眼的光芒,一滴晶瑩的淚珠落下,想起它已故的主人,它是不是也在心中流淚呢?

現在,握着它的人,從爺爺變成了我,爺爺以前一直用它那枯瘦的手轉來轉去,他還對着我笑。我一轉頭,那笑已經悄然而逝,以至於我現在才知道,握着它的人,都會有說不盡的痛苦,煩惱。

現在,一方矮矮的墳墓隔絕了我們爺孫倆,只留下淚水與惆悵,我握着手中的念珠,淚水悄然落下。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初二作文 篇2

冬去春來,又是一年清明到。在我印象裏,清明與雨總是有着不解之緣。窗外,雨依舊淅淅瀝瀝的下着,就如同這清明節的思念,絲絲縷縷…

草長鶯飛,人間四月。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開的正旺,那金燦燦的顏色似乎給了那些思念親人的人一些慰藉。院子外,牛欄旁,大槐樹下。慢慢的去回憶過去,時光不知不覺的倒流。那時的清明節與雨留給我的似乎沒有哀傷,所有的只是一副副優美而極具詩意的畫卷。

山間小道上,細雨濛濛走在其中,卻忽覺少了些什麼。耳邊小女孩銀鈴般的笑聲仍在耳邊迴盪,卻唯獨少了那抹慈祥的`身影。猶記得幾年前還是這樣的天氣,還是一樣的日子,太奶奶一手撐着傘,一手拄着柺杖,而我緊緊拉着她的衣襬,在清明時節紛飛的細雨中漫步,邊走邊聽太奶奶背誦唐代詩人杜牧《清明》的詩,這是她唯一會背的,並能理解真正意思的詩,太奶奶前面吟誦一句,我後面鸚鵡學舌般重複一句,雖是有口無心,倒也真背了下來,太奶奶自然是喜不自勝,不厭其煩的爲我逐句解說,我時不時的會插上一句“太奶奶路上的行人怎麼會斷魂呢?”,“杏花村,杏花村在哪裏啊?”太奶奶聽後,煞有其事給我講解着,我雖聽的似懂非懂,但眼前卻也彷彿看見紛紛的細雨之中,一位正騎着驢趕路的路人俯身向路邊的小牧童問着什麼,只見那牧童一手握着趕牛的鞭子,一手指着不遠處靜默於雨中的那間草房,那被雨淋的溼溼的草房頂上,一面猩紅色的酒幡,在如絲如縷的細雨中,時隱時現。

如今,人還是那個人,照片上的她依舊笑的與藹慈祥,只不過已是陰陽兩隔了,逝去的人雖然不在了,但記憶猶新,彷彿是昨日。剪不斷的還是絲絲縷縷的懷念。

墳前,送上一束菊花,那是由思念凝聚成的花,深深地鞠上三躬,敬上三支香,輕輕的磕個頭,祝福太奶奶在天堂幸福快樂。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被抒發,而這清明的紛紛細雨,也化作我對太奶奶那深深的思念。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初二作文 篇3

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可是爲什麼我的外婆你一去不復返呢?

我的外婆在我小時候對我疼愛得很,好的吃的全都給我留着。

小時候我總是很調皮,也因此弄壞了許多件衣服。一次過年後沒幾天,我因爲調皮,就把新衣服給劃到了一根鐵絲上,劃出了一道長長的裂口,我便哭着去找了外婆,外婆說:“這沒有什麼的,外婆會變魔術,一會衣服就好了。”於是你拿出針與線,開始極其認真的給我縫了衣服,生怕那一針沒有縫好,而不好了。

四年級以後我不經常回老家了,但外婆還掛念着我,我每次回去,就把平時不捨得吃的零食拿給我吃,還經常給我零花錢讓我買零食與玩具,並且總是陪我玩,總讓我快快樂樂的。還總是說:他們不累,不愛吃這些零食,花不了多少錢。

但我都知道,根本就不是變魔術,他們也不是不累,不愛吃,不咋花錢,他這都是疼我愛我,纔對我說了這些謊言。

又是一年清明節,我的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思念。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初二作文 篇4

雨淅淅瀝瀝地下着,看着父親那蒼老的背影,我這才明白,現在的我是多麼幸福……

——題記

今天是清明節。身爲00後的我對於這個節日並沒有過多的想法與感觸。似乎清明節對我們這些新生代來說就如往日一般,平淡無奇。在我們生命的過往中沒有絲毫意義可言。

清晨,我被父親從被窩裏拖起來,坐車趕去超山祭祖。這大清早的,可攪壞了我的好夢,我內心十分不滿,但奈與父親往日的威嚴,我也不敢有絲毫的抱怨。只得心不甘情不願地去超山祭祖。

父親與我來到爺爺墳前。父親擺好祭品,手裏拿着三炷香,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於是,我也依樣畫葫蘆,有模有樣地學着父親鞠了三個躬,祭拜祖先。父親看着我那調皮的樣子,很是生氣,也只得無奈地搖了搖頭。

太陽下山了,一抹與會出現在天的盡頭,時光就在我的嬉笑打鬧中溜走了。父親與我回到了家。累了一天的我早早地洗了個澡,睡覺了。也不知怎的,今夜,我竟失眠了,或許是因爲睡得比較早吧。我呆呆地坐在牀上,看着窗外清冷的月色,內心竟有一絲絲的傷感。耳畔傳來一句句喃喃的囈語。再仔細一聽,聲音竟是從餐廳傳來的,我懷着好奇走到餐廳。只見父親趴在桌子上,一隻只空了的酒瓶橫七豎八地倒在身旁。

耳邊傳來句句呢喃,我側耳細聽。“不要,不要離開我,爸爸!我——我還沒來得及報答您!您怎麼就這麼狠心地離開我了呢?爸爸……”一滴淚水從父親的眼眶流出,劃過那蒼老的臉龐,“滴嗒”一聲,流到那滿是老繭的手上,留下一道道晶瑩的痕跡。

爸爸怎麼會這樣呢?這時的他就如一個迷路的孩子一般迷茫,無助,哭着喊着要找爸爸。往日的爸爸不是最偉大最堅強的了嗎?爲什麼現在的他是這麼無助,這麼渺小?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初二作文 篇5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像去年一樣與媽媽一同去爲外公掃墓。在路上,我不停地追問着媽媽:“媽媽媽媽,爺爺是長得什麼樣子呢?”媽媽總是與藹可親地說:“就與媽媽一樣啊!”我的外公在媽媽讀四年級的時候就去世了,也沒留下一張照片。每當其他同學提起外公對自己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到了外婆家,向我們迎來的便是年過六旬的外婆。我來到房間裏,折起了紙花,也把一個個思念折進了紙裏。下午,太陽當頭照,我、媽媽、大姨與外婆頂着烈日到山上給外公掃墓。一到山下擡頭仰望,就看見滿山一派翠綠的景象。大姨扛着鋤頭一會把這叢草給除了,一會又把那根刺藤給割了。不一會,一條小路就被我們給“開闢”出來。

來到外公的墳墓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滿青苔的陶罐,封得嚴嚴實實,只露出地面一小截,那裏面裝着外公的骨灰。大姨與奶奶開始除雜草,她們一會把墳墓上的小山竹給鋤了,一會又把雜草給割了,不一會,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乾乾淨淨的墳墓。

我麻利地從袋子裏取出紙花紙帶,灑在了外公的墳墓上,最後把一束美麗的菊花擺在陶罐,聽媽媽說,菊花代表對去世親人的思念。這時,墳墓像變魔術似的變成了一座大花椅子。奶奶也在墳墓前擺上圓鼓鼓的鴨蛋、香噴噴的肉、紅通通的蘋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餞……

我們把香點着,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隨後,我們燒起了紙錢,放起了鞭炮。“啪啪啪……”那炮聲好像是外公在我們表示祝福。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初二作文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代詩人杜牧關於“清明”的千古名作。

傳統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是重要的掃墓和祭祖的日子,距今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今年的傳統清明節,爸爸開車帶着媽媽和我回老家給奶奶上墳。爸爸的老家在東至縣的一個山清水秀的小村莊。奶奶的墳墓建在半山腰,我們把奶奶墳前的枯枝、雜草和落葉清掃乾淨,然後我們獻了美麗的鮮花,我還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媽媽告訴我:“古時候的傳統清明節,人們除了掃墓、祭祖之外,還喜歡踏青遊玩,如果天氣晴朗,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出去遊玩。”於是上完墳後,爸爸陪着媽媽和我四處遊玩了一番。

我一蹦一跳地走在鄉間小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氣,真舒服啊!看,遠處有一片麥田,微風吹過,青青的麥苗像娃娃一樣搖晃着可愛的腦袋,又像是一羣“綠精靈”在翩翩起舞,難道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嗎?

我問媽媽:“傳統清明節,除了掃墓、踏青還能做什麼呀?”媽媽拉住我的手,說:“傳統清明節還有許多其他的習俗,比如:放風箏,盪鞦韆,插柳戴柳……這個節日既有掃墓時的悲傷,又有郊遊時的歡樂,是個很有意思的傳統節。”

你知道嗎?傳統清明節不僅是個節日,而且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呢。俗話說“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清明時節,氣溫回升,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相比其他傳統節,傳統清明節真是一個特殊的節日呀!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初二作文 篇7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傳統清明節,爸爸媽媽帶我去西南山掃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高速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臘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河南的傳統清明節可隆重了,我們家的祖墳分佈在風景秀麗的清源上,清明時節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大人們準備了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着,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後跟着,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處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乾淨了許多,接着還要把五顏六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並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

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後輩的孝心。最後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有的口中還唸唸有詞呢,瞧,表哥念着:“祖先保佑,讓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還有更有趣的事呢,爺爺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筆就描,慌得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原來這行字是留着給奶奶逝世後才能寫上的,我差點闖了禍,趕緊在爺爺墳前磕了四個響頭,大人們樂得呵呵大笑……

掃完了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真有意義,傳統清明節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也密切了我和表哥表姐的親情。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初二作文 篇8

又到清明,雖稱不上風和日麗,卻也並無纏綿細雨。風舞着髮絲,飄向後方,我的思緒也隨之向後退。

曾幾何時,每到微風乍暖,泉水見長,柳條漸青,花兒正紅的清明,奶奶的墳頭便會變戲法似的多出一串白色的墳飄,後來留意到有時是簡單的用膠紙裁成的細條,有時卻的精心剪出的一串串白色紙花兒。也曾發現新大陸似的跑去問大人們,爲什麼獨有奶奶墳頭多了一串白花兒。忙着農活的人們無暇顧及我的好奇,得到一陣冰涼的沉默之後,唯有悻悻然離開。

年歲漸長,也逐漸明白,那是爺爺在就祭奠我早逝的奶奶,平常都很少聽他念叨奶奶的,年年又歲歲,歲歲復年年,他只用着古老的,卻又是自己的方式緬懷。碰巧到農活稍閒,他就會親手剪一串漂亮的紙花,如若恰趕上農忙時節,他也會裁幾條白色紙帶,聊表心意。我想,無論什麼,我那未曾謀面的奶奶定是喜歡的。

我們的成長,總是以上一輩的迅速衰老爲代價的。我由原來的仰視,漸變爲平視,最終衝刺到俯視他的高度。爺爺呢,除了目光更顯呆滯,渾濁,行動更加遲緩,皺紋更加深刻外,還似乎越長越小了。哦,那定是讓生活的重擔給壓的。

伴隨着年事漸高而來的是,他的沉默寡言也更加變本加厲,他時常蹲坐在一處,安靜得似乎連呼吸,心跳都不存在了,只有眼睛微微的張開着,望向遠方,卻尋不到一絲活的氣息,似乎目空着一切,卻又隱約可見某些物件的倒影,臉上的皺紋陷得很深很深,彷彿是爲了盛放更多的苦痛與滄桑。

去年來校的那個清晨,去向他告別,他問我要去哪兒上大學麼告訴說是恩施,"恩施我是知道的,年輕的時候曾去過。'簡短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可就在十月末,他摔了一跤,從此,這位瘦小且倔強的老人,再也沒找到站起來的機會,去複習他一貫的姿勢。那句簡單的話,也成了他給我的遺言。

又到清明瞭,兒女們都在外面,爲着各自的生命線拼搏,掙扎。只是不知,今年奶奶的墳頭,可依舊盛着一枝墳飄?又添的新墳,可有人去拘一掊新春的泥土?可有人去理一理那祭臺上的蜘蛛網?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