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清明時節敘事作文

家鄉清明,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戴柳。翠綠的柳條,折下一枝,或與小花做成花環,或繞爲圓圈,或直接插於頭上。吃冷食。不可生火煮飯,只能吃備好的冷食、熱食,俗稱“寒食節”。掃墓。清明一大早,按照習俗墓地都是靠山而葬,便到山上去,大家一起動手除去雜草,奉上供品,燒香祭拜。撒灰線。傍晚前在大門外撒一條又長又粗的用香灰鋪成的灰線,據說可以防止鬼魂進宅。

清明時節敘事作文

我的家鄉在客家地區,而在客家地區,清明節是一定少不了吃清明粄的。可是說實在的,我家吃的東西多,連法國的卡芒貝爾軟奶酪,英國的康沃爾餡餅都吃過,對於湯圓、米糕、炸角子等等,已經不稀罕了。那麼我最喜歡的是什麼呢?乃是母親在清明時做的艾粄。當艾粄從鍋裏熱騰騰地出爐時,就端到親鄰朋友家中,“開胃、強身、美容的'喲!” 母親總是得意地說。她又轉向我說:“但是你啊,就只能吃兩個,小孩子吃多了會消化不良的。”其實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地把牙籤插到籠屜裏好幾次了,已經不知吃了多少根牙籤的艾粄了。

艾粄,顧名思義,就是用艾做的粄,那就是糯米粉、粘米粉、艾、楊桐葉、細冬青,臨水生者尤茂。放入蒸籠前先以新蘆葉墊底,蒸熟後嫩綠可愛,清新可人。開啟來,艾的香氣帶着清新的葉子清香。母親給我在小碗裏挑了兩個最小的艾粄,我捧着,聞着,走來走去,有一次因要拿東西,被迫放下手上的小碗,家裏的小寵物立馬趁我不注意把艾粄叼了去。原來我的笑寵物也是個吃貨呢!

我吃完艾粄回來,母親總要問我吃了幾個艾粄。我總是說:“只吃了幾口,因爲裏面放的不是好艾,沒有香味啊。”母親聽了很高興。她自己請親戚來吃艾粄,一定給他們每人幾個大大個兒的艾粄。我呢,就在每個人懷裏鑽一會兒,便得來一小塊艾粄,含一含,才過癮。

不僅是艾粄,母親終年辛勤勞動,將家的裏裏外外都打理的一乾二淨,做這做那,忙的不可開交,但她總會嘗試去做新鮮別緻的東西。而每次做出新花樣,總是分給別人吃(當然大部分都是被我幹掉了),自己卻很少吃。人家問她餡兒要怎麼配,分量各要多少,她總是眉眼彎彎地說:“這些大概就好了,不用刻意追究一定分量的。”但她還是仔仔細細地告訴別人。可見她做什麼事,都有個分寸在心中的。她常常說:人是萬物的尺度,存在時萬物存在,不存在時萬物不存在。

今年我也如法炮製,親手製成了艾粄,分給親鄰與父母后,夾了一個給弟弟,他嫌棄地說:“你用的調料是現買的,不是像乾媽一樣親手製作的呀。”

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家鄉味啊。可是叫我怎麼去做這真正的艾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