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關於祭祀作文300字集合1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祭祀作文300字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祭祀作文300字集合10篇

祭祀作文300字 篇1

星期六,我們全家去老家爲祖先掃墓。

到了祖墳所在的山坡上時,我就拿起掃把,將祖墳周圍的落葉等垃圾掃得乾乾淨淨。接着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細細地擦着墓碑。經過一番有力地擦拭後,祖先的墓碑祖先的墓碑新的一樣一塵不染,光亮如新。沒多久,祖墳就被我們掃好了,我們祭拜後,便走回老家吃午飯。

吃完香噴噴的午飯後,我躺在牀上,心中不由得想到:清明節是個祭拜祖先的節日,是我們大家應該做的,掃墓的我們要表揚,想來卻不能夠來的也要給予表揚。但是從來沒有想過掃墓的人應該受到批評與譴責!大家有沒有想過,祖先功勞有多大?祖先爲我們留下了土地,讓我們有地蓋房,有地耕種……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祖先,就沒有我們,祖先的功勞不可沒啊!而現在有些人到了清明節,卻絲毫沒有掃墓的想法,把已過世的祖先冷落一旁,任憑野草長滿墳墓。這樣的人難道不應受到人們的譴責嗎?

又是一個清明節,這是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祭祀作文300字 篇2

爲要避開大量的掃墓人潮,所以我們選在清明節過後的星期天去掃墓。當天的天氣很好,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同開車前往去祭拜外公。沿路上風景很優美,聚集觀光及度假的人潮,好不熱鬧!我們在車上吃漢堡當作午餐,不知不覺中很快的就到達目的地。

我們一家是最先到達的,不一會兒,外婆和舅舅、阿姨兩家人也陸續的到達。我們帶外公生前最喜歡吃的食物來祭拜他,小表弟和小表妹看見好久不見的我們,興奮得又蹦又跳、手舞足蹈,大家見面覺得非常開心。

外公已經去世整整兩年,我非常的懷念他。他生前是一位懸壺濟世的外科醫生,救治過無數的病患,許多人都非常的敬仰他。記得以前每一次去探望外公時,他都會非常慈祥的抱着我,帶我去他親自栽培的花園裏賞花。外公養四隻狗和一隻鸚鵡,是我和哥哥的最佳玩伴。而他最擅長作北京烙餅,至今還是令我回味無窮,只可惜再也沒有機會品嚐到!

在一年一度清明節掃墓時分,我們應當緬懷祖先的恩德,慎終追遠,而我雖然無法再見到外公,但這份記憶會永遠長存在我的心中,也希望他在天之靈能夠得到安息。

祭祀作文300字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雨天的清明,誰能不斷魂呢?

當我走在泥濘的鄉間小道上,刺鼻的泥腥味不斷衝進我的鼻孔,遠處的一大片油菜花闖進我的視野,那油菜葉鬱鬱蔥蔥,鮮黃的花瓣經雨水打溼後,越發顯得嬌豔。爺爺的墓快到了,也許是因爲想快點和爺爺談一下話吧,腳步便快了許多。泥巴就更戀我的鞋了,一踩一滑,彷彿在練滑冰。

到了爺爺的墓前,姑媽已經開始在那裏向爺爺哭訴一些對他的想念,我的心底竟也泛起了一絲線形象姑媽那樣的漣漪,但眼淚還是忍住了。

燒紙了,燃燒的紙屑好象我和爺爺打電話,傳達我們的心情,望着那離我越來越遠的紙屑,就開啟了我對爺爺的記憶。

小時候,爺爺的身體特別好,冬天了,他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家還在冰冷的湖裏冬泳。並且說好他教我放風箏的,也一直沒學,現在心裏一直很慚愧,懂了什麼叫過去了就不能再有,也懂了什麼叫珍惜,懂了什麼叫慚愧。

在這雨天的清明,讓我懂得了一份真摯的情感——珍惜。

祭祀作文300字 篇4

今天,我們四年級級部和一些一年級的小同學一起去威海市烈士陵園去掃墓。

我們每位同學手裏都拿着一朵花,心情很激動,表情很嚴肅。因爲這是去掃墓,不是去旅遊;到了烈士陵園,老師指揮全體同學站好,每個班級都將自己的隊旗豎在班級前面,學校的校旗插在最前邊。許多老師都來了,等全部人都到齊了之後,劉利波老師纔講話。

來到烈士陵園之後,首先我們四年級同學給一年級的同學戴上紅領巾,並讓他們在烈士墓前宣誓了;之後我們全體同學都低頭默哀1分鐘。在這時,我想到了許多烈士爲了創造我們現在的和平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接着,老師帶着同學們去瞻仰爲我們創造和平年代而壯烈犧牲的壯士,而且把自己手中拿到花獻給一位壯士;這些壯士都是爲了和平而犧牲,我們應該記住他們。

如果,這些壯士能重新復活,那該多好。這些壯士能活過來,那麼世界上的小偷就不會再有了。

清明節祭祖掃墓是我國傳統習俗,但我們要文明掃墓,不要隨意去燒紙燒香。萬一引發山林火災,將會帶來很大損失。我們應該倡導文明掃墓、網上祭祖等一系列文明的祭祖行爲。

祭祀作文300字 篇5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回老家掃墓。在路上,我看到了好多外地的車,爸爸說那是人們從外地趕回來掃墓的。

到了老家,咱們去集市上買了鮮花和小樹苗。我好奇地問媽媽:“街上那麼多賣紙錢的,爲什麼咱們只買鮮花和樹苗,而不買紙錢去燒呢?”媽媽說:“因爲墳墓都是在莊稼地裏,燒紙錢很容易引起火災,而且燒紙錢不光浪費紙張,還會污染環境。所以咱們不燒紙錢,只獻鮮花,另外種樹在墳墓上,還可以美化環境,這樣即寄託了咱們對祖先的哀思,又美化了環境,一舉兩得啊。”

咱們到了墓地,把鮮花獻在了墳前,我和爸爸一起把小樹苗種在了墳前。爸爸還挖了一些土覆蓋在了墳上,我問奶奶爲什麼要這樣做,奶奶說:“民間有一個說法,墳墓是死者的房子,時間長了房屋會漏雨的,所以每到清明的時候,子孫都要給先人的墳上添上一些土,以免漏雨。這雖然是迷信說法,但也是子孫表達哀思的一種做法。”最後咱們先祖先鞠了三個躬,然後離開了。

透過這個清明節,我學到了很多關於清明文明祭掃的知識。

祭祀作文300字 篇6

關於清明節由來,我不太清楚,只知道它是我們重要習俗,每年這個時候都要到墓前祭奠已經過去人們……

在我記憶中,最早聽說清明節是依偎在時候祖母懷中,她教我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那時不過五六歲樣子,還,不理解行人爲何“欲斷魂”,祖母告訴我,他們想家。當時腦海中總是帶着這樣疑問:他們想家爲何不回家呢?也是這麼一年齡,總是跟隨着伯父親、伯父、姑媽到我未曾見過爺爺墓前叩拜,看着他們肅穆,聽到他們慟哭,我心頭也有悲傷涌來,也流下眼淚。那時,心裏想着,祖父如果還在,他一定會很疼我……學着大人們樣子,在爺爺墓前跪拜,祈禱祖父能夠保佑我們一家平平安安……

那時候祖母每到父輩們去祭奠祖父時候,她總要嘮叨,“人死如燈滅,好似滾水來潑雪。現在去墓前燒些紙,還有用嗎?再孝順他能看到嗎?她還會復生嗎?”祖母眼睛這時總會婆娑。姑母說,這是對逝者思念。而我認爲,這是他們思念祖父寄託……

我,已經好幾年沒給祖父掃墓,不過我也體會到何爲“欲斷魂”!

祭祀作文300字 篇7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今天是清明節,我們一家人都回老家,去祭拜先人和死去的親人。

我坐在回老家的車上,看見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綠地毯,花兒也爭着開放,五彩繽紛,香氣襲人。

到了老家,我看見許多人手上拿的不是煙花炮竹,也不是冥幣,取而代之的是一束束鮮花。我奇怪地問老爸“老爸,爲什麼他們拿着鮮花啊?”老爸回答說“迎迎,他們在祭拜先人啊!

因爲現在提倡“低碳祭祀”,文明祭祀,煙花炮竹會污染空氣,產生噪音;而焚燒冥幣會損壞綠化,嚴重的會引發火災。所以人們都用鮮花、種樹等來祭拜。”“哦,這樣啊!那我也去買一束花吧!”我拿着錢向花店跑去。

來到了墓碑前,我把哪一束菊花輕輕地放在碑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希望那束菊花能帶走思念······

祭祀作文300字 篇8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和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回老家掃墓。在路上,我看到了好多外地的車,我的爸爸說那是人們從外地趕回來掃墓的。

到了老家,我們去集市上買了鮮花和小樹苗。我好奇地問媽媽:“街上那麼多賣紙錢的,爲什麼我們只買鮮花和樹苗,而不買紙錢去燒呢?”媽媽說:“因爲墳墓都是在莊稼地裏,燒紙錢很容易引起火災,而且燒紙錢不光浪費紙張,還會污染環境。所以我們不燒紙錢,只獻鮮花,另外種樹在墳墓上,還可以美化環境,這樣即寄託了我們對祖先的哀思,又美化了環境,一舉兩得啊。”

我們到了墓地,把鮮花獻在了墳前,我和我的爸爸一起把小樹苗種在了墳前。我的爸爸還挖了一些土覆蓋在了墳上,我問奶奶爲什麼要這樣做,奶奶說:“民間有一個說法,墳墓是死者的房子,時間長了房屋會漏雨的,所以每到清明的時候,子孫都要給先人的墳上添上一些土,以免漏雨。這雖然是迷信說法,但也是子孫表達哀思的一種做法。”最後我們先祖先鞠了三個躬,然後離開了。

透過這個清明節,我學到很多關於清明文明祭掃的知識。

祭祀作文300字 篇9

清明節時學校給我們放了假,正是踏青的好日子我們一家帶着好心情出發了,登上了踏青掃墓的路上。

下了車之後,就和奶奶走向了山上,地上的泥土還很柔軟,走起來“腳感”很好;周圍的池塘發綠,都被污染了,因爲周圍好像有什麼個工廠;空氣也不怎麼清新,那個工廠所散發廢氣直衝入鼻。終於走出了工廠所在的那座小山,隔着一座小山,來到了一個很美的田野,到處都是油菜花,充滿了濃濃的春意。走着走着,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磯山上,可能是因爲被花的美所迷住了吧。山上鞭炮聲震耳欲聾,因爲這一代墳墓很多。這是。我六伯伯來打了這裏,一起來祭祀先輩拿出了紙錢,草紙在那裏燒,燒了紙錢後,我的身上就像被煮熟了一般,被那紙錢所燃燒的火給薰的。馬上就放鞭炮,我趕忙跑到一邊,去躲避鞭炮聲,我怕嘛。就這樣祭祀了幾個先輩後,就去別人家吃飯去了。

吃完午飯後,玩了一會了就回家了。總之,今天一天是非常累,一回家就像軟蛇一般坐在了沙發上,休息了一陣。

清明節,難得的能放鬆的節日,出遊回來真是心情愉悅啊!

祭祀作文300字 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朝詩人杜牧是這樣描寫清明的。

清明節在每年的四月五日。這一天,大家都要吃清明果。清明果是用一種青色的植物和米粉混合做起來的果子,裏面的餡有肉、豆腐乾、鹹菜等。我也嘗過,吃起來軟軟的,黏黏的,很多人都喜歡吃。除了吃清明果,幾乎每家每戶都要去掃墓。我爸爸媽媽也帶我去掃爺爺的墓。爺爺的墓在鄉下,爸爸開車要幾十分鐘纔到。我們把清明果、菜還有酒都擺在爺爺的墓前,奶奶還說什麼“快起來吃”和許多我聽不懂的話。然後我們在墓前拜幾拜,拜完後,爸爸開始放鞭炮。放好鞭炮,我們就收拾好東西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我們總能看見許多火紅的杜鵑花,我和媽媽都很喜歡,爸爸就採來許多。於是我們就開心地讓這些美麗的花和我們一起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