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實用的臘八作文600字合集五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臘八作文600字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臘八作文600字合集五篇

臘八作文600字 篇1

在我的家鄉,一年中最愛冬季,而冬季中最讓我覺得有節日氣氛的當屬臘八節了。因爲春節時,人們都忙着走親戚各家忙碌;元宵節時,也沒有賞花燈、提花燈的習慣。而小小的臘八節,滾熱的臘八粥,卻能讓被寒風吹冷的心一下被焐得熱乎乎了。

若是逢雙休日,那便更好。一大家人從各地趕來,聚在奶奶家。許久不見的人們坐在長板凳上嗑着瓜子,聊着家常,將一年中那些瑣碎零星的事拼湊起來一點點道出。我們這些小孩擠在廚房裏,聽着“主廚”派下來的任務,然後一股腦散開,取來各樣的食材在角落各自埋頭幹起來了。我呢,每次總會領到揀蓮心這樣的活兒,心中暗自竊喜。那一個個揀出蓮心的蓮子,白淨爽口,清脆中帶着淡淡的甜。我順勢將那蓮子一個個塞入口中,好不得意。手中的活沒停下來過,可這碗裏蓮子越來越少了,有時被哥哥姐姐看見了難免奚落幾聲。我嬉笑着認錯,忙又止住貪吃的嘴,麻利將去心的蓮子一個個“咚咚”扔進碗中。將近晌午,大大小小的雜活,都被我們這羣孩子幹完了。裝着桂圓、核桃、蓮子、花生、菱角米、栗子、紅豆和去皮紅棗的八大碗放在一起,刷好的大鍋也架起來等待着。

客廳中的大人們陸陸續續過來了,我們撤出廚房,圍在門口,看他們製作臘八粥。奶奶經驗豐富,是製作臘八粥的關鍵人物,其他人也只是打個下手。大鍋中清水開始沸騰,紅豆最先入鍋,一碗下去濺起水花,花生也被扔入鍋中煮,隨後紅棗、桂圓、栗子也被奶奶用手揪成小塊,灑入鍋中,再將所有米、核桃、蓮子等“嘩啦”放入。加少許白糖讓其更甜些,要知道我們這羣孩子都愛甜食,沒了糖誰都不樂意,多了會膩,少了則太淡,奶奶估摸着用手攢起一撮白糖灑入大鍋。半小時後,鍋蓋揭起,甜香飄出,大人們用大勺一斟,填滿了擺好的碗,再配上小巧的糕點,臉上有遮不住的歡喜。

節日裏,我們歡笑共品一鍋粥,算不上多麼特殊,但都有着美好的期望。

一碗飄香的臘八粥,滾燙濃郁,暖進心房,留在心裏。

臘八作文600字 篇2

盼望着,盼望着,臘八節的腳步近了。一想到母親又要精心熬製一鍋芳香馥郁,沁人心脾的臘八粥,心中充滿了無盡的'甜蜜。

然而,甜蜜的背後卻是曾經的苦澀,猶記得孩提時代,並不懂得臘八節的習俗,偶爾一次到鄰居家玩耍,鄰家小夥伴正端着一碗粥喝得起勁,嘴角還粘着一塊鮮紅誘人的棗皮。頓時,我的饞興大發,口水在嘴裏洶涌,鄰居大娘頗善解人意,趕忙舀上滿滿一碗遞給我,最初我還是發揚了可貴的禮讓精神,終抵不過香味的誘惑,露出了本相,在忐忑不安中迅速喝完,扔下一句“喝飽了”,揚長而去,因爲害怕忍不住再去覬覦人家的鍋。

回到家,當然是再也放不下那碗粥了,鬼哭狼嚎的鬧着要母親煮粥,母親那時只是皺着眉頭,無計可施。後來實在被我鬧得揪心,奪門而出。等到母親回來時,右手竟鬼使神差的提着一小袋大米,左手捧着一小把綠豆,那豆晶瑩剔透,宛若綠色的寶石。雖沒有紅豔豔的棗兒,沒有香噴噴的芝麻,那天的粥卻是記憶中最香甜可口,回味無窮的。

再以後,隨着時間的流逝,對兒時的這段記憶逐漸模糊,母親卻總在臘八這一天爲我煮一碗芳香四溢的粥,說是紀念我當年的淘氣,當然粥是花樣漸繁了,如今芝麻、核桃、栗子冰糖、紅棗……凡是能增加粥的美味的,母親都想方設法地尋到。粥的味道濃了,母親的情意也在粥中散發着永恆的馨香。

又到臘八節,聊作小詩一首以示懷念:

小小臘八粥,綿綿情意長。

猶記孩提時,涕淚沾衣裳。

粥味香飄遠,深情永難忘。

臘八作文600字 篇3

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仍然保留着吃臘八粥、過臘八節的習俗。各地臘八粥所用材料各有不同,爭奇競巧,品種繁多。

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說是最爲講究的。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纔算熬好了。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裏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陝西臘八節的習俗: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麪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江浙臘八節的習俗江蘇人吃臘八粥分甜鹹兩種。臘八粥裏要加入茨菰、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如果煮的是鹹粥的話,在裏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浙江人煮臘八粥則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據說,這種煮粥方法還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

寧夏臘八節做臘八飯一般用各種豆類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麪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和陝北一樣,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天津臘八節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雲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血等功效。

臘八作文600字 篇4

臘八節的由來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今天我就來爲大家介紹兩種說法吧!

傳說一:臘八節是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於元未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裏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爲臘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爲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爲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爲臘八粥。

傳說二: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衆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鉢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爲“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現在就想喝一碗熱乎乎的臘八粥呢?

臘八作文600字 篇5

今天是臘八節,媽媽買了紅豆、綠豆、桂圓、銀耳等,準備做臘八粥。媽媽說我們可以一起準備做臘八粥的材料,還要泡臘八蒜,太好了!放學回家的路上,媽媽給我講了臘八節的來歷,還一起分享了彩信上有關臘八節的小知識。

臘八節習俗多

臘八就是十二月初八,從這天起就拉開了春節的序幕,人們開始置辦年貨,迎接新年的到來,藉此祈求豐收和吉祥。我和媽媽朗讀了彩信上的一首豫西民謠:樹呀樹呀吃臘八,吃了臘八節疙瘩,疙瘩結的索啦啦,別人搖,搖不下,俺一搖,刷啦啦。好聽嗎?是說的臘八這天給家中的樹抹上臘八粥,期盼來年樹木多結果實,“疙瘩”表示果實累累。我說我也給自己的書包抹上點吧,期盼來年我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收穫更多!呵呵,真好玩!

香甜臘八粥

吃過午飯,我們開始準備做臘八粥的材料。媽媽準備了紅豆、綠豆、黃豆和黑豆四種豆子,每種豆子各抓一小把,洗乾淨放在小碗裏先泡着;爸爸負責敲4個核桃、剝12顆桂圓;我負責泡花生米和洗銀耳,共八種配料;主料是大米、白糖、紅棗。看着顏色各異的豆子,嫩紅的花生米,黃白色的銀耳,土黃色的核桃仁,想着晚上就能吃上自己親手準備的臘八粥,心裏真高興!

碧綠臘八蒜

媽媽還買了紫皮蒜和米醋,找到兩個空瓶子,用熱水洗乾淨晾乾。晚上我和媽媽、小姑、妹妹一起剝蒜,一個個小蒜瓣就像一個個小娃娃,白白的,可愛極了。把蒜瓣洗乾淨後控幹水份,裝入瓶子裏,再倒上米醋,用保鮮袋把瓶口封好,到過年的時候就可以吃上真正的臘八蒜了。我和妹妹每人泡了一瓶,可以觀察它們顏色變化的過程。媽媽告訴我,臘八蒜泡好以後,顏色就像翡翠一樣通體碧綠,特別好看,而且吃着酸辣可口。真想讓它們快點泡好!

臘八節這天,我親手準備了臘八粥的材料、體驗泡臘八蒜的過程,朗讀了臘八節的民謠,真的感覺有快過新年的味道,而且我覺得自己動手最快樂。祝大家臘八節快樂!

標籤:臘八 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