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實用的臘八節作文1100字四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臘八節作文1100字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臘八節作文1100字四篇

臘八節作文1100字 篇1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習俗二:吃臘八粥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爲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纔算熬好了。

更爲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爲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爲獅頭,桃仁作爲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裏,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纔可以見到。

習俗三:臘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據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北京城有句民諺:“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後來有欠人家錢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迴避這個算賬的“算”字,其實欠人家的,終究是要還的。老北京臨年關,街巷衚衕有賣辣菜的,可沒有賣臘八蒜的。這是爲什麼呢?您想啊,賣臘八蒜得吆喝吧,怎麼吆喝?直接喊“臘八蒜來!”欠債的人聽見吆喝心裏咯噔一下,怎麼街上還有喊着催債呀!再說了,你一個做小買賣的跟誰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錯了,所以臘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戶自己動手泡臘八蒜,自己先給自己算算,今年這個年怎麼過。

泡臘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啓封,那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泡臘八蒜爲什麼得用紫皮蒜?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實,泡出的蒜脆香。近年來市場上紫皮蒜不多見。用一般的蒜,泡出來,別看瓣大但口感不脆,發紫。種蒜的又怎麼說呢?紫皮蒜低產,比一般的蒜少收兩成,誰還種?紫皮蒜在市場上偶有所見,麥收後就上市了,價格比一般蒜高三分之一。這道理不是一樣嗎?收成少,可能賣個好價呀!

泡臘八蒜爲什麼得用米醋?米醋色淡,泡過蒜色澤如初,橙黃翠綠,口感酸辣適度,香氣濃而微甜。那老醋薰醋泡過蒜色澤發黑,蒜瓣也不夠綠,口感較差,尤其是薰醋,略帶糊味,也許這正是它的特色,其實這只是習慣罷了,好吃不如愛吃嘛!

臘八節作文1100字 篇2

明兒就是臘八,傳統農曆上清清楚楚記着一筆,從明兒始,就真的開始過年了。

從深冬清晨天邊淡淡的青白色,映在初開白梅還帶着淺霜的瓣尖兒上時,臘八兒笑意盈盈地溜進每家每戶,趁着當家的老爺子眯着眼睛坐在竈前打盹兒,盤着手舒服地聽着砂鍋裏小火慢燉的臘八粥歡快地“咕嘟咕嘟”響時,調皮的臘八姑娘悄悄一揮手,冬棗兒蓮子兒軟爛,黑米白米炸開了花兒,紅豆扁豆香糯可口。混着冰糖溫暖而清淡的甜意,氤氳在溼軟的白霧中,嫋嫋騰起。倏的,老爺子微微一趔,驚得睜開眼睛,仔細一瞧砂鍋蓋子,已經左右搖晃地在鍋肚兒上跳舞,“咕嘟咕嘟”唱得更加歡快了。老爺子忙顫顫巍巍站起來,伸出皸黑的手,平日裏的破抹布也忘了墊,徒手一把掀開鍋蓋,猛地白霧朦朧了眼睛,涌入鼻中,老爺子別過頭猛咳嗽了幾聲,再回頭看鍋中燉的正好兒的臘八粥,拿着大木勺攪了幾攪,翻了幾翻,笑意便漾在嘴角、眼角、額頭深深淺淺的皺紋裏了。

“今年的臘八兒有着落嘍!”說罷老爺子又捋捋花白的鬍子,蓋上了竈火。一轉身,從陽臺上抱來了已經撂在那兒了一年的老壇,仔細地擦乾淨,細細地,一滴不漏的倒了白醋,一瞬間小陽臺清冷的涼水似的空氣升騰起醋的醇香。老爺子將昨日晚上熬夜剝好的一搪瓷碗的雪白蒜瓣兒一股腦兒倒進去,再細細封好罈子,重新置回牆隅間,靜等年三十兒的“臘八蒜“開壇。待一切都忙好了後,老爺子一碗一碗將粥盛好,擺在桌席間,開了餐廳暖黃色的燈光。涼菜、醬菜、燻肉、還有一碗碗色美鮮香的臘八粥。

臘八兒的一天匆匆而過。

晚間,老爺子領着小孫女,走到陽臺上,拉來兩把躺椅,舒舒服服地蜷在柔軟的墊子裏,淺淺淡淡地望着窗外被霓虹燈染得光怪陸離混沌顏色的夜晚天空。已經晚間八點過半了,這日的晚上和平日並無兩樣,形形色色的人們都扮演了這條街上的一個匆匆過客:西裝男舉着電話,粗魯地朝電話那頭的客戶喊着寫什麼;打扮的再正式不過的白領低着頭,踩着高跟鞋,“啪嗒、啪嗒”的匆匆前行,手裏捏着一份密密麻麻的資料,還時不時瞅兩眼腕上的表;三三兩兩的高中生在車站下站着,手裏捧着手機,頁面不是在近些天火爆的遊戲的對局介面上,就是在QQ、微信等即時聊天系統介面上停留,時不時的提示音也顯得蒼白而機械化;道路的轉角會滯留些個年輕人,臉上帶着微醺的醉意,和好友坐在長椅上看天空,聊八卦。似乎所有人都忘記了臘八這樣一個無足輕重的小節日。老爺子沒轉頭,只是開口,帶了一絲無可聽聞的嘆息:“爺爺小時候啊,村子裏過臘八兒,家家戶戶都出門慶祝,慶五穀豐登,拜岳飛,演社火,說書,五花八門的看都看不完……那時候,我們村興吃臘八面,不喝粥的……”

饞嘴的小孫女睜着一雙亮亮的眼睛,脆生生的打斷道:“爺,臘八面是啥?好吃不?好吃不?”“好吃呢!”“啥味兒呀?”“拿新磨得小麥揉好面,切成丁的土豆、蘿蔔、豆腐、黃豆做成臊子,澆在面上,再淋一勺肉臊子,三兩下一攪,用搪瓷大碗盛着,味道可香着吶!”“那爺你啥時候也給我做唄,我也想嚐嚐,就定在明年臘八兒,好不好?”“哎——,爺不行,爺老了,沒那精力、也沒那手藝。我們村那臘八面做的最好的是老李家的媳婦,三年前去了,也就再沒人做出來那味兒了……”。老爺子說着說着,聲音漸漸小下去,又懨懨地打起小盹兒來,“呼嚕呼嚕”,很濃重的呼吸聲。這一年的臘八,也就算是過完了呦。

……

臘八,不知道怎的就逐漸在人們的腦海裏漸漸談去了身影,不見臘八粥擺在桌席之間,不見陽臺角隅裏泡的瓶瓶罐罐的臘八蒜。看着眼前的檯曆,忽的想起自己還是個小小丫頭時,家裏過臘八的情形,便忙找到廚房裏那個忙上忙下的身影,提醒道:“爺,明兒是臘八節,可別忘了呦。”

臘八節作文1100字 篇3

摘要:“那對饞懶的夫妻,不聽勸不服說,光憑攤上了好的‘父母運’,怎麼樣?吃光淘淨到末了鬧頓這樣的`雜糧粥喝,還是沒誤了凍死呵!”接着,老人們便唸叨起老頭和老婆臨死時說的話: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高梁先紅尖,誰家土地耪得勤,誰家糧食打滿囤。

從前,有一家人家,三口人過日子——一個老頭、一個老太婆、一個兒子。

老頭和老太婆,一年到頭總是勤勤懇懇地過日子:公雞一打鳴,老頭就起來下地,老太婆就起來點火做飯;老頭耪五更地回來,老太婆已把飯做好,屋裏院外收拾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吃完飯,老頭抽袋煙又下地了,老太婆就搬過紡車,嗡嗡地紡線。就這樣,他家年年打得糧食大囤溜,小囤滿,有吃有穿,日子過得美美的。鄰人們哪個不誇呀,哪個不學呀!

兒子呢,才十多歲。爹讓他學耪地,他不去幹;媽讓他學管家,他不聽。他淨貪玩。他爹媽想,嗨,還小呢,也許長大了,一懂得過日子的道理就好了。誰知兒子長成了大小夥子,倒是不貪玩了,那個饞勁頭可大啦!爹媽說勸,他當耳邊風;鄰人們說他沒出息,他裝聾。他想的好:有爹媽幹着呢,我不幹也行;誰讓我攤上個好的“父母運”呢?

老頭和老太婆漸漸地老了。

一天,老頭得了重病,治也治不好,眼看就要死去。臨死時候,老頭把兒子叫到跟前,囑咐他說:“孩子,你總要記住哇——‘誰家地上耪得勤,誰家糧食打滿囤。’你要再像從前那樣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老頭說完了就死了。

兒子沒把爹的話記在心裏,老頭死後,他當家,仗着爹留下的房子,地,還有一囤糧食,就天天吃吃喝喝,玩玩樂樂——越來越放蕩了。不久,他娶了個媳婦。媳婦跟男人一路人。鄰人們都罵他們是“花啦虎”,老太婆氣病了。

一天,老太婆倒在炕上,看看也要死去。兒子不聽話,就囑咐囑咐媳婦吧。老太婆把兒媳婦叫到跟前,痛心地說:“孩子,你總要記住呀——‘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高梁先紅尖。’你要跟你男人那樣學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太婆說完也死了。

媳婦沒有把婆婆的話記在心裏,她和男人更放蕩啦!每天日頭不曬屁股不起炕,地裏長遍了野草不耪一鋤;天天只顧吃呀花呀。父母留下糧食吃光了,賣地;賣地的糧食快吃完了,不礙——還能賣房子呢。他們就這樣迷迷糊糊地過下去。鄰人們都不搭理他們了!冬天到了。

寒風呼呼地嚎,大雪嘩嘩地飄。冰天雪地,冷得連只野鳥也看不見呀。父母留下的三間房子,也不收拾也不抹泥,早就露天了,風吹雨打日頭曬,檁都朽了,就是賣,誰買這樣的房子呢?常說的話——“臘七臘八,到處凍個大疙瘩”。臘月初頭這幾天,是冬天最冷的時候啊!

這兩口子,擠在牆旮旯裏,凍得哆哆嗦嗦直打顫,餓得耷拉着腦袋眼發花。到臘月初八這天,他倆再也忍不住了,直直懶腰,把囤拆了。抖抖囤底,弄把糧食,敲敲囤邊,又弄把雜糧;把囤簍當柴,把糧食下鍋,熬了半鍋雜糧粥喝了。心裏一暖和,兩人這才猛地想起爹媽的話。可是晚啦——喝口稀粥頂什麼呀!兩人連凍帶餓死在旮旯裏了。

這件事一個傳十,十個傳百——大夥都知道了。後來人們每到舊曆臘月初八這天,就有這個風俗:家家五更天起來,把許多雜糧放在一起熬一鍋雜糧粥,這就叫“臘八粥”。在吃“臘八粥”的時候,老人們總愛對晚輩講這個故事,講完了就說:

“那對饞懶的夫妻,不聽勸不服說,光憑攤上了好的‘父母運’,怎麼樣?吃光淘淨到末了鬧頓這樣的雜糧粥喝,還是沒誤了凍死呵!”接着,老人們便唸叨起老頭和老婆臨死時說的話: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高梁先紅尖,誰家土地耪得勤,誰家糧食打滿囤。

臘八節作文1100字 篇4

過冬至,凍鼻子;過臘八,凍下巴。臘八的到來,意味着一年中最冷時刻的來臨,但也意味着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所以,我們還是在凜冽的寒風中,歡喜雀躍,掰着指頭數着,離過年再有幾天。

臘八也是和農業之類的祭祀有關的節日,也意味着辭舊迎新之際的交替,所以,它雖然不是春節一樣的大節,我們記憶中也沒有什麼祭祀的儀式,但這一天還是留在人們的記憶中,誰都會早早就操心臘八的到來,並且以傳統的方式慶祝臘八節的。最有名的就是要喝“臘八粥”了,這在前幾天就要做好準備的,只是到了臘八這天,煮粥喝,以不同於以往的簡單方式完成節日的紀念。早在幾天前,母親就取幾碗扁豆,用簸箕顛簸,把草末、灰土、沙子之類的雜物揀乾淨了,泡在清水中。要是自己家裏沒有扁豆,就要拿麥子、豌豆之類的到別人家換不然,臘八粥的主要原料就缺了。

到了臘八這天,吃過午飯,大冬天一般沒有活幹,一家人圍在熱屋子裏,鍋裏倒進水、扁豆,適量撒點鹽和食用鹼,條件好一些的時候還可以放幾把大米,臘八粥就熬開了。我們在屋裏呆不住,總是去外面玩耍,每隔一段時間,都要跑回來看看粥熬好了沒有。母親總是說要到晚飯時間。有時玩得忘乎所以,也就忘了爐子上面的粥鍋了。到晚飯時間,濃郁的清香早就在外面瀰漫,並且家家戶戶彌散出來的都是同樣的香氣,所以整個村子都只剩下這種清香在擴散、發酵。鑽進屋子,一大鍋粥早就熬好,灰褐色的粥中看不見一粒囫圇的扁豆,上面還飄着蔥花、蔥沫、油花之類的,原來母親早就用清油熗過了,不用嘗就知道奇香無比的了。大夥兒總是開玩笑說:清油熗驢糞蛋,都是香的。看見清油作爲那時的奢侈品,偶爾一次享受,就是最幸福的了。急急忙忙找來碗,舀上滿滿一碗,幾乎要溢出,吸溜一口,綿軟沙甜、清香爽滑的味道,從舌尖奔流而下,直到腸胃,然後在毛孔中滲透開來,渾身早就汗津津的了,舒暢無比。要是條件更好一些的時候,還要在裏面放點羊雜碎或者羊肉丁,那就是神仙也品嚐不到的了。只是可惜一年中臘八隻有一次,甚至扁豆也沒有,尤其對我們來說,有限的土地幾乎不允許種植扁豆的。不過這一天可以開懷暢飲,有時候一口氣能喝下五六碗臘八粥,直喝得彎不下腰去。只能提上棒棒棍棍,漫山遍野你追我趕,幫助消化吧。哪怕凜冽的寒風刀子一樣,也削不走美美地打一個飽嗝的痛快。

有時候也吃扁豆麪條,做法和臘八粥相似,只是鍋裏撒兩三把扁豆,熬好以後,只能算是湯,要比粥清得多,然後下上擀好切好的麪條,煮熟了,熗上蔥花或者蔥沫,吃起來別有風味。也許是平日裏吃慣了裏面放上土豆、酸菜的麪條,這扁豆麪條,既有臘八粥的綿軟,也有面條的滑爽,再加上鹽鹼的鹹澀,竟然自有其獨特的口感。

喝了臘八粥,神清氣爽,倍感精神,雖然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但心裏一直熱乎乎的,最冷之後,就是解凍,溫暖的春天的腳步也就躍躍欲試了,就開始盼望臘月二十三小年的到來,緊接着除夕、大年初一,美好的日子就會接踵而至。雖然清貧,但希望總是在後面,一年中大大小小的節日,把人們的憧憬串聯在一起,把喜悅串聯在一起,就像暗淡的日子鏈上,熠熠生輝的珍珠一樣,閃爍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