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臘八作文400字合集五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臘八作文400字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臘八作文400字合集五篇

臘八作文400字 篇1

今天就是臘八節了,過了臘八節就離過年不遠了。大家買好了回家的車票了嗎?大家是否開始想念家鄉年邁的父母,他們正在爲遠遊的你準備香濃的臘八粥。冬天已經來臨,新年也正在靠近,你是否做好了過春節的準備。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爲“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爲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又稱“佛成道節”。在瞭解了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中的臘八節的來歷之後,去看看臘八節的習俗有哪些吧。

每逢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煮臘八粥。根據史料記載,臘八節吃臘八粥盛行於宋代:

臘八粥的傳說有三種。

一是共工的兒子死後變成了撒播瘟疫的鬼,這個瘟疫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豆,故民間有“臘八赤豆打鬼”之說。所以,臘八粥多以多種豆熬煮,就與此有關。

這就是臘八節的來歷

臘八作文400字 篇2

今天是臘八節,媽媽說臘八節是要喝臘八粥的。於是我吵着媽媽說我要學做臘八粥。無奈媽媽只得教我了。

首先我們去超市買了原料:大米50克,黃小米50克,粘黃米50克,糯米50克,秫米(粘高粱米)50克,紅小豆100克,蓮子100克,桂圓100克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小紅棗100克,白糖適量。

然後我們開始做臘八粥了:

1、先將蓮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沒,再放入蒸籠,用旺火蒸約1小時,蒸熟取出備用。

2、將桂圓去掉皮、核,只要肉;將栗子剝掉殼及衣。

3、鍋內放入適量的水,然後把秫米、紅小豆、花生米、小紅棗洗乾淨倒入鍋內煮,待煮成半熟時,再將大米、黃小米、粘黃米、糯米洗乾淨倒入鍋內一起煮,待鍋開後,再用微火煮。將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時,把蒸熟的蓮子倒入粥內攪拌均勻,開鍋後再煮一會移下火來,盛入清潔消毒的鍋內,撒上白糖。

雖然現在超市裏有很多粥賣,但是我覺得喝自己做的'臘八粥特別的美味。

臘八作文400字 篇3

我喜歡的粥有很多,皮蛋瘦肉粥、白粥、地瓜粥、玉米粥、南瓜粥……不過,我最喜歡的粥還是又香又糯的臘八粥。正巧,今天就是臘八節,快來和我一起來喝臘八粥吧!保證你喝了一碗就想喝下一碗。

當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被拿上來的時候,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這碗臘八粥裏放了許多材料,有瑪瑙似的紅棗,有又香又脆的松子,有寶石般的紅豆,有胖娃娃般的花生米……

爸爸告訴我說,臘八粥的作用可多了,有明目、養心、補血、清熱、改善腸道等。我聽了後說道:“哇!原來臘八粥有這麼多作用啊!”說完,我大口大口地喝了一些臘八粥。

對了,我還知道一個關於臘八粥的傳說呢!從前,每當臘八節這天,就會出現很多妖怪。這些妖怪天不怕地不怕,只怕紅豆。聽說人們生病都是這些妖怪乾的。深夜,這些妖怪還會去嚇唬小孩子呢!後來,人們想到一個辦法,每當臘八節這天都要用紅豆熬粥喝,這樣妖怪就不敢出現了。後來,人們養成了臘八節喝粥的習慣。現在,人們又在粥里加了很多材料,讓其變得更好喝,這就是臘八粥的傳說之一。

美味的臘八粥給我們的冬天帶來的甜蜜,我喜歡這美味的臘八粥。

臘八作文400字 篇4

農曆十二月初八,民俗謂之臘八,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此後“年味”日漸濃郁起來。在民間,一直流傳着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的習俗。

關於臘八粥的來歷有着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出家修行,雲遊四海。有一天,他因飢餓和勞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發現,女童急忙跑回家尋找食物。可她家境貧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種的雜糧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幾粒米。姑娘向來慷慨大方,樂於助人,她將每個糧袋子底下所剩無幾的糧食蒐羅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種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釋迦牟尼吃了香噴噴的粥後,很快甦醒過來,並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樹下靜思,終於在臘月初八這天悟道成佛。後來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臘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臘八粥又稱佛粥。每到這一天,寺廟裏的僧衆將募化來的齋糧煮成稀飯,來供奉神佛,將佛粥供過之後,再分給窮人食用。後來,臘八粥流傳開來,成爲民間的一種習俗。南宋詩人陸游留下了這樣的詩句:“今朝佛粥更相贈,更覺江村節物新。”臘八粥作爲民間的吉祥食品相互贈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豐收以及來年風調雨順,吉祥如意。

臘八作文400字 篇5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爲“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爲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又稱“佛成道節”。

一說,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爲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一說,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裏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裏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爲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