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在德國寫關於國慶的作文

爸爸在德國首都柏林市經營一家小公司,今年暑假裏,他將我和媽媽都接到了柏林定居,而我也順利地進入了當地的一所中學裏讀書。

在德國寫關於國慶的作文

雖然功課有差異,但所幸德國學校的功課進度非常慢,他們所學的知識,很多我在初中裏就已經掌握了。對於德國同學們來說,我簡直就是個“天才”,所以他們都用一種崇拜的心情和我打成一片,施密德和巴特等幾個和我住在同一個社區的同學還經常主動來幫我輔導德語呢!

就這樣過了一個月。那天放學前,老師對我們說:“明天10 月3 日就是我們德國的統一日,學校放假三天。在這三天裏,我要你們用平時觀察到的東西寫一篇關於統一日的作文!”因爲我還不能很好地運用德文,老師特別給我開了綠燈,允許我用中文或者英語來寫。

什麼是統一日?我一問施密德才知道,這個統一日相當於我們的國慶節,原來就是寫國慶作文啊,小學里老師就教過,雖說邦國有異,但道理應該是相通的,寫起這種作文來,我簡直得心應手。

雖說我來到德國時間不長,但多少也有一些瞭解,又向爸爸作了諮詢,然後就開始動筆。我用《the hymn ofGermany(德國的讚歌)》作標題,先寫了德國的各種基礎設施建設是多麼先進和美好,接着又寫民衆生活是多麼富足和快樂,各種福利是多麼完善和健全,對德國政府進行了好一番謳歌,最後在結尾處點題——“這是德國政府努力的結果,這是德國每一個公民的福音,每個人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在德國是一種幸福!”

當天晚飯後,施密德和巴特又揹着書包來我家幫我輔導德文,看到我剛寫好的作文,他們就饒有興趣地讀了起來。我滿以爲他們會對我豎起大拇指呢,沒想到,他們卻越讀眉頭皺得越緊,似乎我的作文讓他們失望。我正想開口問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施密德就已經開口說話了:“哪能這樣寫?老師肯定會給你一個零分!”

“哪兒不對?”我好奇地問。“把國家建設好,讓民衆生活得富足,這是一個政府必須要做到的事情。好比是你家裏請了個傭人,她把衛生搞乾淨,把菜燒得合你胃口,那是她必須要做到的,否則就是失職,這有什麼好讚揚的呢?”施密德義正言辭地說。

“那應該寫什麼呢?”我更好奇了。

這時,施密德從自己的書包裏掏出作文字來遞給我,我細細一讀,發現他的作文裏不是挑毛病就是提質疑,附近的有條馬路經常堵車,他就質疑德國政府說究竟是視而不見還是無力改善;街上有流浪漢,他就質疑德國政府說廉租房建設的腳步是不是太慢;他有個鄰居在去年死於癌症,他又質疑德國政府說納稅人每年都交這麼多錢給政府,政府爲什麼不加快醫學領域的研究?說這雖然是個世界難題,爲什麼德國不能首先突破……

“這……老師不會批評你嗎?”我驚愕地問。

施密德和巴特都笑了。“批評?你這篇作文老師纔會批評,我們的老師一直都要求我們這樣寫!”施密德和巴特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

“老師要求這樣寫!這究竟是爲什麼呢?”我簡直驚呆了。

“你想啊,如果我們避開種種問題不談,總是一味地讚揚,似乎德國政府就已經做得很完美,沒有繼續努力的必要了,這樣,這個政府和這個國家又豈會進步?所以我們在作文裏,都要儘量提出一些質疑或批判,甚至是悲觀的瞻望,警告政府再不做某些方面的改善,德國就會沒落衰敗,只有這樣,這個國家纔會更有希望!”施密德說。

原來如此!我終於明白了,如果把一個國家比做一個人,你如果總是讚揚他,那麼這個人就會變得沾沾自喜甚至是盲目的驕傲自大,而經常敲敲警鐘,提提意見,反而更能促進這個人保持一種清醒的狀態繼續奮鬥下去。人如此,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