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快樂的端午節初中作文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快樂的端午節初中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快樂的端午節初中作文5篇

快樂的端午節初中作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我們都很開心。屈原投江的故事,流傳至今,大家都還是能耳熟能詳。而我也因爲內心有期待,迫不及待的迎接端午節的到來。

屈原投江的故事,據說是因爲古時候有一個皇帝非常喜歡屈原,而其中有一個大臣忌妒他,那一個大臣就向皇帝一直說屈原的壞話,讓皇帝把屈原開除,屈原因此過度傷心,農曆五月五日中午在汨羅江投江自殺。屈原投江的故事從古自今流傳着,也有悠久的歷史了,這個故事在我心中,也一直給我深刻的印象。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也就是農曆五月四日,我和媽媽一邊包糉子,一邊談天,包着包着,也到晚上了。親戚朋友全都我家,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享受着天倫之樂。玩累了,大家就決定留下來住一晚。第二天,也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一早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今天的行程,經過一番討論之後,終於有個結論了,中午先去看龍舟比賽、下午去溪邊玩水、晚上再去吃當地小吃。爸爸說:“既然已經決定好了,那就二話不說,快走吧!”,就這樣,開始了一天的行程。早上我們開了一小時的車,到的時候剛好中午十二點,我們就坐在湖邊看龍舟比賽,我聽到畫龍舟的人喊着“加油!”“加油!”非常賣力。我要感謝畫龍舟的人給我們看這麼精彩、好看的龍舟比賽。

接下來該去一探究竟溪邊的景物到底長的怎麼樣子?到了溪邊,果然是景觀優美、碧水縈迴。這裏讓我們身心放鬆,可以好好的休息。而我和表姐用石頭打起“水漂兒”,有趣極了!玩着玩着,到晚上了。我們一起到夜市吃小吃,我的肚子一直“咕嚕”“咕嚕”的叫着。當一桌豐盛好吃的菜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迫不及待狼吞虎嚥的.吃起來,大家也都津津有味的吃着、吃完以後,我們一起逛夜市、買東西,最後一起拍照,爲今天,今年的端午節留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這次的端午節讓我非常開心,希望下次也能像這次端午節一樣快樂。

快樂的端午節初中作文2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今年的端午節也不例外,最重要地是,今年我要趁這個機會,跟奶奶學習包糉子。

首先我們要準備的東西有:糥米、精肉、花生、細繩、糉葉和調羹等,東西準備好了,我們就開始包了。

只見奶奶先拿起一張糉葉,熟練地將糉葉捲成漏斗形。我認真地觀察着,簡直太簡單了嘛,還沒等奶奶教我,我就急不可待地包起來了。可是等我自己卷的時候,看似簡單的事情,無論我怎麼卷,就是不成樣子,我有點不耐煩了。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一件事情,要認真地去做,剛開始做不好,這是正常的,只要你堅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結果。”聽到奶奶的話,我非常羞愧,臉紅得像蘋果。我重新坐到餐桌邊,奶奶又耐着性子對我說:“天豪,彆着急,左手拿住糉葉,用食指和中指夾住糉葉,再用右手把它捲成一個漏斗形。”奶奶一邊講解一邊示範。在她的再三指導下,我終於把糉葉折成漏斗形了。接着,開始放糯米、精肉,最後,奶奶教我把糉葉層層包裹、穿過糉子,用細繩打成一個結,這樣,一個不太像樣的糉子終於在我手中“誕生”了,我興奮不已。奶奶還告訴我其他糉子的形狀和品種,在奶奶的鼓勵下,我又接二連三地包了好幾個。

接着,奶奶把糉子放進鍋裏開始煮,等到屋子裏飄滿了糉子的清香時,我知道我們包的糉子新鮮出爐啦。我迫不及待地找到我包的糉子,津津有味地吃着,感覺有一種成就感。

今年的端午節,我不但學會了包糉子,還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恆、不能放棄的道理。真是一個讓我快樂的端午節啊!

快樂的端午節初中作文3

近幾天,上學經過一片蘆葦地時,我總會看見幾個爺爺奶奶在採蘆葦葉,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採來包糉子的,這讓我不由想起了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州,那裏住着我的爺爺、奶奶和很多親人。家鄉的端午節很熱鬧,包糉子、掛菖蒲、艾草,還要賽龍舟。

每年端午節,爺爺會在門上掛上菖蒲和艾草,然後買來蘆葉,包好各種形狀的糉子。我最喜歡一種叫美人腳的,細長的尖角,配上圓圓的頭,不光好吃而且好看。糉子煮好後,除了我們自己吃,爺爺也會送一些給親朋好友。我們小孩子端午節時可好玩了,吃東家的糉子,扯西家的菖蒲,跟大人一起去採艾葉,學着包棕子,還要用艾葉煮水洗個澡。大人說端午用艾葉水洗了澡後不容易得面板病,真有意思。

而龍舟賽事在我的家鄉更是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爺爺說他年輕的時候還是一名龍舟賽手呢。去年爺爺帶我去看龍舟賽,看到幾十條裝飾非常漂亮的龍舟在護城河上一字排開,隨着裁判員一聲令下,選手們爭先恐後,個個奮力當先,比賽非常精彩,讓人驚心動魄。

聽爺爺講,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但是在荊州,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因遭到奸臣陷害,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老百姓得知這個消息,紛紛劃舟去救他;他們用竹筒貯米,投入江中,以免水中動物吞食屈原的屍體。爲了紀念屈原,食糉和競舟的習俗從此就流傳下來。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雖然我現在跟着從軍的父親身在昆明,但我還是想念家鄉,想念家鄉端午節。

快樂的端午節初中作文4

在一陣陣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一聲聲響徹雲霄的吶喊聲中,一艘艘披紅掛綵、漂亮精緻的龍舟,載着端午節穿過瀰漫的糉子香味,劃破江面濺起歡樂的水花,來到了我身邊。

我和爸爸站在公園廣場的護欄邊興高彩烈地觀看激烈的龍舟賽,忽然,我問爸爸:“爸爸,端午節爲什麼要划龍舟、吃糉子呢?”爸爸微笑着,意味深長的說:“端午節是個十分有意義的節日,想知道麼?"爸爸賣了一個關子,說:“回去自己查查資料。”

看完龍舟賽,一回到家我就查找資料。我先開啟電腦,在百度中檢視了端午節的知識,又看了爸爸給我的《中國古代文學家故事》一書後,我終於明白了,端午節還有這麼多精彩的故事!

原來,端午節划龍舟、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一位名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他才能出衆,想振興楚國卻總受迫害,眼看着楚國日益走向衰亡而無能爲力,憂憤難平,在楚國滅亡的時候,他跳進了汩羅江自殺了。當地的百姓景仰他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便紛紛駕着小船去打撈他的遺體,但沒有找到。人們痛惜他,怕水中的魚蝦餓了傷害他的身體,就用箬竹葉包了糯米煮熟了,投入江中引開水中的動物們。後來,竹葉包糯米就成了我們吃的糉子。相傳屈原投江那一天是夏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各地就有了龍舟比賽和吃糉子的習俗,因“端”的意思是初,“午”在古代和“五”相通,於是這一天便叫端午節,成了我國一個重要傳統節日。

在這個端午節,我不僅觀看到了精彩的龍舟賽,而且品嚐了美味的糉子,更重要的是,我學到了許多知識,獲得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你說,這個端午節我快樂不?

快樂的端午節初中作文5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糉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糉子葉,準備開始包糉子。

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糉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糉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糉子葉把糉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糉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糉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糉子了。先把糉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糉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糉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糉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