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節作文通用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作文通用15篇

端午節作文1

心如糯米,越粘越緊。情如糉葉,越煮越香。”又一個端午節即將來臨,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會無比思念長眠在地下的姥姥。

記得小時候,每到端午節,姥姥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她早早起牀去購買包糉子用的艾葉。於是,整個早上全家人在姥姥的帶領下圍坐在一起,包糉子、話家常。大家一邊包糉子,一邊傾聽着姥姥爲我們講那個熟悉卻百聽不厭的故事,於是我們明白了端午節的來歷,更認識了一個偉大的人物——屈原。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五節,它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忌日。說是公元278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咬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吃着甜甜糯糯的糉子,品着綿長厚重的中華文化,我知道姥姥想讓我有屈原一樣的傲骨和情懷。

姥姥還有個拿手絕活——做香包。我是她的第一個孫子,她對我分外疼惜,每年都會親手給我做各式各樣的香包。在我的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的。奶奶手非常巧,會做各種形狀,其中有馬、蛇、豬、兔子、老虎、大熊貓;太陽,月亮,星星;還有各種花形的、心型的。她無論做什麼都像什麼,每一個都是栩栩如生,可漂亮了。雖然我是男生,並不喜歡香包散發的那種味道,但因爲是姥姥親手縫的,所以我就視爲最好的禮物。

每到端午節,姥姥總是笑盈盈地給我腰間佩戴各種香包,腕上繫上五彩絲線,說是辟邪。吃着她親手爲我剝開的散發着竹葉清香的糉子,還有糖糕、雞蛋……我的心裏別提有多美啦!大家看着我全身掛滿了各種各樣的香包,笑我臭美,我反而更得意了,還可勁地炫耀我的這些“寶貝”。

糉葉飄香,香包傳情。那一個個糉子、一串串香包都藏着姥姥濃濃的愛,就算回憶褪色,姥姥對我的愛卻是無法抹去的,她將永遠珍藏在我幼小的心底。

端午節作文2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清晨,陽光明媚,小鳥在枝頭歡唱。爸爸媽媽帶着我和弟弟去看賽龍舟。

到了西溪溼地,我喝弟弟迫不及待地踮起了腳尖。嘟嘟嘟!隨着裁判員的哨子唱起歌,龍舟比賽開始了。我全神貫注地盯着河面爲他們加油。突然,我眼前一亮,一隻船隊飛也似的劃過河面,喝水被他們攪得波光粼粼,浪一陣又一陣地拍打着河岸。就在這時,弟弟的聲音在我耳邊想起:姐姐!這是哪隻船隊呀?劃得好好好快呀!弟弟激動地說話都打結了。我定睛一看,剛纔在我眼前閃過的那一束光,原來,就是紅隊呀!可就在這時,後面的黃隊突然趕了上來,超過了紅隊。我和弟弟不禁爲紅隊捏了把汗。過了一會兒,紅隊再次反超了黃隊,奪得了冠軍。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回到家,我一進門就問到了一股糉子的香氣。原來,是外婆在包糉子。外婆說今天還要教我們包糉子,我聽了,高興地蹦了起來,差點兒就沒飛起來了!我和弟弟學着外婆的樣子,把青青的箬竹葉捲成三角形,小心翼翼地放上白花花的糯米和紅通通的紅棗,再把箬竹葉包緊,纏上線。可是我的糉子一點兒也不像糉子,外婆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圓圓的,分明是雞蛋!我傷心地問:這個世界上難道就沒有圓糉子嗎?包了幾個四不像之後,我包的糉子慢慢地好了起來。雖然包的糉子沒有外婆的精緻,但是再也不會是圓糉子了。過了一會兒,外婆把糉子放進了鍋子裏,在煮糉子的時候,我的口水已經不止滴下來過幾次了!糉子終於煮好啦!早就垂涎三尺的弟弟和我一起衝進了廚房。我開啟鍋蓋,一股熱氣撲上了臉頰,我不由地聞了聞,一陣清香撲鼻而來。我剝開一個熱乎乎的糉子,看見了一粒粒緊緊擁抱着的糯米寶寶,我的口水再一次地滴下來。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充滿全身,我兩三口就把糉子吃完了,糉子可真是美味極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看了賽龍舟,學會了包糉子,還吃了用自己的勞動成果換來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作文3

我期盼已久的端午節終於要到了。

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過,這讓我銘記於心。好不容易,時間到了端午前一天。外婆要開始包糉子了!我的小弟和表弟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跑進廚房,七嘴八舌的對外婆說:“我要吃白糉!我要吃白糉!”。我在門外聽到他們兩個在裏邊“吵鬧”也就懶得進去啦。外婆說:“別鬧,別鬧,我給你們講講關於端午節的故事吧!”

外婆接着說:“屈原投江後,有許多人都開船去尋找屈原的屍體。但是汨羅河底下有一條水龍,它是食肉動物,因爲它怕紅色,人們就把船漆成紅色。因爲屈原的屍體可能已經漂到了下游。所以大家競相划船沿江而尋,端午節划龍舟就是這樣來的。”

“再給你們講講端午節的習俗吧。”外婆繼續說道。“端午節要吃很多東西,比如雄黃酒,它可以辟邪;還要吃鹹蛋、魚、糉子和莧菜等等。爲什麼要吃莧菜呢,因爲在夏天人們流的汗很多,吃了它,汗會少一點。還有,以前沒有蚊香也沒有驅蚊貼,所以古人只能用艾草代替。艾草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用處,可以把它泡水用來洗澡、洗腳。它可以治面板病。”

外婆的故事說完了,糉子也煮熟了。

兩個弟弟衝上去就搶了幾個糉子抱在手裏。我也忍不住了,開啟門衝進去拿了幾個熱騰騰的糉子。表弟快速剝開了一個晶瑩剔透的白糉,瞬間一股糉葉與糯米混合的清香瀰漫開來,引得我口水直流。小弟看着表弟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嘴巴張得老大,像老虎的血盆大口一樣把糉子塞進嘴巴里。我也趕緊剝開一個吃了起來。

外婆看着我們吃,開心的笑了。這時一聲“咚咚”的敲門聲,是爸爸媽媽回來了,他們也吃加入了吃糉子的行列。

我邊吃還邊說:“終於不用吃爸爸煮的鹹糉子了!”爸爸聽了假裝生氣的說:“鹹糉子多好吃呀!”我趕忙說:“開玩笑的啦,我既喜歡外婆包的白糉也喜歡爸爸包的鹹糉。”大家聽了,一起開心的笑起來。

端午節作文4

說起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往往都會想到春節和端午節!說起端午節的特色,人們往往都會想到糉子與龍舟!

佳節來臨,一家人團圓圍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包起了美味的糉子,同樣是端午節同樣是包糉子,而今的端午節與曾經卻大有不同!永永遠遠少了她的背影,是我這一生中非常大的遺憾!我的外婆多年以前,因爲病痛的折磨而離開了我們去很遠的地方!開始了她的旅行,曾經的外婆在我們老家是出了名的包糉子高手!每逢端午節到來時,村民們總是來請教外婆如何包糉子,外婆耐心親切的教導他們如何包糉子是最美味的!因爲外婆糉子的美味,從小以來我一直不肯吃別人家裏包的糉子,也不願意吃街邊買,只願意吃外婆一心一意美味充滿愛的味道的糉子。

年年的端午節我都從城裏坐車回到鄉下,親切的外婆總是在每年的端午節前夕準備好了材料,我每當到外婆家時,便可以聞到糉香飄飄的味道!那些年的端午節,與外婆的悉心照顧,與我在鄉下過着樸素而快樂的生活都已是童年的回憶再也回不去了!外婆離開之前,雖然把如何包糉子祕方留給了我們!如今吃的糉子仍然還是往年的美味,如今的端午節,仍然還是往年的忙碌,但是永永遠遠少了外婆的味道與背影!我沒有忘記從小外婆陪伴我的時間是最久的未曾忘記外婆從小對我的養育之恩!外婆啊外婆,你悄然無息的離開了我們去向了遠方旅遊!您可曾知道我們對你的思念?但願在遠方的您可否看到如今的我已經漸漸長大,慢慢懂事,再也不會讓您操心了?

端午節和糉子雖然是非常平凡的美食但是它的美味承載了許許多多人的童年的味道與回憶!也突出了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所以每逢的端午節滿滿都是愛!

端午節作文5

聽父親說,他小時候糯米一般是買不起的,只有端午節才吃得上糉子。正值收麥的季節,奶奶提前將糉子包好,等收麥收累了,就從懷裏掏出一個糉子,糉子下肚,便忘記了勞累,繼續幹活。有時候晚上回到家,再把糉子用涼水一冰,一天的疲勞被拋於腦後。吃糉子,儼然成爲了一年中不多的享受。

多年過去,家裏不僅能買得起糯米,已經連包好的糉子也買得起了,如今糉子的品種更是多樣:肉糉、蛋黃糉、水晶糉……可家裏依然保留着包糉子的習俗,包的依然是最普通的糉子。

父親買好糉葉、糯米,母親剪好細線。準備工作做好後,一家圍在餐桌旁,開始包糉子。我包的時候總是包不緊,母親就來教我包糉子的方法:卷糉葉的時候下面不要留空,米要牙得緊一些……一次次的嘗試後,我也漸漸成爲了包糉子的能手。父親一向點子最多,會包三角糉了,就來學習怎麼包四角糉,再向糉子裏添些棗、豆沙、肉鬆……我和母親也樂於學習,包四角糉時容易漏米,於是就兩片糉葉合着包;不能最後再放棗,應該先放一層糯米,再把棗放進去,最後再蓋上一層糯米……不斷創新,也不斷探索,導致家裏每次過端午都有不同的糉子。

等糉子蒸好後,將糉子包開,一個個晶瑩剔透的藝術品便呈現在眼前。品嚐着自己包的糉子,心中洋溢着快樂與滿足。

但其實比起品嚐糉子的美味,更令人享受的還是一家人在一起包糉子。包失敗了一起大笑,然後再一起思索。包的時候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也許放在平時,我們沒有這樣的時間一起聊天,一起歡笑,我有緊張的學業,父母有繁忙的工作。是端午,是糉子,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能夠和家人一起,包着最普通的糉子,說着最平常的話。

糉子是甜的,它包含着家人們之間的愛;糉子是黏的,它將一家人的心,牢牢地黏在了一起。

端午節作文6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元旦節……,可讓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香甜的糉子,帶我們走進端午的歷史。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傳說屈原抱着楚國的石頭投汩羅江死後,百姓們十分傷心,人們爲了不讓江中魚蝦來啃咬屈原的屍體,便把米、雞蛋等物投入江中,從而演變爲如今的糉子。有個藥師把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迷暈了龍,不讓它吃屈原,果真有一條死去的蛟龍浮在了水面,鬍鬚上還有一片屈原的衣服,人們把這條龍筋須拔了,纏在孩子的手上,可以避邪,後來就演變成小孩手上的五色線,門口插的艾葉。在端午節,小孩子們最喜歡吃的是什麼?哈哈,那就是糉子,我,也不例外。

糉子外形多變,有三角形、桶形、圓椎形、寶塔形、圓棒形……,真是千奇百怪,更怪的是糉子的味道,有棗糉、豆沙糉、蛋黃糉、還有肉糉,可真是無奇不有啊。

今天是我第一次包糉子,只見奶媽把糉葉、紅棗、米等都拿了出來,我好奇的指着米,問奶奶:“這米怎麼和平常的不一樣呀?”“這是糯米不是平常的大米”,奶奶笑着說。開始包了,奶奶拿上糉葉,嫺熟的一彎,糉葉就乖乖的成了漏斗狀,放入了一顆大紅棗,又放上了一層米,又放了一個棗,然後一折一個糉子就成形了,奶奶又飛快的纏了兩圈,一個大而香的糉子成了!我一看,呀!這麼簡單,我一會就能做好幾個哪,我心想,可是把糉葉成漏斗狀就費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我剛把棗和米放進去,糉葉又開了,棗和米全掉了,我心一泄,不包了,奶奶告訴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要細心,我又試了一次,這一次我把有縫的地方包緊,米不多也不少,包成了一個不像糉子卻又是糉子的玩意兒。

經過了三四個鐘頭的蒸煮,終於熟了,我也顧不上燙,抓起糉子拔開就美滋滋的吃了起來。因爲它不僅美味,而且還有我的付出,所以糉子格外香甜。

端午節作文7

桌子上放着一串糉子,糉葉的清香混合着糉肉糯糯的香,糉香隨着風兒飄進了我們的鼻腔裏,無不引誘着我們的味蕾。端午節來了,我愛端午節,愛吃端午節的糉子。

每年的端午節一來,媽媽就會在家裏準備上糉葉,還有其他的食材。等到端午節這天來到後,一家人做坐在一起高興的包糉子。我很喜歡每年端午節時,家裏人一起包糉子時的情景。那是很溫馨的一個場景,大家一起說說笑笑的,手中美味誘人的糉子一個又一個成型。當我們將糉葉都用完了之後,桌子上的糉子也已經堆出老高了。

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多數是來爺爺家過節的,爺爺家在鄉村。鄉村裏的端午節也很熱鬧,雖然這裏沒有河流,大家不能划龍舟,但是每家每戶都會親手包糉子。等到糉子熟了之後,大家開始相互串門送糉子了。於是,在這一天裏,在爺爺家過端午節的我們會嚐到不同種類的糉子。鄉里人的手藝很傳統,在一年又一年的積累之下,做出來的糉子都帶上了獨特的味道。

我愛端午節,在這一天裏我能感受到人們之間的互關互愛,能夠感受到鄉里人之間的友好善良。

端午節這天,我手上拿着一個糉子,一邊吃着一邊走在鄉里的大地上。這個時候,鄉里的農作物已經長高了不少,園子裏的菜也不少。但就在這一個節日裏,鄉里還有人在田地裏繼續耕耘呢。勞動的人們,他們頂着頭頂的太陽,在田野裏爲自己種下的農作物而感到開心。

我手上的糉子吃完了,我心裏也爲這美好的一天而感到開心起來。

今年的端午節來臨了,大家是如何度過這個端午節的?在此希望大家都能度過一個開心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8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們去奶奶家吃糉子。

路上,我問媽媽:“媽媽,端午節是怎麼來的,爲什麼要賽龍舟和吃糉子?”媽媽說:“端午節五月初五,可能是因爲這段時間蚊子等害蟲比較多,所以古代先賢教育老百姓用艾草、菖蒲驅趕害蟲免得生病。賽龍舟是春秋時期百越地區以龍舟競渡方式祭水中蛟龍,吃糉子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楚國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一進奶奶家,奶奶已經在忙了。奶奶一看見我,就高興地讓我和她一起包糉子。只見奶奶把糉葉折成鬥狀,盛滿糯米,再把糉葉層層包上,用線緊緊綁牢,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也學着奶奶的樣子,不亦樂乎地包起來,但每次不是餡弄太多,裹都裹不了,就是綁得太鬆,稍微一動,米粒就會爭先恐後地從各個角落鑽出來。每當這個時候,奶奶總是鼓勵我:“沒關係,不要灰心,只要你去努力,總會成功的。”

雖說包糉子不行,可吃起來我最在行。鍋裏糉子的香氣漸漸瀰漫了整個房間,奶奶一掀開鍋蓋,我便迫不及待地扒了一個,“哎呦,好燙!”我忍不住把糉子扔回了鍋裏,並吹了吹手指頭。奶奶一邊笑一邊用碗重新給我盛了一個糉子,我接過碗,對着糉子吹了幾下,然後解開繩子,扒開糉葉,對着糉子就是一口,哇,糯米里既有肉的味道,又有蜜棗的味道,還有它自己本身糯糯的味道;蜜棗裏既有糯米的味道,又有肉的味道,還有它本身甜絲絲的味道;肉裏既有糯米的味道,又有蜜棗的味道,還有它本身嫩嫩的味道,真好吃。

沒過幾分鐘,我便吃完了,但我卻捨不得把糉葉扔了,因爲糉子實在太好吃了,我一定要把糉葉上的每一粒糯米都吃了再扔。

端午節真好,我真愛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9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也是最古老的節日,而且是中國人20xx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加上許多的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相異的名節,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相同的傳說。

在離端午節還有十三的期限,我早已憧憬着,憧憬着美好的節日;我早已期盼着,期盼着美食的味道。就在今天,我見外婆忙你忙外的,我便問道:“您這是在幹啥呀?”婆婆笑嘻嘻地對我說:“馬上就要過端午啦,可不是正在爲你們弄些艾葉菖蒲呀。”我便緊接着詢問起的艾葉菖蒲的作用就像十萬個爲是麼一樣,婆婆就想借答其中問題一樣,告訴我在端午節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爲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當然賽龍舟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正如張建封詩人寫的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描寫出了當時激動人心的場。

說到這你我非常期盼着端午的到來。

端午節作文10

姐妹們、朋友們都紛紛回家了,因爲明天端午節。

剛剛送走了橘子,一個人回到工作室。

一連幾個晚上都將一個人度過。

她們三個都在的時候,吵着鬧着還總有煩着的時候,只是在這個時候,會格外的想念。

這樣的感覺我得習慣,再不到一個月,我們就真的要離開,她們各自去新的城市,開始新的生活。

只有我,習慣似的,一個人留在這裏。

看完了《絕望主婦》第四季的完結篇,最後旁白是這樣說的:我的朋友們每週還會堅持見面聊天,這樣的小小聚會與撲克和八卦無關,只是每七天她們都要聊聊彼此生活中的故事,她們在經歷苦難和幸福之後,發現了人類的天性,那就是沒有什麼比友誼的長存更重要,尤其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

我相信!

我也渴望有那麼一小撮朋友,每七天,或者每個月,哪怕每一年可以坐下來聊聊心聲。

好久沒寫東西了,不是沒有的寫,在汶川地震後真的有太多感觸要寫,只是覺得任何文字都無法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任何文字都顯得蒼白無力,都不如衝到第一線去搶回同胞的生命來得實在!!!

只是我沒有那麼做,或許是沒有機會,或許是沒有勇氣,或許是沒有資本,總之我還過着和以前沒有什麼兩樣的生活!一樣吃飯、一樣學習、一樣出外業、一樣寫文章。

似乎只有流淚和捐款才能證明我惦念着他們,我緬懷着他們,但這又能說明什麼呢?又能怎麼樣呢?

我們的確應該理智面對這場災難,死者安息、生者前行!

明天又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卻有那麼多那麼多同胞再也無法與親人團聚,無辜的生命竟脆弱到來不及半點思考就匆匆、永遠地離去!

活着真好,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就改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經歷了5.12汶川地震後,全國人民都應該振作起來,永遠都不能忘記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離開我們的同胞,同時也要珍惜自己還活着,珍惜這次讓我們爲他人做更多有意義的事的機會!!

端午節作文11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十分深厚,每一個節令都對應一個節日,在這諸多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早早的,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瀰漫着清新的糉葉香。這一天人們要吃糉子,所以不論是商家店鋪,還是尋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糉葉,備好黏米和餡料準備包糉子,這不,一大早糉子就似變魔術般被包好,煮熟了。這時心急的小孩子望着冒着熱氣的糉子會吵着要吃,而大人會耐心地哄道:“先等一會兒,用涼水拔一下再吃吧。”終於可以吃了,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剝開糉葉,那好看的,黏黏的糉露了出來,咬一口真是香糉爽滑,三口兩口吃掉後,小孩子一般還要吃,誰讓它這樣香甜又可口呢!大人往往笑着說:“吃吧,吃吧,多吃幾個啊!”因爲這一年裏只這一個端午,也只有這一天包出的糉子,吃到人們嘴裏,纔會有不同於往日的味道。

說到端午吃糉子,這裏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我國古代有一位詩人叫屈原,他因爲國家淪陷,而又不肯向敵人屈服,最後投江了。後人爲了紀念他,選擇在這一天包糉子投進江裏。後來這一習俗廣爲流傳,直到今天。

端午的這天不只吃糉子,還有別的活動。南方的一些城市這天會舉行龍舟比賽。這一天大人,小孩兒紛紛涌向比賽的地方,這個比賽可是人們盼望已久的。而在我們這裏這一天不僅家家包糉子吃,還會買些艾葉放在家裏。更好趣的是街上會有賣小飾品的,這些飾品就是小孩子戴的香袋。小巧玲瓏的,袋子上還繡着精緻的五毒圖案,小孩子戴上可以保平安。這些小飾品都很可愛,惹得過往的人駐足觀看,非要買上一個才心滿意足離開。

端午快臨近了,我深深地期盼着。那清甜的糉香,它在我的心中已深深地紮下了根,我熱切地盼望着它的到來。

端午節作文12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這首家喻戶曉的詩句,每每盪漾在人們的耳中,端午節也就悄悄來臨了。

每到端午節那天,爸爸總會早早起來,採來新鮮的艾蒿高高地掛在門楣上,併爲我和媽媽繫好漂亮的五彩繩。媽媽呢總是會包好一鍋香噴噴的大糉子。讓我們全家一飽口福。濃濃的艾香,糉香氣息便一下子瀰漫開來。讓我怎麼不愛這幸福的端午節呢。

爲了過一個更有意義的端午,我決定學習包糉子。在一陣有序的準備中,材料都已備好,只見那塗了蜂蜜的蜜棗,如同晶瑩剔透的大珍珠,閃閃發光,誘人極了一盆盆的糯米被水浸泡着,靜靜的等待葉子與他們相逢,我早已迫不及待學着小姨和媽媽的樣子,把葉子折成一個錐形,向裏面放上糯米,可誰知放得太多,葉子竟被撐破了,媽媽回頭一看,我弄得到處都是米粒而狼狽不堪,無奈的笑了。便又有耐心的教了我一遍,這會兒,我小心翼翼地拿起糉葉包起來,與小姨配合用線慢慢的將它五花大綁一通,忙活了大半天,終於一個小小的奇醜無比的糉子包成了。這可是我的處女作啊,驕傲之情溢於言表。然後我們急急地把糉子倒進鍋裏,一個個小糉子如同魚兒一般飛進水中,濺起朵朵浪花。

爸爸回到家,聞到撲鼻的糉香,也興奮地嚷道:“包糉子啦?這麼香!”“嗯,是呀,你來一個嗎?已經煮熟了。工作蠻累的,我幫你吧。”媽媽溫柔的說。“哎呦,今天是情人節嗎?媽媽還真是浪漫呢。”我雀躍地歡呼着。屋內頓時幸福綿綿。

帶着歡聲笑語,伴着糉香。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訴說着一天的見聞,分享着各自內心的快樂。這就是家的味道,端午的味道,平凡但卻溫馨。

月光如水,靜靜地灑在屋內。給室內披上銀灰色的紗裙,月兒嫺靜溫婉,帶着端午的餘韻,流淌進愛的河流。

真是個幸福的端午呢。

端午節作文13

說起端午節,有誰不知道呢?據說端午節的由來是:愛國詩人屈原,在國家戰敗後,不願苟且偷生,投江自盡。他的行爲感動了許許多多的老百姓。那些善良的人們,擔心屈原的肉體被魚蝦啃咬,就撒了一些菜肉在河裏,讓魚蝦只吃菜肉,不吃屈原的肉體。日子久了,人們爲了方便,就把飯和肉包在一起。於是就有了今天的糉子。

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一個個鼓鼓的糉子,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使人聞了就垂涎三尺。在我的家鄉,除了包糉子,還有一個習俗——趕集市。這集市,與普通的集市不同。它是在山林中的一大片草地上趕。這一天,人們非常高興,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在山林中,有拍民族特色照的;有投球奪取小玩具的;有投籃球奪獎品的;有射飛鏢贏禮物的;有用沙包打玩具小狗、小貓的……

在這片空地上,到處都洋溢着歡聲笑語,集市高潮時,那可謂是人山人海。在專用的一片地盤上,青年們,老人們都上面唱山歌,一個對一個,相當激烈,遇到聲音特別好的,觀衆的掌聲震耳欲聾,驚天動地。

端午節這天,除了去趕集,還有一種迷信的說法,這一天上山去採的草藥用了非常好。去年的端午節,奶奶讓我陪她去,雖然我不迷信,但出於好奇也跟着去了。到山上後,那裏的景色非常美麗壯觀,綠油油的樹木,寬闊的草地,讓人心曠神怡,真想高歌一曲。草叢中,不時顯現老人們採藥的身影。

好不容易纔熬過了找草藥的時光,端午節又趕到了末端,但並不冷清,反而很熱鬧,小夥伴們捧着家裏包的糉子,比較誰家的好吃,吵吵嚷嚷的聲音打破了傍晚的寂靜。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節日,特別是我們家鄉的習俗。希望今年的端午節快點兒到來,我們都有點兒迫不及待了

端午節作文14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因爲古代楚國被滅掉後,楚國大詩人屈原因爲國家被滅,在該日抱石跳淚羅江自盡。統治者爲樹立忠君愛國標誌,將端午節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所以纔會有端午節,端午節通常有插艾葉,賽龍舟,佩香囊,吃糉子的習俗。我在每個端午節,都會插艾葉,佩香囊,吃糉子,但我唯獨沒有看過賽龍舟,在這個端午節,我去看了賽龍舟。

到了那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龍舟招景的河面,首先聽到的是鑼鼓喧天的鑼鼓聲,其次聞到的是得飄十里的龍船餅的味道,真是讓人心清氣爽啊!一條條來回遊動的龍船彷彿就是天上的天龍在現,現江就是一條天上的銀河分支,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天上的事銀河上,龍船就是一條條飛龍,令人應接不暇。我還發現了劃龍船的人沒有一個是穿着鞋子的,問當地的人才知道,穿鞋子划龍舟,是一種不尊重屈原,不尊重龍船和端午節的表現。據我瞭解,賽龍舟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如在淚羅江畔,年年龍舟競渡前,都要先祭屈子廟。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擡着龍頭,在屈原像下,叩拜,弔唁,以糉子,包子,酒水等祭尊。然後由主祭人將一條紅綢繫到“頭龍”的頭上,由“頭橈”高爾夫龍頭扛到江邊洗澡,洗完後將龍頭安於船首,這纔開始賽龍舟名日“下水”。上岸送神,稱作“撥龍頭”。在賽龍舟時,有一條黑色的“小龍”劃得特別快,彷彿是真龍在現,它一出來,一下子就把其它幾條“龍”遠遠地甩在了後面,沒有一條“龍”的速度能比它快!

快樂又美好的一個上午不知不覺的過去了,但我想我不會忘記這次端午節,因爲這次端午節我去看了人生中第一次划龍舟。

端午節作文15

再過幾天就是五月初五了,也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你們知道爲什麼在端午節要包糉子吃嗎?說到這裏,還得從一個故事說起:古時候,有一個君王,好色好賭,根本就沒有把政事放在心上,有時候只是草草了事,隨便處理處理。有時候根本沒有去看。他的一名大臣屈原可爲他擔了憂,他對大王說:“如果您在這樣子的話,我只好以死相逼了。”大王生氣的說:“你去好了,沒人會來攔你的!”屈原傷透了心,他想:怎麼辦,這國可要落沒了。幾天後,人們在一條江中找出了屈原,相親們悲痛萬分,只好把糉葉和糯米包成一個糉子,再撒上米酒,這樣子的話,魚蝦們吃了糉子,就會昏昏欲睡過去,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首了。爲了紀念屈原,人們把農曆的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在這天,家家戶戶都得吃自己包的糉子。

雖說這糉子本意是用來紀念屈原的,但隨着後來的製作工藝不斷改進。現在糉子的口味是越來越多了。其實,製作糉子的方法是很簡單,只需要糉葉.糯米,餡兒。餡兒可以以自己的口味來選擇,可以用豬肉、蜜棗等等。先把糯米鋪上糉葉,填上自己喜歡的餡兒。包起來,捆上細繩,就做完了。 還有一項活動賽龍舟,在端午節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條龍舟大約站七到八個人左右,等裁判員把一聲口令,隊員們猶如離弦的箭,脫繮的馬朝着同一個目的地飛馳。隨着雙槳的搖擺,一條條波紋快速的散開去,形成一個個圓圈,河兩岸在觀看比賽的人也興奮不已,期盼着某一對的勝利。龍舟的快慢體現了一個團隊和諧與合作的力量有多麼的重要。

端午節雖然沒有中秋節或春節來的那麼隆重,但端午節裏的一些傳統習俗卻無處不寄託着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之情。

標籤:端午節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