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400字(精選11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400字(精選11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400字(精選11篇)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1

陽光如同天的爐火,燃燒起五月的天地,空氣中瀰漫着紅棗、豆沙、蛋黃和竹葉的清香。哦!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臨了。

夏日的上海,充滿着浪漫的色彩。端午之夜,河邊兩岸星光點點,我們漫步在岸堤旁,享受着着完美的一切。媽媽推薦去放河燈。端午之夜正是放河燈的最好時刻,大家都雙手贊成。

夜幕降臨,河畔人聲鼎沸。那天,這條小河顯得格外美麗,我們瞬間就被那裏的夜色迷住了。兩岸柔柔的燈光倒映在河面上,像一條綢帶在水面上搖曳閃動,寬闊的河面在夜色下銀波盪漾,醉意綿綿。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早已有許多河燈被放飛,那那星星點點的河燈,一閃一閃,真有種說不清的韻味。聽老人說,放河燈是一種民間很古老的傳遞思念的方式,而在端午節放河燈則是爲了來紀念屈原。

我也拿出蓮花燈,用打火機點燃了蠟燭,站在放飛河燈的臺階上。每一個臺階,都有一個手持河燈的人等待着屬於自我的那一刻。小孩子們拿着河燈覺得新奇好玩,年輕人捧着河燈在默默許願,老年人提着河燈感慨歲月的變遷,那場面是多麼聖潔,我深深地被那放飛河燈的人羣所感動了。看着蓮花燈已經接觸水面了,我的手有點捨不得離開了,蓮花燈已經有了我的溫度,它的花心中已經盛滿了我對屈原的敬佩……我突然覺得它好沉好沉,啊,百姓對屈原的愛戴之情不是全都裝在這一盞盞小小的河燈裏嗎?

看着這河裏的河燈,整個世界似乎都被它們照亮了……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一大早,我們一家前往外婆家過端午。在路上,母親跟我介紹了,端午節的習俗:喝雄黃酒,掛艾草……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要包糉子、賽龍舟。

外婆是個包糉子能手,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餡,包出棱角,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就算完工了。

外婆動作麻利,邊說邊做,包的糉子模樣各個標緻,我羨慕的不行,也想試一試,笨手笨腳地怎麼也沒包好,最終在外婆的指點下,纔算完工。不禁豎起大拇指稱讚道:外婆,你真絕了!把包好的糉子放進一個大鍋裏煮,不久便從我垂涎三尺,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剝開,咬上一口,真是美味無比!

端午節可少不了賽龍舟。中午過後,我們一家便前往竹岐的金水湖觀看龍舟賽。湖邊早已人山人海了,彩旗飄揚,湖面上聚集了許多五顏六色的龍舟。比賽在人們的期待中正式開始了,隊員們個個精神抖擻。鼓手坐在龍頭有節奏的敲打着,划槳手動作整齊劃一,奮力拼搏,一艘艘龍舟彷彿就像一支離弦的箭向前快速地行駛。

賽場上的激情也點燃了場外的人們,加油,加油!我們伸長脖子,放開嗓子吶喊,水手們聽了更加賣力地划船。龍舟的身後留下一道道波紋,原本平靜的水面跳起了歡快的芭蕾舞……

在這一天,我們既能吃到又香又甜的糉子,又能觀賞精彩的賽龍舟比賽,真是快樂的一天啊!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3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鳳凰山下有個小漁村。村裏有個姓曹的漁夫。漁夫有個女兒叫曹娥。

一年春夏之間,兩岸連續大雨,舜江洪水暴漲。曹娥她爸怕錯過漁汛,他不顧曹娥反對出江去捕魚。

父親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後來,曹娥沿江向上、下游找尋還沒見到父親。太陽快落山了,曹娥從她父親的夥伴口中得知:他們一起在張網,突然一個大浪,把她父親的小船推進漩渦,讓水沖走了。曹娥一聽嚇出了魂靈,大叫一聲“父親、父親”,拔腳朝下游追去。

她在江邊來回哭叫。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看見她爹在跟水搏擊。曹娥縱身向江水撲去。

又過了三天,江面風平浪靜,人們卻在下游十多裏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盤旋,隱隱約約好像有人在遊動。人們趕過去,發現正是曹娥和她的父親。曹娥雖然死了,但她卻能找回父親的屍首,把他負到江堤邊,人們都說這是她的孝心感動天。

據說波濤洶涌的曹娥江水在流經曹娥廟時總是平靜的。當地百姓認爲,那是因爲江水自覺愧對孝女曹娥。

曹娥的孝心感動了天,更感動了四周的鄉親,他們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邊造了廟,塑了她的像,尊她爲“孝女娘娘”,還把漁村叫做曹娥村,把這條江改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這一日,曹娥廟裏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各省各府都有來拜曹娥孝女娘孃的,許多人題詞送匾讚揚曹娥的孝行。

據說,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將端午節視作懷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4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

我的家鄉——永昌,位於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在彼,人們留心於早晚的雲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並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嚮往着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划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糉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淨,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糉子了。在永昌吃糉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

我最愛吃糉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爲止。媽媽做的糉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媽媽包的糉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5

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忙忙碌碌,到處都洋溢着喜悅的氣氛。

在這一天,人們要舉行隆重而熱鬧的賽龍舟活動,龍舟活動中,人們各司其職,只爲爭奪第一,就算滿頭大汗也不在乎,岸上有許多圍觀的人,他們在岸上吶喊助威。當第一名誕生的時候,掌聲就會雷鳴般響起,這掌聲中充滿着喜悅之情!

除了賽龍舟,人們還會手製七色彩繩戴在手上,五顏六色,十分美麗,節日到來時,集市上非常熱鬧,各家攤子上掛滿了香草,從入口就能聞到香味,好聞極了!

端午節不僅有漂亮的飾品,還有美味可口的食物。

每年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它的形狀和顏色都很特別,它在糯米里放進棗,煮熟後,剝開翠綠的蘆葦葉一千白裏透紅的糉子就出現在眼前了。糉子的味道美極了,甜而不膩,是驅邪消暑的開胃食品,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佳品。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文學家屈原,他寫過很多著名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有許多人爲了一己之私,都反對屈原的變法主張,後來,國土淪喪,他跳江自盡,人們爲了紀念他,每年都包糉子投到江中,作爲祭品,從那以後,人們就把包糉子的習俗保留在了端午節。

這就是中國的端午,中國的驕傲,中國的象徵!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6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爲我可以吃到姥姥包的香甜的糉子。一大早,我們就來到了姥姥家,剛一進門,就看見桌子上擺着一大盆糉子。我不由分說的拿起一個,就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是大棗餡的,甜滋滋的,又軟又糯,真好吃!吃完後,我才發現糉子上有綁着白繩的、紅繩的和綠繩的`。我感到很奇怪,就不解的問姥姥:“爲什麼繩子有不同的顏色呢?這裏究竟藏着什麼玄機呢?”姥姥笑眯眯的說:“紅的是大棗和花生,綠的是蜜棗和花生,白的是豆沙餡的。”姥姥的心真細呀!於是我又吃了一個豆沙餡的。

吃飯的時候姥姥又給我講了端午節的由來和意義,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戰國時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了許多愛國詩篇,提出了許多治理國家的好辦法。但國君不聽,還把他流放到很遠的地方,後來國家滅亡了,他非常悲憤,就投江了。屈原投汨羅江後,人們爲了不讓魚兒去傷害他,就包了許多糉子投入江中。現在每到端午節人們都吃糉子就是爲了紀念屈原。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聽了姥姥的一番話,我想起了屈原的一句名言: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們要以屈原爲榜樣,在漫長的人生路上百折不撓、勇於探索。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7

星期天,我看到奶奶在團箕裏撥弄殼是黑黑的豆子。我問奶奶這是什麼豆,奶奶告訴我說是蠶豆。奶奶還說:端午節快到了,按風俗,大人、小孩要喝雄黃酒吃炒蠶豆,可以避邪的。

我瞪着兩隻眼睛茫然地看着奶奶,奶奶似乎明白了什麼,慢悠悠地給我講述有關端午節的一些知識: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是開端的意思。每個月有三個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所謂“端午”就是頭一個五的意思。

端午節有一個特別的意義,它是民間一年一度的全民“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裏要灑掃庭院、懸艾草、掛菖蒲、飲雄黃酒,用以驅蟲菌,除害病。這其實也是民間一種自覺的防疫防病措施和良好習慣。這些活動反映了我們民族預防疾病,講究衛生的優良傳統。這些與日常衛生保健有關的習俗,也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不過,我從課外書上看到過,知道端午節的最大意義是屈原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傳說端午節就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的楚國大臣,由於敵國實施反間計,朝中的奸臣又對他進行無恥的詆譭,使屈原遭到國君的冷落並被放逐。但是,屈原的愛國之情並沒有因此而受影響,反而變得更加激烈,當他聽到國家淪亡之時,憤怒而無奈的屈原投江自殺了。

千百年來,中華人民始終懷着深厚的感情紀念屈原。我認爲,屈原的憂國憂民、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的精神支柱,他深深地感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深深地感動着我。作爲一箇中學生的我,最起碼,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振興中華,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8

端午,孩子們總愛在胸前帶香包,在操場上奔跑,香味在十里之外都能聞。今天,老師就帶着我們一起做香包。

以前我只帶過香包,從來也制過。我覺得香包很好做,只需要用針縫幾下就做好了,可是動起手來就後悔萬分。老師首先把用品發給我們,我得意洋洋的開啟,裏面艾草好香啊,當之無愧成爲制香包的最重要用品之一。我們先把桃木球串上,再把針串到線上。我這個從來沒做過針活的女孩,註定困難重重。連打個扣都不會,真懷疑自己是不是個女孩?連縫針都不會,搗鼓了“七七四十九天”可算學到了縫荷包的“祕方”一針一線縫着,儘管做不好,針也不“聽話”,可我並沒有放棄,雖然製出來的像個“沒吃飽飯”香包,但還是很開心。

這時,我想到了平時在外面買的香包,被我隨便亂扔。家人做的,也從不珍惜。現在,知道了家人爲我做的香包,每一針都充滿了愛,外面賣的香包,每一針每一線都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我要好好珍惜。

我想端午的制香包要好好傳承,不忘屈原的美德,不忘中國傳統文化!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9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到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來了端午節,我家鄉的孩子們便唱起這首兒歌,有的一邊唱,還一邊洗龍水澡呢!

端午節的來歷你們應該知道嗎?讓我來給你講講吧!

在戰國時期,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有一次,他進京辦事,看到國家非常衰敗,就投汩羅江自殺了。人們爲了紀念這個愛國詩人,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設成端午節。

端午節又被稱爲端陽節、重午節,主要活動是賽龍舟、包糉子。

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的遺體。

吃糉子的原因是來紀念屈原。古代,人們還把糉子投入江河中,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每逢端午節,人們就會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還要用雄黃在兒童頭上畫個王字,在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就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怎麼樣,聽了我的講解,是不是對端午節更加了解了呢?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10

每月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午節、重五節。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紀念屈原說影響最廣。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跳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不僅端午節的傳說多,而且各地過端午節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鮮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們家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姥姥便會早早的從市場上買來油綠油綠的蘆葦葉和雪白的糯米,還有那甜甜的蜜棗。然後把他們分別洗一洗,再浸泡。再由媽媽動手包糉子。當然,還要炸麻葉、包菜角。大門口懸掛艾葉,以此來驅邪趕蚊蠅。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我便會想起這首兒歌,便會想到那美味的糉子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11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的節日,糉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爲了辟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真正含義。

今天過端午節,我提前興奮了一個星期,因爲可以吃着美味的糉子,可是以前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過節是沒有好吃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僅好吃,最主要是包糉子中的過程,體現着樂趣,每次的端午節一到,爺爺在頭一天晚上泡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我便和爺爺一起包糉子,納綠色的糉葉上加一些糯米和肉,包成三角形的糉子,包好放在鍋裏煮上四五個鐘頭,之後爺爺煮好的糉子泡在備好的涼水桶裏,涼了之後慢慢地拔開葉子,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鮮嫩的肉露出頭來,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啊。

中午的時候,爺爺在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着五彩的絲線,經一直帶着,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顏六色的絲線在我心裏是精美的替代品,有些人會用錢買一個帶在身上,我的爺爺是親手用一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一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麼的開心。

今天的端午節真快樂!

標籤:端午節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