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必備】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300字合集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300字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300字合集10篇

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300字 篇1

端午節了,媽媽要包糉子,我也跟着學,糉葉有要求,新鮮的竹葉;碧綠碧綠的;散發着淡淡的清香。如果用乾的竹葉包出的糉子煮熟後就沒有竹葉的清香。因爲沒有買到新鮮的竹葉,就只好用幹竹葉湊合一下了。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蜜棗和飽滿的紅豆都早已泡好,或是切好的五花肉塊,都早已用作料淹制好。勤勞的媽媽正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緻的糉子便誕生了。煮熟了揭開鍋,屋裏頓時都瀰漫着竹葉和糉子的香氣。除了吃糉子,雞蛋也是少不了的。

這兩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糉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好看。在端午節這天一定要把艾蒿掛在門楣上。除了糉子、雞蛋以外還要吃煮的蒜,我不喜歡吃,因爲是端午節必須要吃,我也被強迫吃了幾個。又要端午節了,糉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麼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裏藏着的細心,樂趣,難道是用錢可以買到的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爲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300字 篇2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說起端午節,我還知道它另外的名字呢!如端陽節、詩人節、女兒節等。

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了許許多多的著名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屈原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爲了紀念他,祭奠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糉子和許多的好吃的投到江裏,目的是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屍體。

端午節那天,我問媽媽糉子是怎麼做的,媽媽說:“糉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着雪白的糯米和蜜棗包的,如果沒有蜜棗的話,可以用豆子等代替。熟它,需要煮一個晚上。煮熟以後,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可以看見潔白的糯米和棗團在裏面,既好吃又甜,並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我又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過端午節真好!

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300字 篇3

今天是端午佳節,端午佳節有很多傳統活動,有賽龍舟、包糉子、掛艾葉等,我和媽媽今天包糉子。

傳說包糉子是爲紀念屈原的,我們今天就要包糉子紀念屈原的去世。早晨,媽媽買來一包清香的糉葉,之後把包裝紙撕開,媽媽拿起兩片糉葉,給我演示,媽媽把糉葉捲成一個三角形,之後往裏面裝一些糯米,之後又加了幾顆小紅棗,把這些弄好後,又往裏面加了一層糯米,之後,把葉子再卷好,捲成一個三角形,再用繩子綁好,一個清香的糉子完成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做了個幾個粗糙的糉子,最後包了一盤子清香嫋嫋的糉子。媽媽把糉子放進鍋裏,糉子的香味滿家四溢,讓我有點迫不及待得感覺,三十分鐘後,一盤糉子纔算真正的完成了。

今天我吃到了自己包的糉子,雖然不算太好,但我特別有一種成就感,我也可以做美食了,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沒有花一分錢去買糉子,還吃到了好吃的糉子,還體驗到包糉子的快樂。

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300字 篇4

這個週末,我可興奮了,爲什麼呢?因爲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我要學包糉子啦!

首先,我跟着媽媽去了一趟超市,買回了糉葉、糯米、花生還有蜜棗。回到家,我們把糯米泡在水裏,又把糉葉放在開水裏燙了燙。過了幾個小時,糯米浸泡好了,爲了讓糉子的味道更佳,媽媽加入了白糖,攪拌均勻,準備活動一切就緒了。

總算可以包糉子了,我樂得一蹦三尺高。只見媽媽把三片糉葉捲成漏斗形,於是我依樣畫葫蘆,也將糉葉捲成漏斗形,當我往“漏斗”裏放米時,米竟然悄悄地“溜”走了,我又好笑又好氣。我重新捲了一個“漏斗”,這次米粒倒是挺“聽話”,沒“潛逃”,但“漏斗”壯烈“犧牲”——破了。媽媽實在憋不住了,捧腹大笑起來。我心想:別急,別急,事不過三,我一定能成功包好糉子的。我深呼吸,平靜心情,慢慢地卷好,輕輕地裝入米粒,加入蜜棗,小心翼翼地把糉子抱起來,捆上繩子,一個糉子包好啦!

這個端午過得真是有滋有味啊,品嚐到自己親手包的糉子,收穫了滿滿的自豪。

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300字 篇5

黃老師曾經答應教我們包糉子,今天黃老師終於通知我們去她家包糉子了,我懷着激動的心情來到黃老師家。黃老師要求我們先做半小時作業再包糉子,我們只好服從“命令”了。漫長的半小時終於過去了,這時我們幾個同學都興奮得想大顯身手。

黃老師從廚房端出了米、糉葉、麻繩,我們幾個同學立刻圍在桌子旁抓起麻繩、糉葉擺弄開來。黃老師對我們說別急,先認真看她包,看完後我們再包也來得及。黃老師可真是包糉子的能手,只見黃老師先拿起兩片又寬又長的糉葉,熟練地捲成喇叭形,再用小勺舀了幾勺米,裝進了“喇叭”裏,然後右手抓住糉葉放在左手拍幾下,黃老師告訴我們這是爲了讓米實一點,糉子會更好吃點。最後再左一包右一裹,用麻繩一系,一個有棱有角的棕子就完成了。

現在輪到我們了,我想原來包糉子這麼簡單,就這麼幾步有什麼難呢,我原以爲很複雜呢。可是我包了半天要麼包得是扁的,要麼是圓的,總是包不成形,最後勉強包了一個糉子米粒還露在外面,其他同學也和我一樣顯得笨手笨腳。黃老師見了又教了一次,我們耐着性子再包了幾遍,終於包得好點了。我們望着有棱有角的糉子很開心,雖然包得還不是很結實,但卻是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

經過今天包糉子,我明白了:很多事表面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

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300字 篇6

今天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爲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楚王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離騷》、《天問》,等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到汨羅江邊去打撈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也做同樣的事。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因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可真偉大呀!

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300字 篇7

每一次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大家都回去買糉子吃,吃糉子,今天我就要跟媽媽來學習一下包糉子。過端午節的時候吃上自己包的糉子,而且,我們休息的這幾天,爸爸媽媽都上班很累,在家的時候我就可以自己給爸爸媽媽爲個人包一個大大的糉子給他們吃,讓他們吃上我自己包的香噴噴的糉子。

今天我的媽媽休息一天,我就要和媽媽學習包糉子。

首先媽媽先帶我去了超市,買了一袋子的糯米,和蘆葦葉、和紅棗,東西買完了,我們就把包小包的帶回了家,媽媽先把糯米和紅棗洗乾淨了,再把蘆葦葉在水裏泡了泡,準備工作就一起住備好了。

包糉子的時候,媽媽做什麼,我就跟着媽媽做什麼。首先先把蘆葦葉捲成一個漏斗形狀的圖案把米往裏面塞,不是還有往裏面塞紅棗,塞完以後,就再拿一片蘆葦葉,兩片蘆葦葉把這個漏斗纏起來,在那一根線把它纏住,一個完美的糉子就做好了,這時,我看看我手裏的糉子,再看看媽媽手裏的糉子,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媽媽包的糉子比我包的好無數倍。

過了一會,媽媽把我和她的糉子放入了鍋中煮,半個小時以後糉子熟了,我包的糉子都爛了,都變成了稀飯,而我媽包的糉子好好的,看來我以後還有好好的向媽媽學習包糉子。

過端午節的那一天,我又讓爸爸媽媽吃上我自己親手包的香噴噴的糉子。

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300字 篇8

前幾天,我和媽媽來到外婆家,看見外婆正在包糉子,哇塞~~~那可是我最愛吃的東西啊!我有點迫不及待想嚐嚐這美味,可是外公卻說沒有包糉子就不能吃,本來剛想指着媽媽也沒包,誰知道才一會的時間媽媽卻已經在包了,真是讓我失望啊!可憐的糉子,姐姐我沒能吃掉你,我對不住你呀!我想了又想:與其被攙死到不如被笑死。

於是,我逞強道:"不就是包糉子啊,誰不會。"接着,我拿起兩片棕葉,偷偷地斜着眼睛看着外婆怎麼包,可是老鼠最終還是逃不過貓的手掌心。最後我還是被外公發現了。他婉轉地說:"你不是說包糉子誰不會包呀!現在包得怎麼樣了啊!要不要外公教教你啊!""不用,我自己會處理好。"我堅決地說。於是我接着放了些糯米,香菇,和豬肉。準備包起來。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當我捏好左邊時,右邊掉餡了;當我捏好右邊時,左邊掉餡了;當我捏好中間時,兩邊掉餡了。可憐的我呀!爲什麼只有兩隻手,之前只顧着吃糉子,怎麼會沒想到原來吃糉子的背後包糉子的人是多麼艱辛啊!我感覺我做錯了,一直以來做的每件事,都不曾瞭解背後。

於是,我紅着臉對外婆說:"外婆可以教我怎麼包糉子嗎?"沒想到外婆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原來包糉子也是有竅門的喔`````看了這篇文章不知道你們是否有這樣的經歷!

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300字 篇9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我的家鄉,端午節包糉子是家家戶戶都要做的事。

聽奶奶說,公元前278年,楚國滅亡後屈原滿懷悲憤投入淚羅江,以身殉國。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當地百姓不忍屈原屍體被蛟龍吞食,便投下糉子餵魚,後來逐漸把這一習俗流傳下來。現在端午節吃糉子就是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這一天,家家戶戶包起糉子來了,我們家當然也不例外。

這天早上,奶奶早早起了牀,把糉子葉洗乾淨晾乾,我也好奇地跟着奶奶走來走去。奶奶說,我們一般用箬葉,北京人用葦葉,汕頭人用竹葉。再把各種餡料調好味道,裝在一個個盤子裏。

然後選2-3片糉葉,再把這些糉葉錯開摺疊,疊成漏斗形狀,鋪一層米上去,可以是糯米或各種米,然後把豬肉、綠豆、臘鴨、蝦米等各種餡,把一層米鋪在上面,又再把一二張糉葉鋪在上面,然後包起來,隆起尖角,最後見奶奶用一條水草捆起來。我也有模有樣地做起來。

看似簡單,做起來可就難了。

奶奶說:“捆起來時一般繞4-5圈,再緊緊繫上活釦,方便吃時解開。”

到了烹煮時間了,只見奶奶等鍋裏的水燒滾沸了才放下糉子,大約過了3至4小時就可以把它們從鍋裏撈出來,放在盤子上,解開繞在外邊的水草繩,開啟糉葉,終於可以吃了。哇!真是想嫩鮮美,糉葉的香味撲鼻,使人神清氣爽!看着一籃子我包的糉子,多麼自豪啊!

這次的端午節過得多有意義!

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300字 篇10

端午節到了,我和媽媽一起向奶奶學習怎樣包糉子。

先從水裏撈三片煮得軟軟的糉葉捲成一個圓錐,然後往裏面填被水浸透的糯米、鹹肉或花生、紅豆,壓結實後用第四片糉葉把所有露出米的部分統統裹住,最後在牙齒的幫助下用一根繩子繫住,ok!一個糉子完成了。

不過說來簡單,我自己動手的時候可是洋相百出。

有時我剛把圓錐部分剛填滿,想壓的結實一些時,下面圓錐尖不知什麼時候就散開了,所有的米全部回到盆裏。

有時我用力過猛,糉葉被扯斷了,米就像斷了線的珍珠,到處亂蹦,撒的地上到處都是。

有時我在加第四片糉葉時以爲包上了,結果其實原先的三片早散架了。當我想把線繫上時,發現我手裏只剩下糉葉而已啦。

我努力了老半天,浪費了無數米粒和媽媽的口水,結果只在奶奶手把手的幫助下勉強完成了一個而已,倒是媽媽學會了,成功了很多隻。

兩隻手的配合很重要啊!不過媽媽小時候也沒有學會,所以媽媽和奶奶都安慰我:現在我的手太小,等我再大一些一定能獨立完成包糉子的。

現在糉子已經熟了,陣陣香味沁人心脾,剛出鍋的糉子又香又鬆又軟,好好吃那!

親愛的朋友,一起來嘗一嘗吧,自己包的糉子絕對新鮮美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