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節趣事作文800字五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趣事作文800字五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趣事作文800字五篇

端午節趣事作文800字五篇1

媽媽要包糉子?!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令人“刮目相看”!好,待我一看究竟,平常粗枝大葉的媽媽如何完成這“光榮使命”!

準備篇

前天中午,就見媽媽帶回來兩捆幹糉葉,在廚房一番認真刷洗之後,就把它們放在大鍋里加水煮開。過了五六分鐘,媽媽又把糉葉撈出晾在簸籮裏。今天早上,又看見媽媽買了一籃子的菜開始忙活了。我跟進廚房一看,喲,還是豐富多采啊!瞧,蝦仁、五花肉、乾貝、黃豆……真是樣樣俱全!奇怪了,媽媽怎麼懂這麼多呢?經不住我的“拷問”,總算真相大白了——媽媽在這之前已“佈署計劃”,並早已“取經歸來”。看來,這做好一件事,這構思計劃與學習經驗還真是“頭等大事”啊!嗯,不可小看哦!

實踐篇

十點左右,媽媽把泡好的乾貝、蝦仁、糯米等所需材料與配料分裝好袋,放進籃子裏,開始“拜師”去了。當然,不忘帶上我這個小跟屁蟲啦!

來到姥姥家,媽媽把所有的乾貝、蝦仁等配料與糯米一併炒至三分熟,再裝進一個大盆裏;而姥姥已經把糉葉與鹹草準備就緒。大顯身手的時候終於來臨了!

在姥姥包第一個糉子的“言傳身教”後,媽媽開始笨手笨腳地包了起來。“哈哈哈……”看着媽媽包的如此奇形怪狀的糉子,我再也忍不住了,“得意”地笑個不停!當然,姥姥和阿姨也早已在旁邊忍俊不禁。媽媽才懶得理我們呢!在她眼裏,包好每個糉子是現在雷打不動的事情。看她自信、耐心地走好每一道程序,我真是心服口服!這就是我的媽媽,總能認真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寶貝,看,媽媽包好一個糉子啦!媽媽真厲害!快表揚表揚我吧!”瞧媽媽那得意勁,在一旁觀戰的我也早已手癢癢,心癢癢了,誠懇地恭喜媽媽完成傑作後,我便迫不及待地學着包起糉子來了!

最後,掛在欄杆上的三串糉子極具特色:乾淨、整齊的,奇形怪狀的,胖瘦不均的,真是“十八漢十八樣”啊!我老實交待,後兩串是我、媽媽、阿姨的“傑作”。不好意思,獻醜啦!

分享篇

我們把姥姥那包得最漂亮的一串糉子留給她們享用;把胖瘦不均的卻包得挺紮實的一串糉子帶給奶奶;而那串奇形怪狀的糉子理所當然成了我們的美味午餐。當然,聽媽媽說,在煮糉子的過程中,因“種種原因”有好幾個糉子裂開了。我想,可能連糉子也沒有理由不笑話我們了。

“五月五,是端陽;糉葉香,裹五糧;剝個糉子沾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這就是我們永遠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趣事作文800字五篇2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

我的家鄉――永昌,位於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在彼,人們留心於早晚的雲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並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嚮往着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划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糉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淨,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糉子了。在永昌吃糉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

我最愛吃糉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爲止。媽媽做的糉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媽媽包的糉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端午節趣事作文800字五篇3

今年的端午節又過去了,心裏不禁有些惋惜,但更多的是懷念,懷念端午節和媽媽一起包糉子的情形。

端午節那天,我看見媽媽買了一些糉子回來,也買了一些糉葉和糯米來包糉子。看着媽媽包糉子的樣子,我頓時起了“惻隱之心”,如果跟媽媽學包糉子,肯定很好玩。

於是,我洗了洗手準備蓄勢待發開始包糉子,誰知我拿起一個糉葉,卻不知道該怎麼樣包了,便不自覺的向老媽請教,媽媽看我一副謙虛的樣子,就將手中的糉子放下,開始手將手的教我如何包,而我呢,則是笨手笨腳的,包了半天也沒有包好一個糉子,實在是慚愧。

包不好糉子的我,漸漸的變的氣餒,媽媽便對我說:“看花容易繡花難”。

我就接了一句:“吃糉子香,包糉子可真難啊!”說完之後,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征服我手中的這個糉子。

說 罷,便又開始動工了。於是我又拿起兩片糉葉,將它們倆兄弟疊交在一起,然後用手抓起糯米,往裏面隨便一“扔”,然後在裏面再加一些蜜棗,用細線一綁,就感 覺大功告成了。誰知,當我將這個糉子給媽媽的時候,媽媽卻捧懷大笑起來,我疑惑的問媽媽笑什麼。媽媽給我來了一句:“你是在裹糉子、還是在包糉子呢?”聽 了這話,心想:這次臉可丟大了,沒想到誕生在我手中的第一個糉子,竟然包的這麼糟,還被媽媽說成是在裹糉子。

隨後,媽媽看我笨手笨腳的,就讓我到一邊歇着去,我偏要堅持的要包一個好看的糉子。媽媽看我如此的倔強,就讓我繼續在那搞破壞了(在媽媽眼中我學包糉子的行爲就像在搞破壞)。就在那持續了一會,我也能包好一個糉子了,雖然說那糉子是奇形怪狀的,但也是我的勞動品。

後來我是越包越成功,於是我就高興的索性將手插到糯米里頭練起了“鐵砂掌”。這下我雖然興奮了起來,但將媽媽給惹惱了,將她的米弄的桌子上都是,於是再也不容許我在這兒“胡鬧”了。但是在心裏我還在偷笑呢!

但 是現在高興的太早了,等我看到糉子出鍋的樣子,真想說一句:我的眼睛呢?,實在不想看到這麼悲慘的一面,看到媽媽的糉子整齊的躺在裏面,而我的糉子呢?只 能用四個字來形容:慘不忍睹。裏面的糯米好像很渴望自由,竟然跑出來和糉葉黏在一起做起了兄弟,這下可將我給整的頭頂都在冒氣呢!

這個端午節給了我很多的快樂,你們也是一樣吧。將你們的端午趣事也show一show吧!

端午節趣事作文800字五篇4

傳統端午佳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每當到了端午時節,大街小巷就成了快樂的海洋。傳統端午佳節也是我最愛的節日:好吃的糉子,激烈的龍舟競賽,有着中藥味兒的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還有雄黃酒、小香囊¨¨¨糉子是傳統端午佳節的象徵,嘉興的五芳齋馳名中外,肉糉味道鹹鮮、豆沙糉子甘甜不膩,還有好吃的火腿糉子。我的外婆在傳統端午佳節時還會做幾隻糉子給我吃,外婆先把豬肉切成大約五釐米的細條,用醬油、米酒浸泡一夜,糯米則用浸過肉的醬汁加鹽拌勻。包糉子的時候,外婆先把糉葉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之後,就是煮糉子了。1小時後香噴噴的談氏糉子就完成了,那味道真是令人難忘。

賽龍舟真熱鬧,所有人都跑去南湖邊看龍舟賽,萬人空巷。只見在遠遠的湖對岸有一排龍舟,龍舟中站着幾個大漢,他麼正活動着身軀,準備着馬上要開始的比賽。裁判一聲哨聲,幾十條龍舟一起進發,每一個選手都努力的划着,和着那鼓手的鼓點,努力的`划着。那鼓手也認真的敲着鼓,鼓聲就像雷鳴一樣,震耳欲聾。幾條龍舟你追我趕,就像幾條巨龍在水上掠行。漸漸地那條插着白旗的龍舟在衆龍舟中脫穎而出衝在了最前面。岸邊也有許多人在爲他搖旗吶喊。正當大家都在爲“白龍”的優勢呼喊的時候,“藍龍”衝了上來。它“吼聲”更響,氣勢更足。“藍龍”上的勇士也更有精神頭。“藍龍”慢慢超了上來,但“白龍”不願那麼輕易地被趕超,鼓手更用力的擊起了鼓,勇士們也更賣力的划龍舟。“白龍”的支援者又振奮了起來,搖旗吶喊。這一次的龍舟賽,不到最後一刻是決不出誰是最後的贏家。最後“藍龍”最先奪標,衝過了終點,“白龍”的支援者頓時泄了氣。其實輸贏不是重點,重點是在看賽龍舟中的快樂心情。

傳統端午佳節給我們帶來了那麼多歡樂,我們也要了解一下傳統端午佳節的由來。傳統端午佳節的來歷,有紀念屈原、紀念曹娥、紀念伍子胥等幾種說法。紀念屈原是最多的說法。據說,愛國詩人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人們每逢五月初五投五色絲糉子,以驅蛟龍。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

在我的記憶裏,這傳統端午佳節就是傳統端午佳節,快樂而有趣。

端午節趣事作文800字五篇5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爲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裏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糉子。早晨,家家吃糉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糉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糉葉。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吃棗糉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糉,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糉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包糉子_200字

今天是端午節,我飛快地跑回家想早點跟奶奶學包糉子.回到家,只見奶奶已經在洗米了。我急忙做起作業。

忽然,我聽到奶奶的喊叫聲:“丁檸,作業做完了,和奶奶一起包糉子!”我一聽,一蹦三尺高,火速奔向廚房.到了廚房,我一看,奶奶已經包好了幾隻糉子,它們像列隊的士兵整齊挺立,心想:“奶奶包得這麼好,一定有決竅吧。”於是,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像模像樣地包了起來:先拿起一片幹竹筍葉,把它捲成凹鬥形;然後加一點米,在上面鋪一點紅豆,把竹筍葉的一邊蒙貼在凹鬥上,再用繩子纏上幾圈,打一個結,一隻糉子就包好了。然後,我又用同樣的方法,包了好幾只糉子。奶奶一邊包糉子,斜眼看看,邊樂呵呵地誇我。

吃晚飯的時候,我看着桌子上一盤盤自己包的糉子,心裏有說不出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