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薦】有關端午的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關端午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有關端午的作文

有關端午的作文1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

傳說這一天是古代愛國詩人屈原頭獎自殺的日子,爲了紀念她,端午節又稱“詩人節”。據說那時的老百姓爲了不讓詩人被魚蝦吃掉,就把糉子頭到江裏餵魚蝦,還組織了許多船隊吃糉子,賽龍舟習俗的來源。

又因爲五月初五有兩個五,所以在民間有許多跟“五”相關的習俗.如在小孩子的脖頸、手腕上系“紅、黃、藍、白、黑”的五色線,就會帶來“長命百歲”的好運,讓我們在老爸的“金箍棒”、老媽的“緊箍咒”下能活蹦亂跳.

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懸插營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頭花(“五端”).待到中午,孩子們就可以大飽口福了,黃魚、黃瓜、黃鱔、鹹鴨蛋、雄黃酒(“五黃”)少不了,還有好多好菜,吃得我們肚皮滾圓滾圓的.

有關端午的作文2

一提到端午節,那我知道的可就多啦!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最後向大家介紹一首關於端午節的歌: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怎麼樣,我知道關於端午節的知識還挺多的吧!

有關端午的作文3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除了吃糉子,最有趣要數划龍舟了。中午我們吃完飯,就去國際會展中心附近看龍舟賽。只見河岸上人山人海,大家都熱情高漲地等待龍舟賽開始。由於我個子小,根本看不到,爸爸就抱着我擠到人羣中去。

哇,江面上可熱鬧了,有好幾條龍舟,其中有一條最引人注目。船上隊員全是女,她們穿着整齊服裝,神采奕奕!忽然,女子龍舟隊上有一位阿姨在向我揮手,這是誰呀?仔細一看,原來是舅媽。舅媽坐在龍頭上扛着大旗,可威風了!比賽開始了,沒一會兒,舅媽那一隊就落後了,我和爸爸一直爲她們加油助威。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們齊心協力,劃得很有節奏,快到終點時超過了男子龍舟隊。而男子龍舟隊由於太緊張,鼓聲大亂,最後還翻船了。女子隊贏了,我們也爲她們歡呼,喝彩!

這真是個難忘端午節,我真希望我快點長大,也去參加龍舟大賽!

有關端午的作文4

端午節,是傳統的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爲端午節可以吃到很多香噴噴的糉子。

中午,小孩子們玩得正起勁,媽媽卻忙得不亦樂乎,她又是洗糉葉、洗糯米、剝栗子。媽媽把剝好的栗子放進煮好的糯米,裏然後用糉葉包好一個個三角形的糉子,桌子上的糉子堆積如山,糉子包完後,媽媽把一個個糉子放入鍋中用水煮,水“吱吱”地唱着歌,猶如老鼠的叫聲。一個小時後,鍋裏洋溢出了一陣陣異香,但糉子心還沒有完全熟透……大約又過了半個時辰,香噴噴的糉子已經擺在了桌子上,令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拿起一個糉子,剝開糉葉,咬了一大口,糯米是香的,栗子是甜的,香和甜混在一起,十分爽口,我吃着吃着,突然想起了一個關與端午節的故事……

啊!端午節,那又香又甜的糉子讓我不能不喜歡你。

有關端午的作文5

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端午節,一道門口就聞到一股艾草的香味。

我在我家門口看見了幾條東西,長長的薄薄的中間有圓柱形的莖。如果直一點,硬一點,裝上把柄,就成了一把寶劍,我問媽媽:“可以摘下來玩嗎?”我媽媽回答說:“不可以玩,這是習俗。”聽朋友說這個東西叫蒲劍,是用來辟邪的,別的東西也是用來辟邪。只不過這些都是迷信。在古代,端午節是個不好的日子,妖魔鬼怪多,蚊蟲鳥獸多,疾病多等,現在端午節不像古人說的那樣邪。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糉子,佩香袋,賽龍舟,吃五黃(分別是雄黃酒,黃魚,黃鱔,黃瓜,蛋黃。)

既然我知道這麼多端午節的習俗,那我也要照做。

有關端午的作文6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節日的習俗之一是吃糉子,我們家自己包糉子,媽媽對我說:“包糉子先要把糯米和竹葉在水裏泡一天,纔好包又好吃。”所以媽媽昨天就泡了糯米和竹葉,並備好了一些配料。

開始包糉子了,媽媽拿起糉子葉,把一頭一卷,就形成了甜筒狀,然後把糯米裝進去,再放進一塊淹好的五花肉,把糉子葉摺好捆緊,一個肉糉就包好了。接着媽媽一邊包一邊示範給我看,我仔細看着,學着她的樣子慢慢的包着,終於包好了一個,雖然形狀還不太好,看着我包的第一個糉子,我高興極了。後來我包的一個比一個好,“好棒!”媽媽笑着說。

糉子煮熟了。我聞着清香解開糉子,一邊吃着一邊聽媽媽講端午節的故事。

有關端午的作文7

我喜歡吃的是糉子。吃的糉子要數市橋大北路的漁鄉米坊裏的糉子了。

今天我很高興,因爲我又可以吃到漁鄉米坊的糉子了。香噴噴的糉子的餡料真的多着呢,有鹹蛋黃、肥肉、蘑菇、蓮子、脫了皮的綠豆,加上軟綿綿的糯米,你吃了一口,就想吃第二口,因爲糉子的味道及糉香好極了。吃着美味可口的糉子,我情不自禁想起這家飯店的廚師,他真是了不起,竟然那麼聰明能幹,能做出這樣人見人愛的糉子。

吃完,我還打算打包一隻糉子回家明天用來做早餐呢!因爲我還想回味那誘人的糉香。

有關端午的作文8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

吃糉子、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關於賽龍舟,還有一個傳說呢!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愛國的大臣名叫屈原,一生中寫出無數的詩篇,還提出過許多政治主張。但那時君王身邊奸臣特別多,他們很忌妒屈原的才華,便要謀害於屈原。於是,他們就在君耳邊說屈原的壞話:“屈原之言,不可信之矣!”這樣的話聽多了,君王對屈原產生了懷疑,忍辱負重的'屈原在五月初四的夜晚寫下了一首詩,五月初五便我投汩羅江自盡。唐代詩人李白在自己所寫的《行路難》中也有記載: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龍舟竟渡是爲了撈救屈原的遺體,而屈原投江自盡的那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所以端午節便誕生了。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比如吃糉子、賽龍舟、戴香囊、插艾葉、撒白糖等。

過端午節時,可要學習屈原的崇高品質和愛國精神,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有關端午的作文9

五月二十八日,星期四,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

端午節的早餐一改往常的內容,不是包子、豆漿,不是湯粉,而是我最喜歡吃的糉子。一大早,老媽就熱好了糉子,我還沒走到餐桌,糉子的香味就已經竄進我的鼻子了,我迫不及待地嚷起來:“老媽,我要吃糉子。”“來啦,來啦!”只見老媽用碟子裝着一隻熱氣騰騰的糉子,拿到餐桌上,然後熟練地將裹着糉子的“腰帶”一道道地解開,再把糉子的“外衣”一層層地剝開,啊!解饞的時刻終於來到了,冒着熱氣,油光發亮,香味撲鼻的大肉糉在碟子上展現了。我又是迫不及待地用筷子一插插到糉子上,用筷子把糉子“破”成兩邊,這下,“廬山”真面目徹底暴露了,只見糉子裏面的?有綠豆、豬肉、香菇、蝦米,真是太豐富了,濃郁的香味,使我垂涎欲滴,趕緊夾了一口放進嘴裏,啊!香甜、美味、可口……

端午節的糉子就是誘人,回味無窮。

有關端午的作文10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爲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爲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風俗要數吃糉子。雖然商店裏的糉子品種許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家裏包的糉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會把包糉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準備包糉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起包糉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裏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後用棉線把糉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糉“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悅、充滿熱鬧的節日。

有關端午的作文11

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爲了紀念屈原,都要划船到江裏把米飯給魚兒吃,免得魚兒吃了屈原的屍體,可是擔心米飯太小了魚兒看不見,人們就用葉子把米飯包成了糉子,人們把糉子扔進江裏,魚兒大口地吃了起來。直到現在人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船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我最喜歡吃糉子了,糉子有綠豆味、紅豆味、豆沙味等口味的,但是我最喜歡吃奶奶親手做的桂花糉子,吃一口真是好吃啊!

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這樣我就能天天吃糉子,天天和小朋友玩了。

端午節真像一個快樂而美味的節日啊!

有關端午的作文12

端午節快到了。有一天,爸爸下班回來的時候對我說:“薈穎,今年的端午節爸爸帶你們到海邊去游泳。”我聽了真高興,高興得跳起來說:“爸爸你真好。”真希望這一天快點到來。一天天過去了,我等候已久的這天終於來了。

星期天早上吃完早飯後,媽媽爲我們準備了一套衣服,還有吃的東西,準備好了爸爸開來了小車,我和弟弟興奮的坐上了小車。弟弟在車上跳來跳去,嘴裏直喊着我要去游泳了。在車上我問爸爸到了沒?爸爸說快了。大概過了一個多小時,終於到達目的地了。哇!海水真藍。

於是我們把東西拿到沙灘下面去,我們就準備換游泳衣。爸爸就帶我們下水去學游泳,學着學着,突然有個東西在我的腳上咬了一下,我哇哇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說下次再也不來了。過了很久,我慢慢忘記了腳上的痛,又高興的跑去跟他們一起玩,我們在玩戲水,不知不覺時間過得真快。爸爸說:“我們要回家了,太陽要下山了,於是我們收拾好東西,踏上了回家的路。

有關端午的作文13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端午節又快到了,大家都要吃糉子。早上,奶奶就忙着包糉子了,我也在旁邊學着怎麼包糉子,只見奶奶拿起一張糉葉,把它捲成一個角,在把糯米和紅豆餡放進去,最後用糉子葉包住,再用線綁得緊緊的。一個小巧可愛的糉子就包好了。我看得可喜歡了,也吵着要包一下,結果是越幫越忙。

糉子燒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的拎起一個糉子,開啟了吃,結果燙得張不開嘴。爸爸和媽媽看着我讒言欲滴的樣子,都哈哈大笑了。

有關端午的作文14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 早晨我和姥爺姥姥爸爸媽媽小妹—起來到雙塔山散步,雙塔山上有好多人,有的頭上插着愛蒿,有的手捧鮮花,有的手裏拿着紙葫蘆,還有的在路邊叫賣:“賣糉子了!”我感覺人們的表現和平常不一樣。

我好奇的問老爺:“姥爺,今天人們的表現怎麼這樣特別呀!”姥爺說:“據說,公元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愛國詩人聽到泰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做《懷沙》,抱石投入江河,以身殉國。沿江的百姓紛紛引舟竟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吞食他的身體。現在人們這樣做也是爲了紀念這爲愛國詩人。”“哦,原來是這樣呀。”我笑着說。

回到家裏,姥姥給我們端上了兩盤糉子,一盤是黃米的,一盤是江米的,我加了一個糉子再放上糖,高興的吃起來。哎呀,糉子真是好甜好香呀!

有關端午的作文15

大家都知道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中秋節是吃糉子看龍舟,因爲這天是屈原跳江的日子,爲了紀念他的愛國精神,所以大家都丟糉子給魚吃不讓魚蝦去吃屈原的身體,所以農曆五月五日就是祭拜屈原的日子。

那天爺爺、奶奶帶我和堂哥和哥一起去看龍舟,我們個子很小,根本看不到,於是爺爺就把我們輪流抱到肩上,當時我們三個我記得站到最後一排,幾乎什麼也沒有看到,但最期待的就是看完比賽後,去夜市買宵夜回家吃,那是最興奮的事情了。

因爲回家太晚了,我每次都是吃一半,就睡着了,爺爺說叫都叫不起來的,就像豬一樣,隔天被爺爺譏笑說我像是老人,說睡就睡,食物還含在嘴裏,就進入夢鄉了。

所以,端午節對我而言,並不是龍舟最重要,也不是糉子,最重要的是宵夜,是吃一半宵夜就要睡覺,那纔是最有趣的了。

標籤: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