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節小學三年級作文推薦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作文推薦,希望大家喜歡。

端午節小學三年級作文推薦

【篇一:愉快的端午節】

端午節吃糉子,是我國的傳統習俗。

相傳,五月初五那天,楚國的屈原大夫投江自盡。爲了紀念他的愛國精神,後代在五月初五那天,都會自發地包糉子,吃糉子,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紀念屈原大夫。

今年的端午節,媽媽也買來了一些糉子。糉子的味道有很多種,有蛋黃味、有肉味……應有盡有。我挑了一個紅棗味道的糉子吃。

糉子是用純糯米做的,形狀呈四角形,外面裹着一個小金字塔。我先拆掉綁在糉子外層的線,然後把裹在糉子外面的竹葉一層一層剝掉。一個金黃色的糉子就呈現在我的面前。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香噴噴的,軟軟的,帶有竹葉的清香,吃上一口,令人回味無窮。這時,我彷彿看到了屈原大夫投江自盡,老百姓全力打撈他的屍體的情形。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會兒,一隻糉子就被我消滅了。

我吃完後想:糉子這麼好吃,希望在遙遠的未來,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不會失傳。

【篇二:飄香的端午節】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節前,奶奶都會準備好糯米、糉葉和包裹繩,準備裹糉子。奶奶可是個裹糉高手,只見她飛快地將糉葉捲成一個圓錐狀,尖底朝下,將米和佐料塞進去、壓實,把糉葉裹好,用繩子紮緊,一個漂亮的糉子就誕生了。我也總會上去幫忙,學着奶奶的樣子包。可是,出現在我手裏的總是一個造型古怪的糉子。

那一天,我們家門口總會多一束用菖蒲和艾葉做成的“寶劍”,大人們都說這是用來避邪的。可我覺得,每天進出家門時,最先鑽進我鼻孔裏的都是這束植物發出的淡淡的清香。

端午節給我留下的印象就是滿屋的糉香和家門口的清香。

【篇三:我家的端午節作文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一家人五點就起牀,按照習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雙手捧起晶瑩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時間我覺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直到坐在教室讀書時還覺得眼睛特別亮,什麼字都能看清楚。

放學後,我撒開腿就往家裏跑。剛到門口就聞到糉子香,一進門就看見爸爸做了一桌子好菜專門等我回家吃。我洗過手來到飯桌前,先給爸爸媽媽一人解了一個糉子,撒上白糖,然後給我自己解了一個漂亮的三角糉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飯桌上,我們一家邊吃邊聊,屋子裏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瀰漫着香噴噴的糉子味和濃濃的艾香。

吃完飯,媽媽給我耳朵上抹了雄黃酒,給我嘴上摸了脣膏,給我手腕上戴了紅線繩,把我打扮得和糉子一樣香,就讓我到去學習。

我愛吃糉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篇四:有意義的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我一大早就和爸爸爬到山上去趟露水。在山上,我看見老人們用花草上的露水珠洗眼睛,原來,傳說端午節早上晶瑩的的露水珠能把眼睛洗得又明又亮。瞭解了這一祕密,我馬上學着老人的樣子,也認認真真的捧起貓眼睛一樣明亮的露珠洗了自己的眼睛。

在山上,我還聽說,過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原來屈原是楚國的大夫,還是個忠臣,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保衛自己的國家。爲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爲了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就跳進大江裏以死來抗爭。

楚國的老百姓害怕江裏的大魚吃屈原,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糉子,想讓大魚一吃把大魚的嘴粘住,這樣它就吃不成屈原了。以後,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爲端午節,以吃糉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今天,我們一家四口人坐在一起吃糉子,也是爲了紀念屈原,因爲屈原是個好人,是個忠臣,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要年年過端午節,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篇五:快樂的端午節】

我喜歡的節日有很多,但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這個節日不但離我的生日近,也是愛國詩人屈原的祭日。端午節時,我們可以看龍舟、吃糉子。

媽媽帶着我去看龍舟,當時的情形可熱鬧了!四面響起了咚咚的鼓聲,比賽開始了,河面上有紅的、黃的、藍的、綠的龍船,四條龍船伴着鼓聲越劃越快。再看觀看的人們,人們有的急得像油鍋上的螞蟻,有的正在瘋了似的喊加油,還有的激動地跳起了舞。這時,所有人幾乎什麼煩惱都忘掉了,伴着鼓聲越飄越遠,消失得無影無蹤。

回到家,我們開始了包糉子行動。我先用兩張葉片疊在一起,加入糯米、花生……包成三角體,用細繩纏緊。口味有很多種,有蛋黃的、肉鬆的、火腿的……真想每個味都嚐嚐。糉子不但味道多而且形狀也多,有橢圓形、斧頭形……真讓人眼花繚亂。

端午節能吃上美味的糉子,又能看精彩的龍舟比賽,真是樂趣無窮!

【篇六:快樂的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逢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棕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有些地方還舉行划龍舟比賽……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中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絕望、悲憤之下,投入舊羅江,當地的百姓聞訊後,馬上划船去打撈,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就變成爲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裏拿來米a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形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根據以上故事來看,這些都是爲了紀念屈原而形成一種風俗習慣。我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作爲一名中國人,我平時還要更多地去了解這些燦爛古代文化。

中國有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於我從小非常愛吃糉子,所以對“端午節”的印象非常深刻。

【篇七:快樂的端午節】

星期四是端午節,我和哥哥、媽媽約好鄭子龍和他媽媽去華信游泳館游泳。

早上九點左右,我們大家一起出發去游泳館。到了那裏,我們各自換好泳衣、泳帽。然後就開始游泳了,最開始鄭子龍不會游泳,我媽媽就給他租了個救生圈,讓他跟我們一起玩,他拿了救生圈也不太敢往水裏下,他練習了幾次纔敢往水裏下了。可是他還是不敢把救生圈摘下去。

快到中午,我媽媽給我們每人買了一桶泡麪。我們吃飽喝足了,就又開始下水玩了,我們看別人都拿着一個球,我們也想租一個球,於是,我就讓我媽媽去租。球來了,我們就爭先恐後的搶了起來,哥哥先搶到球,然後傳給了我,我在那時候正在發呆,居然被鄭子龍搶走了球,他又使勁一扔,扔到了他媽媽那裏,接着他媽媽便傳給了我。就這樣我們漸漸的成了一個菱形,互相傳球。

到了晚上,我們依依不捨的走出了游泳館,我們坐上了19路公交車,半路上公交車發動機還停火了,收費員還讓幾個男生和我媽媽、鄭子龍媽媽下去推車,車開動了,媽媽們趕緊上車。到了四平賓館我們下車,我覺得肚子很疼,就讓媽媽牽着我走,吃了過橋米線後,我的肚子更疼了,就讓媽媽揹着我走。

這次我們上游泳館,玩的都很開心。

【篇八:快樂的端午節】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今年的端午節也不例外,最重要地是,今年我要趁這個機會,跟奶奶學習包糉子。

首先我們要準備的東西有:糥米、精肉、花生、細繩、糉葉和調羹等,東西準備好了,我們就開始包了。

只見奶奶先拿起一張糉葉,熟練地將糉葉捲成漏斗形。我認真地觀察着,簡直太簡單了嘛,還沒等奶奶教我,我就急不可待地包起來了。可是等我自己卷的時候,看似簡單的事情,無論我怎麼卷,就是不成樣子,我有點不耐煩了。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一件事情,要認真地去做,剛開始做不好,這是正常的,只要你堅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結果。”聽到奶奶的話,我非常羞愧,臉紅得像蘋果。我重新坐到餐桌邊,奶奶又耐着性子對我說:“天豪,彆着急,左手拿住糉葉,用食指和中指夾住糉葉,再用右手把它捲成一個漏斗形。”奶奶一邊講解一邊示範。在她的再三指導下,我終於把糉葉折成漏斗形了。接着,開始放糯米、精肉,最後,奶奶教我把糉葉層層包裹、穿過糉子,用細繩打成一個結,這樣,一個不太像樣的糉子終於在我手中“誕生”了,我興奮不已。奶奶還告訴我其他糉子的形狀和品種,在奶奶的鼓勵下,我又接二連三地包了好幾個。

接着,奶奶把糉子放進鍋裏開始煮,等到屋子裏飄滿了糉子的清香時,我知道我們包的糉子新鮮出爐啦。我迫不及待地找到我包的糉子(奶奶給我做了記號),津津有味地吃着,感覺有一種成就感。

今年的端午節,我不但學會了包糉子,還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恆、不能放棄的道理。真是一個讓我快樂的端午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