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400字彙編9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過端午節的作文400字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400字彙編9篇

過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1

今年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過了一個特別的端午節。我們一家去鞏義參加了家天下舉辦的公益傳統文化親子活動,在這三天,我收穫滿滿。

課堂上,我們看了很多短片。有《如何教育孩子》《孩子怎麼來的》、《車禍瞬間》、《可怕的零食》、《吃肉的真相》……其中,讓我最難忘的是,人類爲了吃肉,殘忍殺害動物的血腥畫面,這個短片告訴我們,全世界有10億多人在忍受着飢餓。而全球十分之四的糧食都讓動物吃了,如果人類不吃肉,那麼這些糧食就可以化解這個危機。

我們不僅上課,還參加了好多親子游戲。其中一個是《小蝌蚪找媽媽》,大人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圈,小孩子戴上眼罩找媽媽,這個是考驗孩子和媽媽的默契程度,我觀察了媽媽的特徵,很容易就找到了媽媽。還有一個遊戲就是《漫漫人生路》,這個遊戲是讓媽媽蒙着眼睛,老師設定了好多障礙,讓我們不出聲,用肢體語言引導媽媽透過障礙。這個可是有難度的,不過,在我的幫助下,媽媽成功穿過了三個障礙。媽媽說我長大了。

除了這些,我還體驗了很多勞動。我去田地裏撿石子,幫大人搬磚、我們還自己在野外生活做飯,做好了飯,老師讓我們一口一口喂爸爸和媽媽,這回我可慘了,別的小朋友都是一個人喂媽媽,還有的是兩個小朋友喂媽媽,我卻要喂爸爸媽媽兩個人。

透過這幾天的學習,我知道了爸爸媽媽把我養大很不容易,我以後要多做家務,減輕爸爸媽媽的負擔,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過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2

農曆五月五日,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家家戶戶都吃糉子、划龍舟、看廟會。每年端午節,我都要去鄉下看望奶奶。

奶奶喜歡吃糉子,包糉子也是一流的。包糉子是奶奶的拿手好戲,且不說奶奶糯米與餡兒搭配得怎樣好,單說煮糉子吧,什麼時候煮,煮多少時間,什麼樣的火候。也挺有講究。一般都在晚上煮,那香味兒飄出來,直叫人饞得直流口水。

奶奶抱的糉子花色很多。有綠豆餡的,紅棗餡的,肉餡的……奶奶三下五除二,一個錐形的糉子就出現在你的眼前了。

端午節的晚上,我邊吃糉子邊聽奶奶說端午的故事。我知道,端午節在咱們中國歷史悠久。它是爲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設立的。相傳屈原不甘屈辱、懷着對祖國的一腔愛心和對自己報國的理想無法實現的痛苦,於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在汨羅河抱石投江而亡。岸邊愛戴屈原的漁民們有的划船來救他,有的趕快把竹葉包的米飯扔到江裏去,以讓魚填飽肚子,而不去吞食屈原的身體。就這樣,五月初五,划龍舟,包糉子,就成爲人民紀念屈原的一個隆重的日子,以後就成爲中華民間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

今年,奶奶又給我了我好多糉子,我覺得可好吃了。親戚鄰居也送給我了不少糉子,但我吃的時候,總感覺沒有奶奶包的糉子的那種味道,也許,這裏面夾雜着一份親情吧!

過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3

端午節清晨,天麻麻亮,四川彭州市龍門山鎮寶山村村民黃潔美就來到板房外集市上,今天這裏到處是艾葉和菖蒲,散發着好聞的藥草味兒。按龍門山人的習俗,在端午節吃糉子“遊百病”,可保家人幸福健康。

寶山村簡易的板房公共廚房裏,一些羣衆買來了綠竹葉和糯米,幾家人圍坐一起包糉子。幾片竹葉,一縷清香,把災區羣衆對幸福健康的祝福包成一團黏黏的甜香。雖然做法簡單,用料普通,但充滿希望的笑容依舊洋溢在每一個龍門山人的臉上。

黃潔美對記者說:“這是我們民間的節氣,我們都高興,我們要包糉子,要煮鹽蛋,再帶娃娃到街上去,到處耍一下,好高興。”

每年的端午節,龍門山鎮的老百姓都會早早起牀,到集市上購買艾葉等草藥,燒水沐浴,灑掃庭院,並把菖蒲掛在門上,寓意驅邪吉利。午飯後,家家戶戶會外出“遊百病”。

所謂“遊百病”,是指在龍門山的典故里,五月初五端午節正午時分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刻,所以又被稱作端陽節,中午過端陽節,大家把午飯吃了,然後三五成羣地上山,各自採摘用於燒水沐浴的草藥,這就叫“遊百病”。山上一遊,百病不生。青草沐浴,健康永存。

龍門山鎮是龍門山斷裂帶的核心區域,在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中,龍門山鎮遭受慘重損失。一年過去,這裏的人們默默撫平傷痕。煮藥草、掛菖蒲、“遊百病”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傳統行爲,實際上充滿了對生機的無窮禮讚!

過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4

端午節自古是中國的節日,可聯合國卻將它定爲韓國的節日,這毫無道理!荒謬!

中國古代用十二天干、二十四地支來計年,而端午正是從中取出二字拼湊而成。這個節日的名稱正是中國特有的計年法,這端午節怎麼不是中國的呢?

再來說說屈原。屈原是兩千年前戰國時期楚國的宰相,因爲被奸臣所害,被貶到了汨羅江當縣令。後來楚國滅亡,愛國的他投江自殺了。當地老百姓很想念屈原,划着獨木舟將糉子投進河中,由此來紀念屈原。屈原是中國人,戰國也是中國的歷史時期,這麼明顯的事例指向一個答案——端午節是中國的!

每逢端午節,我們都會包糉子,各式各樣的糉子很是惹人喜愛。有肉餡的、蛋黃餡的、豆沙餡的……幾千年來,吃糉子早已成爲端午節的標誌性活動。而韓國在當時還只是遊牧民族,並沒有這習俗。中國人開始過節時,韓國還未成型,這端午節當然是中國的啊!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頭戲。每逢端午,全國各地的人都會賽龍舟。在江上奮力拼搏的青年,岸邊觀賽叫好的觀衆,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賽龍舟是體現中國人團結的運動,因此,賽龍舟是個很好的證明,端午節就是中國的。

這麼多證據都可以證明,端午節本來就屬於中國。聯合國怎能將它定爲韓國的呢?

歷史告訴我們:韓國的年輪只有七八百年而端午節的起源是戰國時期;

雖然幾十年中國的確沒有放假,可端午節肯定是屬於中國的啊!無論從前,現在,還是以後,端午節都是中國的!歷史是不會改變的!

過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5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糉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糉子呢!你瞧。

做糉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糉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糉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糉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糉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着吹着,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糉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着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想着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溼,當暑着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過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6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年的農曆五月處五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這件事發生離現在已經XX多年的歷史了,那時侯秦國和楚國打仗,秦國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愛國詩人屈原爲了不讓自己的國家失敗,便提出建議,讓我國也就是楚國和齊國一起打仗這個建議;很多人不同意,屈原辭職,楚懷王把愛國詩人屈原流放了,帶到很遠的地方,屈原再也看不下去了,便跳江自盡;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在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每年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蠹蟲或防止蠹蟲孳生。

端午又稱重五,很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就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7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裏,人們包糉子、賽龍舟,處處洋溢着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着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裏總是呆巴巴的包糉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裏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糉子的比賽呢。說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與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非常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着做。

糉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糉子,我連忙衝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糉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着大家說:今天的糉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糉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過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8

我們大家都知道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嗎?那我就給大家講講吧!

端午節的來歷: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午”,“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午”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端午節的習俗:吃糉子與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賽龍舟等。糉子又叫“角黍”、“簡糉”,前者是由於形狀有棱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組成。端午節吃糉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裏食用。

今天又到了端午節,又該吃糉子了,但你們會包糉子嗎?我會包,剛學的,下面我給大家說一下我包糉子的過程吧。

首先找兩個大小差不多的糉葉,把兩個糉葉往外拉長一些,然後從中間往裏裹成一個像漏斗一樣的三角形,這樣模具就做好了。下一步就開始往裏放米了,放一點,使勁壓一壓,再放一點,米壓的越結實越好。接着是把左這的葉子往右邊裹,右邊的葉子往左邊裹,一定要裹結實,這樣大致就包好了,最後一步就是纏線,手拿着糉子,纏三個角交叉纏,纏的越結實越好,這樣糉子就包好了。

包糉子這件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看起來簡單的事表,做起來卻很難。

過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9

又是糉子飄香時,端午佳節味道多。苦、辣、甜傳承了幾千年,一直到今天,讓我們一起品嚐一下吧。

天灰濛濛的,空氣是潮溼的,他獨自來到江邊,面對汨羅江,縱身一躍,從此,歷史上少了一個叫屈原的偉大詩人,多了一個端午。屈原立志要爲人民造福,雖“吾將上下而求索”,無奈佞臣當道,壯志未酬,只能離開朝廷,他感到憤恨、無助,只能將自己交給這滾滾江水。但他着作的《離騷》被誦讀千百年,他的愛國精神和清正、勇敢的品質將永垂不朽。端午是苦的。

端午的太陽火辣辣,火辣辣的太陽下進行着一場火辣辣的比賽。隊員們雖頭頂烈日,但心潮澎湃,熱血沸騰。“開始”,伴隨一聲令下,龍舟比賽開始了,“加油!加油!”人們吶喊助威,“衝刺了!”龍舟衝過終點線,隊員們舉起划槳慶祝勝利。太陽是火辣辣的,但火辣辣的太陽下到處是勝利的喜悅。端午是辣的。

糉子是端午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糉子噴香,甜蜜幸福。媽媽從鍋裏拿出了糉子,我順着香味“飄”了過去,哇!深綠的葦葉包裹着白白的糉子,算放出濃濃的香氣,迫不及待的嚐了一口,真香,又吃到了一顆棗,真甜!給媽媽剝一個、給爸爸剝一個,我自己來一個,很甜美。端午是甜的。

端午的味道還有很多,我們慢慢品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