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的什麼的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的什麼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的什麼的作文

端午的什麼的作文1

又是五月,紫丁香蓬蓬勃勃地盛開着,若有若無的清香繚繞着,這讓我想起端午節濃濃的糉香。

記得小時候,我特別期待過端午節。每當端午節的前一天清晨,媽媽總會用清水泡上一大盆糯米。傍晚,香噴噴的糉子,媽媽拿出泡好的糉葉,用她那雙巧手一挽,糉葉就像一個尖角小碗握在她的手中。媽媽把米舀進“碗”裏,再左一折,右一疊,用線一纏,一個棱角分明的糉子就呈現在我眼前。糉子包成小山一樣高時,我的耐心早已耗盡了,纏着媽媽一會兒一問:“媽媽,什麼時候才能吃到糉子啊?”媽媽總是邊忙,邊耐心地安慰我:“快了,快了。小饞貓饞了吧?”

被我催促着,媽媽總是連夜就煮上糉子。平時早早就睡覺的我,一會兒去廚房一圈,怎麼也不肯早早入睡。直到九、十點鐘,糉子熟了,媽媽趕緊夾出一隻肉糉,給我先涼着,裏面包的可是我最愛的牛肉呢!我一大口咬下去,嘴裏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就是美味可口的牛肉了,米中融入了牛肉的香甜可口,別有一番風味。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端午節。爲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爲國跳河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也怕魚蝦啃食屈原的身體,往河裏丟糉子,後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糉子的文化。

端午節的電視節目,常有划龍舟比賽。那天,我坐在電視機前,爲一條青色的龍舟加油,突然,槍聲一響,紅色的龍舟就如一條水蛇一般,靈活地衝了出來,而青色的龍舟卻因爲一時反應不過來,讓紅龍舟領先了一步。紅龍舟的人不灰心,努力向前追去,紅龍舟在前面,青龍舟在後面緊追不捨,他們一起努力,終於追上了紅龍舟,紅龍舟的人也不甘落後,他們時而超出,時而落後,時而又平行,岸上的吶喊聲也快要震破了天,“加油,加油!”青龍似乎得到了人們的力量,木頭的船身,頓時靈活了起來,終於,青龍舟衝過了終點,我同岸上的人們一起歡呼起來。

端午節就在眼前,那濃濃的糉香又引得我茶不思,飯不想了。

端午的什麼的作文2

糉子香,香廚房。

艾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裏,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糉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着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着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着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划着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爲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着清香的竹葉裏,投到了江裏……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着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擡起頭遙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糉飄香,你是否對端午節有所期待呢?吃着糉子,是否能吃出糉子中的那段故事?遙望天空,隔着籠罩着的濛濛工業霧氣,是否還能望得見天上那顆閃耀的星星?

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大片的麥田消失了,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很難看見“出門一望麥兒黃”的景象了。是啊,時空的變換,端午節是否也在這鋼筋水泥的擠壓中越走越遠呢?喧鬧的城市,承載着人們太多的慾望,父輩們的歡樂,是否已淹沒在城市的閃爍的霓虹燈中了呢?

我們已經不能理解父輩們少時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隨時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糉子,而糉子的味道似乎也越來也乏味,而我們感興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雞爺爺;我們也對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興趣了,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對奶奶教我的歌謠,我也覺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錄製各類搖滾歌曲!

然而,我們沒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麼嗎?我們似乎缺少了一些快樂,缺少了一些嚮往,缺少了一些責任。在喧鬧中,我們正在迷失方向!

端午的什麼的作文3

端午節要到了,我最喜歡的糉子馬上就可以吃到了。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音雄黃酒,遊百病,配香囊,備牲醴。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曆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爲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爲紀念伍子胥之日。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爲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爲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爲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詩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爲晉王義所書。後人爲了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爲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爲曹娥江。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爲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蹟,乃與詩人節合併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爲端午節。

端午節人人皆知的習俗就是吃糉子了,我愛吃糉子所以我愛端午節。

標籤: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