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節日作文 > 冬至作文

寫冬至祭祖的作文800字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寫冬至祭祖的作文8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寫冬至祭祖的作文800字

寫冬至祭祖的作文800字 篇1

十二月二十二日是冬至,平生第一回去仙遊楓亭爲祖父、祖母及姑姑、姑丈掃墓。算是對他們有個交待。

對莆田爲什麼是冬至時節全民掃墓,有了初步的瞭解。據說此風俗是緣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中原的百姓到了農曆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都禁食,以紀念仙逝的先人。這種習俗由於戰亂,中原的先民遷徙到長江以南也把它帶到遷徙地。由於莆田民風淳樸,此習俗流轉至今,保留髮揚光大,已經成爲當地老百姓約定俗成的節日。每年的這一天,莆仙地區的老百姓統統上山祭祖、掃墓。滿山遍野活躍着一羣羣穿紅衣裳的莆仙女人,也成爲當地冬至節日裏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二十一日去看老師,師母問我來仙遊幹什麼?我說,掃墓。她竟然反問,女孩子掃什麼墓?我不解,爲啥女兒不能掃墓。原來當地風俗,女兒出嫁就是人家的人了,再沒有資格爲父母掃墓。所以當地只要是獨生女戶,非要讓女婿入贅或做“兩顧”。目地之一就是自家老倆口百年之後有人掃墓,不至於絕後,死後連個掃墓的人都沒有。瞭解到這樣的習俗,此時才理解沒有兒子人家的悲哀,懂得當年我的父母爲什麼要把我留在家裏的原因。因爲我們是二女戶。由此可見莆田傳統習俗力量強大。在福建省的其他地區,這種女兒不能爲父母掃墓的習俗早已革除,我在外地長大、生活,從不知道今天還有這樣落後的風俗習慣,而且在莆田堂而皇之地盛行,這是爲什麼?

另一件事就是看見父母墓碑上雋刻着還活着的兒子、媳婦的名字。這也是過去我不曾知道的事。這樣的行事我認爲很好。符合現代環保節約土地的觀念,一家人在一起;其次不浪費資源,以後有人去世,只要把骨灰盒安放即可。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其他地區早有這樣的做法。

第三件事是直到今年的冬至因爲去掃墓,我才發現大哥的外孫女管她的舅舅喊伯父。大哥的女兒也留在家裏。我不解,因爲大哥有兒子。好奇問大哥,他竟不回答。之後瞭解才知蹊蹺之處。原來是大哥嫌女婿條件差,故意出難題。誰知女婿願意,也就成就一樁姻緣。

這些莆田獨特的風俗很有意思,值得細緻品味,它充分的反映莆田人對待人生的體驗和感觸,民間習俗力量根深地固強大,依然夠威夠力!

寫冬至祭祖的作文800字 篇2

冬至節緣於上古的“臘祭”,究其實是緣於古人的原始信仰。古人因對許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於是就把它們歸於上天神靈的操控,認爲春風夏雨、秋霜冬雪、星斗河漢、日蝕月虧、大旱洪荒、海嘯地震等自然現象,全都是上天神靈所爲。因此,古人特別重視以祭祀活動來娛神祭天,祈求上蒼與神靈的`保佑。從宗教的角度看,冬至祭祀其實就是古人娛神祭天的一個盛大的宗教節日。

冬至節的祭祀,重要的內容就是祭天祭神。冬至之日,歷代王朝都要行“賀冬”之儀,舉行隆重盛大的祭天祭神大典。祭祀活動場面宏大,一般都是在郊外舉行,因此又被稱爲“郊祭”。

至明、清時期,祭祀活動在古代祭祀的基礎上,更加神聖化,更加隆重。爲此,明永樂十八年(一四二○)在北京南郊建造了天壇。天壇規模宏大,中央爲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東北爲犧牲所,西南爲齋宮。此後,冬至祭天大典都在天壇舉行。祭天活動十分隆重,冬至前一天,皇帝移駕齋宮,進行沐浴,次日在圜丘舉行祭天大禮,所用牛、羊、豬、鹿都是在犧牲所專門飼養的。祭天時,必須穿祭服,升火懸燈,樂奏鐘鼓,唱迎神曲,請神牌,行大禮,祈求天神保佑國泰民安。

冬至祭天祭神演進到唐宋時代,在民間逐漸演爲祭祖的活動,叫“祭冬”或“拜冬”,併成爲祭祖的節日,久之則演爲傳統民俗。冬至祭祖的形式分兩種:一種是室外祭奠,另一種是室內祭奠。

室外祭奠,在祖先墓地舉行。俗傳冬至動土百無禁忌,而其它的日子則不宜隨便“動土”因此,人們多選擇在冬至這天給祖墳添土或豎碑,傳說是給祖先整修居所。添土豎碑後,再在墓前擺符盤,點燭、燃香、燒紙、放鞭炮,向祖先鞠躬行禮致敬,以緬懷祖先功德。

室內祭奠,則在家祠舉行。冬至日頭天晚上開始,事先在宗祠設香案,擺供品,供三牲(豬、雞、羊或魚)。到晚上十一點鐘左右,由族長或德高望重的長輩主祭,領合族男丁,敬香,上燈,敲磬,鳴炮,按輩分長幼依次拜祭,行三獻禮,讀祭祖文,祈求全族福壽康寧。

無論是室外祭還是室內祭,祭祖過程中都有聚餐的風習。北方人作興冬至這天吃餃子、餛飩,南方人作興喝紅豆粥、吃湯圓。

冬至祭祖,不僅在民間,漢傳佛教界也承習了這個傳統。明代佛教著作《三藏法數》上說:“冬至,則一陽初生,履長之始。是日持齋修道,即能致福也”。冬至這一天,佛教寺院多舉行祭祖法會,僧衆也要前往祖師塔墓、祖堂祭供歷代祖師大德。有些寺院爲方便信衆,還要特設功德堂等,爲信衆提供放置祖先牌位的處所,以供超薦。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是華夏民族承傳了數千年的傳統。千百年來,冬至祭祖的民風民俗,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至今仍廣泛流傳。浙江杭州等地民間至今仍盛行冬至掃墓。廣東潮州則作興冬至上墳“掛冬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