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節日作文 > 春節作文

家鄉的春節作文1400字4篇

家鄉的春節作文1400字 篇1

春節是中國人最傳統、最隆重、最盛大、最熱鬧的節日,自西漢到今天,已有兩千多年曆史。雖然所有的中國人都過春節,但不同的地方,春節的習俗卻千差萬別。

家鄉的春節作文1400字4篇

我從小到大一直在南京過的春節,今年春節爸爸說要帶我和媽媽回老家過年,當聽到老爸這樣說,我高興得一晚沒睡着,因爲我經常聽爸爸說他小時候過年的事,感覺非常好玩。爺爺聽說他的孫子要回去過年,也高興得天天打電話問我什麼時候回去,並早早準備了很多好吃的。按家鄉的習俗,臘月二十二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撣塵。一大早,爺爺就起牀了,他在一根竹竿上綁上一把掃帚,我很好奇,不知道爺爺要做什麼,爺爺告訴我說要撣塵,要把房間頂上、高處角落裏的灰塵、蜘蛛網全都清掃乾淨。一個多小時過後,哇,我感覺房間真的乾淨了很多,明亮得像孩子的臉。爺爺說因爲第二天也就是臘月二十三這天是送竈節,要送辛苦了一年的竈神迴天宮過年,所以要把房子打掃乾淨。原來是這樣啊,原來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竈神一直在默默工作着啊。

年三十這天,一大早,爺爺奶奶就忙着做這個做那個,大姑媽二姑媽三姑媽一家也都來了,大人們忙着準備年飯,廚房裏熱氣騰騰,不時飄出陣陣香氣。我們小孩早等不及了,一會放個鞭炮,一會吃點好吃的,一個個開心得臉都笑成了花。好不容易到了下午四點多鐘,爸爸和大姑父帶着我和哥哥一起貼好了門對,放了一大堆鞭炮,爆竹聲聲辭舊歲,春風陣陣迎新春,鮮紅的門對,送走了忙碌、充實的一年,響亮的爆竹,即將迎來希望、嶄新的一年。也差不多同一時間,整個小城都響起了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家家戶戶都沉浸在辭舊迎新的歡樂的海洋之中

我喜歡過春節,更愛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作文二: 過年了,在我的家鄉過春節時,冰糖葫蘆、年糕、火炮、這些小玩意兒都成了春節的專屬特產。

除夕那天早上,我和媽媽都快忙炸了。但仍然是樂在其中,媽媽在大門上貼着春聯,我呢?則幫媽媽貼福字。

膠水都已經抹好了,剛要貼門上時,媽媽急忙阻止我,並且說:貼反了,貼反了,福到了!福就應該倒着貼嘛!這樣就表示福氣臨門,聽媽媽這麼一說,我便馬上將福字倒過來,彷彿一刻都不想怠慢了福大人。

晚上,該是吃年飯的時候了。客人們都到齊了。桌子上瀰漫着各種菜的香味。外公也不惜拿出了自己最寶貝的酒,看樣子是準備大幹一場呀!菜都上齊了!大家都歡歡喜喜地坐在桌子前,津津有味兒地品嚐着年夜飯,一大家子都其樂融融,有說有笑的。

最讓我激動的時刻到來了。自小我就有兩大夢想:一是睡覺睡到自然醒;二是數錢數到手抽筋了。只要我面帶着微笑向外公、外婆、爺爺、奶奶說幾句吉祥話,財源就滾滾而來。真可謂是:錢來了,擋都擋不住哇。呵呵!

有句歌詞唱得好:找點時間,找點空閒。領着孩子常回家看看。過年了回家看看吧!

家鄉的春節作文三: 我家鄉的春節是別有一番特色的。當然,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嘛,按我家鄉的習俗,除夕到正月初十纔算春節。

其中,除夕是我最喜歡的一天,儘管那天是最重要最忙碌的一天。在這個時刻,除了特殊原因外,大家都會回到家裏,與家人團聚。一會兒,外婆端着飯菜過來,看着桌上豐富的年夜飯,我們還沒吃就一個勁的說好吃。飯桌上,我們一邊談論生活中的奇聞樂事,一邊津津有味地品嚐美味佳餚,享受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我們這些小孩子就會室外的空地看璀璨而耀眼的煙花在美麗的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每一處喜慶的祝福。而大人們呢,就在家裏看春節聯歡晚會、準備明天拜年要用的物品。

到了十二點,也就是午夜零點。家家戶戶都準備好鞭炮,對着門外大喊幾聲:放炮啦!放炮啦!隨着喊聲過後,噼裏啪啦!噼裏啪啦!噼裏啪啦!一陣陣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聲在我們耳旁迴盪,這纔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新的一年即將來臨!

放炮啦,放炮啦噼裏啪啦!這天早晨迎着幾聲炮聲,我們才睡醒。沒錯,這天就是大年初一!這幾天,我們都會去親戚好友家作客拜年,並且還會帶些禮品,表示客氣之意。然後,我們會出去外面逛逛街,看舞獅表演。舞獅是我家鄉的最大特色,看着虎獅從地上跳到高樓上,再用複雜又困難的動作表演,我們連連鼓掌!

過了初十,十一、十二時,我們也就該回去工作了。這時,長輩會讓我們帶些拜年時別人送的或買的禮品,喻意春節的福氣會伴隨着我們度過這一整年。

家鄉的春節作文1400字 篇2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家鄉春節作文。”我的家鄉在潮州,那裏有着自己獨特的風俗,春節更爲熱鬧。

除夕前一兩天

除夕前一兩天,大人們忙得手忙腳亂,買雞呀,買魚呀,買鴨呀。。。。。。家家戶戶必須大掃除一次,把屋和被都清洗乾淨,到處瀰漫着濃濃的年味。

除夕

除夕夜家家熱熱鬧鬧。主戶們準備着一年中最豐富,最有意義的團圓飯。煮好飯後,大大小小必須”祭祖宗”,然後用焚香禱祝。最後,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能體現出家鄉人百善孝爲先的傳統美德。最快樂的時候,莫過於放鞭炮。一整夜,鞭炮聲連綿不絕。煙花”嘭”一聲,響徹雲宵,開出了五顏六色的花朵。人人臉上揚溢着幸福的微笑。有一首詩這麼寫:”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年。”所以,人人都不睡覺,都要守歲,都盼望着新的一年的到來。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沒有除夕那麼喜氣洋洋。潮州人在正月初一不能講髒話,不能哭,不能打架……這一天還不能掃地,應把掃帚藏起來,讓垃圾積下,說是堆金積玉。到了晚上,長輩要給小輩錢,而且都是用一塊紅紙包着,這稱爲”壓肚腰:意味一年都富富裕裕。然後,大家都穿得漂漂亮亮,後輩先祝福長輩,長輩再給小輩期望。 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所以,人們都爭先恐後地向親戚朋友送去最美好的祝福。

正月初二,三

到了初二,三,嫁出去的女兒們紛紛回孃家拜年。女兒回家,通常都是大包小包一提,什麼餅乾呀,什麼糖果呀,什麼瓜子呀……雖然禮物都頗薄,但禮輕情義重,表達了對家鄉的切切思念。

元宵節

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可仍和除夕夜有得一比.正月十五鬧花燈,大街小巷,處處張燈結綵,一個個精緻的小燈,照亮了大街的每個角落,中學生作文《我家鄉春節作文》。幾百個燈,各有各色,各有各圖案,各有各形勢,讓人彷彿進入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每當“爆竹一聲除舊歲”時人們就開始了舞獅,舞獅由兩人合扮一頭大獅子,一人扮小獅子,另一個扮武士,獅子忽而翹首仰視,忽而回頭低顧,忽而搖頭擺舞,千姿百態, 妙趣橫生。

一眨眼,春節悄悄地過去了,大人和孩子們在這喜慶而熱鬧的節日裏又迎來新的一年,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在這裏,祝福家鄉越來越紅火,祝福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我們家鄉的春節別有一番特色,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會有精彩。雖然春節期間大家都忙裏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歡樂相比,我想應該是歡樂佔的比例更多吧。

除夕是最值得我們慶賀的一個時刻。因爲在這個時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會回到家裏,與家人們團聚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離別時的奇聞樂事,津津有味地品償美味佳餚,享受着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我們可以到室外去觀看四處美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四處每一聲喜慶的祝福。走在小鎮的每一條大街小巷,你都會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門、千姿百態的煙花不斷涌現,我們所看到的煙花越來越美、人們燃放的煙花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今年我感到變化很大。除了晚上八點鐘的春節聯歡晚會外,到了十二點左右,也就是午夜零點時刻,我們又能聽到一陣一陣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聲,這是爲什麼呢?原來,這是爲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總是要吃湯圓或麪條,這是我們的傳統習慣。從初一開始至初十左右,我們大家都要到親戚朋友家裏去作客拜年。去時一般都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一片客氣之意。同樣,親戚朋友來作客也是如此。無論是我們去作客,還是親戚朋友來作客,小孩子肯定賺足了便宜,因爲他(她)們能得到大人們的壓歲錢,手拿壓歲錢心裏別提有多高興!

正月裏各個商家初次開門都會燃放爆竹,企業開工一般在初六之後,也都會燃放大量爆竹,還有的放煙花,都呈現給人一派喜慶的景象。正月裏我們家鄉還有各類豐富的娛樂活動,如書法家們爲大家現場書寫並贈送春聯,京劇、越劇愛好者們會組織演唱會等。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我們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戶戶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家鄉的春節多姿多彩,最快樂的當然要屬我們小朋友了。除了過年能有壓歲錢外,最開心的是我們可以輕鬆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節裏,男孩子們可盡情地點放鞭炮,每一次響亮的爆炸聲,都預示着一次快樂的歡呼,哪怕是冒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們雖然沒有和我們一起玩,但看着我們那高興的樣子,他(她)們也都心花怒放!

春節是快樂的節日,是豐收的節日,讓我們一起來慶賀吧!

家鄉的春節作文1400字 篇3

家鄉的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到那天,人們整天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裏。

每逢端午節那天,人們都包糉子吃。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被別人殺害了並且扔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裏,人們知道了,怕江裏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糉子扔進江裏,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爲端午節,以示悼念。

知道糉子是怎麼包得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又綠油油的糉葉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左手託着糉葉,右手輕輕地勺起糯米,並加上綠豆、蜜棗、葡萄乾、排骨、花生米,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後把美味的糉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嚐嚐,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並且那香味直往心裏鑽。 一頓豐富的午餐過後,人們就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地來到河邊,來觀看激烈的賽龍舟。只見兩隊選手精神抖擻地坐在船上,手緊緊地握住船槳,目不轉睛地注視着前方,整裝待發。“叭”的一聲,一條條龍舟像射出的箭一樣

向前衝。兩岸的人們也歡騰跳躍,興奮地大聲喊着:“加油,加油。”那簡直鑼鼓喧天,響徹雲霄,熱鬧非凡! 到了下午,人們也早已滿頭大汗,該洗個舒服的澡了。按着傳統的習慣,人們把早已準備好的艾葉、菖莆、魚腥草等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要洗,說是避邪氣,其實按中藥原理是殺菌除溼氣。洗了以後,不會生痱子。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那一定一飽會眼福和口福!

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花市何處有?的士直駛望海村。”星期五,我與爸爸到江北觀音橋的望海花市去開了一番眼界。

剛進花市,一股淡淡的花香味迎面撲來。接着聽見了鳥叫聲和人們販賣物品的吵鬧聲。我想:“花市人真多,可真是熱鬧啊!”我隨着爸爸走了進去,那鮮豔的顏色明亮的照耀着我的雙眼,使我的眼睛迷濛了,這一叢,那一簇,讓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我和爸爸一邊挪着小小的.步子,一邊觀賞一些奇花異草。有綠葉鑲嵌着像貓眯眼睛的斑紋,葉底是紫色的,叫“鑽石貓眼”;有像獅子頭的“三色堇”;還有能捕捉蟲子的“豬籠草”……我在花店裏看見了許多鮮花的種子,我很感興趣,併購買了既害羞又含蓄的含羞草和碧綠的寶葫蘆花種。

走過花店,我和爸爸又進入了觀賞魚市場。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畫卷。那一條條可愛的小魚兒輕巧地穿過顏色各異、形態不一的珊瑚,那珊瑚似乎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小魚跳起了“搖擺舞”,我在魚缸前看得津津有味。我還發現了一些不曾見過的小魚。有身體很長愛左右搖擺的龍魚;有尾巴像剪刀身體漆黑的象鼻魚;有全身血紅,猶如

一簇火苗的血鸚鵡……

“嘰嘰喳喳”這叫聲連續不斷,原來是一家鳥店發出的聲音,我走進去瞧了瞧。有活潑的小麻雀;惹人喜愛的八哥;全身白如雪,猶如一團棉花的鸚鵡……

清明節逛花市的人可真多啊!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都來購買美麗的鮮花,去祭奠先逝的親人,以對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思,送去一分掛念。我爲這文明、古樸的民風而感到欣慰,望普天之下的中國人要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清明時節——家祭無忘思乃翁。

中秋月兒圓

10月3日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家家戶戶都團聚在一起,在陽臺一邊賞月,一邊吃着月餅,就連我家也不例外。

我和家人一起在陽臺賞月。剛剛升起來的月亮傾泄下了一片清輝,月亮亮燦燦的,慢慢地,慢慢地變成了白色。月光靜靜地灑在了地面上,整個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層銀色的光,鎮上像被籠罩着薄薄的銀紗。月亮穿過了雲朵,將光輝灑在了馬路上,馬路就好像是用銀子鋪成似的。它還將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風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

月亮像個害羞的小女孩,一會兒躲進了雲裏,一會兒又從雲中探出了可愛的小腦袋,將大地浸成了夢幻一樣的銀灰色。看着月亮,又不禁讓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們是爲了紀念嫦娥纔將八月十五定爲了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還令我想起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李白思念家鄉的感情。使我不時想起了駐守邊疆的戰士在中秋節這個日子裏不能與家人團聚。

我過了一個快樂的中秋節。

家鄉的春節作文1400字 篇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聽到這首古詩我想大家一定會想起一個令人興奮的節日—春節。

春節,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之一,我家鄉的春節,可別有一番風味呢。在大年三十,大人們就忙着包餃子了。我們呢,嘿嘿,我們要去買鞭炮玩,買來的一串一串的鞭炮要一個一個的把它拆下來,然後,嘿嘿,來到別人家的門口,左看看,沒人;右看看,也沒人,把鞭炮放在地上,再把香悄悄地放在鞭炮前,“快跑啊。”咻—,嘣——!!跑出好遠後回頭一看,原來放鞭炮的地方只剩下一片一片的紅紙片了。“哇,不好有人出來了,大家按原計劃路線分散跑,五分鐘後集合。”

一上午的時間,就在我們的惡作劇下度過了。下午,我們男生要隨大人們去上墳了,哎……受苦的總是小孩啊,不是拿着燒紙、鞭炮和白酒就是扛着掛鞭炮的杆子。原本滿臉笑容的臉上頓時變成了苦瓜,囧啊。一路無話,不對,一路有話,而且還都是問我學習成績的,不知道怎麼回答啊,大過年的,又不能說謊話,說實話吧,又太失面子,矛盾啊。。。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俗話稱爲“坡”的地方(其實就是田野),然後大人們估摸一下老祖宗的棺材大概埋在什麼地方,然後呢,放燒紙、香點上火,一個字,燒!!比我大幾歲的叔叔們把自己製作的爆仗放在比較遠的地方點燃,“嘣”的一聲,連地上的燒紙都被嚇了一跳。因爲我家人口太多,上一次墳要走七八里路累得很啊。

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聽薩頂頂的《萬物生》;黃宏的《荊柯刺秦》;猜劉謙魔術的奧祕……到了午夜十二點,要吃餃子了,天空中出來震耳的響聲,耀眼的禮花在空中閃爍,鞭炮聲聲震耳欲聾,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那五彩繽紛的煙花映紅了大地,映紅了天空。耐性子,陪老爸放完鞭炮後我便迫不及待的跑到鍋竈邊上去了,一邊看着鍋裏的餃子,一邊問奶奶已經不知多少遍了的問題“這餃子怎麼還不熟啊。”奶奶總是笑眯眯的回答我的問題:“好了好了這就好了。”

可我的心思全在那餃子上了,本來全部都沉在鍋底的元寶,隨着水溫的升高一個一個有順序的浮到水面,在水面打着轉,不一會餃子終於出鍋了,看着這一個個餃子,還真有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口裏怕化了的感覺。吃餃子時要先咬開個小口,然後放到一邊,在咬另一個如此循環直到咬完最後一個餃子後,在按先後順序把咬完的餃子吃掉。在吃過年的餃子時,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啊……到底是過年的餃子啊。大年初一,我一馬當先,爭先恐後的去親戚家拜年,“過年好,過年好。”說完這幾句,大人們自然就把money拿出來啦。嘻嘻,每從一家出來,腰包裏都鼓鼓的,拜完年後,就和小夥伴們躲在一個角落裏比比誰的錢多。總是有一種很激動的心情。

正月初一的習俗近年來越發平淡了,一家人睡到太陽升的老高才起牀,匆匆吃完了早飯,便上街閒逛。街上的商鋪爲了在新年的第一天從人們的口袋裏弄到更多的進賬,不惜破壞正月初一關門停業的老規矩,大張旗鼓辦起了“新年大甩賣”之類的活動,雖在一定程度上爲人們過年的食物儲備、購買新衣提供了相當的便利,但是我並不喜歡這樣。總的來講,新年裏沒有逛廟會之類的活動,確是可以用單調無味來形容。

正月初一到初十四,實在是在閒得無事中閃過的,只有正月十五元宵節纔有些意思。這一天是非吃元宵不可,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從種類上分,可分爲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鹹之分。甜餡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鹹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最近市場上又出現了一種菜餡元宵,味道如何就不知了。在我的記憶中,元宵節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前幾年元宵的晚上,還可以看見大人們領着小孩提着明瓦的燈籠逛遊,如今卻難以見了,見此情景,我不由得嘆道,富有民族特殊的傳統文化這正在消失啊!

哎……這樣的春節,這樣的氣氛還能再維持幾年呢?可我知道不管在何方,我永遠會記住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時光,記住童年無憂無慮的時光,尤其是在守歲夜的時光。我會銘記在心,永生不忘。家鄉的春節,家鄉的情。